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维持关系的重要方式
好久没有写日记了,或许是因为这段时间过于关注外在世界,处理了更多关系,积累了很多内容,却没有把它们都写出来。当然,以上所有原因也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懒。
但还是有惊喜的,对于自己的内心,又发现了很多东西。在几次大的冲突之后,更看清楚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恐惧所在。关系,既可以成为安全感的来源,也可以成为噩梦的所在。他人即地狱,但没有他人就无法存活,尤其是在自身装备和储蓄还不太丰富的时候。
更有趣的是,发现了很多内在情绪与关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原本以为自责、恐惧是由关系而来,现在才发现正是因为自责和恐惧的存在,才维持了这一段关系。所以,关系不是束缚自己的绳索——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内心对于关系的极度渴求,才会不惜以痛苦为代价维持住这一段关系。
举个例子,跟父母的关系很多时候会成为自责和恐惧的来源。因为几乎在做任何决定时,都残留有父母的声音——我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氛围,要里子还是要面子?很多恐惧的背后,那些“我不应该怎么做”“如果我这样会死的很惨”“没有人会喜欢我”的声音,到底是感觉的事实或者仅仅是内化的父母?是不是因为,如果这样选,那想象中的父母就再也不会爱我?会永远抛弃我?
这么说不是要让父母(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父母)为现在的选择背锅,而是说,那些实实在在发生的影响,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尤其是,如果反转过来想一想,究竟是因为父母给了我们压力导致我们不快乐,还是因为我们舍不得跟父母之间的关系而宁愿选择这种不快乐?
换个场景,如果不是父母,而是另外什么人,亲戚、朋友、陌生人,他们可能不赞同我的决定,不接受此时此刻这样的我,我会怎么做呢?怼回去、远离、当他们不存在,这些都是常用的解决方式。事实上,拉黑是现代社交的必备武器,只不过换到父母身上,我们舍不得也做不到拉黑。除去现实中的各种经济利益和人情考虑,在内心层面,我们无法断开跟父母的联系啊。
如果一段关系只是让所有人都痛苦,为什么还要维持呢?因为这段关系对所有人都至关重要,大概比命还重要,所以有时候宁愿以死相逼也不愿相忘于江湖。痛苦,正是维持这段关系的方式啊。
如果太痛苦了,那就可以迷惑自己,把痛苦说成是爱。本来,痛和爱就是同样强度的感情,在某种意义上甚至是一样东西。而这两者的反面,其实是冷漠。不爱一个人了,不是去恨他,而是无感,因为从此以后他与自己的生活再没有半分关系,也激不起感情的太多涟漪。
有篇文章回忆自己的父亲,说小时候被父亲打耳光冷漠相待,长大后觉得父亲也不容易只是不会表达感情,父亲还是很爱自己。我当时好奇问作者,为什么会把暴力当做是爱,作者回复说,一段不好的关系总比没有关系要强得多吧。
恩,所以也都只是个人选择。但我已经知道,虽然感情强度类似,但痛不是爱;至于我要不要以痛苦的方式来维持一段关系,那是我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