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鱼非水-聊聊岛田庄司和东野圭吾
岛田庄司
1948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
1980年以《占星术杀人事件》参加日本江户川乱步奖时,却意外落选,只获得了第二名。评委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因为这部作品太出色了,以至于我没有勇气把冠军授予这部推理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异作品”。
1984年《漱石与伦敦木乃伊杀人事件》落选直木奖。
2006年《摩天楼的怪人》以2票之差惜败东野圭吾。
2008年荣获第12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该奖是推理文坛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
“给侦探取名御手洗洁基本上是为了乐趣,我的名字中的庄司两个字,在日本的发音也跟扫除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我自己就常被同学取笑是扫厕所的”,
听到有种说法《异邦骑士》是最东野的岛田作品。想得多了,便想比较一下这两个人的作品,大致从2008年左右开始接触东野作品,然后是岛田作品。看得也算多了,或者说算是一个新的世界。
岛田的作品比较强调相互的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万水千山最后总是有相爱的人会在一起;而东野的作品则是黑暗中独行幽谷,前方虽然有微弱的光,但终于还是在莫比斯环上面来来往往。那是不折不扣的单恋,苦苦焚烧,对方无从知晓也不愿知晓。
(以下讨论均完全剧透,如果还没有涉及相关作品的读者慎入)
既然是从《异邦骑士》说起,第一部就来说说这个书打动人的地方。
《异邦骑士》背后的岛田就像一个高明的钢琴演奏家,读者的情绪犹如琴键被他操纵掌控。开始便是身份缺失的焦灼,然后则是一段生活的甜蜜开始,再来又多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好友,最后似乎开始真相大白。小时候看多了书生误入仙境的故事,转折点不一定是开始思凡,但一定是觉得如今的生活如此之好,但不安却总是隐隐作祟,于是弄个明白之后马上天翻地覆。再也回不去之前的桃源迷境,再也对所谓揭露的真相哭笑不得。当石冈开始阅读妻子的日记,愤怒甚嚣其上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嫉妒:为什么石冈和良子可以拥有如此甜蜜的生活。果然,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但真相不是一个,而是前浪后浪的席卷而来。
当所有的一切在犀利的逻辑和证据面前轰然倒塌,所有的感觉原来都是错觉,所有的表象都是假象。但是,良子和石冈的感情依旧是真的。当良子的哥哥将可以作为呈堂正供的来信交给石冈:哪怕因此锒铛入狱也罢,我不能让良子的心意不被人知晓。
哪怕御手洗洁可以参透星辰,哪怕御手洗洁可以逆推事情的一切来龙去脉,但他也必须承认:良子和石冈的感情是真的。她真的在等待石冈归来,真的陪他去散步欢笑,真的在石冈被生活弄得疲惫不堪失去所有坐标的时候,为他煮面,为他柔情似水。
这个世界容易令人迷茫的地方就是孰真孰幻,水中之鱼梦里之蝶,我们也许都想知道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历劫之后可以轻轻地告诉自己:至少那个是真的。
《斜屋犯罪》算是岛田派“技术性诡计”的代表之作,很多人仅仅要搞清那些小说中的示意图便已经疲于奔命,但是在匆匆地等待尸体出现,等待警察出现的时候,请务必不要错过哪怕仅仅在开头:
