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懒(一)
序:
我是在西安一个小小的地下音乐论坛认识小懒的。
那时候,这个叫做“角落”的地方已小有名气,《爱摇》、《通歌》等杂志上也出现了角落的版面。我,那些已经混了很长时间的人,以及陆陆续续在角落注册的新朋友,都不无依恋地称它为“我们的家”。而小懒,就选择了这么平淡无奇的日子,闯入了角落,闯入了我的生活。
一: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我像平常一样蹲在椅子上上网。键入地址,回车,熟悉的论坛里又多了几个陌生的名字。我随意点开几篇文章,本以为不过是郁闷或忧愤的产物,却惊异地发现角落里又多了个才子——注册名的位置上,有一个近似于口语的四字短语——懒得出奇。名字的下方,是一张流川枫趴在课桌上打呼噜的动态图片。
那是怎样的文字啊!嬉笑怒骂,透着些许不羁,却又渗出丝丝忧伤;本该犀利的笔划出的却是柔软;乍一看,居然有那么点小资的味道,内容却又是不折不扣的摇滚精神。一连三篇,篇篇如此。从文字风格来看,作者像是江南水乡的产物——不是人,而是成了精的什么花朵,懒洋洋地对着世界发出带着微笑的牢骚。
已楞了许久的我终于回过神来,食指轻触,打开他的个人资料,将QQ号复制在我QQ“查找好友”的号码栏。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段个人说明:我要早起!我一定要早起!我明天11:59就起床!
我愕然,继而爆笑。
还真是个可爱的家伙。
二:
小懒写的东西千奇百怪,但有一点不变,就是超长。每次看完他写的文章,都会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眼睛只要离开显示屏,看什么都浮着一层红绿色的雾,让人想起蒙克笔下或艳红或艳绿的脸颊。
小懒偶尔会写一些哲学方面的思考,让人看过之后怀疑自己智商过低理解力过差;小懒有时也会写他的生活,平凡的大学生活在他的文字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但小懒最喜欢写的,还是那些没有结局的酒吧或咖啡店里的邂逅。
这些邂逅总会以一种鸡尾酒或特饮为线索,总会有一个吐着烟雾的忧伤女子,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叫自由的男孩子。
小懒说自由是他最喜欢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孩子,一个集纯真与狡黠于一身的可爱男孩。像许多孩子一样,他也期盼爱情;只不过,他更希望得到的,是同性之间的爱情。小懒还说,很不幸的,你所认识的小懒是无神论无爱论甚至无性论的忠实信奉者;也许严格来说,你所认识的小懒是个双性恋,但又不相信爱情。所以,他并不能给自由幸福。即使他知道自由很爱他,他也只能告诉自由:我喜欢你;因为在我这里没有爱情的概念,所以我只能告诉你,我非常非常喜欢你;只要你还接受,我会一辈子呵护你;所以,请不要怪我。
我微笑,飞舞的手指打出一排深青色的文字:很好。我相信爱,但不相信爱情;而且我并不完全承认自己女性的身份;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是男性,正常地爱并呵护着一个女孩;但无论怎样,我仍是人们眼中的双性恋,与你异曲同工。
这次,愕然的人,是小懒。
三:
小懒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文学版的斑竹,他上网的时间更长了,我们在网上碰面的频率明显高了起来。小懒开始要我去“同志之家”之类的聊天室陪他说话,速度飞快得占满了整个聊天室的主屏,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机器人刷屏。小懒还发给我很多关于同性之爱的论坛和图片,发自由的照片给我看,对我说自由最近又可爱了许多……
四:
日子就那么一天天过去,角落里又多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子,总爱在文学版发一些舐舔伤口的文字,她叫做隰夕。
我加了她,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得知她是通过小懒知道角落的。“角落给人以家的气息,是伤痕累累人们的归宿”,她说。她说她见过小懒;她说小懒是个中性化很重的人;在见面的那一瞬,塞给她9块金帝,还有一盒开封的“this”。
后来小懒告诉我那是他的习惯——在适合的时候送给抽烟的女孩子一盒韩国产的“this”特细,再加上九块金帝巧克力。他说他会事先打开烟盒,将其中的一颗倒置,因为据说这样会带来好运。而抽烟的女孩是需要抚慰的,九块金帝,一丝甜甜的味道,足矣。
“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相遇,你会送我这些吗?”
