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快乐的烧饼
饼哥康康再次提议“要吃妈妈做的饼”时,时隔上次吃饼已经三周之久,作为一个饼控,这期间只字不提饼事,其过程也是一言难尽的。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惹毛了妈妈并逼得妈妈第一次动手以后,回来的作业之路变得举步维艰,每一天都在小心翼翼地博弈着,每一天一不小心就点燃了火药库,尽管妈妈想做一个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妈妈,孩子也想做一个天天向上的孩子,但其结果却不如想象般地完美,做与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做与错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当吃饼作为一个要求再次被提出时,是在当天上午妈妈和小孩互撕以后,妈妈气得说出了宁愿没有生过你这样的小孩,而孩子则把妈妈的包包们全都扔出房间,两败俱伤,伤痕累累,最后在当老师的大姨和爸爸的教导、调解下,午饭时候的孩子主动上前亲亲妈妈,毫无芥蒂地告诉妈妈:最爱妈妈了,作业已经完成了。
孩子必然有可恶的时候,然妈妈的方法肯定也有不当的地方,妈妈心想既然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又为什么要如此相爱相杀呢?相煎何太急!此时还不关烧饼半毛钱的关系,但是每当烧饼的出场总是我们最和谐的一副画面。
晚饭时候小孩作着不喜欢已经上桌的饭菜,要吃妈妈做的烧饼,妈妈几经痛苦和失望的心路历程,还是欣然答应了,屁颠屁颠去了厨房。
每一次小屁孩想吃饼,妈妈尽管觉得麻烦,却几乎没有拒绝过。以前总是大手笔一出手就把面团做太大个了,一次吃不完就用保鲜纸装起来,等过几天想起来的时候,又觉得面团已经变质,只有默默扔掉的份了。到了现在,完全是驾轻就熟,要做一个饼两个饼的量那是信手拈来的事。
做饼的步骤如下:先揉好面团,油布上滴几滴油,面团放上,擀面杖摊开—叠起—摊开—叠起几个回合后,将面团分成大小相近的两团,分别摊开,其中一张上面根据自己的喜好放上陷,另一张随后合上,再次用擀面杖将面饼们更加合二为一,起油锅,锅内舀上一勺半油,油熟放饼入锅,看成色进行翻面,两面均匀着色后起锅,一个烧饼就此诞生。做饼其实并不麻烦,麻烦的是完了之后的收拾。

烧饼出锅以后,趁着热时的脆、香,饼哥总是不吝啬于他的夸赞之辞,独自霸占着盘子,谁说“给我尝尝”那是从牙缝里也舍不得挤出来的,除非实在吃不下了。所以真实的评价不得而知。
看着饼哥津津有味地吃饼,会油然而生被需要的价值感,当然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认同的,那才会激励自己走上越战越勇的不归路,对一个母亲而言,被孩子依恋,是本能,也是幸福。
孩子在渐渐地长大,最亲爱的妈妈有时却失去了足够的耐心去等着他前进的步伐,有所期待就患得患失,有所期待就过分在意。
做完一个饼的时候,我也是战战兢兢地满心欢喜着,我会盯着饼哥一次次地问:好吃吗?不错嘛?还可以吗?饼哥每一次都是很欣慰地告诉我:很好吃!
作为被被钦点的烧饼以及做饼的人,我们都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自豪感。不光光是一个烧饼的事,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它是一个快乐的烧饼。所谓快乐,无非是你肯献丑,他愿捧场;你肯用心,他能开心;你肯知足,他也满足。
一个快乐的烧饼理当如此,一件快乐的事理当如此,一场快乐的人生亦当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