我好似雨国的王者。富有却无能,盛年而早衰。所有的猎物和爱鹰,乃至来到我栏杆下饿死的百姓,都不能安慰我这国王。
——波特莱尔《忧郁》
然后是以西班牙天才建筑师安东尼奥·高第(Antonio Gaudi)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狂人,然后是肖邦,然后是高雷姆,然后自然是御手洗洁喋喋不休的“历史根本没有进化”。最后是幸三郎说:如果早一点遇见你这样的人,我就不用做这件事情了。之前在《江海英雄》(古龙著)里的结尾是这样的:
白衣人被方宝玉一剑封喉,然后欣然感慨:天上白云悠悠,我们这样的人是多么寂寞。
所以比“做了什么”更彻底的是,本书完全剥离了“为了什么做”,也就是说推理小说的两大王牌“诡计”和“动机”哪怕本书已经编织得如何华丽炫目,其实不过是盛珠之椟。
也就是说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写出了一种邂逅:当孤独遭遇寂寞,当狂傲邂逅不羁。在各种需要都已经变成了伊甸园里的摆设唾手可得,自然会有人去咬那只苹果。幸三郎应该非常恼怒自己的诡计竟然如此无懈可击,竟然就没有人可以终结自己的纠结。但他的不幸,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幸运便是终于找到了猜到他全部心思的御手洗洁:只有疯子才能理解疯子,知我如此,一死何妨。
所以岛田的世界里讲得是相逢,写的是终于有一个人被我等到。
東野圭吾
195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大阪府立大學畢業。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
1999年以《秘密》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134屆直木獎以及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而东野的作品则是彻底的孤独。
孤独是一种瘾,恰如体制令人芒刺在背,但习惯了就骨肉无法分离。因为孤独至少是安全的,孤独至少是确定的。
《嫌疑犯的献身》我已经谈过很多:
(参看《不值钱的石神哲哉》http://www.douban.com/review/2023965/)
这里想强调的便是石神的爱哪怕到了最终都没有被接受,花岗靖子哪怕最后嚎啕匍匐,对于石神还是基于恐惧的内疚,但完全没有爱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哪怕石神为了爱已经移山倒海,但爱情从来就不是公式和定理,哪怕步骤被一丝不苟地执行殆尽,结果依旧可能是无解甚至归零。东野的另外一部名著《白夜行》同样如此,哪怕桐原亮司如何为雪穗如何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用光成语词典上每一个感天动地的词条,面对亮司的尸体,雪穗还是沉着地背过身去,走入黑暗中绝不回头。
爱并不是阴阳电极,但却处处存在绝缘跳闸,哪怕是在东野圭吾也许最为动人的作品《信》里。
《信》其实是《嫌疑犯的献身》的真身。据说丹·布朗因为心血之作《天使与魔鬼》依旧遭遇冷落,几乎是横下一条心下足猛料写出了《达芬奇密码》,从而起死回生。与之类似的情况便是,东野圭吾这个和宫部美雪平分日本推理界的畅销男一号其实实在不是写推理小说的。更为残酷的一个理由其实呼之欲出:只有发生了案件,事件才会被关注。譬如台湾金马奖新科状元《不能没有你》的故事灵感来源,也是千万社会新闻中的一条。据导演戴立忍讲,当那个绝望的父亲挟女在台北闹市跳天桥时,六家电视媒体热力直播,两日后,父女二人下落如何,跳楼原因为何,再没有媒体愿意浪费版面与时间。
《信》虽然在开头也出现了案件,尸体,罪犯,但全书真正开始的是这一切之后。作为犯人家属的双方并没有一了百了,他们都艰难的活着,甚至是不得不活着。
信是什么?信是一尾从左眼游到右眼的鱼。如鱼饮水,如鱼得水,但水里何必有鱼,鱼又何尝真的时时刻刻在意水的存在。