“当然,还要加一个紧紧的拥抱。因为你的伤痛是最深的。”
那一刻,眼泪不争气地涌出了我的眼眶。
小懒的文字里开始出现隰夕,她代替了原来故事中那个忧伤的女子,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在酒吧里只点同一种酒:威尼斯毒药。
我问小懒什么时候我可以出现在他的文字里。我说我要吧台哪个孤独的位置,为各色忧伤女子调制出他们各自深爱的各色液体。小懒笑笑,并不作答。
五:
这时小飞出现了。
小飞在角落的注册名是“橙子小飞”,签名档的文字同样令人迷茫:我喜欢橙子,但你不可以叫我小飞。
小飞说他爱过一个爱吃橙子的女孩。他总是买很多很多橙子,剥好了留给她吃。有一天,这个女孩子突然消失了,留下一大兜剥好的橙子,慢慢干枯。因为这个女孩子一直叫他小飞,所以他不会再让任何人叫他小飞,除非这个女孩子会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不知怎么,我总觉得这个小飞就是小懒,只不过是换了个名重新注册了一次。他俩的文字是如此的相象,以至于角落其余的朋友也纷纷问小懒小飞是谁。小懒不承认他与小飞是同一个人,甚至在论坛上与小飞对话,可我怎么看那些对话都像是被分割成片段的大段文章。
我有些迷惑。
六:
小懒与小飞是否是同一人的争论还未平息,隰夕又以想当然的语气告诉我,小懒是北大哲学系的研究生。
就像在哈尔滨提起三中一样,说某某人是北大的总会叫人怀疑,即使那个人很优秀。而且小懒曾自己对我说,他是南方某二流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我并不是不相信二流大学理科生能够考上北大研究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有点疑惑。
七:
我的思路还未整理好,小懒又告诉我这样一条消息:小飞死了!
我震惊!
生命的确是很脆弱,生与死也不过只隔一道门,可,这门可以那么轻易地穿过吗?我实在无法接受这种说法。小懒和小飞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为什么小懒要将他自己的另一个形象置于死地?如果不是,小懒又何必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不停为自己辩白?我百思不得其解。
小懒说小飞是被车撞死的,倒地时手指上橙子的清香仍不断蔓延到空气中。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该在电影中出现的情景,无法延伸到网络那边的另一个城市。
我没有办法再去追究小飞到底是不是小懒。如果小飞还在,我会长时间与两人同时聊天。一个人打出的词句不会相差太远,尤其是在同一时间又运用花样繁多的表情符号时。但这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小飞,至少在网络中,死了。
八:
又有一天,小懒说他很郁闷。我问他原因。
小懒说自由变了。自由已经不再是那个纯真狡黠的孩子,他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女”朋友,走进了纷杂的社会,甚至混在那些立着“同性之爱”牌坊的圈子里。他再也不会对小懒绽放羞涩的笑容,那些孩子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小懒很难过。
我说别难过别难过,anyway,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九:
我介绍给小懒一个朋友,是我同校的同学。两个人都深爱卡通,很快就打得火热。小懒问他排不排斥同性,在得到否定答复后,小懒给了他一个QQ号,说是在同性论坛上认识的最好的朋友。
我的同学加了那个人。
聊了没多长时间,这个叫做“白色”的人告诉我们,小懒在角落发的照片并不是自己的,而是网上down的一个日本cosplayer的cosplay作品照。
关于小懒的传闻已经太多了,我早已学会不再惊奇。随它去吧,网络的虚幻并不是我所能想象的。
十:
小懒又生机勃发了。据他说,他认识了一个叫“水”的男孩子。很快地,水成了他的“女朋友”。
小懒的文字不再那么消沉;水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他打了许多写给水的文字,分成“一、二、三……”,逐篇又毫无完结趋势地贴在文学版。小懒也不再整日泡网;他说他大多数时间用来和水逛街,两人十指相扣,就是最大的幸福。
水也在角落注了册。他的帖子不多,却颇具灵性,就像他的名字,盈盈如水。水很少发有关小懒的文字,大多是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字数很少,却字字珠玑,晶莹剔透。
小懒和水就这么在角落缠绵下去,居然没有人说什么。
十一:
一日,小懒问我是否喜欢蓝色。我说是的,我痴爱那种被称为deep blue的颜色。那是黄昏或黎明时天空的颜色,深邃地要吞噬一切。一种界于天真的蓝和神秘的紫之间的颜色,美不胜收。
小懒说:我只爱蓝色,什么蓝都一样钟爱,因为……因为我只能看见蓝色……
!
???
