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梦
从小我就梦想自己是一个天才。有一段时间,简直成了狂想。我盼望着自己可以顺利地读出汉语拼音的拼法,而不是被老师罚站在冰天雪地里。我也希望我的算术题目的答案没有错误,好不再挨父亲的打。然而梦想总不成功,我依然坐在教室里最后一排,忍受不三不四的同学的欺负。两三年后,情况似乎好转了,不知什么原因,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周围的同学待我变得温柔,老师也刮目相看。加上一点善意的褒奖的宣传,我莫名其妙的被奉为天才。自己也飘飘然,欣喜不已。
实际上,自小时候,我就和别的小孩子别无两样。四、五岁时写过书法,但是写出来的黑的字,几乎惨不忍睹,到学校后经过训导,似乎漂亮了,不过当它不再作为作业的时候,渐渐不了了之。启蒙的书,一本也没有,——也曾有过一箱,只是被我嚷着叠成纸飞机、纸船之类的玩意儿,丢失了。更不要提唐诗宋词,抑或《红楼梦》等。有几回,小人书很受欢迎,我兴致勃勃的翻阅时,却被家人喝斥没收,悻悻却无可奈可。
在无书可读的年头,我背过成语字典,背过歇后语,然后把华丽的辞藻堆砌在作文里,老师常常夸奖写的好。
我也喜欢绘画,我可以勾勒出人物素描,虽然不够专业。但它却不足以使我下定决心做个画家。而当我得知当年画的素描像卡通画的同学在著名大学学习美术时,我唯有感叹。
12、3岁时,渐渐开始读课外的书。对于深奥的表达一知半解,只热衷于漂亮的词句和故事的结构。因此模仿某个作家的笔调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我就像一只饥饿的猴,独自行走在桃园里,看见鲜艳的便摘来吃,有更好的,便丢下手中的。没有领路的向导,对于什么都好奇。阅读的题材方面没有研究,但对书籍装帧设计却极为挑剔,俗艳的封面,我有着天然的排斥。那时常常在灯下读到深夜,第二天也总能高高兴兴起床,背起书包按时上学,不曾感到疲倦。
我就是自己的老师,带领自己徜徉在书海。有的书看过一遍就抛开了,有的却时常翻阅。我喜欢过一切忧郁的东西,却努力训练,使自己的心情不陷入忧郁惆怅,或者悲伤。我也没有过分的狂喜。通常,我只是平静地观看、思索。
我和大多数如在樊笼的学生一样,盼望逃离,奔向自由,我也和他们一样,在学校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学年。 然后和大多数工作的人一样,不喜欢自己的样子,明明想着改变,却只留下无动于衷和一连串嗟叹。
我游弋在中意的书籍之间,努力使自己摆脱某个作者的影响。我在作文作业上练习自己的笔法,虽然偶尔也有精彩涌现,但却不中意。
当某天,我发现自己梦想和文字打交道时,我有些许惊诧。因为我明白自己不是天才,在写作上依赖于情绪。情绪化的写作根本就不能称为写作,至多也就舞弄三拳两脚,唬唬旁人而已。
天才通常拥有傲人的自信。他们天生有使别人自叹弗如的力量。这种力量含蓄,却又显露无遗,仿佛头顶若隐若现的光环,只要注视,总会看见。阅读并没有增加我的自信,相反,常常令我自卑不已。表现之一就是我不但写不出未来,还经常惊叹于早先写过的文字。惊叹过后是唏嘘。
凡是天才,或多或少是有天分因素,当然,也在于勤奋。我写过一些读书笔记、写过一些小说,后来没有坚持,也就丢开忘记了。我是个懒惰的人,思想的泡泡咕咚咕咚冒着,却不付诸于笔,渐渐连思想和洞察也没有了。 许多重要的、有趣的事,原以为不会磨灭,最终还是消失在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和所谓的忙碌之中。懒惰作为借口,带来的舒适委实惬意。没有人愿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要继续工作外的兴趣培养,哪有什么勤奋,不过是坚持罢了。重新开始,是天底下最难的几件事情之一。
