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喜欢《驴得水》?
![]() |
我挺不习惯看话剧的,场景单一啦,人物单一啦,一辈子都不会拍续集。好,我又贱了,看到豆瓣8.3我点了观影。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看完的这部电影,从不同角色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感觉真的很奇怪,但又很自然,还有通篇都在讽刺的***
先说说剧里的张一曼吧,似乎最惨的一个人,先是被剪头发,险被强奸,最后开枪自杀(有争议,毕竟弹幕有人说没死,暂且先这么说)。她是片子中思想觉悟最高的,也是个牺牲很大的女性,是典型的“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主义者,但也没熬过种种压迫,精神奔溃,自杀。与其说最惨,倒不如说是解脱吧,即使重来一次,结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在不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做出最无奈的选择。
再是裴魁山(挺6的用真名,hahaha),爱情是盲目的,我得不到了,那我就毁了吧。人生已经很黑暗,那就不要天亮,他想放弃一切,最后发现无法做到,因为爱情、友情已经在心里扎根,哪怕被黑暗覆盖,总有一天也会破土而出,因为新生。我猜想他最后会离开民小学,因为他无所谓牵挂,张一曼剥蒜皮时候他也说了去西南联合大学找个好差事。 同样是个生活的可怜人,错不在他,错的是这个可悲的时代和那个叫政治的人。
校长,是弹幕中唯一一个没被骂的人(手动滑稽),但我觉得他应该是要负起最大责任的人,尽管他是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他在驴得水假死的时候演的戏其实就是他的心声,办农村教育就是他的梦想,但这个梦想已经变味了,变成了执念,只要这个学校还在。 每个错误的决定都源自他,如果没有谎报“驴得水老师”;没有让铜匠演驴得水;没让孙佳扮未婚妻,可能就没有这些故事(所以就没有这部电影🙃)。最后,张一曼自杀,难道他没发现张一曼捡了枪?!
孙佳,本片中唯一的一个清醒着的人,无论何时何地。也许是她涉世不深,不深究(我觉得这部片子能通审,她立大功)。 以至于不让观众从头到尾都是满满的负能量,她很棒,最后她在驴车上打开箱子那一幕真是感动到我(不解释,自己领悟去),跳出箱子的球不就是张一曼吗!
铁男也是很可怜的人(剧里哪个人不可怜了mdzz)。从一个富有正义感的年轻人到一个抱头求饶的瓜怂,他经历的是社会现实,也许是作者想表达做一个正直的人是多么难的这一观点。“我们每个人都是渣子,屎盆子”痛诉自己无能,痛诉这个现实。 所幸最后他们四个还能一起聚聚气(没错呀,是四个呀!)。
铜匠(驴得水),就当生活开了一个玩笑,玩笑笑完了就是现实。你永远都不会是那个英文很好的“驴得水老师”,铜匠才是最合适你的身份。没人没人能经受得住爱情的伤害,爱之极,恨之切。
你以为那个老外很可爱呀,hahah,其实跟那个没文化的特派员也没差几步路,兴许给驴得水老师的钱是二十万的呢!?而且那钱为什么一定要给驴得水,不给校长,校长也是个教育家呀。因为驴得水是个英语教师呗,偏见是存在的,只是不表现。
特派员,几乎所有的臭帽子全扣在他头上……对,没错,我就不想写特派员了,在我看来,特派员是没什么内容的,他只是代表了一个社会面貌,一种作风,仅仅。
这部片还是力荐的,无论是剧本手法,还是故事,棒!反正我是不想看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