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e,2016!

念过初中的朋友,大概都还记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这篇小文里,有属于鲁迅的三味书屋,有覆盆子与何首乌,有阿长的鬼故事,有藤野先生。然而,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鲁迅在最后用了几次的“Ade”——“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语文老师一直引导我们主动关注课文的注释,而这里它告诉我们说,“Ade”是德文,意为“再见”。
德文是什么?那时候我接触英文还没太久,德文对我而言还是更加陌生的存在。然而这个词对我好像有一种魔力,与说“再见”相比,我更愿意在周记中用上Ade。在一篇回忆性的周记中,我在最后几个段落用了好几个Ade,内心满足无比。周记本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这篇周记,却看见语文老师用红笔在那些段落下划了波浪线,批语“利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放在这里也是合适的,但不要用太多”。看到这里,我竟然有点尴尬与失落,然而我还是喜欢这个词,就是喜欢。
那时候我们热衷于从不同的书上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人手一个摘抄本,这也是语文老师每周必须检查的作业之一。在摘抄这件事情上,女孩子比男孩子们的兴趣更加浓厚,并且显得过于明显。除了完成规定的摘抄量,女孩子们会在摘抄本里配上插图,花啊草啊,然后涂成自己想要的颜色。一个简单的摘抄作业,最后竟然变成了个人手抄报似的合集。也不知道,语文老师在检查整个班级的作业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大概,有点魔幻,又有点感受到童心吧,或者,也会有些赏心悦目。
后来,也是在摘抄的过程中,我知道了徐志摩,知道了他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密甜般的忧愁——沙扬娜拉”。诗并不长,好记、上口、有画面感,并且蕴含着某种情绪。
那时候,我还不知爱情,也并未为情所困,我还是一个对这世间众多人事一知半解的姑娘,自然读不懂这首短诗里的密甜的忧愁了。然而,我知道这是作者与一位女子之间的离别,也猜测这位女子必然是一位美丽的女子。娇羞如不胜风力的水莲花,这样的女子我真是想象不出,只能用一个美字来概括。这首短诗很快在班级里传开,一时间,我们都知道沙扬娜拉是日语,意为再见,这是徐志摩在和邂逅不久的一名日本女子告别呢!
后来我才知道,沙扬娜拉也有“就这样吧”的意思。尽管相逢美好,但离别成为事实,除了说一声珍重,还能怎样呢?沙扬娜拉,就这样吧,大概只有这首短诗能承载那时的情思了。作为德文的Ade与作为日文的沙扬娜拉虽然都含有告别的意思,然而前者似乎更为郑重,那是鲁迅在成年之后回顾幼年的成长岁月,在记忆中走一遭之后,温情与感动自然会回来,然而终究还是要回归到现实的。为了回应那些过去的岁月,鲁迅没有用“再见”,而是Ade。这是一种成熟的告别,坦然回顾自己来时的路。后者呢,似乎来得更为缠绵与不舍,然而用委婉的日文表达出来,却又有一种接受现实的不甘与痛心,徐志摩在这里也没有用“再见”,而写了一句,沙扬娜拉。沙扬娜拉,一别天涯!
或许,不同的语言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与内涵,若都用再见表达,便失却了更丰富的涵义。如今正是岁末,与其说“再见,我的2016”或者“别了,我的2016”,我更愿意说“Ade,2016”或者“沙扬娜拉,2016”。已经过去的这一年,对我来说有成熟也有遗憾。站在如今这个时间节点回顾,我不想说再见。再见太简单,太想将过去一笔勾销,然而我知道属于我未来的部分力量,就蕴藏在这些已经过去的岁月片段中。我要珍视已经过去的岁月。
Ade,2016!这一年,我走出了校园,进入了社会。求职季,我忧心过;论文季,我惆怅过;毕业季,我恐慌过;职场上,我迷茫过。
然而,无论现在的工作是好是坏,我都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初入公司,我对即将要去的行业所知甚少,虽然目前我仍旧知之不多,却已经走在了量变的路途上。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中,我有幸认识了几个朋友。我们生活上交集不算太多,但是工作上能够互相交流,坦诚相待。在复杂的大环境中,遇见持有赤诚之心与保有清醒状态的人实在难得。然而,尽管论文开题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当定稿的时候,导师给出了肯定。即使已经毕业,但我仍旧怀念那段写论文的日子,认真却专注地在图书馆里做一个搬运工,聚沙成塔,见证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会有质疑、有困惑、有沮丧,但都坚持走了过来。然而,无论毕业季对我来说是走向不平凡还是走向平凡,我终究在这条路上走了过来。这个过程对我来说充满了迷茫与痛苦,但我一直在努力跟随自己的心。
如今我坐在这里,这是2016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尽管已经工作半年,我也知道自己半年来在工作上创造的价值并不大,迷茫的时候时刻相伴,但是我知道我得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除了在混沌的环境中做一个时刻保持清醒状态的人,还需要具备改变环境的能力。若是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适应环境,或者让自己有能力去匹配更好的环境。在这一点上,我大概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点缀我生活的,是偶尔的悲观、质疑、迷惑,但我知道在我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朴素的观念,那就是未来是一定会变好的。尽管我不知道五年之后的自己是什么模样,但我相信未来一定会变好。我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坚持、耐心与努力。
借用我今早看到的一个17年愿望,我的2017,希望“找到一个有温度的公司,找到一群可以共同奋斗的伙伴,能结识两个大牛,2017,学习不止”。当然,有人爱,有事做,有所期待,这就是幸福!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