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连环杀人案件
我记得那是十年前的四月一日下午的四点零一分,我迈出家门去散步。时间是准确的,因为我是看着表出门的。那个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只是平凡的日常,那么这一点点温馨的残留,十年后我不是就食之无味了么,更重要的是,我完全记不住。结果我特意记住了那一天,我在那个时间出门。不过有点好笑的是,十年前的三月三十一日也好,还是四月二日,又或者某某日,那些时间发生的事情,我连一秒都没有印象。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记忆里就只有我一个人,寂寥的孤独感袭来。 十年后,我踏出门,已然无所谓走出门途经的任何风景。到今天是时候有事情要了断了。 街上黑压压的一片人在蠕动,我忽然不自觉地停了下来。路过的人群,看起来好像是庞大的群体,可实际上,瞥一眼就知道了,互相保留着隐形的距离,好大的一盘散沙。好似一群蟑螂呀,我是这样惊觉的。脑海中,我拿起了拖鞋,啪,啪啪,啪啪啪。我放下了拖鞋,世界又变回安静。 哦,前面就是警察局了。 我的步调非常地平稳,我清楚地感觉到两只鞋子在水泥上的叩击感非常相似。 我走了进去,是不是应该做下自我介绍呢。 “大家好,我杀了人,请问要怎么处理。” 里面的警官面面相觑,似乎有点兴奋。 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一个警官嘀咕:“天呐,这个时代还有人与人之间会产生现实联系?不过好久没看过尸体了呢。” “你好,我是负责记录案件的警官,请往这里走。” 这是一间密闭的房间,外面由玻璃组成的墙壁旁很多警官在观察我,我想起了童年路过宠物店的时候,我看着笼子里的狗,乖巧而迷人。 “那先按程序,我们先了解一下你的个人信息,你叫什么……” 短暂地对我最为机械的了解后。 “你说你杀了人,那你是来自首的是吧,请你老实具体说一下案件的经过。” “每一起吗?” “每?你的意思是你杀了很多人了吗?” “粗略可能有五十人左右吧。在这一年里陆陆续续地应该杀了这么多人吧。大概是一周一个人。我有点孤独,希望有人可以和我聊天,我就上网结交一些人认识,但是我又怕太喧闹,我每次只认识一个人,慢慢和他聊天,试图了解他。可是聊着聊着,我就感觉非常没有意思了,明明是不同的人,结果却千篇一律,人类是那么空洞而内含无物。然后我就没忍住,就杀了他。但是杀了人之后我又很空虚了,还是渴望有人可以和我说说话,再不痛不痒的交流也可以,于是我又去结识人,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行为。” “具体一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动因是什么?” “每次我都是挑周末的晚上,那个时候没有工作了,比较有空闲做额外的事情。原因么,我感觉是因为我有点无聊了。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地方,但是无聊的实质并没有得到改变。” “我们还有别的要调查的地方,现在先把你拘留在我们派出所。如果情节属实,我们将会对你提起公诉。” 人是孤独的。 我呆在派出所的拘留间里。 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是想排解心里深沉的孤独吗。 这个时候,我想起来了我杀的第一个人,那是一个中年男人。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他留了一个光头,眼睛像门缝里挤出来的光亮一样。 我们聊的内容非常的普通又平凡,从年龄、兴趣、个人经历开始慢慢地深入彼此的生活,但是知道又不代表了解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在他的字里行间,在他不断抱怨人生的过程中,有多少是真实的他呢?借着网络的这层外衣,我们的聊天没有拘束,天马星空地进行着。年龄、信仰这些壁障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弱化。 孤独的不只是我,至少我是那样地感觉到。每个人对自己都有所保留。 在强烈的欲望驱使下,我们感受到人还是需要彼此的接触,网络太过虚无缥缈。我们在认识后的第二周 见面了。喝了一次下午茶。 他没有网络中那么健谈,有些拘谨。尽管我人在他的面前,但是他更多的表达却还是借助了网络。 “没想到,失去了网络的保护,我竟然失去了说话的欲望。” 这是他最后憋出来的话,他的眼睛关上了一道门。 “以后还是不见面了吧,现在这样就挺好。” 他在网络上对我发出了这句话。 啧,无趣的人。不由得心头上涌现出异样感。还以为交流就可以理解彼此了么。真的是浪费我的时间。杀了他吧,嗯,杀了他。 也就是眼前一黑的事情。 没有别的感觉了,痛苦只有一瞬间。 之后,啊啊啊。又感觉到了怎么只有自己一个人。不可以,我想要再和人说说话,哪怕最后还是杀了他。 好像一个漫长的梦,几天里,我反复咀嚼着那些杀掉的人,稍微地安慰自己呆在这里的孤独。终于到了我的审判之日。 法官庄严地敲下了法槌:“受审席上的犯人,现在宣布判决结果。所犯罪行为杀人罪,下属虚拟网络杀人。根据在这个膨胀的网络时代下,人是孤独而敏感的。杀人的定义分为肉体之杀与精神之杀两种。人与人是彼此需要的,而你却在网络上恶意删除好友,这无疑是在单方面扼杀了别人对你的交流倾向,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比起交流中的沉默杀人,拉黑行为更是粗劣,已经超越了道德的谴责范围,已经触及了法律的底限。我们的法律保障每个公民拥有对于自己的现实与虚拟人格对于他们影响的知情权。根据我们警官进行的数据调查,有四分之三的人表示当初有与你再进行对话的欲望,有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愿意原谅你的行为,有二分之一的人对你的行为感到异常愤怒。现在判处你死刑十年,具体量刑为冻结你个人信息下的所有网络社交账号的评论与交流功能十年。可有异议?” “哈哈哈,没有异议,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