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碗
那天去看了日本動畫電影《你的名字》。倒也不是為了重溫細味少年情事。以這樣的方式去回顧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至多就像白石道人的那闋《鷓鴣天》所寫:花滿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來悲。沙河塘上春寒淺。看了游人緩緩歸。何況是還遠未到嘆老的時候。拋開情節不說。這部電影勝在畫面和細節。當然知道日本人在這上面是肯定做足了精細工夫。群山。神社。溪澗。紅葉。無邊草木。眩目彗星。哪怕就是古老的結繩。也有條不紊絲絲入扣。


手邊有前兩天買來的《茶盌心得》。雖然不懂日文。拿在手里翻來覆去地看。也是有意思的事。這是河源書店一大套《茶道文庫》里第五的一本。佐佐木三味著。差不多小三十二開的紙面精裝本。外有函套。這紙制函套是我最喜歡的一點。有這樣的保護。插架再久。書頁天地之間都是乾淨的。這書收錄的是日人歷代以來的茶盌。雖是黑白照片。也能感受到那一襲靜氛。


都說日人文化受中國影響深遠。往往愛說遣唐使。唐風奈良。其實美學層面浸潤更深的還該是斯文的宋代。茶不正是從宋時的國清寺移植過去。先後流傳過去的天目茶碗。油滴盞。兔毫盞的確耀眼。然而真正有日人清寂幽玄一路風味的茶碗。恐怕還是到千利休之後。自他之後。日人的茶道精神逐漸智過其師。華土藩籬再罩不住其異色奇輝。日人的茶具也由精雅走向拙質。不濕釉彩。不講對稱。呈現制器之人的個性美學。拙而質的外觀形態下是合乎自然之道的本色。


以前有舊句題在臺灣茶人的一本書上。似乎也可以鈔在此處:也著青衫伴素痕。齋前冷雨候茶溫。徑迷有指隨流水。花落無心見暮雲。景境全開生滅相。塵埃盡拭淨清根。明珠持定緣來去。黃葉蕭疏自打門。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