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的活体书
![]() |
每个城市都是有生命的,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老建筑就仿佛一座城市的记忆。说起上海滩,很多人都会想起那些承载着百年上海滩历史的老洋房。时光流走,物是人非,这些老洋房矗立依旧,为如今的上海增添了几分别样的风情。
![]() |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下那些上海滩的老洋房背后的故事。
1.汾阳路“白公馆”
![]() |
汾阳路是很有诗意的一条马路。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白公馆”,说的是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上海。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就把这栋洋房称为了“白公馆”。
![]() |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2.长安区少年宫
![]() |
长宁区少年宫前身是汪公馆,因为被汪精卫霸占过,所以就叫汪公馆。是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少年宫历史上是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历时四年建造的。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上海沦陷后,该建筑被汪精卫作为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亦称“汪公馆”,民国29年,也就是1940年3月30日南京伪国民政府正式开张,汪精卫来沪以此为行宫,愚园路一带宣布戒严,重要路口筑垒设防,出动装甲车游弋,故今日1136弄地下水泥路面尚有密铺的钢筋。
3.蒋介石官邸
![]() |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庐了。现在爱庐已经成了上音附中的一部分。
这所住宅是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的。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副楼位于主楼两侧,分别是侍从人员、警卫人员的住所及工作室。主楼坐北朝南,由造型不一的东、西、中三个单元组成。
![]() |
主楼南面原有一占地30多庙的大花园,现面基缩小,只有三四亩大。顺着花园往前走几十步有一汪池水,池水旁有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两座假山,在一块突兀的假山石上,镌刻着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两个大字,今天依然清晰。蒋介石把庐山牯岭别墅称为“美庐”,把杭州西湖的别墅称做“澄庐”,把上海这所住宅称做 “爱庐”,可见他对这幢洋房的喜爱。
4.张学良公馆
![]() |
皋兰路1号的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的花园洋房,曾是风云人物张学良的住宅。
张学良1934年从欧洲回国,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这座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而他的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里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
![]() |
当年皋兰路是一条短短的马路,人行道上种了大法国梧桐,枝叶蔽天,旁边又是公园,非常静谧。皋兰路一号是一幢西班牙式三层的花园洋房,毗邻复兴公园,乳白色的外墙,进门处为凸出的二层楼,楼下为过道,西面长方形,楼下南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现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
这些百年洋楼,沉默的屹立在上海滩的街头,像是默默诉说着曾经的那段历史。闲暇时候去看上一看,仿佛穿越旧日时光,又回到了那时风雨飘摇的上海滩。 关注公众号:经典美食说,更多美食等你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