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书院】谣言粉碎机!钓鱼人的心理误区
原创文第一时间更新在微信号上
关注-微-信-公-众-号名称:懒渔 (微信号:lanyu-818)
在大洋彼岸 遥远而万恶的美帝国
有一位让本伪大师顶礼膜拜的真英雄
他就是牛B闪闪的——B.F.斯金纳
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宇宙院院士专家
我为什么会提到他?
因为这个牛B大神有个更牛B的实验
名叫“”斯金纳箱“”
他在这个箱子里放了一只小白鼠
然后设计出一个机关
让小白鼠触发这个机关
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奖励 或 惩罚结果
由此判断和总结物种对“趋利避害”这一名词的共同认可性与条件反射。
说得高深了点。。。
下面具体观摩下这个万恶的实验
实验1
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奖励可以培养行为习惯,很棒吧?
是不是和每天定点打窝子
让鱼养成觅食习惯非常类似呢?
实验2
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
惩罚
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
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如果想要控制行为者不去进行某个行为时,应找到该错误行为的奖励物移除该奖励,从而制止其错误行为。
然而,即使是奖励,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也会逐渐消失(虽然消
失得稍慢一些)。
而且这样太浪费食物了!那该怎么办呢?
实验3
概率型奖励
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箱中,多次按下按钮,概率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不停按钮。
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消失速度非常慢。
随着概率越来越低,小白鼠按按钮的学习行为没有变化,直至40-60
次按按钮掉落一个食物,小白鼠仍然会不停按按钮,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这个实验模拟了为什么
“赌博”
如简单的老虎机,或者更复杂的赌博
会给予人类以依赖感,或者说,成瘾性。
由于概率性给予结果,行为者很难直观地判断机制是否失效,所以单次的失败不会给予明显的
“惩罚”效果,终止行为者的习惯,从而行为者的学习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
结果: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养出了奇特的行为习惯,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转圈跳舞。
这是因为掉落食物前,小白鼠正好在进行这些行为,于是产生了“迷信”
斯金纳同学的虐鼠实验介绍完毕。
斯金纳的箱子 和 钓鱼有毛的关系?
本大师不得不献祭出爱徒的玉照
做个反面教材
本爱徒有三个钓鱼人身上常见的通病
1.听不得传言某种配方 某种饵料在某个水域有多吃 皮 平时省吃简用 买”神饵"一掷千金,把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咎在“饵”上。
2.如果某人或者他亲自在某个钓场
或某个钓位吃了一次皮,爆了一次户。
那么他会像小白鼠一样一直反复不停的去重复钓那个水域和钓位。不管天气季节,只认位置。
哪怕接下来连续空军N次,
他依然相信持续按那个钮,
可能还会有食物掉下来。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过去”的钓位上,
而忽略了“当下”身边发生的变化。
3.由片面的结果反推并坚信所谓发现/发明的独家绝活。典型的选择性失明—自我催眠症。
这三个通病,也是钓鱼人常见的心理误区,
下面,本大师来唠一唠,该如何自愈。
申明:下面的分析仅限野钓环境。
有次我和一钓友去黑龙滩钓鲫鱼 上午到 钓到下午2点一直无口,他不停开饵,换各种配方,至少开了4款饵料,加了不同的小药,拉饵,搓饵,花样玩尽。而我一直用蚯蚓作钓,饵料没开,同样无口。
终于,开始起鱼,我看了下表 下午4点,摸了下水,水温比上午高了些。‘’而同行钓友则在一旁暗爽惊呼:“老子试了一天 终于知道黑龙滩的鲫鱼该用什么配方来钓了”
而他只起了一条鱼,我蚯蚓已起三条。
当时乃二月底 阴天 气温还比较冷 我们钓浅水,白天上午太阳温度不足以让水体迅速升温,需要时间来积累热量和能量。当环境变化合适了,鱼自然会靠边觅食。
这个根什么配方 什么饵料没有一分钱关系。
如果有关系,那么应该他起鱼,我不该起鱼。
应该上午他就狂拉,我在一边抽着寂寞的烟。
而我们是在同一时间发窝,相继起鱼,而且我的钓获个体普遍偏大他的拉饵越钓越小。
而这位钓友却忽视了水温 天气 时间的变化,选择性失明的认为是自己不断换饵 不断改变配方 味型才换来起鱼的结果。
针对他的欢喜,我善意的提醒他:“你今天抽的芙蓉王 用的达瓦SS 下次一定得抽这个烟 用这个杆子和你的独家秘方”
第二种人就太多了,夏天在某些钓场骅尖处打海竿阵,钓了大鱼吃了皮。
无论春夏秋冬,都把那骅尖和自己当时煮的玉米窝子当成吃皮圣物的不二法宝。
不去打听和研究鱼情的走向,
他们只坚定的对鱼儿说一句话,
“不管你在哪里!我打好窝子,在老地方等你!”