全书的力量便来自于一种缓慢。从极端意义上而言,所有“之后”的世界往往都是废墟,都是断壁残垣。存活其间的人们开始慢慢地寻找食物,衣服,一切“有用”的东西,但只看见苍痍满目,到处都是灰烬。只能继续寻找,继续坚持,然后在在灰烬中细细拨弄出微暗的火,星星点点,聚拢起来,保存着,希望这个火令一切暖起来。
痛苦最可怕的是什么,是速度,并不是如山崩海啸般迅猛狂野的速度,而是如腐蚀般缓慢的速度,你会觉得最初的刺痛变成了慢慢的煎熬,你无法用昏倒去忘记这一切,因为这一切的发生是那么地缓慢和持久,层层叠叠,一波接着一波。于是便去渴望光明,哪怕只是微弱之光。温暖的光亮会支撑着这个过程,使这个过程得以不断地反复,痛苦因此而不断壮大,但习惯痛苦的力量也在缓慢而生。始终在寻找着那种光亮,黑暗了,覆灭了,再继续寻找着,呵护着,哪怕同样是精疲力尽,也要倒在寻找温暖的路上。
直贵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首先便是歉疚:原来哥哥刚志为了自己如此心力交瘁。但接下来便是愤怒甚至鄙夷,最后则是清楚地意识到他和哥哥是一个人,必须同样面对后果。问题的关键他的确不能算是无辜,他的确不能置身事外。
于是开始有了大胡子老板的接纳,但欺骗就是欺骗,当一切大白的时候,人家可以不予追究,但仅仅也只是不予追究;
因为和同事打架意外拐上了继续教育之路,可见本来浑浑噩噩之间说不定就此在剥离金属的小工厂里渐渐腐烂。之前的学习积累帮助他似乎有了新的开始,但是开始恋爱了。
之前相法上有说人转运的时候切忌同时交上 桃花运。可惜青春少艾,可惜有时候和女人上床不仅仅意味着得到她的肉体。
如果说之前刚志在别人家里看起电视还是荒唐可笑,那么直贵在避孕套上戳开小洞实在叫人默默无语,他自然可以呐喊:他连参加乐队歌唱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他连找一份工作都要谎称自己的哥哥不过是去纽约搞音乐(也算是职业积累的一个副产品)。但是当女孩不相信地看着他和他眼前的避孕套,破碎的何止是过家家的幻想:我爱你,但我的确不该和你结婚。
生活的残酷就是不会一下子叫人陷入灭顶之灾。这个时候看不起的手为他重新开始编织人生之王,这是一只小小的手。
东野圭吾在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说了这么一句话:男女主人公都长得太漂亮了。
白石由实子是之前直志那家工厂的小职员,父亲更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她们母子。无论从外貌,家境甚至内涵而言,都无法于他爱的“她”相比,唯一重要的就是她知道所有真相。当“她”在真相面前茫然失措的时候,在他已经完全崩溃的时候,她默默地给他的老板写信,她默默地给他的哥哥写信,涸辙之鱼于是相濡以沫,如许清泉重新开始慢慢膏腴着直志,乃至直志和她一起拥有的世界。
但直志爱的还是“她”。哪怕白石由实子已经和他同舟共济,甚至独自承担女儿被孤立的压抑委屈,他爱的还是她,虽然他是多么感激白石由实子。“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是玉门关前,纵然杨柳依依,春风呢?
全书结束于所有信的终结:哥哥给弟弟的,弟弟给哥哥的,哥哥给受害人家属的,……弟弟在哥哥面前泣不成声。
终于从黑暗中走出来了吗?还是仅仅只是再次知道:还有光在前头,总有光在前头,仅此而已。
所以,东野作品写得是无法得到回应的孤独。
岛田是一个让我自庄子李白之后难得感觉到可以用“汪洋恣肆”这种感觉去形容的作家,简而言之他是一个让我觉得对女人很有办法的卡萨诺瓦,难得他不去花天酒地而来对我这种初哥嫩手说一些陈年往事,他一扬手便是天上最为绚丽的焰火,大家都在高兴,似乎所有的欢乐都在此刻属于所有的人;