我敬佩生命力顽强的人,我仰视他们的成功,我害怕挫折,我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不敢登台演讲,《美国黑帮》里有一句台词: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演讲。看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灵魂接受审阅一般。人多的场合,除非被提及,否则我宁愿躲在角落。面对广阔而严酷的天地,我不由自主地退缩。然而位于自己的圈子,既滔滔不绝,又手舞足蹈。人生如同华美的比喻,充斥着莫不酸腐的关联,我却独爱那份想象的欢愉。
摘自我的公众号:莫秋者(moqiuzhe)
实际上,自小时候,我就和别的小孩子别无两样。四、五岁时写过书法,但是写出来的黑的字,几乎惨不忍睹,到学校后经过训导,似乎漂亮了,不过当它不再作为作业的时候,渐渐不了了之。启蒙的书,一本也没有,——也曾有过一箱,只是被我嚷着叠成纸飞机、纸船之类的玩意儿,丢失了。更不要提唐诗宋词,抑或《红楼梦》等。有几回,小人书很受欢迎,我兴致勃勃的翻阅时,却被家人喝斥没收,悻悻却无可奈可。
在无书可读的年头,我背过成语字典,背过歇后语,然后把华丽的辞藻堆砌在作文里,老师常常夸奖写的好。
我也喜欢绘画,我可以勾勒出人物素描,虽然不够专业。但它却不足以使我下定决心做个画家。而当我得知当年画的素描像卡通画的同学在著名大学学习美术时,我唯有感叹。
12、3岁时,渐渐开始读课外的书。对于深奥的表达一知半解,只热衷于漂亮的词句和故事的结构。因此模仿某个作家的笔调成了我的拿手好戏。我就像一只饥饿的猴,独自行走在桃园里,看见鲜艳的便摘来吃,有更好的,便丢下手中的。没有领路的向导,对于什么都好奇。阅读的题材方面没有研究,但对书籍装帧设计却极为挑剔,俗艳的封面,我有着天然的排斥。那时常常在灯下读到深夜,第二天也总能高高兴兴起床,背起书包按时上学,不曾感到疲倦。
我就是自己的老师,带领自己徜徉在书海。有的书看过一遍就抛开了,有的却时常翻阅。我喜欢过一切忧郁的东西,却努力训练,使自己的心情不陷入忧郁惆怅,或者悲伤。我也没有过分的狂喜。通常,我只是平静地观看、思索。
我和大多数如在樊笼的学生一样,盼望逃离,奔向自由,我也和他们一样,在学校安然度过一个又一个学年。 然后和大多数工作的人一样,不喜欢自己的样子,明明想着改变,却只留下无动于衷和一连串嗟叹。
我游弋在中意的书籍之间,努力使自己摆脱某个作者的影响。我在作文作业上练习自己的笔法,虽然偶尔也有精彩涌现,但却不中意。
当某天,我发现自己梦想和文字打交道时,我有些许惊诧。因为我明白自己不是天才,在写作上依赖于情绪。情绪化的写作根本就不能称为写作,至多也就舞弄三拳两脚,唬唬旁人而已。
天才通常拥有傲人的自信。他们天生有使别人自叹弗如的力量。这种力量含蓄,却又显露无遗,仿佛头顶若隐若现的光环,只要注视,总会看见。阅读并没有增加我的自信,相反,常常令我自卑不已。表现之一就是我不但写不出未来,还经常惊叹于早先写过的文字。惊叹过后是唏嘘。
凡是天才,或多或少是有天分因素,当然,也在于勤奋。我写过一些读书笔记、写过一些小说,后来没有坚持,也就丢开忘记了。我是个懒惰的人,思想的泡泡咕咚咕咚冒着,却不付诸于笔,渐渐连思想和洞察也没有了。 许多重要的、有趣的事,原以为不会磨灭,最终还是消失在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和所谓的忙碌之中。懒惰作为借口,带来的舒适委实惬意。没有人愿意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还要继续工作外的兴趣培养,哪有什么勤奋,不过是坚持罢了。重新开始,是天底下最难的几件事情之一。
我敬佩生命力顽强的人,我仰视他们的成功,我害怕挫折,我是一个懦弱的人。我不敢登台演讲,《美国黑帮》里有一句台词:人生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演讲。看着一双双明亮的眼睛,仿佛灵魂接受审阅一般。人多的场合,除非被提及,否则我宁愿躲在角落。面对广阔而严酷的天地,我不由自主地退缩。然而位于自己的圈子,既滔滔不绝,又手舞足蹈。人生如同华美的比喻,充斥着莫不酸腐的关联,我却独爱那份想象的欢愉。
摘自我的公众号:莫秋者(moqiuzhe)
![]() |
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