QQ那边传来小懒的文字:我是色盲,而且患有严重心脏病,随时都会死去。
十二:
我告诉自己不必惊讶。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是小懒在虚幻世界里虚拟的人生游戏。但是何必呢?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事件,难道只是为了完美一个不存在的小懒?也许,根本就没有自由,没有隰夕,没有小飞也没有水,一切都是小懒作用的结果。但是,可能吗?
将文字写得优美自如的小懒。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做。否则他不会在N多城市间穿梭往来,又将各个城市的优雅化为柔软的文字。当然,QQ上显示的IP地址也有可能是假的,有很多软件可以制造虚拟IP……
我第一次如此迫切地希望了解一个未曾谋面的人。
十三:
再一次遇到小懒,是我在北京考试的时候。
小懒给了我一个失望的表情:不会吧,我刚从北京回来,这才第二天。
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
十四:
高考前夕,我在家附近的网吧上网。
小懒告诉我他要去北京了,去北京上学,清华新闻系,第二学位。
像从前一样,我淡淡一笑。去北京考专业课已经让我受了太多的打击。与其相比,小懒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激起平静水面小小的浪花。来即安之,走则淡然。只可惜,我没有能够借助高考的独木桥去我心爱的北京。其实我仍然想见他,把这篇文字给他看,告诉他,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尾声:
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表希奇古怪的言论;或者,你也可以嘲笑在你信手涂抹文字下一本正经的拥戴和批判。荒谬的是,你总会发现你与你视为知音的人咫尺天涯。
小懒就是那个与我咫尺天涯的人。两颗酷爱文学、音乐又敏感不羁的心,距离是那么的遥远。我期盼有那么一天,小懒可以站在我面前,塞给我一盒开封的“this”,和九块金帝;然后像在网上一样告诉我:鱼,我真的好喜欢你,但不是爱……我们是那么的相似,我们喜欢对方就像喜欢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起,送给这糜烂的世界一个和谐的颤音呢?
我会点燃那颗倒置的“this”,与他一同浪迹天涯。
2004-01-01 19:00
我是在西安一个小小的地下音乐论坛认识小懒的。
那时候,这个叫做“角落”的地方已小有名气,《爱摇》、《通歌》等杂志上也出现了角落的版面。我,那些已经混了很长时间的人,以及陆陆续续在角落注册的新朋友,都不无依恋地称它为“我们的家”。而小懒,就选择了这么平淡无奇的日子,闯入了角落,闯入了我的生活。
一: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午,我像平常一样蹲在椅子上上网。键入地址,回车,熟悉的论坛里又多了几个陌生的名字。我随意点开几篇文章,本以为不过是郁闷或忧愤的产物,却惊异地发现角落里又多了个才子——注册名的位置上,有一个近似于口语的四字短语——懒得出奇。名字的下方,是一张流川枫趴在课桌上打呼噜的动态图片。
那是怎样的文字啊!嬉笑怒骂,透着些许不羁,却又渗出丝丝忧伤;本该犀利的笔划出的却是柔软;乍一看,居然有那么点小资的味道,内容却又是不折不扣的摇滚精神。一连三篇,篇篇如此。从文字风格来看,作者像是江南水乡的产物——不是人,而是成了精的什么花朵,懒洋洋地对着世界发出带着微笑的牢骚。
已楞了许久的我终于回过神来,食指轻触,打开他的个人资料,将QQ号复制在我QQ“查找好友”的号码栏。然后我看到了这样一段个人说明:我要早起!我一定要早起!我明天11:59就起床!