当然,这种钓友不会悲情收场,
他们一般会怪罪于
这个位置被钓败了 鱼被钓完了 现在打渔的太凶了 中国的鱼类资源严重枯竭
诸如此类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空军”
只有通过小道消息告诉他在某个地方有人又吃了大皮,渔获无数。
他们才会风尘扑扑的收拾家伙,
追赶下一个圣地。
有些人,
一生都在风尘仆仆的追赶下一个圣地,
却从来不舍得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客观辩证的总结每一次的得失。
这让我想起还珠格格里面一句台词:“这世界上一类人在写故事 一类人在听故事”
作为开拓者,虽然有经验和勇气,
也有非常多空军惨败的案例,
但勇于先吃螃蟹的人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但这些吃皮圣地被他们开拓出来,
他们也总是享受了第一波红利的人。
这就像当今社会,当开拓者付出了代价和努力享受到了回报的时候,那些钱该人家挣,
后面跟风的屌丝能捞着肉渣的还好,
有些连汤都喝不到。
屌丝们只能去酸下人家是暴发户 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 钻了改革开放的漏洞而已。
很多朋友初学钓鱼,以台钓入门,
而往后行走江湖
无台钓不钓鱼
而钓鱼是门道
台钓只为其一术
有道无术 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 止于术
下周同一时间 关注下一篇
《台钓!忽悠了你多少年?》
原创文第一时间更新在微信号上
关注-微-信-公-众-号名称:懒渔 (微信号:lanyu-818)
关注-微-信-公-众-号名称:懒渔 (微信号:lanyu-818)
![]() |
在大洋彼岸 遥远而万恶的美帝国
有一位让本伪大师顶礼膜拜的真英雄
他就是牛B闪闪的——B.F.斯金纳
著名的行为心理学宇宙院院士专家
![]() |
我为什么会提到他?
因为这个牛B大神有个更牛B的实验
名叫“”斯金纳箱“”
![]() |
他在这个箱子里放了一只小白鼠
然后设计出一个机关
让小白鼠触发这个机关
但会产生不可预知的奖励 或 惩罚结果
由此判断和总结物种对“趋利避害”这一名词的共同认可性与条件反射。
说得高深了点。。。
下面具体观摩下这个万恶的实验
![]() |
实验1
![]() |
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按下按钮,则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自发学会了按按钮。
这个实验比“给狗狗摇铃喂食”的巴普洛夫实验更进了一步,建立行为。
![]() |
奖励可以培养行为习惯,很棒吧?
是不是和每天定点打窝子
让鱼养成觅食习惯非常类似呢?
![]() |
实验2
![]() |
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一个有按钮的箱中。每次小白鼠不按下按钮,则箱子通电。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按按钮。
但遗憾的是,一旦箱子不再通电,小白鼠按按钮的行为迅速消失。
![]() |
惩罚
作为奖励的邪恶双生子,可以迅速建立行为模式
然而,惩罚具有一定的副作用:
它建立起来的行为模式,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旦惩罚消失,则行为模式也会迅速消失。
如果想要控制行为者不去进行某个行为时,应找到该错误行为的奖励物移除该奖励,从而制止其错误行为。
然而,即使是奖励,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也会逐渐消失(虽然消
失得稍慢一些)。
而且这样太浪费食物了!那该怎么办呢?
![]() |
实验3
![]() |
概率型奖励
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箱中,多次按下按钮,概率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不停按钮。
![]() |
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消失速度非常慢。
随着概率越来越低,小白鼠按按钮的学习行为没有变化,直至40-60
次按按钮掉落一个食物,小白鼠仍然会不停按按钮,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这个实验模拟了为什么
“赌博”
如简单的老虎机,或者更复杂的赌博
会给予人类以依赖感,或者说,成瘾性。
由于概率性给予结果,行为者很难直观地判断机制是否失效,所以单次的失败不会给予明显的
“惩罚”效果,终止行为者的习惯,从而行为者的学习行为会一直持续下去。
结果: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养出了奇特的行为习惯,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转圈跳舞。
这是因为掉落食物前,小白鼠正好在进行这些行为,于是产生了“迷信”
斯金纳同学的虐鼠实验介绍完毕。
![]() |
斯金纳的箱子 和 钓鱼有毛的关系?
