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话译 | 古诗译作欣赏—“狂而执”的许渊冲
许渊冲
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上世纪40年代开始涉足文学翻译,师从钱钟书,出版著作150余种。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并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在翻译界有“英法翻译唯一人”之称。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翻译家。
去年,在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国际译联将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也是这个国际翻译大奖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94岁的老先生没有去颁奖现场,他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我现在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五年完成莎翁全集”。狂做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许渊冲自认“狂而不妄”,因为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人说许渊冲狂妄,许渊冲觉得自己狂而不妄。妄”是浮夸、谮越、吹牛。许渊冲纳闷,“我的书就是六十本,现在比六十本还多,可以数一数。写六十本却说写了一百二十本才叫吹牛。”他是中国惟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这一点也骗不了人。
“狂”是放达、豪迈、高行。夫子说,不得中庸,必也狂狷。在《论语》的英译本中,许渊冲把“狂”译为“radical”(激进的、奋发的),切中孔子“狂者进取”的内涵。他说,“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89岁的老翻译家许渊冲,说话爱以“我们中国人”开头。在他那里,“我”与“我们中国人”,几乎是同一个主语。
“他嗓门大、很活跃、闲不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一致。”何兆武说。
1941年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陈纳德上校率美国志愿空军来华支援。由于缺乏翻译,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的所有男生被集体征调到了“飞虎队”。
在欢迎陈纳德的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没人知道该如何翻译。招待会的主持人是国民党高级官员黄仁霖,他亲自上阵,把该词勉强译为:nationality,people 's sovereignty,people's livelihood 。适得其反,在场的美国大兵更找不到北了。
联大外文系男生当时都坐在下面。人群中只见一个剑眉入鬓的男生举起了手,然后是中气十足的“大嗓门”: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用林肯的话解释孙中山的话,宾主恍然大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翻译诗词的难处,在于炼字,经典好诗都追求一个“工”字。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唯恐糟蹋中国文化的好东西。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杜甫《登高》里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曾被著名诗人余光中看做无法翻译的诗句。“无边落木,‘木’后是‘萧萧’,是草字头,草也算木;不尽长江,‘江’后是‘滚滚’,也是三点水。这种字形,视觉上的冲击,无论你是怎样的翻译高手都没有办法的。”这句诗的翻译问题很典型,基本可以管窥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意境的难度。
老先生的功底,已臻化境。故整理了其一些经典诗词翻译,一起来欣赏老先生的风采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柳宗元《江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李白《静夜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杜甫《登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With wine of grapes the cups of jade would glow at night,
Drinking to pipa songs, we are summoned to fight.
——王翰《凉州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李清照《声声慢》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The sky is high, the clouds are light,
The wild geese flying south out of sight.
——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
不爱红装爱武装。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Face the powder:面对硝烟 Powder the face: 涂脂抹粉
——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上世纪40年代开始涉足文学翻译,师从钱钟书,出版著作150余种。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并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在翻译界有“英法翻译唯一人”之称。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14年,获得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成为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洲翻译家。
去年,在第二十届世界翻译大会会员代表大会上,国际译联将2014“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授予了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这也是这个国际翻译大奖第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中国。94岁的老先生没有去颁奖现场,他选择以一封优雅的英文信书面答谢。在欧洲聚光灯闪耀的时刻,他仍坐在北大畅春园的斗室里,继续翻译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我现在两个多月翻译一本,计划五年完成莎翁全集”。狂做文章信手书,一章一句真性情。许渊冲自认“狂而不妄”,因为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人说许渊冲狂妄,许渊冲觉得自己狂而不妄。妄”是浮夸、谮越、吹牛。许渊冲纳闷,“我的书就是六十本,现在比六十本还多,可以数一数。写六十本却说写了一百二十本才叫吹牛。”他是中国惟一能在古典诗词和英法韵文之间进行互译的专家,这一点也骗不了人。
“狂”是放达、豪迈、高行。夫子说,不得中庸,必也狂狷。在《论语》的英译本中,许渊冲把“狂”译为“radical”(激进的、奋发的),切中孔子“狂者进取”的内涵。他说,“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89岁的老翻译家许渊冲,说话爱以“我们中国人”开头。在他那里,“我”与“我们中国人”,几乎是同一个主语。
“他嗓门大、很活跃、闲不住。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一致。”何兆武说。
1941年年末,太平洋战争爆发,陈纳德上校率美国志愿空军来华支援。由于缺乏翻译,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的所有男生被集体征调到了“飞虎队”。
在欢迎陈纳德的招待会上,一句“三民主义”让语言不通的宾主双方冷了场——没人知道该如何翻译。招待会的主持人是国民党高级官员黄仁霖,他亲自上阵,把该词勉强译为:nationality,people 's sovereignty,people's livelihood 。适得其反,在场的美国大兵更找不到北了。
联大外文系男生当时都坐在下面。人群中只见一个剑眉入鬓的男生举起了手,然后是中气十足的“大嗓门”: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用林肯的话解释孙中山的话,宾主恍然大悟。
上世纪80年代开始,许渊冲开始致力于把唐诗、宋词、元曲翻译为英法韵文。翻译诗词的难处,在于炼字,经典好诗都追求一个“工”字。许渊冲译诗,既要工整押韵,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诗词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译后的英法韵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拟人、对仗,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唯恐糟蹋中国文化的好东西。他的老同学杨振宁说,“他特别尽力使译出的诗句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本质上说,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好的事,但他并没有打退堂鼓。”
杜甫《登高》里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曾被著名诗人余光中看做无法翻译的诗句。“无边落木,‘木’后是‘萧萧’,是草字头,草也算木;不尽长江,‘江’后是‘滚滚’,也是三点水。这种字形,视觉上的冲击,无论你是怎样的翻译高手都没有办法的。”这句诗的翻译问题很典型,基本可以管窥在不同文化之间传达意境的难度。
老先生的功底,已臻化境。故整理了其一些经典诗词翻译,一起来欣赏老先生的风采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柳宗元《江雪》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Abed, I see a silver light;
I wonder if it's frost a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 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李白《静夜思》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杜甫《登高》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With wine of grapes the cups of jade would glow at night,
Drinking to pipa songs, we are summoned to fight.
——王翰《凉州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李清照《声声慢》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The sky is high, the clouds are light,
The wild geese flying south out of sight.
——毛泽东《清平乐 六盘山》
不爱红装爱武装。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
Face the powder:面对硝烟 Powder the face: 涂脂抹粉
——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