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阿里的“取经”之路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时隔四年之后,阿里巴巴终于再一次登上了“恶名市场”名单。(jack马:等等,你这语气是什么鬼?!)
其实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曾被列入过,当时阿里正在筹备在美国上市,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档子事情,为了不影响在纽交所的IPO,阿里使出了浑身解数,游说、合作、打假等等,经过一系列努力才终于在2012年底除名。
此次事件也给阿里留下了深刻的心里阴影,求阿里的心里阴影面积?
“恶名市场”是个什么鬼?
“恶名市场”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协助相机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自从2011年首份名单发布至今,淘宝、百度、京东、搜狗、迅雷、腾讯拍拍等都曾入选过。在去年的“恶名市场名单”中,又列入了5家中国市场,分别是:北京秀水街、上海七浦路市场、深圳罗湖商业城、广州金龙盘市场和汕头澄海市场。
从打击知识侵权的角度看,这份名单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恶名市场名单并不能反映违法行为的调查结果,也不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所以也没有在其他国家得到认可。
咱天朝官方也不认可,然并卵。
AAFA又是什么鬼?
对于将阿里设为恶名市场名单喊的最响、干劲最足的AAFA,即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实际上是一家盈利性组织,给钱就能加入。会员费就“保护费”,显然阿里巴巴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不是AAFA的会员。
上市之后的攻讦
2015年10月初,AAFA以阿里“不愿作出认真的改革”为由,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将淘宝列入黑名单,世界500强品牌的商标工作联盟和西班牙ANDEMA防伪协会也公开表示阿里打假力度不够。同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阿里发出警告。
2015年,法国奢侈品行业开云集团包括旗下Gucci在内的子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阿里巴巴及旗下11家公司“有意识鼓励、协助售卖假货并从中牟利,使得假货得以在全世界出售”。马云表示:“我宁愿输掉官司,输掉钱……但我们将赢得尊严和尊重”。
显然jack马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说的有些勉强,2016年受到的各大品牌抗议抵制和国际反假联盟将阿里扫地出门已经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去关注除阿里外的“恶名市场”,仅仅是因为阿里影响力大吗?
墙内开花,墙外香。AAFA在美国扔了个手榴弹,在国内媒体笔下就成核弹爆炸了
不平凡的2016
2016年4月13日,阿里以普通会员的身份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这个由国际反假联盟专为阿里设立的身份在拥有250多位成员,包括LV、Gucci、Apple等在内的国际反假联盟中显得有些另类,国际反假联盟解释说:“这是因为阿里并未直接或间接受到假货影响”。(为什么阿里能加入IACC下文有解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阿里的加入引起了众多奢侈品牌的抵制。
首先奥观海夫人米歇尔钟爱的Michael Kors宣布退出国际反假联盟以示抗议,随后法国开云集团旗下的Gucci也退出表示抗议,称阿里是“最危险和最具破坏力的魔鬼”,紧随其后的还有Tiffany等20余家国际知名品牌退出抗议。
一封匿名邮件让国际反假联盟再一次陷入尴尬,该邮件要求联盟立即取消阿里资格,否则将会有大量成员退出国际打假联盟。
5月14日,国际打假联盟宣布暂停阿里的会员资格,董事会决定发起独立调查,而马云原定于在国际反假联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也被叫停。
阿里高调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仅一个月就被扫地出门,jack马的心情想必是十分复杂。
IACC反假,醉翁之意不在酒
继续上面所说的阿里为什么能加入IACC这个问题。
上文写到在2011年,IACC还声称:“这家24小时不间断售卖假货和盗版商品的网站应该被列入黑名单!”
然而到了2016年,IACC对阿里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称“阿里是我们最强大的伙伴之一”。
背后是否发生了什么肮脏的py交易?