我愕然,继而爆笑。
还真是个可爱的家伙。
二:
小懒写的东西千奇百怪,但有一点不变,就是超长。每次看完他写的文章,都会有种头晕目眩的感觉。眼睛只要离开显示屏,看什么都浮着一层红绿色的雾,让人想起蒙克笔下或艳红或艳绿的脸颊。
小懒偶尔会写一些哲学方面的思考,让人看过之后怀疑自己智商过低理解力过差;小懒有时也会写他的生活,平凡的大学生活在他的文字里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但小懒最喜欢写的,还是那些没有结局的酒吧或咖啡店里的邂逅。
这些邂逅总会以一种鸡尾酒或特饮为线索,总会有一个吐着烟雾的忧伤女子,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叫自由的男孩子。
小懒说自由是他最喜欢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孩子,一个集纯真与狡黠于一身的可爱男孩。像许多孩子一样,他也期盼爱情;只不过,他更希望得到的,是同性之间的爱情。小懒还说,很不幸的,你所认识的小懒是无神论无爱论甚至无性论的忠实信奉者;也许严格来说,你所认识的小懒是个双性恋,但又不相信爱情。所以,他并不能给自由幸福。即使他知道自由很爱他,他也只能告诉自由:我喜欢你;因为在我这里没有爱情的概念,所以我只能告诉你,我非常非常喜欢你;只要你还接受,我会一辈子呵护你;所以,请不要怪我。
我微笑,飞舞的手指打出一排深青色的文字:很好。我相信爱,但不相信爱情;而且我并不完全承认自己女性的身份;很多时候我认为自己是男性,正常地爱并呵护着一个女孩;但无论怎样,我仍是人们眼中的双性恋,与你异曲同工。
这次,愕然的人,是小懒。
三:
小懒顺顺当当地当上了文学版的斑竹,他上网的时间更长了,我们在网上碰面的频率明显高了起来。小懒开始要我去“同志之家”之类的聊天室陪他说话,速度飞快得占满了整个聊天室的主屏,不知情的还以为是机器人刷屏。小懒还发给我很多关于同性之爱的论坛和图片,发自由的照片给我看,对我说自由最近又可爱了许多……
四:
日子就那么一天天过去,角落里又多了几个朋友。其中一个女孩子,总爱在文学版发一些舐舔伤口的文字,她叫做隰夕。
我加了她,和她有一搭没一搭地闲扯,得知她是通过小懒知道角落的。“角落给人以家的气息,是伤痕累累人们的归宿”,她说。她说她见过小懒;她说小懒是个中性化很重的人;在见面的那一瞬,塞给她9块金帝,还有一盒开封的“this”。
后来小懒告诉我那是他的习惯——在适合的时候送给抽烟的女孩子一盒韩国产的“this”特细,再加上九块金帝巧克力。他说他会事先打开烟盒,将其中的一颗倒置,因为据说这样会带来好运。而抽烟的女孩是需要抚慰的,九块金帝,一丝甜甜的味道,足矣。
“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相遇,你会送我这些吗?”
“当然,还要加一个紧紧的拥抱。因为你的伤痛是最深的。”
那一刻,眼泪不争气地涌出了我的眼眶。
小懒的文字里开始出现隰夕,她代替了原来故事中那个忧伤的女子,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在酒吧里只点同一种酒:威尼斯毒药。
我问小懒什么时候我可以出现在他的文字里。我说我要吧台哪个孤独的位置,为各色忧伤女子调制出他们各自深爱的各色液体。小懒笑笑,并不作答。
五:
这时小飞出现了。
小飞在角落的注册名是“橙子小飞”,签名档的文字同样令人迷茫:我喜欢橙子,但你不可以叫我小飞。
小飞说他爱过一个爱吃橙子的女孩。他总是买很多很多橙子,剥好了留给她吃。有一天,这个女孩子突然消失了,留下一大兜剥好的橙子,慢慢干枯。因为这个女孩子一直叫他小飞,所以他不会再让任何人叫他小飞,除非这个女孩子会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不知怎么,我总觉得这个小飞就是小懒,只不过是换了个名重新注册了一次。他俩的文字是如此的相象,以至于角落其余的朋友也纷纷问小懒小飞是谁。小懒不承认他与小飞是同一个人,甚至在论坛上与小飞对话,可我怎么看那些对话都像是被分割成片段的大段文章。
我有些迷惑。
六:
小懒与小飞是否是同一人的争论还未平息,隰夕又以想当然的语气告诉我,小懒是北大哲学系的研究生。
就像在哈尔滨提起三中一样,说某某人是北大的总会叫人怀疑,即使那个人很优秀。而且小懒曾自己对我说,他是南方某二流大学物理系的毕业生。我并不是不相信二流大学理科生能够考上北大研究生,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有点疑惑。
七:
我的思路还未整理好,小懒又告诉我这样一条消息:小飞死了!
我震惊!
