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的成长日记(一):快三十了!
年近三十,心中无比怅然,也有些害怕。怅然时间之流逝,害怕今后自己依旧是一事无成。
坐在床上,看着手机app上各路大神的课,想着他们提出的各种概念,用心思考,用心记,却发现每次看完都起不到作用,最终并未在实践中很好的用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坐起来开始用心思考起来。
然而每次一到这种总结的时候,那些很大的词,很大的道理便会蜂拥而至,比如说环境决定啦、诱惑太多啦、自控能力不强啦等等等等。从逻辑上来推导分析,是不错的,可为何知道了却依旧改不过来?难道自己真的比那些牛人差了一些基因?
不行,我可不能就这么认怂!于是,我又拿出手机,打开那些app,仔细看那些文章,然而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认真体会其中包含深层逻辑。
不看还好,至少我还能活在以前的二逼世界里: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可我终究是看了,还看得很认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点也没有跳过,一点也没有落下。最后竟然真的让我看出了些门道!
我的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不!应该是马克思老人家说的“量变引起质变”。怎么这么说呢?
我在读书时常常遇到这么一个情况,读得很快,理解得也很快,并且能很快将书翻完,可我一直忽略了一点,作者是怎么引出下一个问题的啊!对!就是这样——作者究竟是怎么引出下一个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一直叙述的?
每句都能明白,也会发觉其中的金句牛思(牛人的思考),可我究竟是怎么往下读的,我竟是完全没有反应。想到这点,我犹如醍醐灌顶,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在读书学习甚至是与人交谈时,常常忽略了对方的结构和思路,不自觉的就被带入到对方的”套路“中,然后一直觉得对、一直去反思自己、一直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不能如对方一般思路清晰的将这些描绘出来呢?
就像自己在写小说的时候,往往写着写着就感觉写不下去了。一来就是结构上出现了问题,二来就是没有学到别人叙述时的精髓——带你入坑!
什么叫“带你入坑”,这就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写作手法了,它是利用你的思维惯性,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你不自觉的跟着作者走。比如这么写:小二(随意捏造的人物名)是个丑陋的家伙,他每天都在找那个漂亮的女人,而那个女人也总是会在午夜两点从楼上下来;小二每天等在那里,就为了看那女人的背影;直到有一天,那个女人再也没有出现,小二瞬间就受不了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为什么没有出现;于是小二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因为小二听过那女人在上楼时打过一个电话,而她用的便是南方的口音。
就那这样一个简单的情境描写来说,就一点点的将读者带入进去。而对于那些写理论写概念的书来说,这点就更加厉害了。我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一个接一个正确的概念组合在一起,让我读后感慨良多,可他们究竟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我压根没有思考。这是我读书时的一个弊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去体会作者的思路,不能沿着作者的想法走,这样不好的地方是,我根本学不到作者思考方式的精髓,学到的只有作者随意丢出来的皮毛。也就是“折了西瓜,捡了芝麻”。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以前的我根本就不会读书,不仅是不会读书,更是把那些本来可以形成强大体系并转化为能力的时间浪费掉了。不过还好,至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稍微阿Q一点的话,我能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于是,我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只所以怅然、害怕,都是因为自己学到的只是牛人的招式,却没有学到牛人真正的“内功”——思维!也正是没有这样牛X的思维,自己才无法更好的采取行动,或者是在行动中自己给自己叫停了。
不行,自己本来就落后了,怎么还能在这里做白日梦!我虽叫“王二”可我并不能真的二啊!待到明年今时,我也变个牛人看看?
坐在床上,看着手机app上各路大神的课,想着他们提出的各种概念,用心思考,用心记,却发现每次看完都起不到作用,最终并未在实践中很好的用出来。
为什么会这样,我坐起来开始用心思考起来。
然而每次一到这种总结的时候,那些很大的词,很大的道理便会蜂拥而至,比如说环境决定啦、诱惑太多啦、自控能力不强啦等等等等。从逻辑上来推导分析,是不错的,可为何知道了却依旧改不过来?难道自己真的比那些牛人差了一些基因?
不行,我可不能就这么认怂!于是,我又拿出手机,打开那些app,仔细看那些文章,然而去分析文章的结构,认真体会其中包含深层逻辑。
不看还好,至少我还能活在以前的二逼世界里: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可我终究是看了,还看得很认真。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点也没有跳过,一点也没有落下。最后竟然真的让我看出了些门道!
我的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不!应该是马克思老人家说的“量变引起质变”。怎么这么说呢?
我在读书时常常遇到这么一个情况,读得很快,理解得也很快,并且能很快将书翻完,可我一直忽略了一点,作者是怎么引出下一个问题的啊!对!就是这样——作者究竟是怎么引出下一个问题,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一直叙述的?
每句都能明白,也会发觉其中的金句牛思(牛人的思考),可我究竟是怎么往下读的,我竟是完全没有反应。想到这点,我犹如醍醐灌顶,仿佛整个世界都亮了!
我在读书学习甚至是与人交谈时,常常忽略了对方的结构和思路,不自觉的就被带入到对方的”套路“中,然后一直觉得对、一直去反思自己、一直也不明白自己怎么就不能如对方一般思路清晰的将这些描绘出来呢?
就像自己在写小说的时候,往往写着写着就感觉写不下去了。一来就是结构上出现了问题,二来就是没有学到别人叙述时的精髓——带你入坑!
什么叫“带你入坑”,这就是比较高级的一种写作手法了,它是利用你的思维惯性,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你不自觉的跟着作者走。比如这么写:小二(随意捏造的人物名)是个丑陋的家伙,他每天都在找那个漂亮的女人,而那个女人也总是会在午夜两点从楼上下来;小二每天等在那里,就为了看那女人的背影;直到有一天,那个女人再也没有出现,小二瞬间就受不了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她为什么没有出现;于是小二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因为小二听过那女人在上楼时打过一个电话,而她用的便是南方的口音。
就那这样一个简单的情境描写来说,就一点点的将读者带入进去。而对于那些写理论写概念的书来说,这点就更加厉害了。我发现里面经常会有一个接一个正确的概念组合在一起,让我读后感慨良多,可他们究竟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我压根没有思考。这是我读书时的一个弊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去体会作者的思路,不能沿着作者的想法走,这样不好的地方是,我根本学不到作者思考方式的精髓,学到的只有作者随意丢出来的皮毛。也就是“折了西瓜,捡了芝麻”。
想到这里,我才发现,以前的我根本就不会读书,不仅是不会读书,更是把那些本来可以形成强大体系并转化为能力的时间浪费掉了。不过还好,至少我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稍微阿Q一点的话,我能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于是,我终于明白过来,自己只所以怅然、害怕,都是因为自己学到的只是牛人的招式,却没有学到牛人真正的“内功”——思维!也正是没有这样牛X的思维,自己才无法更好的采取行动,或者是在行动中自己给自己叫停了。
不行,自己本来就落后了,怎么还能在这里做白日梦!我虽叫“王二”可我并不能真的二啊!待到明年今时,我也变个牛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