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伦敦的第二天
出门时候已经10点多,舍友后日考试,昨日才跟我说把一学期课程的录像过了一遍,于是这两天又是红牛又是可乐地一通乱灌,早上7点就已经出门了。
我醒来之后把窗户推到最大,把自己的床铺卷好放到自己的行李箱里,拉过椅子,靠着窗台偷抽了舍友一根莫吉托。今天的伦敦云高风淡,阳光澄澈,气温宜人,像极了北京的秋天。
因为没有出入大门的钥匙,我每日只能根舍友一同或者晚于他出门,一同或晚于他回家。考虑到这种棘手的情况,我在来时就跟他提出要配钥匙,结果被回了一句,“哎,少来那种烦心事儿。” 我顿时语塞,既不知到底烦谁的心,也不知是哪件事情。唯一清楚的是舍友对此怀有异议,并且因为我的提议受到了极大的冒犯。有一种解释是,有时候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慌不择言,说出一些奇怪的话来,我自己撒谎的时候也是这样。
抽过烟,跷脚等着手机和电脑充了半多的电,才都收到旅行包里面穿鞋出门。
真正走起路来才发觉自己的身体有多不情愿——屁股和下背处都开始酸胀,这种辅助发力的部位都已经开始哀鸣,只能说昨天走路真的走多了。于是不久,我就像是耗尽电池电量至最后一刻的赛车一样,是骤然就慢下来,成为全街最慢的了——大人小孩都从我身边超过,还有的心急在我身后“啧啧”不停,从慌忙挪开的我身后大步超过。有好几次要过那种较宽的马路,待到路中,红灯已经亮起,我只得眼巴巴看着车辆开始穿行而叹气。
走路慢这件事情,不禁让我怀念往昔那种纵步如飞的日子,也让我更多的留心起老人的步态来。他们与我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是骤然变成这样的,而他们,按照王小波的说法,是一天一天受锤至此,因而我很难猜想到他们心中是否还记得这件事情。总体来说我保持反对意见。按照我的另外一个英国好友Chris的脾气,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容忍在速度的竞赛上被年轻人击败的。
Chris已经三十岁了,骑着一辆从韩国带来的红色单车,一条宽大的肥裤,一件灰色的帽衫,每每有头戴风阻帽,身着紧身衣,脚踩碳纤维单车的年轻人从后面远远追来,Chris总会加把劲让他们消失在自己回头的视野里。
我只跟他骑过两回车,第二回下坡的时候冲进了灌木丛里,刮的满腿是刺,只好靠边找了一家酒吧坐下,大白天就开始饮酒。我们的友谊在这次摔倒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艾尔啤酒的气泡中达成了绵密的高潮。
今天的一切始于昨天。按照手机的说法,我昨天总共徒步了25公里。
我自己的说法是,这把我累坏了。
昨天沿帝国理工北街向西行5公里,经过大小商街之后,人烟开始稀疏,天上雨蒙蒙的,时而下两滴小雨,我只得留心着路旁的建筑,透过沾水的镜片看着一扇扇房门上挂着的各色槲寄生,根据槲寄生的设计精巧程度,颜色搭配,装饰物件,以及——最重要的,大小,来推测屋内家庭的财产总量。
我当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我如果是卖火柴的小女生,该敲哪扇门呢?富人还是穷人更好?我于是更加留心观察,经过额外几公里的沿路观察,我发觉大门的门框处颇有讲究,豪车总和仿制珊瑚雕刻的瓷砖相搭配,肉眼可见,那些砖颇需要些时间来雕琢,哪怕是模具也总归要贵出来一些。不过我作为一个隐形商人的直觉是,即使成本上没什么变化,加些钱也总是更好卖的。
从天亮到天黑,我愈加疲惫,除了昨日的卖火柴小姑娘,回忆起来的也尽是些在冬天凄苦的回忆。
一则是在北京的雪地朝远处打雪仗的陌生孩扔雪球被发现。
一则是路滑摔倒在街上被棒棒糖的塑料把杵到了腰。
我心想,家回不去,腿不如意,热饭总是有的吃的。
于是在中午时分拐进了一家门口有人坐小几吃热乎饭的馆子。要了一杯拿铁咖啡,要了一份门口那人在吃的英式早餐。我一听服务员口音联想到这是伦敦,不由得结巴起来了。一结巴连话也听不清了。