生命的确是很脆弱,生与死也不过只隔一道门,可,这门可以那么轻易地穿过吗?我实在无法接受这种说法。小懒和小飞到底是不是一个人?如果是,为什么小懒要将他自己的另一个形象置于死地?如果不是,小懒又何必此地无银三百两地不停为自己辩白?我百思不得其解。
小懒说小飞是被车撞死的,倒地时手指上橙子的清香仍不断蔓延到空气中。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该在电影中出现的情景,无法延伸到网络那边的另一个城市。
我没有办法再去追究小飞到底是不是小懒。如果小飞还在,我会长时间与两人同时聊天。一个人打出的词句不会相差太远,尤其是在同一时间又运用花样繁多的表情符号时。但这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小飞,至少在网络中,死了。
八:
又有一天,小懒说他很郁闷。我问他原因。
小懒说自由变了。自由已经不再是那个纯真狡黠的孩子,他长大了。他有了自己的“女”朋友,走进了纷杂的社会,甚至混在那些立着“同性之爱”牌坊的圈子里。他再也不会对小懒绽放羞涩的笑容,那些孩子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小懒很难过。
我说别难过别难过,anyway,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九:
我介绍给小懒一个朋友,是我同校的同学。两个人都深爱卡通,很快就打得火热。小懒问他排不排斥同性,在得到否定答复后,小懒给了他一个QQ号,说是在同性论坛上认识的最好的朋友。
我的同学加了那个人。
聊了没多长时间,这个叫做“白色”的人告诉我们,小懒在角落发的照片并不是自己的,而是网上down的一个日本cosplayer的cosplay作品照。
关于小懒的传闻已经太多了,我早已学会不再惊奇。随它去吧,网络的虚幻并不是我所能想象的。
十:
小懒又生机勃发了。据他说,他认识了一个叫“水”的男孩子。很快地,水成了他的“女朋友”。
小懒的文字不再那么消沉;水的名字频繁地出现在每一个章节。他打了许多写给水的文字,分成“一、二、三……”,逐篇又毫无完结趋势地贴在文学版。小懒也不再整日泡网;他说他大多数时间用来和水逛街,两人十指相扣,就是最大的幸福。
水也在角落注了册。他的帖子不多,却颇具灵性,就像他的名字,盈盈如水。水很少发有关小懒的文字,大多是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字数很少,却字字珠玑,晶莹剔透。
小懒和水就这么在角落缠绵下去,居然没有人说什么。
十一:
一日,小懒问我是否喜欢蓝色。我说是的,我痴爱那种被称为deep blue的颜色。那是黄昏或黎明时天空的颜色,深邃地要吞噬一切。一种界于天真的蓝和神秘的紫之间的颜色,美不胜收。
小懒说:我只爱蓝色,什么蓝都一样钟爱,因为……因为我只能看见蓝色……
!
???
QQ那边传来小懒的文字:我是色盲,而且患有严重心脏病,随时都会死去。
十二:
我告诉自己不必惊讶。也许,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是小懒在虚幻世界里虚拟的人生游戏。但是何必呢?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事件,难道只是为了完美一个不存在的小懒?也许,根本就没有自由,没有隰夕,没有小飞也没有水,一切都是小懒作用的结果。但是,可能吗?
将文字写得优美自如的小懒。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做。否则他不会在N多城市间穿梭往来,又将各个城市的优雅化为柔软的文字。当然,QQ上显示的IP地址也有可能是假的,有很多软件可以制造虚拟IP……
我第一次如此迫切地希望了解一个未曾谋面的人。
十三:
再一次遇到小懒,是我在北京考试的时候。
小懒给了我一个失望的表情:不会吧,我刚从北京回来,这才第二天。
我们终于有了第一次擦肩而过的机会。
十四:
高考前夕,我在家附近的网吧上网。
小懒告诉我他要去北京了,去北京上学,清华新闻系,第二学位。
像从前一样,我淡淡一笑。去北京考专业课已经让我受了太多的打击。与其相比,小懒不过是我生命中的一个过客,激起平静水面小小的浪花。来即安之,走则淡然。只可惜,我没有能够借助高考的独木桥去我心爱的北京。其实我仍然想见他,把这篇文字给他看,告诉他,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尾声:
网络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畅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发表希奇古怪的言论;或者,你也可以嘲笑在你信手涂抹文字下一本正经的拥戴和批判。荒谬的是,你总会发现你与你视为知音的人咫尺天涯。
小懒就是那个与我咫尺天涯的人。两颗酷爱文学、音乐又敏感不羁的心,距离是那么的遥远。我期盼有那么一天,小懒可以站在我面前,塞给我一盒开封的“this”,和九块金帝;然后像在网上一样告诉我:鱼,我真的好喜欢你,但不是爱……我们是那么的相似,我们喜欢对方就像喜欢自己;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起,送给这糜烂的世界一个和谐的颤音呢?
我会点燃那颗倒置的“this”,与他一同浪迹天涯。
2004-01-01 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