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就要去远方
12月26,来美整整3个月了。和妈妈视频,妈妈提醒我说,明天是你的生日了,这个生日你要在美国过了。想来已是来美三个月了,时间不长不短。以前在国内时常和妈妈嚷嚷着要出国,要出国,转眼自己已经生活在美国这片自由土壤之上了。圣诞刚过,2016年也马上要走过,感触却良多,总觉得要小结一下这一年,毕竟它值得纪念。 大学时看杂志《读者》,有篇肖复兴的文章《年轻时应该去远方》,那时是很同意这个观点的,他说, “ 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这篇文章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去远方的信念。而因为有着对外界的好奇心与美好向往,要去远方的决心,是从小就有的。
“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青岛,北京,上海,南京,美国。伴随着足迹越走越远,自己也常常想当初的憧憬是否实现了呢?说实话,事与愿违的事不是没有的。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理想很美好很丰满,现实则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止一次的经历了失败,克服了困难,以及心理上的障碍后,才能收获属于自己内心的坚强与成熟,慢慢成长。 去年过年回家,还和表妹说着2016自己的计划。而到现在发现,2016年即将走过之时,年初的一个个计划都实现了。当然,说时只言片语,一句话而过这么简单。做时所经历的不容易与折磨,只有自己最清楚。但,走过后,还能笑着提起那些事,自我调侃一番,或一笑而过,觉得没什么,说明自己还是成熟进步了。 来美前一晚,到汽车站送妈妈回家乡山东。因为这次我离家走的比较远,所以把妈妈送上车后,还特意又上车看了看,问问妈妈是否有找到座位。汽车司机见我还在车门处往里瞧着不走,说:“没事,你上去吧,再说说话。你肯定是来送妈妈的吧,只有女儿才这么不放心的送母亲,要是儿媳妇肯定不会上车还来看看。“说的我反而不好意思了起来。
回来的路上,坐在地铁里,总感觉眼前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景象与往日的有所不同了。看了看手机,还有一张美团券没有用,于是又去吃了最后一碗牛肉拉面,感觉这面的味道也与往日的不同了,但也想记住这面的味道。 第二天,一个人,一大早,坐着神州专车去机场。路上远在加拿大的班长正好发来微信,问我是否到达美国。于是俩人互诉衷肠,离家的不舍原来是相同的,这才觉的温暖了许多。到了机场,哪知行李远远超重,国航又实行新规定,每人只能托运一件行李,所以我的一个行李箱塞满了很多东西,才那么沉。在建议下,只好又去打包。在那么大的公共场所,把我好不容易捆绑好绳子的行李箱,哗地一下,打开了。
里面的被子,鞋子,红糖等一下完完整整地暴露在打包的小哥与路过的大叔眼里。重新整理行李,也是个头疼的事,又不得不。好不容易从行李箱里拿出些许东西来,装在一个纸箱子里,这才不超重了。好在,几个打包的小哥也有耐心,教我如何分行李,如何避免超重,又把箱子给打包好。托运好行李,离起飞时间已经不远了,我赶紧跑了起来,过了安检,到了登机处,发现航班还没有开始登机呢,而自己已出了一身的汗。
当坐在去北京的飞机上,飞机将要起飞时,这时心里这才稍微安顿了许多。一会儿,航班上开始通知“”勿带三星某型号手机“,机舱里大家都笑了起来,我也觉得心情缓和了许多。
转转折折,到了北京海关,还要安检,乌压压的人群排起了长队。一路上一直拿着妈妈给买的两个桃子,没来得及吃。而这时发现桃子在经历了路上的颠簸后,已经被压出水来了。而我又担心海关不让带食物出境,自己也舍不得扔掉这两个桃子,因为是妈妈特意给买的。但最后,为不影响时间,还是忍痛把桃子扔进了安检前的垃圾桶里。之前无论和谁在一起,我都没有流过眼泪或是表现出伤心。而这时眼泪再也忍不住,流了出来。
背着包,手边也没有面纸,只好任由眼泪流,或用手擦擦。又怕周围的人看见,又要忍住流泪,可还是难舍的心情反反复复,心情复杂,心里的难过此起彼伏。想起妈妈说我今年春节不能回家与她一起过年,就更要伤心起来。心里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出海关即将踏上旅程时,再也支撑不住了。所以在出境海关那里拍照时,我的照片,是脸上是带着泪水的。
刚到美国时,因为陌生,难免紧张,担心,所以迷路,晕倒,各种状况发生。 多亏了朋友同学,以及好心的华人的帮助。没有他们,很难想象,我怎么度过那些艰难时候。正如肖复兴所写,远方“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如今三个月过后,一切都熟悉起来,而那种想家的念头虽然有时会出现在梦里,但全没有离国时的那种热泪盈眶,难舍和伤心了。人的确是要适应的,适应离开祖国,适应异国新环境。又加上在美国所认识的人,胖嘟嘟有耐心的老板,热情善良的实验室同学,漂亮的实验室中国女孩,礼貌的华人朋友们,都很友好和友善,也很尊重人。认识的异国朋友,无论是华人还是外国人,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是我在国外的支柱之一。
慢慢地,除了常常会想起祖国的亲人朋友,美食,便利交通以及书籍,逐渐地适应了在美国的生活与工作。这里没有那么热闹,但安静安心适合阅读书籍和写作。这里人没那么多,但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交流简单直接。我可以安安心心地做自己的科研。这里没有那么多建筑物,但自然环境壮观,空气清新,动植物与人和谐生活。
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经历,学习,领悟,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