1、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国际打假联盟总裁巴切西就开始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2、2016年1月担任阿里全球知识产权执法副总裁的马修·巴秀尔,曾于2011年雇用巴切西的儿子罗伯特·巴切西II在苹果工作。
3、巴秀尔是ICE基金会(由巴切西另一个儿子詹姆斯·巴切西掌管)的董事会创始成员,2013年ICE基金会董事会投票授予詹姆斯·巴切西经营的一家私营公司“财政和运营管理”合同。用于资助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职员的ICE基金会从2012年起每年获得IACC的1万美元拨款。
4、IACC税务文件显示,除了与阿里巴巴有关系外,巴切西还将联盟当作自己的家族企业来经营。2012-2014年IACC向巴切西儿子创立和经营的公司支付了近15万美元的租赁、会计、IT支持和广告费用。IACC还雇用巴切西的儿媳凯瑟琳·巴切西为项目经理。虽然该联盟称,其财报经过了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查,但税务文件显示,该会计师事务所由巴切西的儿子所有。
IACC总裁巴切西同阿里、巴切西通过家族控制IACC,lack显然是搭上这条线才能够加入IACC。
所谓的国际反假联盟也不是什么正义组织,关键还是两个字“利益”,什么打假不打假的都是托词,表面上正人君子,背地里男盗女娼。
阿里的努力
为了打假,阿里专门成立了平台治理部,首席打假官由此前的CFO灭绝师太管理。目前阿里平台共有2000多名专职员工打假,社会化志愿者5000多人也参与其中。
除了动用有分量的说客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力度彻底整治淘宝网的盗版及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阿里不仅推出了惹人眼球的大数据打假,还专门新增200名员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打假,并“打假特战营”召集令,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打假方面的人才。
去年年底,阿里还向社会展示了其2015年4月到9月打假成果,期间内阿里巴巴已向执法机关推送717条,获各地执法部门立案的为330条,被破获的案件为279起,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
阿里推出天猫商城后,逐渐将重心转向天猫商城,淘宝的风头大半都被天猫拿去了。天猫对商家各项要求都比淘宝要高,准入门槛提高不少,而且各种规定也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其实这也是马云对阿里进行规范化整治的一个提现。
而且淘宝网今年重新定位,定位成“创新+创造+创意”,并提出了个性化定制、云导购、C2B2M的三大发展策略,对“中国质造”进行升级,将淘宝的形象进行一个大的转变。
USTR看到淘阿里假货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阿里不遗余力地打击假货,在平台治理上也投入不菲。
游说
阿里在美国纽约,聘请由罗纳德•里根前白宫幕僚长肯•杜伯斯坦负责的一家游说公司。
在旧金山,聘请著名的共和党沟通专家、美国财政部前幕僚长吉姆•威尔金森(曾担任过美前国务卿赖斯的顾问)担任国际企业事务的负责人。
2012年,阿里的游说金额迅速从10万美金飙升至46.1万美金,且继续保持增长。当然这一切也都发挥了作用。同年,USTR暂时将淘宝从”恶名市场“中删除,为阿里2014美国挂牌上市铺路。
“恶名市场”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恶名市场名单针对的就是中国市场和企业,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和网上经济体,阿里在美国上市后显然成为了舆论重点“照顾”的对象。
这种傲慢与偏见,讨论起来太过复杂,毕竟是政治与文化问题。但即便是规则更为明确的商业层面,这种傲慢与偏见,也是屡见不鲜的。
阿里之外,许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也遭遇到许多歧视。譬如华为在美国市场受到的不公平,这里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AAFA几乎每年都要呼吁一次将阿里纳入“恶名市场”,几十年如一日,精神可嘉。
中国的媒体每次遇到阿里,总想搞一个大新闻,墙内开花,墙外香,值得表扬。
年关将近,各种好戏都开始上演。
时隔四年之后,阿里巴巴终于再一次登上了“恶名市场”名单。(jack马:等等,你这语气是什么鬼?!)