而东野就是一个工匠,沉默甚至呆板地完成流水线上每一个步骤,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如此蝇营狗苟,但知道可以有这样苟延残喘的机会已经足以庆幸。哪怕是焰火如此璀璨,但他是焰火消灭之后的星空。大家都已经散去,谁还在乎依旧繁星点点的夜空,因为那里什么都没有。
遇见岛田,可以有人终于来喝你杯中的酒。
遇见东野,可以在别人喝酒的时候知道,这一切终将过去。
![]() |
![]() |
![]() |
![]() |
1948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
1980年以《占星术杀人事件》参加日本江户川乱步奖时,却意外落选,只获得了第二名。评委给出的理由竟然是“因为这部作品太出色了,以至于我没有勇气把冠军授予这部推理文学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奇异作品”。
1984年《漱石与伦敦木乃伊杀人事件》落选直木奖。
2006年《摩天楼的怪人》以2票之差惜败东野圭吾。
2008年荣获第12届日本推理文学大奖。该奖是推理文坛唯一的功劳奖,专门嘉奖贡献卓越的作家或评论家。
“给侦探取名御手洗洁基本上是为了乐趣,我的名字中的庄司两个字,在日本的发音也跟扫除的发音是一样的,所以我自己就常被同学取笑是扫厕所的”,
听到有种说法《异邦骑士》是最东野的岛田作品。想得多了,便想比较一下这两个人的作品,大致从2008年左右开始接触东野作品,然后是岛田作品。看得也算多了,或者说算是一个新的世界。
岛田的作品比较强调相互的爱,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万水千山最后总是有相爱的人会在一起;而东野的作品则是黑暗中独行幽谷,前方虽然有微弱的光,但终于还是在莫比斯环上面来来往往。那是不折不扣的单恋,苦苦焚烧,对方无从知晓也不愿知晓。
(以下讨论均完全剧透,如果还没有涉及相关作品的读者慎入)
既然是从《异邦骑士》说起,第一部就来说说这个书打动人的地方。
《异邦骑士》背后的岛田就像一个高明的钢琴演奏家,读者的情绪犹如琴键被他操纵掌控。开始便是身份缺失的焦灼,然后则是一段生活的甜蜜开始,再来又多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好友,最后似乎开始真相大白。小时候看多了书生误入仙境的故事,转折点不一定是开始思凡,但一定是觉得如今的生活如此之好,但不安却总是隐隐作祟,于是弄个明白之后马上天翻地覆。再也回不去之前的桃源迷境,再也对所谓揭露的真相哭笑不得。当石冈开始阅读妻子的日记,愤怒甚嚣其上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嫉妒:为什么石冈和良子可以拥有如此甜蜜的生活。果然,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但真相不是一个,而是前浪后浪的席卷而来。
当所有的一切在犀利的逻辑和证据面前轰然倒塌,所有的感觉原来都是错觉,所有的表象都是假象。但是,良子和石冈的感情依旧是真的。当良子的哥哥将可以作为呈堂正供的来信交给石冈:哪怕因此锒铛入狱也罢,我不能让良子的心意不被人知晓。
哪怕御手洗洁可以参透星辰,哪怕御手洗洁可以逆推事情的一切来龙去脉,但他也必须承认:良子和石冈的感情是真的。她真的在等待石冈归来,真的陪他去散步欢笑,真的在石冈被生活弄得疲惫不堪失去所有坐标的时候,为他煮面,为他柔情似水。
这个世界容易令人迷茫的地方就是孰真孰幻,水中之鱼梦里之蝶,我们也许都想知道什么才是真的,什么才是历劫之后可以轻轻地告诉自己:至少那个是真的。
《斜屋犯罪》算是岛田派“技术性诡计”的代表之作,很多人仅仅要搞清那些小说中的示意图便已经疲于奔命,但是在匆匆地等待尸体出现,等待警察出现的时候,请务必不要错过哪怕仅仅在开头:
我好似雨国的王者。富有却无能,盛年而早衰。所有的猎物和爱鹰,乃至来到我栏杆下饿死的百姓,都不能安慰我这国王。
——波特莱尔《忧郁》