“要份早餐,英式的,英式早餐。”我说。
对面姑娘说了句什么,重又看向我。
我说,“四样儿的那种。”
她又说了句。
我说,“就你们传统的就行。”
服务员把菜单递给我看,我这才明白是要我挑鸡蛋的做法。我又把菜单退回去,又自信起来,说,
“那我可算明白你意思了,有什么做法都报出来听听看的。”
她言必,我只听明白了第三个是油炸,只得嘿嘿一笑,重复了她第一个报出来的花样儿,想象着自己只是一只披着人皮的鹦鹉。心里还捣鼓着该不会碰巧点了那个半生不熟的做法吧。她又跟我一起确认了肉菜的做法,我也就大概糊弄过去了。
落座之后,我此时感到无家可归,疲惫,还有些心事。当时并不知道的是,在三个小时之后的日暮又即将感到寒冷,因为腿脚不便,步伐变慢,走路也无法带来足够的热量,反而一点一点被寒冷倒灌进来。总之我当即便原谅了自己英文不好的表现,开始专心地等餐。
从窗外看去——什么也看不见。
不久看着端上来的四样儿菜品,一份对半切开连皮煎肠,两片煎培根,几朵小切蘑菇撒在最后一样儿上——半生不熟在锅里搅活两下了事的鸡蛋。自己做饭久了之后就养成了个习惯,上了菜就开始盘算着如何获取相应的食材和制作相同的食物,脑袋里全是做菜的动图。
上来的菜都是超市可以买到的来路,我熟悉到一眼就可以看到价格的加总。
但说到这培根片,需要提醒的是——以后但凡在英国小说中看到男主女主欢聚一堂开始吃培根,一边谈恋爱。脑袋里面千万不能是美国的那种薄的可以煎的酥脆发卷的培根,英国的培根只是薄切但放到嘴里还是肉感十足。
我的好友Chris曾经边吃边摇头说,“美国的那个才不叫培根。”
我讨人厌地追问,“那叫什么?” 并没有人来答。
在国内我已经被美式的培根形象熏陶惯了,反倒为来英国之后吃不到正宗的培根感到遗憾。我爸有一次也跟我讲起这么一个故事,说村里一人抽了一辈子假中华,给他抽真的倒生气起来,跳起来要打人。我说你不能给他说破了,不然他怎么不生气。可是一想到自己,倒觉得这事情颇为复杂,值得商榷,不由得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爸的经典哲言,在此不做赘述。
我在小餐馆坐了两个小时,期间跟远方的同学在网上把当日份的小组作业一起办了,才伸了个懒腰重又出门。
我醒来之后把窗户推到最大,把自己的床铺卷好放到自己的行李箱里,拉过椅子,靠着窗台偷抽了舍友一根莫吉托。今天的伦敦云高风淡,阳光澄澈,气温宜人,像极了北京的秋天。
因为没有出入大门的钥匙,我每日只能根舍友一同或者晚于他出门,一同或晚于他回家。考虑到这种棘手的情况,我在来时就跟他提出要配钥匙,结果被回了一句,“哎,少来那种烦心事儿。” 我顿时语塞,既不知到底烦谁的心,也不知是哪件事情。唯一清楚的是舍友对此怀有异议,并且因为我的提议受到了极大的冒犯。有一种解释是,有时候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慌不择言,说出一些奇怪的话来,我自己撒谎的时候也是这样。
抽过烟,跷脚等着手机和电脑充了半多的电,才都收到旅行包里面穿鞋出门。
真正走起路来才发觉自己的身体有多不情愿——屁股和下背处都开始酸胀,这种辅助发力的部位都已经开始哀鸣,只能说昨天走路真的走多了。于是不久,我就像是耗尽电池电量至最后一刻的赛车一样,是骤然就慢下来,成为全街最慢的了——大人小孩都从我身边超过,还有的心急在我身后“啧啧”不停,从慌忙挪开的我身后大步超过。有好几次要过那种较宽的马路,待到路中,红灯已经亮起,我只得眼巴巴看着车辆开始穿行而叹气。
走路慢这件事情,不禁让我怀念往昔那种纵步如飞的日子,也让我更多的留心起老人的步态来。他们与我的不同之处在于,我是骤然变成这样的,而他们,按照王小波的说法,是一天一天受锤至此,因而我很难猜想到他们心中是否还记得这件事情。总体来说我保持反对意见。按照我的另外一个英国好友Chris的脾气,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容忍在速度的竞赛上被年轻人击败的。
Chris已经三十岁了,骑着一辆从韩国带来的红色单车,一条宽大的肥裤,一件灰色的帽衫,每每有头戴风阻帽,身着紧身衣,脚踩碳纤维单车的年轻人从后面远远追来,Chris总会加把劲让他们消失在自己回头的视野里。
