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 一碗热汤
![]() |
前前后后至少煮了一个半小时, 等到终于喝到一碗热汤的时候,刚好是肚子又呱呱叫的时候。排骨什么的都顾不上吃,先舀了一勺滚烫的汤喝。这一口下去,整个人都平静了。除了玉米,排骨和胡萝卜之外,只加了几片姜,最后出锅的时候加了些盐,其他什么都没有加,但是真的,也太好喝了吧。
咕嘟咕嘟的喝两大碗,认真想了想为什么之前在国内的时候几乎很少煮这个汤喝,超市里排骨都可以有人帮忙切成更小块的,玉米和胡萝卜也都是现成就可以买,做这个几乎没有技术含量啊。后来得出一个结论,我做饭的经历里,一半是在煮咖喱,另一半则是在煮泡面,饺子,炒几个时令蔬菜。炖汤这种,几乎没有怎么做过。去年冬天的时候,倒是某人煮过几次冬瓜排骨汤,加了胡椒粒,偶尔盐会搁多,但是也都很好喝。冬瓜煮的烂烂的,每次都能喝一大碗,最后饭都吃不完。
想起以前小时候在家,汤汤水水几乎是桌上必备的一道菜。逢年过年是海带排骨或是莲藕排骨,玉米出市的时候也经常是排骨玉米汤,平时再不济有西红柿鸡蛋汤,菠菜鸡蛋汤,或者随便搁把青菜切两块豆腐。除了这些以外,我妈还很喜欢做一种肉片粉丝汤,瘦肉提前用淀粉生抽腌制过,然后跟粉丝一起下到汤里,会有一点油油的,但是冬天的时候对这种食物就没有抵抗力。我妈几乎炖所有的汤都会用上高压锅,什么排骨 腔骨,连鸡翅 鸡腿这种,也都一律放进高压锅里炖的烂烂的。后来我自己开始租房,她也常常唠叨让我去买个小的高压锅,就好像很多妈妈一样,觉得那是只有自己知道的一种生活智慧。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也没有买。铸铁锅兴起的时候,我曾有过冲动,但最终也还是没有买。它们并不像普通的碗筷,添置也就添置了,某种程度上,它们跟一种“家”的感觉联系的太紧密。如同拥有自己的专属厨房,自己的一套刀具,趁手的铁锅,烤箱,微波炉等等一样,常常还是觉得总可以再等等,等到有一个地方我可以称之为自己的“家”的时候,再把它们一一安放。没有好的器具,再好的厨子也不太好发挥,所以无论我怎么修图把我做的一桌子菜传给我妈看,最常得到的评价就是:还可以,就是少一个汤。
无论如何,因为这一锅简单的排骨玉米汤,我的平安夜过得还算很不错。晚上开了一瓶酒,坐在屋子里,靠着暖气,喝着酒,温习老电影。以前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想看《Love Actually》,但今年不太想,最后找了《花样年华》的粤语版看了一遍。看完也没有太感伤,并没有为苏丽珍和周慕云的错过而感到遗憾,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他们即使走到一起,也未必就能幸福。还不如给自己留点念想。
大概是因为心里有了想念的人,无论是这个平安夜,还是明天的圣诞节,即使都呆在家里,我也没有太多的觉得孤独。哈哈,也有可能是因为刚刚浪回来吧,外面风呜呜叫的,呆在屋子里有吃有喝的多幸福。
P.S. 今天意外的收到了20天以前就寄出的包裹。穿着熟悉的大衣和新的雪地靴,人生真美好啊。
圣诞快乐,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