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杂谈】名字游戏---为什么要起绰号?

2008年1月的 [Psychology Today]有一篇文章,说起菲律宾人非常喜欢起绰号,从新生婴儿到政府要人,都有绰号。
例如,一个女孩出生时,因为脸如满月,就被叫作Bilog,意思是圆,长大后,既使她的脸不再是完美的圆形,仍然是Bilog,而且永远是Bilog。前总统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 夫人也不例外,人们支持她的时候,称她Tita Cory 或Aunt Cory。当人们不再支持她的时候,就改叫她Aling Cory,意思是村里的老大妈。
菲律宾人不但喜欢起重音小名,如宁宁等(象我们中国的父母一样,也喜欢这么叫孩子),父母还喜欢给孩子起首字母相同或同类的名字,象什么水果家庭(樱桃、梨子、苹果),或者希腊哲学家家庭(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荷马)等等。中国人好象很少用历史人名做自己孩子小名,还没听说哪家叫孩子李白、杜甫、白居易,否则也太怪诞了。菲律宾人起绰号,是越有独创性越显得有水平。
对当地人来说,绰号有助于更好地区分彼此。很长一段历史时间,菲律宾是西班牙殖民地,至今保留着很多西班牙文化传统。几乎所有的菲律宾人都是天主教徒,所以大多数人以天主教圣徒或者其他知名的宗教人物为名,随处可见Joses和Marias之类的名字。麻省美洲国际学院的社会学教授Kathleen Angocvieweg 认为:“因为使用太多相同的学名,菲律宾人只好另起一个特别的绰号来识别每个人。”
据说中国现在也是重名越来越多,也许可以学学菲律宾人起绰号,就好象网名一样。说起网名,发现有的网名还真是别出心裁,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天下霸唱”,叫起来多威风多响亮,难怪[鬼吹灯]会这么火,作者的名字起得好。看来不光是起学名的时候要讲究讲究风水,起网名的时候也要费费心思才行。
研究者还认为菲律宾人互相起绰号,从中得到乐趣,放松心情,从而能够微笑面对各种困境。菲律宾长期困于生活贫穷和政治腐败,还经常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从山体滑坡、洪水火山爆发到台风等。总部位于Brussels的灾难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将菲律宾定级为世界上最容易发生灾难的国家,因此菲律宾人特别需要从人与人的亲密关系中寻求快乐和安慰。菲律宾大学的菲律宾语言文学教授Joi Barrios 就认为:“对菲律宾人来说社区归属感至关重要,给人起个绰号,会让你觉得和这个人的关系更紧密更亲近。”
菲律宾人认为自己天生喜欢寻找乐趣和富有创造力,对他们来说,给人起绰号是最好的感情宣泄。
曾经读过一本书,提到印度尼西亚的巴里人也爱互相起绰号,写得非常有趣。据说,在巴里,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绝大多数当地父母只从四个名字中选择其一命名孩子。这四个名字分别是“Wayan、Made、Nyoman以及Ketut”。翻译过来就是很简单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标志着孩子的降生次序。如果生了四个以上孩子的话,就把这四个名字从头再叫一遍。第五个孩子名字的真正意义是“第二轮(生育)力量发生后的第一个”,以此类推。因为只有四种名字可供选择(高等种姓会另有属于自己等级的名字),很可能会出现一男一女两个Wayan结婚,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叫Wayan的情况。这种只能四选一的取名法,当然容易造成混乱,所以起绰号对巴里人来说,就象吃饭喝水一样是生活必需。
笑过之后,想起生活在南方农村的姑姑一家。先是一个表哥生了一对双胞胎,根据出生先后,叫做阿一阿二。没几年另一个表哥也生了一对双胞胎,居然也叫阿一和阿二。我很吃惊,虽然只是小名,可做父母的也太图省事了,问题是两家不但同村,还生活在同一栋大房子里,四个小孩怎么区分?我替人家发愁,表哥们却大大咧咧一挥手:“容易,大的一对叫大阿一大阿二,小的一对就叫小阿一小阿二。”我一听,立刻嘴角抽搐,再说不话,可惜四位如花似玉的小侄女,居然每天被人大小一二呼来叫去,简直比狗剩阿花还粗糙简陋。幸好什么大小一二,只是小名,她们另有美丽的大名,我心里才多少得些安慰。
2008年10月6日写于芝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