然后是以西班牙天才建筑师安东尼奥·高第(Antonio Gaudi)为代表的一系列建筑狂人,然后是肖邦,然后是高雷姆,然后自然是御手洗洁喋喋不休的“历史根本没有进化”。最后是幸三郎说:如果早一点遇见你这样的人,我就不用做这件事情了。之前在《江海英雄》(古龙著)里的结尾是这样的:
白衣人被方宝玉一剑封喉,然后欣然感慨:天上白云悠悠,我们这样的人是多么寂寞。
所以比“做了什么”更彻底的是,本书完全剥离了“为了什么做”,也就是说推理小说的两大王牌“诡计”和“动机”哪怕本书已经编织得如何华丽炫目,其实不过是盛珠之椟。
也就是说本书最重要的贡献是写出了一种邂逅:当孤独遭遇寂寞,当狂傲邂逅不羁。在各种需要都已经变成了伊甸园里的摆设唾手可得,自然会有人去咬那只苹果。幸三郎应该非常恼怒自己的诡计竟然如此无懈可击,竟然就没有人可以终结自己的纠结。但他的不幸,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幸运便是终于找到了猜到他全部心思的御手洗洁:只有疯子才能理解疯子,知我如此,一死何妨。
所以岛田的世界里讲得是相逢,写的是终于有一个人被我等到。
東野圭吾
![]() |
![]() |
![]() |
![]() |
1958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大阪府立大學畢業。
1985年以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放學後》出道。
1999年以《秘密》獲得第52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
2006年以《嫌疑犯X的獻身》獲得第134屆直木獎以及第6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
而东野的作品则是彻底的孤独。
孤独是一种瘾,恰如体制令人芒刺在背,但习惯了就骨肉无法分离。因为孤独至少是安全的,孤独至少是确定的。
《嫌疑犯的献身》我已经谈过很多:
(参看《不值钱的石神哲哉》http://www.douban.com/review/2023965/)
这里想强调的便是石神的爱哪怕到了最终都没有被接受,花岗靖子哪怕最后嚎啕匍匐,对于石神还是基于恐惧的内疚,但完全没有爱情,一丝一毫都没有。哪怕石神为了爱已经移山倒海,但爱情从来就不是公式和定理,哪怕步骤被一丝不苟地执行殆尽,结果依旧可能是无解甚至归零。东野的另外一部名著《白夜行》同样如此,哪怕桐原亮司如何为雪穗如何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用光成语词典上每一个感天动地的词条,面对亮司的尸体,雪穗还是沉着地背过身去,走入黑暗中绝不回头。
爱并不是阴阳电极,但却处处存在绝缘跳闸,哪怕是在东野圭吾也许最为动人的作品《信》里。
《信》其实是《嫌疑犯的献身》的真身。据说丹·布朗因为心血之作《天使与魔鬼》依旧遭遇冷落,几乎是横下一条心下足猛料写出了《达芬奇密码》,从而起死回生。与之类似的情况便是,东野圭吾这个和宫部美雪平分日本推理界的畅销男一号其实实在不是写推理小说的。更为残酷的一个理由其实呼之欲出:只有发生了案件,事件才会被关注。譬如台湾金马奖新科状元《不能没有你》的故事灵感来源,也是千万社会新闻中的一条。据导演戴立忍讲,当那个绝望的父亲挟女在台北闹市跳天桥时,六家电视媒体热力直播,两日后,父女二人下落如何,跳楼原因为何,再没有媒体愿意浪费版面与时间。
《信》虽然在开头也出现了案件,尸体,罪犯,但全书真正开始的是这一切之后。作为犯人家属的双方并没有一了百了,他们都艰难的活着,甚至是不得不活着。
信是什么?信是一尾从左眼游到右眼的鱼。如鱼饮水,如鱼得水,但水里何必有鱼,鱼又何尝真的时时刻刻在意水的存在。
全书的力量便来自于一种缓慢。从极端意义上而言,所有“之后”的世界往往都是废墟,都是断壁残垣。存活其间的人们开始慢慢地寻找食物,衣服,一切“有用”的东西,但只看见苍痍满目,到处都是灰烬。只能继续寻找,继续坚持,然后在在灰烬中细细拨弄出微暗的火,星星点点,聚拢起来,保存着,希望这个火令一切暖起来。