其实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曾被列入过,当时阿里正在筹备在美国上市,没想到出了这样一档子事情,为了不影响在纽交所的IPO,阿里使出了浑身解数,游说、合作、打假等等,经过一系列努力才终于在2012年底除名。
此次事件也给阿里留下了深刻的心里阴影,求阿里的心里阴影面积?
![]() |
“恶名市场”是个什么鬼?
“恶名市场”是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协助相机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自从2011年首份名单发布至今,淘宝、百度、京东、搜狗、迅雷、腾讯拍拍等都曾入选过。在去年的“恶名市场名单”中,又列入了5家中国市场,分别是:北京秀水街、上海七浦路市场、深圳罗湖商业城、广州金龙盘市场和汕头澄海市场。
从打击知识侵权的角度看,这份名单有一定的价值,但是恶名市场名单并不能反映违法行为的调查结果,也不代表美国政府的立场,所以也没有在其他国家得到认可。
咱天朝官方也不认可,然并卵。
AAFA又是什么鬼?
对于将阿里设为恶名市场名单喊的最响、干劲最足的AAFA,即美国服装鞋类协会,实际上是一家盈利性组织,给钱就能加入。会员费就“保护费”,显然阿里巴巴和大多数中国企业都不是AAFA的会员。
![]() |
上市之后的攻讦
2015年10月初,AAFA以阿里“不愿作出认真的改革”为由,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重新将淘宝列入黑名单,世界500强品牌的商标工作联盟和西班牙ANDEMA防伪协会也公开表示阿里打假力度不够。同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向阿里发出警告。
2015年,法国奢侈品行业开云集团包括旗下Gucci在内的子公司发起集体诉讼,指控阿里巴巴及旗下11家公司“有意识鼓励、协助售卖假货并从中牟利,使得假货得以在全世界出售”。马云表示:“我宁愿输掉官司,输掉钱……但我们将赢得尊严和尊重”。
显然jack马心里也没有多少底气,说的有些勉强,2016年受到的各大品牌抗议抵制和国际反假联盟将阿里扫地出门已经说明了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去关注除阿里外的“恶名市场”,仅仅是因为阿里影响力大吗?
墙内开花,墙外香。AAFA在美国扔了个手榴弹,在国内媒体笔下就成核弹爆炸了
![]() |
不平凡的2016
2016年4月13日,阿里以普通会员的身份加入国际反假联盟IACC,这个由国际反假联盟专为阿里设立的身份在拥有250多位成员,包括LV、Gucci、Apple等在内的国际反假联盟中显得有些另类,国际反假联盟解释说:“这是因为阿里并未直接或间接受到假货影响”。(为什么阿里能加入IACC下文有解释)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阿里的加入引起了众多奢侈品牌的抵制。
首先奥观海夫人米歇尔钟爱的Michael Kors宣布退出国际反假联盟以示抗议,随后法国开云集团旗下的Gucci也退出表示抗议,称阿里是“最危险和最具破坏力的魔鬼”,紧随其后的还有Tiffany等20余家国际知名品牌退出抗议。
一封匿名邮件让国际反假联盟再一次陷入尴尬,该邮件要求联盟立即取消阿里资格,否则将会有大量成员退出国际打假联盟。
5月14日,国际打假联盟宣布暂停阿里的会员资格,董事会决定发起独立调查,而马云原定于在国际反假联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也被叫停。
阿里高调宣布加入国际反假联盟,仅一个月就被扫地出门,jack马的心情想必是十分复杂。
![]() |
IACC反假,醉翁之意不在酒
继续上面所说的阿里为什么能加入IACC这个问题。
上文写到在2011年,IACC还声称:“这家24小时不间断售卖假货和盗版商品的网站应该被列入黑名单!”
然而到了2016年,IACC对阿里的态度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称“阿里是我们最强大的伙伴之一”。
背后是否发生了什么肮脏的py交易?
