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缺乏想象力的大河剧,我不是吐槽堺桑
一个很棒的演员救不了一个很烂的剧本,就像真田幸村无法力挽狂澜。
写历史剧的人必须在历史的范畴内想象,虽然历史的边界很模糊。
历史剧写的最好的是三国演义,活生生的让人忘了历史,只记得他塑造的人物。这中间接近100年的时间,他凭借想象力把民间传说,史实编织成精彩的小说,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主角光环,在自己存在的时刻让人印象深刻(好或坏的)。
真田幸村绝对不是日本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在大阪夏之阵前,他生活在他父亲真田昌幸的羽翼下,幽闭在九度山十四年,他人生的前47年模糊晦涩,大放异彩的只有人生的最后一年:
生于1567年,18岁质于上杉家,19岁质于秀吉,31岁的时候秀吉去世,33岁的时候加入西军,44岁的父亲于九度山去世,47岁离开九度山去大阪城,48岁战死。
我特别不喜欢三谷的剧本的地方就是在前47年,真田幸村不过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这个酱油完全游移在故事的主线之外,可有可无,仿佛他的前47年只为了48岁那一年做准备。而在第48年,主角光环全开,连德川家康都得毫无逻辑的和他来一次辩论赛——连我这么爱堺桑,都受不了他光BB不开枪。
大概三谷更想写上杉,北条,秀吉,石田三成,因为这些牛B的故事谁都知道,牛B的人也谁都知道,他完全不必编织这样一个毫无主题的流水账,只为了让幸村刷存在感。。。他应该让我们看到幸村的成长,不是在幸村离开九度山前的几分钟革命教育式的猛撒狗血——
我们最好奇的其实是幸村的人质生涯怎么能得到不同老大的喜爱?
不是每个人质都过的那么爽的,所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哪?
这个基本没认真当过主帅的人怎么自学成才的?好多打过无数仗的也还是只会纸上谈兵啊。
而又是什么驱使他慷慨赴死的?这个是最难的,因为三谷的故事里可没写出来他为丰臣家去死的理由啊,幸村的世界观完全是支离破碎的!!!!因为三谷根本就没给机会让他建立世界观,堺桑演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让我发挥想象力猜测一下,他作为次男应该不是家里最受重视的一个,我想他应该是个非常善于揣测别人心思,体贴细腻的照顾别人的同时,达成自己的目的。他娶大谷吉继的女儿应该是政治婚姻,所以他应该算站文治派这也符合他情商高的天性,和加入秀吉政治集团的野心。而他对家康不满应该沿袭自他的父亲长期的领土之争,另一方面也有希望得到父亲认可的一面吧。在秀吉的这12年里,他如何从质子逐步往上爬的故事其实也挺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也有上升通道可以写的。
九度山的生活让他从一个正属于上升通道的人被打到了比人质还不如的地步,也让浮躁的年轻人变成稳重的成年人,他最后决定加入大阪的抉择,绝对不是热血冲动的抉择,47岁啊!又不是毛头小伙子。我觉得现实的考虑一定多过理想主义。九度山的贫困潦倒和没有希望的人生大概是他再也无法忍受的了,和这种无止境的忍受相比,痛快一死有何不可?既然死都不怕了,为何不赌一把大的!九度山应该是个卧薪尝胆的故事。我才不信什么卖萌可爱的雁金舞呢。
写历史剧的人必须在历史的范畴内想象,虽然历史的边界很模糊。
历史剧写的最好的是三国演义,活生生的让人忘了历史,只记得他塑造的人物。这中间接近100年的时间,他凭借想象力把民间传说,史实编织成精彩的小说,每个人物都让人印象深刻。。。每个小角色都有自己的主角光环,在自己存在的时刻让人印象深刻(好或坏的)。
真田幸村绝对不是日本战国时代最重要的人物。在大阪夏之阵前,他生活在他父亲真田昌幸的羽翼下,幽闭在九度山十四年,他人生的前47年模糊晦涩,大放异彩的只有人生的最后一年:
生于1567年,18岁质于上杉家,19岁质于秀吉,31岁的时候秀吉去世,33岁的时候加入西军,44岁的父亲于九度山去世,47岁离开九度山去大阪城,48岁战死。
我特别不喜欢三谷的剧本的地方就是在前47年,真田幸村不过是个打酱油的角色,这个酱油完全游移在故事的主线之外,可有可无,仿佛他的前47年只为了48岁那一年做准备。而在第48年,主角光环全开,连德川家康都得毫无逻辑的和他来一次辩论赛——连我这么爱堺桑,都受不了他光BB不开枪。
大概三谷更想写上杉,北条,秀吉,石田三成,因为这些牛B的故事谁都知道,牛B的人也谁都知道,他完全不必编织这样一个毫无主题的流水账,只为了让幸村刷存在感。。。他应该让我们看到幸村的成长,不是在幸村离开九度山前的几分钟革命教育式的猛撒狗血——
我们最好奇的其实是幸村的人质生涯怎么能得到不同老大的喜爱?
不是每个人质都过的那么爽的,所以他的人格魅力在哪?
这个基本没认真当过主帅的人怎么自学成才的?好多打过无数仗的也还是只会纸上谈兵啊。
而又是什么驱使他慷慨赴死的?这个是最难的,因为三谷的故事里可没写出来他为丰臣家去死的理由啊,幸村的世界观完全是支离破碎的!!!!因为三谷根本就没给机会让他建立世界观,堺桑演的再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让我发挥想象力猜测一下,他作为次男应该不是家里最受重视的一个,我想他应该是个非常善于揣测别人心思,体贴细腻的照顾别人的同时,达成自己的目的。他娶大谷吉继的女儿应该是政治婚姻,所以他应该算站文治派这也符合他情商高的天性,和加入秀吉政治集团的野心。而他对家康不满应该沿袭自他的父亲长期的领土之争,另一方面也有希望得到父亲认可的一面吧。在秀吉的这12年里,他如何从质子逐步往上爬的故事其实也挺值得一写的,小人物也有上升通道可以写的。
九度山的生活让他从一个正属于上升通道的人被打到了比人质还不如的地步,也让浮躁的年轻人变成稳重的成年人,他最后决定加入大阪的抉择,绝对不是热血冲动的抉择,47岁啊!又不是毛头小伙子。我觉得现实的考虑一定多过理想主义。九度山的贫困潦倒和没有希望的人生大概是他再也无法忍受的了,和这种无止境的忍受相比,痛快一死有何不可?既然死都不怕了,为何不赌一把大的!九度山应该是个卧薪尝胆的故事。我才不信什么卖萌可爱的雁金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