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恶意
![]() |
![]() |
最近《放弃我抓紧我》上映 简直万众瞩目 焦点首先是三主演 其次是剧情
可惜开播两天豆瓣评分就降下来了 当然现在还不能下定论毕竟后面还有好几十集呢 只能祝安好了
我本来也是满怀期许的 因为有王凯 结果看了第一集已经尴尬的无以言表 但觉得对任何事物都不能妄下定论这是对他们的尊重 所以接着看了一集...... 结果就是 我后来是一边给我娃娃做衣服一边看的 也许不能说是一边看的 后来我只是任由电脑放着剧而已
强行放入两张我给娃娃做的衣服哈哈~
![]() |
![]() |
好了言归正传 之所以本文开头放入《乌合之众》的内容 是因为昨天我一个很不经意的举动 验证了大师的理论 想来当今的网络也真的堪称战场了吧 只不过虚拟世界的人们多了一层隐形屏障保护 戾气也更加重了
我是非常喜欢看电影电视剧的人 所以每次看完印象深刻的都会叨叨几句 这次也不例外 因为一直很喜欢王凯所以继《琅琊榜》《伪装者》之后看了他的《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甚至看了《青岛往事》(我记得他30多集的时候才出场)
真心喜欢他的演技以及这些剧的剧情 所以得知他要演《放抓》这部戏的时候完全没有质疑这部剧的好看程度 可惜编剧和导演搞砸了 注意 是编剧和导演搞砸了
王凯的颜值和演技完全可以胜任偶像剧 可是这部的剧情还有拍摄手法真的太粗糙了
然而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有什么不能客观评价和面对的吗
我在微博上发了句“大王听话 回去演正剧 不要浪费演技 P.S.陈乔恩是怀念王子变青蛙那个年代了吧” 就招来几十条谩骂 我的天~~ 且不说从我这条微博根本就读不出贬低王凯的意思 我真要是直白的发一句“演员赞 剧烂”是不是就得被那些所谓的粉丝们撕烂了......
觉得好笑之余 想到了《乌合之众》这个段落
当人们基于种种联系而结成团体的时候 这个团体会不自觉的拉低每个成员的智商 同时也赋予其莫名的亢奋和膨胀感 让他们更加敢于做出原本不敢做出的事
在网络上 人们基于思维层面的联系而结成隐形的团体 当一个人内心将自己归为某一团体的时候 首先就在潜意识中感觉到自己是组织的一员 所谓组织首先就有人数的优势 而这种人数上的优势又会令其感觉到后盾的力量 说白了就是“我是洪兴的一员 我砍你怎么了 有洪兴罩着我”这种优越感 (当然团体一定是有优秀的 这里举的是负面的例子 但其实优秀的团体也同样是赋予了成员这种优越感的)
现实中 一个组织是要“真枪实弹”的“干架”的 所以很多时候还是会压抑过激的情绪尽量避免损伤 但在网络世界 人们又多了一层保护 这层虚拟的屏障让很多人可以发泄过后全身而退 人们的胆子就更大了些 为什么网络的骂战几乎不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我们频繁的看到网络上对公众人物的攻击 但绝少看到该公众人物在现实中被人围攻辱骂 当然不排除“凤姐”和“马蓉”这类极端案例 但话说回来 即便是这样的极端案例 我们也鲜少看到网络上骂出那样污言秽语的人来到现实中追着他们骂 失去网络这个保护屏 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温顺儒雅隐忍大气的姿态
想想有点讽刺 乔任梁可以说深受网络暴力所害 他遭网友围攻的那几条微博 事后证明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领会他的本意就跟风对其辱骂 然而就算最终他的死让很多人懂了他的悲愤和无奈 那又能挽回什么呢 人已经没有了 只能一次次沦为“遗作”这个噱头让人做无谓的缅怀而已 而真正受益的只是那些心怀叵测的人 不知道他的家人看到大批他参演的作品在他死后大肆宣传上映会是什么心情
网络上的恶意就像滚雪球 最初的恶意会带动一些盲目的人跟风 这些人不分对错只分你我 你跟我不站在一边你就是敌人 然后这个意念就会迅速的滚雪球一样壮大起来 最后连一些不相干的人都会莫名其妙的给粘进来 这就是群体恶意的可怕之处
当时范玮琪发宝宝照片触怒爱国者的事件也很奇葩 说真的其中所谓的爱国者究竟有多少真正的“爱国者”呢 还有抵制日货类的打砸抢事件中又有几个真正的“爱国者”呢 寺庙中所谓的佛道修行者中又有几个真正的“修行者”呢 很多人不过是隐藏在群体中借力而已 还有一部分人仅仅是趁混乱发泄一下情绪爽爽自己罢了
我是个喜欢站少数派的人 相对来说 我还是认为在很多领域少数派的想法是跳脱古板框架的是更有价值的 甚至有时候可以说是清醒的 大众思维多数时候会因为数量的绝对压倒性优势轻易获得认同 所以绝大多数人会抱着“别人都是那样的所以我也应该那样才对(才容易被认可被追捧)”这种心态生活 工作 处世 这是非常正常普遍的态度 也正是因为这样 这个世界才会是大多数人都平庸的局面啊~~
为什么所谓“精英” 他们的过往追溯起来总是异于常人的 可能仅仅是习惯性不跟风不盲从所以没有跟大多数人一样走入庸俗人生路罢了
最可悲的就是那些看不到本质 认不清真相的人 盲目跟风化身炮灰却乐在其中 徒增笑尔~~~
© 本文版权归 玩娃娃的VIOLET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