请记住,我的28岁
真是说出来不好意思,还是打算写下来。
谁能想象因为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请回答1988》,竟让我的脑子生出各种乱想。看完一遍又刷一遍 ,接着去听剧集里的音乐,还专门挑那些伤感的调子来听,因为跟自己的心情比较配。这部剧集表现的是生活在首尔一个叫双门洞的胡同里的五个家庭,孩子们互相陪伴长大,家长们互相帮助度过一个有一个生活的坎儿。渐渐地,孩子长成了大人,要离开家去争取新的生活,家长们变老了,想着以前孩子围绕在身边的生活。随着生活马不停蹄的脚步,胡同失去了它起初的生活的意义,大家纷纷搬离了胡同住进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摩天大楼。胡同生活画上了句号,胡同生活的记忆从此留在了曾经依赖它的人们的心里,尤其是已经长大的孩子们的记忆里。
我永远不会去质疑马尔克斯自传《活着是为了讲述》里开篇那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未来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对于我来说,记忆,应该更贴切地说,回忆一直都在和我的生活同行。我的日子是过着过着就会掺杂些回忆进来,当然都是些片段,而这些片段完全构不成最最简单的生活。激起回忆的要么是眼前出现的电影画面,要么是曾经让我激动不已的那首曲子,也许是某个夏日吹过脸颊的晚风,或许是自己目前的境况和曾经的某段生活神奇般地重叠着。看见剧集里的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夜里守着月亮,等着预报的流星从夜空划过的那一刻。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空,在流星划过的那一刻,有的人立即双手合十在胸口,闭着眼睛,趁流星还没消失前赶紧许下想了N遍的心愿;也许是流星太美,有的人光是张着嘴巴,瞪大眼睛盯着流星看,忘记许愿了,等流星消失的那一刻,捶腿跺脚拍胸抱怨着忘记许愿了,无尽的悔恨。我记得大二的时候,我和几个室友抱着被子,搬着凳子坐在宿舍的阳台上,仰着头靠在栏杆上看着天。学校的秋夜没有书本中写得那样静谧,时不时的会有学生在楼下大声说话嬉笑,其它宿舍的学生一边说话一边等它出现。不知道是记忆里被剪辑过还是那个片段没有被记忆收藏,那晚没有看到流星,估计有好多人练习了很多遍的愿望只能埋在心里了。想想有点好笑,应该有多人都忘记他们曾经许下的愿望了,因为生活里没有愿望也会照常进行。反正我不记得我当时是否有想过要许愿,估计只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下流星吧。
生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愣头往前大步行走,成长和衰老的脚步当然也会快马加鞭,永不落后。我过往27年的生活,记忆力的生活,被记住的生活,大概可以拍成30分钟左右的片子吧。记得小时候3岁的时候,妈妈在家里的床铺上生下了妹妹,当时好像有好几个大人围在床头,还有妈妈的嘶喊;小学二年级端午节的时候,为了穿上妈妈新买的一身红白运动短袖短裤,趁着中午的大太阳匆忙过了水,赶紧挂起来,以为可以在上课前晒干,结果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奔跑在上学的路上,还迟到了;四年级的期中考试的时候,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考试得了年级第三,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都是班级里数学成绩倒数几名,还经常被老师嘲笑的小胖子;六年级清明节的时候,顶着烈日在革命先烈纪念碑面前宣誓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好像中暑了,被老师带到树荫下乘凉,看着其他小伙伴仍旧在烈日下暴晒。中学就开始了初恋了,高中过得充实而又匆忙,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心里无数次的说服自己,没有考上也没有关系,还是可以通过今后的努力靠近理想的学校。
就这样时间已经走到了我人生的28岁的关口, 我自己的生活也在28岁的关口停下来想想,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模样,不去想什么适合自己或者不适合自己,只想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盲目的人啊,尤其是我,很多时候不去想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生活需要什么。哎!谁能想到,爸妈离婚数年后,又重新符合了,在这一年我回了4趟家。我之前一年最多回家2趟,尽量避免回家。现在似乎找到了回家的动力,长期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内心还是向往爸爸妈妈在一起,回家吃上妈妈特地为我做的饭菜,不管可口与否,只要是妈妈做的就好。
可是,当我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我害怕了往前走了。逝去的岁月扣住了我坚强而又敏感的心弦,也让我沉醉在有点苦涩没有太多温情的家庭生活,生硬的爸爸和妹妹,沉默而又脆弱的妈妈 ,不忍挥手道别。我还给自己找个非常堂皇的理由:我喜欢悲伤的感觉,因为悲伤的时候能清晰地感受到心的跳动,哪怕是每条一下疼一下,但是这点点滴滴的疼痛提醒我活着的感觉。
实话说,我现在还在刷《请回答1988》。(*^__^*) 嘻嘻……还是舍不得让这样甜蜜而又苦涩,又可以不断重复倒退,快进的生活消失!当然啦,晓霞同学,wuli qingu 推荐的《我亲爱的朋友们》确是一部可以把老年的生活提前回忆的剧集。看到这篇日记的你应该不会错过吧,希望不要错过吧!
