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游长安:弦断梨园空余恨
![]() |
西南宫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白居易《长恨歌》
唐玄宗李隆基是个让我又爱又恨的人。
爱,只因那一段开元盛世给了我最美好的幻想和最深切的渴望;恨,他明明亲手缔造了这一世繁华,却又白白葬送了它。拥有过却失去,分明比从未得到过更让人痛苦唏嘘追悔莫及。
![]() |
但是平心而论,撇开皇帝的身份不谈,单就个人魅力而言,李隆基还真是我的菜啊!能文能武,会弹琴会击鼓,有文化素养,有文艺细胞。跟宋徽宗一样,是一流的艺术家。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他创建的“梨园”,不但曾是大唐最顶级的艺术中心,还成为后世戏曲行当的代称,而他本人,更是被奉为“梨园之神”,中国乃至日本戏曲行当都供奉其塑像,甚至建立“老郎庙”,让他永享后世奉祀。
![]() |
所以我对当年的“梨园”充满好奇,这个集皇家乐团、皇家舞蹈团、曲艺表演中心、艺术家协会于一身,拥有大唐最好的歌手、最负盛名的演奏家、最顶尖的舞者、最具才华的诗人和画家的艺术殿堂,到底是什么样的?而今,它又在何处呢?
![]() |
唐代的梨园并不只有一处。除开华清宫的梨园,位于都城长安的共有3处。一处在大明宫内;一处在皇家禁苑;另一处则是隶属于太常寺的梨园别教院。
![]() |
![]() |
查了很多资料,宫内梨园比较好找,就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而禁苑梨园的位置,则在今天西安市西北的大白杨西村,大白杨小学附近。
![]() |
大白杨村分为大白杨东村和大白杨西村,因为近年的城中村改造,两村旧地早已拆改得不复从前模样,但位置还比较好确定。
乘车到【梨园路和大白杨路口】下车,拍了一张公交站牌,这些线路均可到此处,供大家参考。
![]() |
下车后,往前走一点,便是梨园路与劳动北路的十字路口。
![]() |
顺着劳动北路往北走,远远便能看到大白杨小学的操场。
![]() |
上午10点,正是上课的时间。
侧耳倾听,再没有了1000多年前的丝竹管弦,琵琶铮铮,也没有了婉转抑扬的清丽歌喉,隐约只闻稚童的琅琅书声。
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 |
据记载,玄宗曾在梨园法部特别设立了少年乐队,叫做“小部音声”,大约30人左右,选的都是15岁以下的少年,进行系统专业的音乐训练。想一想,那不就是唐朝TFBOYS嘛!
可见,当年的梨园不仅代表了大唐文艺界和娱乐圈的最高水准,更是典型的造星工厂啊~~
![]() |
过了大白杨小学,继续向前走,这条路便显得有点荒凉破落了。
路边一栋废弃的旧楼,透着几分阴郁,衬着阴霾的天气,更显萧瑟。
![]() |
路的尽头,便是大白杨西村的牌楼。也就是说,我们刚刚的所在,便是该村的范围,也正是唐代禁苑梨园的遗址区域。
![]() |
大白杨西村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红色围墙里是正在施工的几栋高楼。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我看着这围墙,竟有几分宫墙的感觉。
![]() |
玄宗时,除宫内梨园、禁苑梨园及宫外的梨园别教苑外,太常寺下属还设有左右教坊。
右教坊擅歌,左教坊工舞。著名的剑器舞舞蹈家公孙大娘,便是出自左教坊。
![]() |
所谓的“后宫佳丽三千人”实在是太过谦虚低调的说法,实际上当时的后宫人数有4万之众。
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是乐人,而这些人也并不全在宫内,而是分散在教坊、梨园和太常寺之中。
![]() |
不忍回想,曾经的这处梨园里,有过一段怎样悠然而又充满诗意的日子。
放肆的青春,娇媚的容颜,衣香鬓影,且歌且舞,亦醉亦狂。琵琶和着紫玉笛,胡琴觱篥箜篌起,凌波曲罢舞羽衣。空气中弥漫着梨花的清香,整座长安城璀璨如星,繁华若梦。
最美的年华,最强的盛世,以为这样的好时光便是一生了。当时只道是寻常。
![]() |
歌舞升平的日子,终结于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出逃,连杨贵妃都保不住,何况梨园一众弟子?
