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养育系列】之一:6岁的孩子懂事真的是好事吗?
【养育孩子:身体照看和心理照看】系列之一
![]() |
图片自视频截图 |
传统意义的养育孩子,多注重身体的照看,多关注孩子是否吃饱穿暖,吃好穿好。现代的养育,日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但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怎样才是对孩子的心理照看呢?这个视角对于大众来说还是比较模糊的。如果“心理照看”这个话题能够让更多的父母了解到,像“身体照看”一样那么明确,那么家喻户晓,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点,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什么是心理的照看呢?
先从一个视频说起。
视频是加拿大华人小女孩在爸爸妈妈吵架后对妈妈说的一番话,去年曾在微信上、网上广为流传。
女孩:妈妈,你准备好当他的朋友了吗?
妈妈:是的。
女孩:那你试试不要用那么高的(双手举到头顶)的态度做朋友。
我希望你们都能低一点(双手比低),好吗?
妈妈:好
女孩:用最大的努力,我不要你跟爸爸又像刚才那么凶,我希望你跟爸爸能做朋友。我希望大家都能是朋友。
如果我能好好的,我们所有人也都能好好的。
我只想用我心里最大的努力,希望妈妈你和爸爸,还有所有的人能是朋友。希望每个人都能微笑,不会有人生气,希望每个人每天都能微笑。
我想让你们把那么高的坏脾气变成矮矮的好脾气,你们要努力,好吗?我希望你们能在地面上,不是要你们降到最低,是要平平的,在我的心的这个地方,我的心是个很特别的东西,其他人的心也都是很特别的。
如果我们活在一个大家都坏坏的地方,大家最后都会变成怪兽,如果这个世界只剩下一点点好人,然后我们还把他们吃掉了,就没有好人了,就只剩下怪兽了,我们大家都要当好人,都努力当个乖宝宝……
听上去小女孩很聪明,懂事,甚至可以说有些早慧。那么小女孩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试想如果成年人去劝说一对总是激烈争吵的夫妻会怎样?天天面对,天天试图平息?一定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视频里的小女孩在试图照看父母的情感,帮他们解决问题,她承担了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责任,在扮演成人的角色。
从传统角度看,早熟,是聪明的表现。从我们的社会文化对孩子的期待来看,懂事也是对孩子的最高评价之一。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孩子的懂事要有个度,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与孩子生理年龄相符。
5、6岁孩子对小朋友友善,对小动物有同情心,懂基本的规则,能听从照看者合理的说服劝解,这是与年龄相符的懂事。
视频中的小女孩试图化解父母的矛盾,像一个成人在劝解两个失控的孩子。
在她这个年龄阶段,生活的常态应该是玩耍、游戏,和父母撒撒娇,但实际上她却在试图承担成年人的责任,在做一个成人应该做的事。这种与年龄不符的成熟表现是假性的,并不是孩子真实的自我。如果这样的假性的状态得到周围人或照看者的赞赏鼓励,会更强化孩子这样去做,去承担过度的责任。这个视频是妈妈录制下来,并流传到了网络,显然妈妈对孩子是赞赏的,网友也是赞赏的,我们的社会文化其实对这样的“懂事”一直以来就是赞赏的态度。这样的小大人在成年后如果没有机缘改变,也许会表现得外表强大,但内心脆弱;还可能感觉不适,感到没有为自己而活,感到无意义、无乐趣;或者内疚、委屈、愤怒。委屈、愤怒是因为总是为他人付出,没有为自己而活,但是如果不去承担责任,不去付出,又会感到内疚。
视频里的小女孩提到怪兽,如果不好好的,最后就只剩下怪兽了,这样的描述,表达了她内心的想像,争吵的父母看似变成了怪兽,或者有变成怪兽的危险,这样发展下去,可能她的周围就只有怪兽了,一个5、6岁的孩子周围都是怪兽,那是什么样的恐怖呢?所以从这个视角去看,我们最初的懂事、聪明等等感受忽略了什么,就很清楚了。小女孩为何爆发出这么大的能量想要去劝解父母做朋友,是因为对她来说是生死攸关的问题。所以超出年龄的“懂事”并不是孩子最佳的心理状态。
怎样是心理状态最佳的幼儿?
各方面表现与生理年龄匹配、快乐、会玩、会游戏、有感兴趣的事,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表现灵活、有好奇心、乐于探索,有礼貌、有恰如其分的同情心,这些指征更重要。有这些指征的孩子,基本上也会符合正常的“懂事”的标准。
如何给孩子好的心理照看,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呢?
敬请关注【养育孩子:身体照看和心理照看之二】——依恋关系和陌生情境实验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李晓白心理工作室 lixiaobai_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