1、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后,国际打假联盟总裁巴切西就开始持有阿里巴巴股份。
2、2016年1月担任阿里全球知识产权执法副总裁的马修·巴秀尔,曾于2011年雇用巴切西的儿子罗伯特·巴切西II在苹果工作。
3、巴秀尔是ICE基金会(由巴切西另一个儿子詹姆斯·巴切西掌管)的董事会创始成员,2013年ICE基金会董事会投票授予詹姆斯·巴切西经营的一家私营公司“财政和运营管理”合同。用于资助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职员的ICE基金会从2012年起每年获得IACC的1万美元拨款。
4、IACC税务文件显示,除了与阿里巴巴有关系外,巴切西还将联盟当作自己的家族企业来经营。2012-2014年IACC向巴切西儿子创立和经营的公司支付了近15万美元的租赁、会计、IT支持和广告费用。IACC还雇用巴切西的儿媳凯瑟琳·巴切西为项目经理。虽然该联盟称,其财报经过了独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查,但税务文件显示,该会计师事务所由巴切西的儿子所有。
IACC总裁巴切西同阿里、巴切西通过家族控制IACC,lack显然是搭上这条线才能够加入IACC。
所谓的国际反假联盟也不是什么正义组织,关键还是两个字“利益”,什么打假不打假的都是托词,表面上正人君子,背地里男盗女娼。
阿里的努力
为了打假,阿里专门成立了平台治理部,首席打假官由此前的CFO灭绝师太管理。目前阿里平台共有2000多名专职员工打假,社会化志愿者5000多人也参与其中。
除了动用有分量的说客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大力度彻底整治淘宝网的盗版及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阿里不仅推出了惹人眼球的大数据打假,还专门新增200名员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打假,并“打假特战营”召集令,在全球范围内招募打假方面的人才。
去年年底,阿里还向社会展示了其2015年4月到9月打假成果,期间内阿里巴巴已向执法机关推送717条,获各地执法部门立案的为330条,被破获的案件为279起,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
阿里推出天猫商城后,逐渐将重心转向天猫商城,淘宝的风头大半都被天猫拿去了。天猫对商家各项要求都比淘宝要高,准入门槛提高不少,而且各种规定也更加严格、更加规范,其实这也是马云对阿里进行规范化整治的一个提现。
而且淘宝网今年重新定位,定位成“创新+创造+创意”,并提出了个性化定制、云导购、C2B2M的三大发展策略,对“中国质造”进行升级,将淘宝的形象进行一个大的转变。
USTR看到淘阿里假货问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阿里不遗余力地打击假货,在平台治理上也投入不菲。
![]() |
游说
阿里在美国纽约,聘请由罗纳德•里根前白宫幕僚长肯•杜伯斯坦负责的一家游说公司。
在旧金山,聘请著名的共和党沟通专家、美国财政部前幕僚长吉姆•威尔金森(曾担任过美前国务卿赖斯的顾问)担任国际企业事务的负责人。
2012年,阿里的游说金额迅速从10万美金飙升至46.1万美金,且继续保持增长。当然这一切也都发挥了作用。同年,USTR暂时将淘宝从”恶名市场“中删除,为阿里2014美国挂牌上市铺路。
![]() |
“恶名市场”背后的傲慢与偏见
恶名市场名单针对的就是中国市场和企业,充满了傲慢与偏见。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巨头和网上经济体,阿里在美国上市后显然成为了舆论重点“照顾”的对象。
这种傲慢与偏见,讨论起来太过复杂,毕竟是政治与文化问题。但即便是规则更为明确的商业层面,这种傲慢与偏见,也是屡见不鲜的。
阿里之外,许多中国公司在美国也遭遇到许多歧视。譬如华为在美国市场受到的不公平,这里的故事有太多,太多。
AAFA几乎每年都要呼吁一次将阿里纳入“恶名市场”,几十年如一日,精神可嘉。
中国的媒体每次遇到阿里,总想搞一个大新闻,墙内开花,墙外香,值得表扬。
年关将近,各种好戏都开始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