谁能想象因为看了一部电视连续剧《请回答1988》,竟让我的脑子生出各种乱想。看完一遍又刷一遍 ,接着去听剧集里的音乐,还专门挑那些伤感的调子来听,因为跟自己的心情比较配。这部剧集表现的是生活在首尔一个叫双门洞的胡同里的五个家庭,孩子们互相陪伴长大,家长们互相帮助度过一个有一个生活的坎儿。渐渐地,孩子长成了大人,要离开家去争取新的生活,家长们变老了,想着以前孩子围绕在身边的生活。随着生活马不停蹄的脚步,胡同失去了它起初的生活的意义,大家纷纷搬离了胡同住进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摩天大楼。胡同生活画上了句号,胡同生活的记忆从此留在了曾经依赖它的人们的心里,尤其是已经长大的孩子们的记忆里。
我永远不会去质疑马尔克斯自传《活着是为了讲述》里开篇那句话,“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未来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 对于我来说,记忆,应该更贴切地说,回忆一直都在和我的生活同行。我的日子是过着过着就会掺杂些回忆进来,当然都是些片段,而这些片段完全构不成最最简单的生活。激起回忆的要么是眼前出现的电影画面,要么是曾经让我激动不已的那首曲子,也许是某个夏日吹过脸颊的晚风,或许是自己目前的境况和曾经的某段生活神奇般地重叠着。看见剧集里的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夜里守着月亮,等着预报的流星从夜空划过的那一刻。眼睛死死地盯着天空,在流星划过的那一刻,有的人立即双手合十在胸口,闭着眼睛,趁流星还没消失前赶紧许下想了N遍的心愿;也许是流星太美,有的人光是张着嘴巴,瞪大眼睛盯着流星看,忘记许愿了,等流星消失的那一刻,捶腿跺脚拍胸抱怨着忘记许愿了,无尽的悔恨。我记得大二的时候,我和几个室友抱着被子,搬着凳子坐在宿舍的阳台上,仰着头靠在栏杆上看着天。学校的秋夜没有书本中写得那样静谧,时不时的会有学生在楼下大声说话嬉笑,其它宿舍的学生一边说话一边等它出现。不知道是记忆里被剪辑过还是那个片段没有被记忆收藏,那晚没有看到流星,估计有好多人练习了很多遍的愿望只能埋在心里了。想想有点好笑,应该有多人都忘记他们曾经许下的愿望了,因为生活里没有愿望也会照常进行。反正我不记得我当时是否有想过要许愿,估计只是为了凑个热闹看下流星吧。
生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愣头往前大步行走,成长和衰老的脚步当然也会快马加鞭,永不落后。我过往27年的生活,记忆力的生活,被记住的生活,大概可以拍成30分钟左右的片子吧。记得小时候3岁的时候,妈妈在家里的床铺上生下了妹妹,当时好像有好几个大人围在床头,还有妈妈的嘶喊;小学二年级端午节的时候,为了穿上妈妈新买的一身红白运动短袖短裤,趁着中午的大太阳匆忙过了水,赶紧挂起来,以为可以在上课前晒干,结果穿着半干半湿的衣服奔跑在上学的路上,还迟到了;四年级的期中考试的时候,终于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考试得了年级第三,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一直都是班级里数学成绩倒数几名,还经常被老师嘲笑的小胖子;六年级清明节的时候,顶着烈日在革命先烈纪念碑面前宣誓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好像中暑了,被老师带到树荫下乘凉,看着其他小伙伴仍旧在烈日下暴晒。中学就开始了初恋了,高中过得充实而又匆忙,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心里无数次的说服自己,没有考上也没有关系,还是可以通过今后的努力靠近理想的学校。
就这样时间已经走到了我人生的28岁的关口, 我自己的生活也在28岁的关口停下来想想,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模样,不去想什么适合自己或者不适合自己,只想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盲目的人啊,尤其是我,很多时候不去想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生活需要什么。哎!谁能想到,爸妈离婚数年后,又重新符合了,在这一年我回了4趟家。我之前一年最多回家2趟,尽量避免回家。现在似乎找到了回家的动力,长期一个人在外面生活,内心还是向往爸爸妈妈在一起,回家吃上妈妈特地为我做的饭菜,不管可口与否,只要是妈妈做的就好。
可是,当我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我害怕了往前走了。逝去的岁月扣住了我坚强而又敏感的心弦,也让我沉醉在有点苦涩没有太多温情的家庭生活,生硬的爸爸和妹妹,沉默而又脆弱的妈妈 ,不忍挥手道别。我还给自己找个非常堂皇的理由:我喜欢悲伤的感觉,因为悲伤的时候能清晰地感受到心的跳动,哪怕是每条一下疼一下,但是这点点滴滴的疼痛提醒我活着的感觉。
实话说,我现在还在刷《请回答1988》。(*^__^*) 嘻嘻……还是舍不得让这样甜蜜而又苦涩,又可以不断重复倒退,快进的生活消失!当然啦,晓霞同学,wuli qingu 推荐的《我亲爱的朋友们》确是一部可以把老年的生活提前回忆的剧集。看到这篇日记的你应该不会错过吧,希望不要错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