士庶惊骇,奔走一路。长安的一切都乱了,梨园里的人亦就此流散。有人死,有人逃,有人一路追随旧主,有人辗转流落江南。
世境离乱,人情聚散,回望长安,追忆旧日光景,曾经的一弦一柱,一节一拍,都是心头伤。
![]() |
我们在大白杨西村并没有看到梨园遗址的纪念碑。但是我在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这样一段记录----
【1988年6月13日,在西安市未央区大白杨西村举行了隆重的“唐代梨园遗址”揭碑剪彩仪式,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曹禺作了重要讲话,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王秀兰代表梨园弟子前来祝贺。】
可见近30年前,这里是立了碑的,但如今它又在哪里呢?
![]() |
出了大白杨西村,穿过马路,在二环北路的街边,大白杨回民墓园的门口,终于找到了置身于荒草落叶中的这一块纪念碑。
![]() |
碑的正面是“唐代梨园遗址”6个大字。只是已经斑驳得快要看不清。
![]() |
细看之下,果然是曹禺先生题写的。
![]() |
背面的碑记很长,我没细看,内容大抵就是1988年成立梨园研究会和竖立纪念碑的过程。
![]() |
据说,这块碑在大白杨西村立了7年。后来,村里在某段时间内陆续死了几个人,就有传言是这块唐代梨园遗址碑有问题。又找风水先生看,说大白杨东西两村似一条龙,西村为龙首,东村为龙尾,而这块碑刚好就压在了龙头上,必须搬走。后来它就被莫名其妙的转移到了回民墓园门口,直到今天。【这一说法来自网友枫林丛的新浪博客,未经考证,但个人认为可信度挺高。】
想不到,1000多年后,小小的一方梨园遗址纪念碑,竟也和当年的梨园弟子一般,逃不出流离失所,颠沛坎坷的命运。莫非是天意?
![]() |
至于宫内的梨园遗址,则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太液池的东边。
如今,只有一组艺术雕塑,和几排木椅,简单得让人的想象力都变得贫瘠起来。
![]() |
感谢金铁木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大明宫》,让曾经的梨园乐舞,生动而鲜活的展现在眼前。圆满了我执着的幻想。
宫内的梨园,有男艺人300名,女艺人则更多一些,都是从宫人和坐部伎中挑选出来的。他们住在宜春院,是乐人中等级最高,色艺最是出众。
![]() |
玄宗有了音乐创作,就交给梨园弟子演出,他自己亲自导演,指导排练。李隆基是李旦的第三子,所以常常自称三郎,传说,他在梨园给乐人排练时,常对他们大声喊:“你们要好好练,别给三郎丢脸!”
莫名觉得这句话好可爱。哎呀呀,想不到你竟是这样的三郎!
![]() |
为了哄杨玉环开心,李隆基还经常在梨园扮小丑。一国之君扮丑角,难免有失体面,所以他命人制作了一块白玉,挂在鼻梁上做为遮掩。(知道丢人你还这么干?!60多岁的老头谈起恋爱来智商也下线吗?)这就是后世丑角脸谱的来历。
李隆基算是梨园丑角之鼻祖,所以后世的戏班里,丑角地位最高。化妆必须丑角先动笔,吃饭也要由丑角先盛第一碗,这都是拜玄宗皇帝的业余爱好所赐。
![]() |
开元天宝年间的梨园里,出了很多名传千古的艺人。比如李龟年,比如许和子,比如谢阿蛮,比如雷海青,比如念奴.......
![]()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我没有想到,飘零在外15年后,还能在这异地他乡重遇故人。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啦?在长安,我与杜少陵曾于岐王和崔中监的府上有过数面之缘。想那时,他还是十四五岁的翩翩少年,我也正当风华正茂好年华。
我出身乐工世家,与彭年、鹤年兄弟三人以才华卓绝著称。彭年善舞,我与鹤年能歌,我所制《胡渭州》曲,最为陛下所喜。得蒙圣宠,终日陪侍陛下身旁,风头无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些年,我四处飘零,卖唱为生,借当年之名,人们对我还算青睐礼遇。只是这《清平调》,我再没唱过。它是陛下令李太白为贵妃所作,命我以歌,而他亲调玉笛为我伴奏。当日光景,历历在目,如今却是物是人非。
人不在了,歌也不知为谁歌?家不在了,人也不知究竟该为何而活?属于陛下的时代结束了,而早在这场美梦被叛军的铁蹄踏破的那一刻,我们便早已死去了......