本大师不得不献祭出爱徒的玉照
做个反面教材
![]() |
本爱徒有三个钓鱼人身上常见的通病
1.听不得传言某种配方 某种饵料在某个水域有多吃 皮 平时省吃简用 买”神饵"一掷千金,把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归咎在“饵”上。
2.如果某人或者他亲自在某个钓场
或某个钓位吃了一次皮,爆了一次户。
那么他会像小白鼠一样一直反复不停的去重复钓那个水域和钓位。不管天气季节,只认位置。
哪怕接下来连续空军N次,
他依然相信持续按那个钮,
可能还会有食物掉下来。
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过去”的钓位上,
而忽略了“当下”身边发生的变化。
3.由片面的结果反推并坚信所谓发现/发明的独家绝活。典型的选择性失明—自我催眠症。
这三个通病,也是钓鱼人常见的心理误区,
下面,本大师来唠一唠,该如何自愈。
申明:下面的分析仅限野钓环境。
有次我和一钓友去黑龙滩钓鲫鱼 上午到 钓到下午2点一直无口,他不停开饵,换各种配方,至少开了4款饵料,加了不同的小药,拉饵,搓饵,花样玩尽。而我一直用蚯蚓作钓,饵料没开,同样无口。
终于,开始起鱼,我看了下表 下午4点,摸了下水,水温比上午高了些。‘’而同行钓友则在一旁暗爽惊呼:“老子试了一天 终于知道黑龙滩的鲫鱼该用什么配方来钓了”
而他只起了一条鱼,我蚯蚓已起三条。
当时乃二月底 阴天 气温还比较冷 我们钓浅水,白天上午太阳温度不足以让水体迅速升温,需要时间来积累热量和能量。当环境变化合适了,鱼自然会靠边觅食。
这个根什么配方 什么饵料没有一分钱关系。
如果有关系,那么应该他起鱼,我不该起鱼。
应该上午他就狂拉,我在一边抽着寂寞的烟。
而我们是在同一时间发窝,相继起鱼,而且我的钓获个体普遍偏大他的拉饵越钓越小。
而这位钓友却忽视了水温 天气 时间的变化,选择性失明的认为是自己不断换饵 不断改变配方 味型才换来起鱼的结果。
针对他的欢喜,我善意的提醒他:“你今天抽的芙蓉王 用的达瓦SS 下次一定得抽这个烟 用这个杆子和你的独家秘方”
![]() |
第二种人就太多了,夏天在某些钓场骅尖处打海竿阵,钓了大鱼吃了皮。
无论春夏秋冬,都把那骅尖和自己当时煮的玉米窝子当成吃皮圣物的不二法宝。
不去打听和研究鱼情的走向,
他们只坚定的对鱼儿说一句话,
“不管你在哪里!我打好窝子,在老地方等你!”
当然,这种钓友不会悲情收场,
他们一般会怪罪于
这个位置被钓败了 鱼被钓完了 现在打渔的太凶了 中国的鱼类资源严重枯竭
诸如此类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空军”
只有通过小道消息告诉他在某个地方有人又吃了大皮,渔获无数。
他们才会风尘扑扑的收拾家伙,
追赶下一个圣地。
有些人,
一生都在风尘仆仆的追赶下一个圣地,
却从来不舍得花点时间静下心来客观辩证的总结每一次的得失。
这让我想起还珠格格里面一句台词:“这世界上一类人在写故事 一类人在听故事”
作为开拓者,虽然有经验和勇气,
也有非常多空军惨败的案例,
但勇于先吃螃蟹的人这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但这些吃皮圣地被他们开拓出来,
他们也总是享受了第一波红利的人。
这就像当今社会,当开拓者付出了代价和努力享受到了回报的时候,那些钱该人家挣,
后面跟风的屌丝能捞着肉渣的还好,
有些连汤都喝不到。
屌丝们只能去酸下人家是暴发户 挖了社会主义的墙角 钻了改革开放的漏洞而已。
很多朋友初学钓鱼,以台钓入门,
而往后行走江湖
无台钓不钓鱼
而钓鱼是门道
台钓只为其一术
有道无术 术尚可求
有术无道 止于术
下周同一时间 关注下一篇
《台钓!忽悠了你多少年?》
![]() |
原创文第一时间更新在微信号上
关注-微-信-公-众-号名称:懒渔 (微信号:lanyu-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