痛苦最可怕的是什么,是速度,并不是如山崩海啸般迅猛狂野的速度,而是如腐蚀般缓慢的速度,你会觉得最初的刺痛变成了慢慢的煎熬,你无法用昏倒去忘记这一切,因为这一切的发生是那么地缓慢和持久,层层叠叠,一波接着一波。于是便去渴望光明,哪怕只是微弱之光。温暖的光亮会支撑着这个过程,使这个过程得以不断地反复,痛苦因此而不断壮大,但习惯痛苦的力量也在缓慢而生。始终在寻找着那种光亮,黑暗了,覆灭了,再继续寻找着,呵护着,哪怕同样是精疲力尽,也要倒在寻找温暖的路上。
直贵面对突如其来的命运首先便是歉疚:原来哥哥刚志为了自己如此心力交瘁。但接下来便是愤怒甚至鄙夷,最后则是清楚地意识到他和哥哥是一个人,必须同样面对后果。问题的关键他的确不能算是无辜,他的确不能置身事外。
于是开始有了大胡子老板的接纳,但欺骗就是欺骗,当一切大白的时候,人家可以不予追究,但仅仅也只是不予追究;
因为和同事打架意外拐上了继续教育之路,可见本来浑浑噩噩之间说不定就此在剥离金属的小工厂里渐渐腐烂。之前的学习积累帮助他似乎有了新的开始,但是开始恋爱了。
之前相法上有说人转运的时候切忌同时交上 桃花运。可惜青春少艾,可惜有时候和女人上床不仅仅意味着得到她的肉体。
如果说之前刚志在别人家里看起电视还是荒唐可笑,那么直贵在避孕套上戳开小洞实在叫人默默无语,他自然可以呐喊:他连参加乐队歌唱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他连找一份工作都要谎称自己的哥哥不过是去纽约搞音乐(也算是职业积累的一个副产品)。但是当女孩不相信地看着他和他眼前的避孕套,破碎的何止是过家家的幻想:我爱你,但我的确不该和你结婚。
生活的残酷就是不会一下子叫人陷入灭顶之灾。这个时候看不起的手为他重新开始编织人生之王,这是一只小小的手。
东野圭吾在看过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说了这么一句话:男女主人公都长得太漂亮了。
白石由实子是之前直志那家工厂的小职员,父亲更是在她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她们母子。无论从外貌,家境甚至内涵而言,都无法于他爱的“她”相比,唯一重要的就是她知道所有真相。当“她”在真相面前茫然失措的时候,在他已经完全崩溃的时候,她默默地给他的老板写信,她默默地给他的哥哥写信,涸辙之鱼于是相濡以沫,如许清泉重新开始慢慢膏腴着直志,乃至直志和她一起拥有的世界。
但直志爱的还是“她”。哪怕白石由实子已经和他同舟共济,甚至独自承担女儿被孤立的压抑委屈,他爱的还是她,虽然他是多么感激白石由实子。“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可是玉门关前,纵然杨柳依依,春风呢?
全书结束于所有信的终结:哥哥给弟弟的,弟弟给哥哥的,哥哥给受害人家属的,……弟弟在哥哥面前泣不成声。
终于从黑暗中走出来了吗?还是仅仅只是再次知道:还有光在前头,总有光在前头,仅此而已。
所以,东野作品写得是无法得到回应的孤独。
岛田是一个让我自庄子李白之后难得感觉到可以用“汪洋恣肆”这种感觉去形容的作家,简而言之他是一个让我觉得对女人很有办法的卡萨诺瓦,难得他不去花天酒地而来对我这种初哥嫩手说一些陈年往事,他一扬手便是天上最为绚丽的焰火,大家都在高兴,似乎所有的欢乐都在此刻属于所有的人;
而东野就是一个工匠,沉默甚至呆板地完成流水线上每一个步骤,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如此蝇营狗苟,但知道可以有这样苟延残喘的机会已经足以庆幸。哪怕是焰火如此璀璨,但他是焰火消灭之后的星空。大家都已经散去,谁还在乎依旧繁星点点的夜空,因为那里什么都没有。
遇见岛田,可以有人终于来喝你杯中的酒。
遇见东野,可以在别人喝酒的时候知道,这一切终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