![]()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我没有想到,飘零在外15年后,还能在这异地他乡重遇故人。
那是......多久以前的事啦?在长安,我与杜少陵曾于岐王和崔中监的府上有过数面之缘。想那时,他还是十四五岁的翩翩少年,我也正当风华正茂好年华。
我出身乐工世家,与彭年、鹤年兄弟三人以才华卓绝著称。彭年善舞,我与鹤年能歌,我所制《胡渭州》曲,最为陛下所喜。得蒙圣宠,终日陪侍陛下身旁,风头无二。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些年,我四处飘零,卖唱为生,借当年之名,人们对我还算青睐礼遇。只是这《清平调》,我再没唱过。它是陛下令李太白为贵妃所作,命我以歌,而他亲调玉笛为我伴奏。当日光景,历历在目,如今却是物是人非。
人不在了,歌也不知为谁歌?家不在了,人也不知究竟该为何而活?属于陛下的时代结束了,而早在这场美梦被叛军的铁蹄踏破的那一刻,我们便早已死去了......
![]() |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唐▪王维《菩提寺私成口号》
我永远记得那一天。
天宝十五年的六月,逆贼安禄山在洛阳称帝,这个寡廉鲜耻的杂种胡儿,妄想逆天悖地夺我大唐江山,取陛下而代之。长安失守之时,我与梨园众弟子四下奔逃,却不曾想,安禄山却下令满城搜捕梨园乐工,押解至洛阳供其享乐之用。我就是在那时落入贼手。
东都洛阳的凝碧宫,被安禄山占据,为了庆功,他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酒过三巡,便召来我们来演奏助兴。放眼望去,那满朝文武,哪一个不是受陛下恩典,高官厚禄,荫子封妻,如今却一个个贪生怕死,向着逆贼献媚乞怜,背义忘恩负旧主,脏了那满腹诗书!
乐声乍起,忽闻这宫中旧曲,念及昨日种种,梨园内受陛下点拨指教,知音之谊,知遇之恩,竟是无以为报,不绝心血翻涌,泣泪难绝。
我雷海青虽只是卑贱乐工,不曾读书献策,登科及第,却也知道礼义廉耻,知恩图报。便是舍了这条贱命去又如何?只求对得起天地君亲,只求问心无愧。
起身,向着长安的方向再三叩拜,目空一切。这是我此生从未有过的决绝。用尽所有力气,将手中琵琶砸下,惊了一殿众人。安禄山啊安禄山,你怎配?
我被肢解而死。心中有恨,唇边带笑。是非对错,后世自有评说。这一世虽舍身枉死,却自有清白留在人间。不信你且听,我死后1000多年,戏台上还有人扮作我的模样,将那日情景,一再重演-----
“武将文官总旧僚,恨他反面事新朝。纲常留在梨园内,那惜伶工命一条。”(清▪洪昇《长生殿▪骂贼》)
国破山河在。开元盛世永为后世子孙赞叹追忆,青史笔墨,陛下有功有过。而安禄山死在亲生子手里,不得善终。如此,甚好。呵.......
![]() |
在现在的西安,其实还能寻找到盛唐古乐的遗存。
西安地区有很多鼓乐社,他们演奏的“长安古乐”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据说正是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 |
2012年,有幸参加了在西安都城隍面举行的“第六届西安鼓乐艺术节”。听着现场演奏,真的有穿越时空恍如隔世的错觉。
![]() |
希望这个古老的乐种,这些古老的乐器,这些一脉相传的乐人,可以将盛唐余音永远的传承下去,让我们能在这似曾相识的妙音里,得片刻回神,重温一场盛唐旖旎旧梦.......
![]() |
最后必须说,想当初,姐也是在三郎陵前弹过琴的人。虽然我不想给三郎丢脸,但一首《天空之城》还是被我弹的七零八落,我一直很担心,三郎会被我气得从里面爬出来骂我一顿........
还好,他并没有。
可惜,他并没有。
哎.......
p.s: 本文部分截图来自金铁木导演纪录片《大明宫》,部分资料出自毛水清教授所著《唐代乐人考述》(东方出版社),在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