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住山村,才能留得住乡情——桃源物语基地走访实录

12月22日,我们驱车前往桃源物语黄石湖基地,随机采访了一些在基地里劳作的农人,倾听他们的故事,解读山村,还原乡情。
冬至一过,天气就回暖晴好了,在桃源物语的黄石湖基地里,蜜蜂已经开始在红菜苔上面采蜜,清风吹拂,阵阵幽暗的花香中透露着春天般的气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人涌现城市去务工,只留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以及少许年轻人,山村再无儿时的热闹和生趣,也还好有留守下来的他们,帮我们守着青山,留住乡情。

这一位老奶奶,叫周玉清,70岁,来自张家界慈利县,已经嫁入桃源50年,一直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儿女都在外面工作,大概一个月左右回来一次。
老奶奶的儿女都劝她:年纪大了,不要再干农活了。老奶奶说:干了一辈子农活,习惯了,要是手里没什么活可干,反倒不自在。
对于儿女,老奶奶只希望他们在外面好好工作挣大钱,她自己在家忙自己的就好,还说自己今年喂了两头小猪,到时候可以有土猪肉,等孩子们回家过年的时候给他们带过去。

这一位叫向桂初,人称巴爷,58岁,曾参与越南战争,一个连只剩下了几个人存活,他现在安居乐业在黄石湖,在基地里种菜摘菜,他们的孩子都在外地。

这一位是基地的队长曾国武,51岁,负责给农场的农人安排农活,风雨无阻地在地里照顾蔬菜、收割蔬菜,我们赶到现场的时候,队长刚从客户那里送菜回来,正在基地里面采摘另一车蔬菜,送往下一位客户那里。

这一位是老杨哥杨振文,62岁,桃源物语基地生产部部长,早早就跟随科力远出征打仗,是科力远集团的一员老将。
回程的时候,已经是晚间,汽车跟着导航迷了路,顺着小路开到了一栋人家的院子里。一栋偌大的房子,一楼的房间里有一对老人亮着微弱的日光灯,守着山村里的黑夜。
见院子里突然开进来一辆车,老爷爷穿衣起床,用听不大懂的桃源乡音给我们指了路,虽然我们听不懂他讲的什么,但还是连声感谢,并叫老人家回屋早早休息。
他们都是最朴素可爱的人,守护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为劳动而光荣,同时又希望在外地的子女过得更好。生活一直在希望里行走,而希望是否一定是远方?
守住山村,留住乡情——桃源物语,不只是真有机。本次基地走访视频正加紧剪辑制作中,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