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头,要往上看,要去更高的地方
现在是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北京时间9时16分。 差不多又该琢磨回家过年的事了,啊,回家好麻烦啊,在家里待着好不舒服啊,一想到要回家我就头疼。 不想回家这事由来已久,可能小学四年级往后就有了,初中不愿意回家,高中不愿意回家,大学也不愿意回家。 因为不愿意回家,每一个长假都让我觉得头疼,尤其是中学,那时没借口不回家,可回家又真的很不自在。 其实直到现在,我对十一长假都不是很有兴趣,平时一个人宅着是没事的,十一一个人宅着总有点不对劲,尤其是我们这个社会,还会反复强调这样做是loser的表现,可出去晃吧,外面都是人,太烦了。 因为不喜欢回家,所以我对文艺作品中的离家情节总是特别有感触。 比方说,我很喜欢《阿甘正传》里的珍妮,有那样一个人渣父亲,想变成小鸟离开家乡很正常,要捡起石头扔老房子也可以理解,到最后希望阿甘把房子推倒更是应有之义。 当然,珍妮的人生最终走向了悲剧,用深度解读的话,可以把责任甩给世界,嗯,万事赖童年,童年树立的三观会深深影响人生,也可以反躬自省,不和过去和解,一味地对抗是无法获得幸福的。 再比方说,《火线警探》的男主,他也是离家的,当然,倒霉的是,故事开篇,他就被调回了家里。 这个角色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他最终没有和他老爹和解,我们的文艺作品讲起糟糕的父母,往往会在最后关头洗白,说实话,我有点讨厌这种戏码。 但《火线警探》不是,男主老爹死时仍是个人渣,男主也没唱什么原谅一类的高调,就让这些恩怨像一盘棋保留在那里好了,冷静是必要的,原谅是不必要的,或者说原谅自己是必要的,原谅别人是不必要的,如果有些人怎么也原谅不了,那就不原谅好了。 不过,就离家而言,我最喜欢的文艺作品是日剧《为了N》。 女主本是个富二代,她爸很有钱,她妈在家不干活,结果有一天她爸觉醒了,要享受人生,于是又找了一个姑娘,把女主和她妈都赶了出去。 此后,女主和她妈住进了老房子,每个月都从她爸那领取一定的生活费,女主她妈怎么也不肯认清事实,总想着她爸会回来的,所以保养化妆的都得继续,工作什么的自然也不肯找,可现在真的没有钱啊。 于是,女主每次领到生活费,都会先把食物买了,免得她妈胡来。她还树立了人生理想,一定要考上大学,离开这个岛,嗯,离开了就再也不回来了。 当然,这部剧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开始很虐心,最后很治愈,到最后女主终于和故乡和解,回到了那个岛。 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和故乡和解,但不是现在。 “不要低头,要往上看,要去更高的地方”这是《为了N》中希美的台词。 一不小心就胡扯了那么多,昨天是小越越演讲,跟吃的有关,我觉得讲得很不好。 昨天作文没写完,是到家之后加班写的,到了九点半还没写完,我就不写了,改写字去了。 写字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