我只跟他骑过两回车,第二回下坡的时候冲进了灌木丛里,刮的满腿是刺,只好靠边找了一家酒吧坐下,大白天就开始饮酒。我们的友谊在这次摔倒之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艾尔啤酒的气泡中达成了绵密的高潮。
今天的一切始于昨天。按照手机的说法,我昨天总共徒步了25公里。
我自己的说法是,这把我累坏了。
昨天沿帝国理工北街向西行5公里,经过大小商街之后,人烟开始稀疏,天上雨蒙蒙的,时而下两滴小雨,我只得留心着路旁的建筑,透过沾水的镜片看着一扇扇房门上挂着的各色槲寄生,根据槲寄生的设计精巧程度,颜色搭配,装饰物件,以及——最重要的,大小,来推测屋内家庭的财产总量。
我当然想到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我如果是卖火柴的小女生,该敲哪扇门呢?富人还是穷人更好?我于是更加留心观察,经过额外几公里的沿路观察,我发觉大门的门框处颇有讲究,豪车总和仿制珊瑚雕刻的瓷砖相搭配,肉眼可见,那些砖颇需要些时间来雕琢,哪怕是模具也总归要贵出来一些。不过我作为一个隐形商人的直觉是,即使成本上没什么变化,加些钱也总是更好卖的。
从天亮到天黑,我愈加疲惫,除了昨日的卖火柴小姑娘,回忆起来的也尽是些在冬天凄苦的回忆。
一则是在北京的雪地朝远处打雪仗的陌生孩扔雪球被发现。
一则是路滑摔倒在街上被棒棒糖的塑料把杵到了腰。
我心想,家回不去,腿不如意,热饭总是有的吃的。
于是在中午时分拐进了一家门口有人坐小几吃热乎饭的馆子。要了一杯拿铁咖啡,要了一份门口那人在吃的英式早餐。我一听服务员口音联想到这是伦敦,不由得结巴起来了。一结巴连话也听不清了。
“要份早餐,英式的,英式早餐。”我说。
对面姑娘说了句什么,重又看向我。
我说,“四样儿的那种。”
她又说了句。
我说,“就你们传统的就行。”
服务员把菜单递给我看,我这才明白是要我挑鸡蛋的做法。我又把菜单退回去,又自信起来,说,
“那我可算明白你意思了,有什么做法都报出来听听看的。”
她言必,我只听明白了第三个是油炸,只得嘿嘿一笑,重复了她第一个报出来的花样儿,想象着自己只是一只披着人皮的鹦鹉。心里还捣鼓着该不会碰巧点了那个半生不熟的做法吧。她又跟我一起确认了肉菜的做法,我也就大概糊弄过去了。
落座之后,我此时感到无家可归,疲惫,还有些心事。当时并不知道的是,在三个小时之后的日暮又即将感到寒冷,因为腿脚不便,步伐变慢,走路也无法带来足够的热量,反而一点一点被寒冷倒灌进来。总之我当即便原谅了自己英文不好的表现,开始专心地等餐。
从窗外看去——什么也看不见。
不久看着端上来的四样儿菜品,一份对半切开连皮煎肠,两片煎培根,几朵小切蘑菇撒在最后一样儿上——半生不熟在锅里搅活两下了事的鸡蛋。自己做饭久了之后就养成了个习惯,上了菜就开始盘算着如何获取相应的食材和制作相同的食物,脑袋里全是做菜的动图。
上来的菜都是超市可以买到的来路,我熟悉到一眼就可以看到价格的加总。
但说到这培根片,需要提醒的是——以后但凡在英国小说中看到男主女主欢聚一堂开始吃培根,一边谈恋爱。脑袋里面千万不能是美国的那种薄的可以煎的酥脆发卷的培根,英国的培根只是薄切但放到嘴里还是肉感十足。
我的好友Chris曾经边吃边摇头说,“美国的那个才不叫培根。”
我讨人厌地追问,“那叫什么?” 并没有人来答。
在国内我已经被美式的培根形象熏陶惯了,反倒为来英国之后吃不到正宗的培根感到遗憾。我爸有一次也跟我讲起这么一个故事,说村里一人抽了一辈子假中华,给他抽真的倒生气起来,跳起来要打人。我说你不能给他说破了,不然他怎么不生气。可是一想到自己,倒觉得这事情颇为复杂,值得商榷,不由得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爸的经典哲言,在此不做赘述。
我在小餐馆坐了两个小时,期间跟远方的同学在网上把当日份的小组作业一起办了,才伸了个懒腰重又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