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与野菜
老家毗邻湖南,属于丘陵地带,南方的冬天没有北方的寒风凛冽,有的是温和适宜。
冬天给我的记忆莫过于一种俗称“茭头”的野菜,在我上初中直到现在一直误以为这就是很多作家散文里常常提起的荠菜,直到今日突然想起想写点什么,去百度才发现这不知名的野菜学名本叫薤(xie)白。如此想来真真对不起这道在我童年记忆中有很深刻印象的“美味佳肴”。
薤白(xiè bái),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野蕌。属百合科、葱属植物。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鳞茎近球状,鳞茎外皮带黑色,纸质或膜质,不破裂,但在标本上多因脱落而仅存白色的内皮。叶3-5枚,半圆柱状,或因背部纵棱发达而为三棱状半圆柱形,中空,上面具沟槽,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5-7月。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极少数地区(云南和西藏)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也有。苏联、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鳞茎作药用,也可作蔬菜食用,在少数地区已有栽培。
茭头虽是野菜,但是味道很好,且接地气,不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且吃法众多,我们那的人无辣不欢,且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塘瓷陶罐用来腌制辣椒酸萝卜缸豆或是豆瓣酱。所以茭头的根部拿来腌制也是极好的,不过两三日就可出缸作为小菜,爽口清脆,大人小孩都爱吃。而剩下的跟葱叶似的叶子则可以跟腊肉或者酸辣椒,或者跟豆瓣酱一起炒来吃,也是下饭的不得了。小时候家里穷,也没什么菜吃,因而茭头是我们最喜欢的菜。只要春冬两季我放学回家或是周末放假,最喜欢扛个锄头挎上竹篮,喊一两个小伙伴,结伴去到田间地头,去寻这茭头来挖,因为是野菜,所以大人们并不干涉,随便去到谁家的地上挖都成,只要不踩伤了庄稼便可。一般哪里的土最肥沃,哪里的茭头便最大最多,绿油油一簇簇的。不用多费功夫便可挖一大把,刚挖 好的茭头根须部沾着泥土,茎叶还有枯萎的黄叶,所以我们会在家门口的小溪边一根根把茭头从黑黢黢洗到白白嫩嫩且黄叶拿指甲掐掉摘干净为止,再捋成一把一把带回家。大人自是高兴的,为了配它,有时切下一块5厘米长的腊肉,拿温水將腊肉洗净切成小块,拍上一粒蒜瓣,再将茭头切成小段,倒猪油将蒜炒香再丢入腊肉,腊肉滋滋的冒出油来,香气袭人,惹的在一旁烧火添柴的我口水直流,待腊肉的油差不多逼出再下茭头,翠绿的茭头叶和葱白的根部和着油滋滋的腊肉随着铲子上下翻飞,翠绿渐渐蔫吧下去,稍微放点盐,和十八鲜及味精,不出五六分钟便可出锅,腊肉的油腻渐渐被茭头吸收润色,看起来真是垂涎三尺。如果家里没有腊肉,也可用酸辣椒或者自家制作的豆瓣酱来炒,只不过略微辣一些,但是很下饭,做法也是拿油爆香了酸辣椒和豆瓣酱,再下茭头翻炒。对于庄稼人来说,就着简简单单的茭头菜也能吃好几大碗饭。
毕业出来在城市里上班,渐渐失去了去田间地头挖茭头的机会,也有好几年没有吃到茭头这道菜了
冬天给我的记忆莫过于一种俗称“茭头”的野菜,在我上初中直到现在一直误以为这就是很多作家散文里常常提起的荠菜,直到今日突然想起想写点什么,去百度才发现这不知名的野菜学名本叫薤(xie)白。如此想来真真对不起这道在我童年记忆中有很深刻印象的“美味佳肴”。
薤白(xiè bái),别名小根蒜、山蒜、苦蒜、小么蒜、小根菜、小根菜、大脑瓜儿、野蒜、野葱、野蕌。属百合科、葱属植物。李时珍说:"其根煮食、糟藏、醋浸皆宜"。根色白,作药用,名薤白。鳞茎近球状,鳞茎外皮带黑色,纸质或膜质,不破裂,但在标本上多因脱落而仅存白色的内皮。叶3-5枚,半圆柱状,或因背部纵棱发达而为三棱状半圆柱形,中空,上面具沟槽,子房近球状,腹缝线基部具有帘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5-7月。除新疆、青海外,全国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丘陵、山谷或草地上,极少数地区(云南和西藏)在海拔3000米的山坡上也有。苏联、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鳞茎作药用,也可作蔬菜食用,在少数地区已有栽培。
![]() |
白白嫩嫩的茭头 |
![]() |
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茭头 |
茭头虽是野菜,但是味道很好,且接地气,不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且吃法众多,我们那的人无辣不欢,且家家户户都有四五个塘瓷陶罐用来腌制辣椒酸萝卜缸豆或是豆瓣酱。所以茭头的根部拿来腌制也是极好的,不过两三日就可出缸作为小菜,爽口清脆,大人小孩都爱吃。而剩下的跟葱叶似的叶子则可以跟腊肉或者酸辣椒,或者跟豆瓣酱一起炒来吃,也是下饭的不得了。小时候家里穷,也没什么菜吃,因而茭头是我们最喜欢的菜。只要春冬两季我放学回家或是周末放假,最喜欢扛个锄头挎上竹篮,喊一两个小伙伴,结伴去到田间地头,去寻这茭头来挖,因为是野菜,所以大人们并不干涉,随便去到谁家的地上挖都成,只要不踩伤了庄稼便可。一般哪里的土最肥沃,哪里的茭头便最大最多,绿油油一簇簇的。不用多费功夫便可挖一大把,刚挖 好的茭头根须部沾着泥土,茎叶还有枯萎的黄叶,所以我们会在家门口的小溪边一根根把茭头从黑黢黢洗到白白嫩嫩且黄叶拿指甲掐掉摘干净为止,再捋成一把一把带回家。大人自是高兴的,为了配它,有时切下一块5厘米长的腊肉,拿温水將腊肉洗净切成小块,拍上一粒蒜瓣,再将茭头切成小段,倒猪油将蒜炒香再丢入腊肉,腊肉滋滋的冒出油来,香气袭人,惹的在一旁烧火添柴的我口水直流,待腊肉的油差不多逼出再下茭头,翠绿的茭头叶和葱白的根部和着油滋滋的腊肉随着铲子上下翻飞,翠绿渐渐蔫吧下去,稍微放点盐,和十八鲜及味精,不出五六分钟便可出锅,腊肉的油腻渐渐被茭头吸收润色,看起来真是垂涎三尺。如果家里没有腊肉,也可用酸辣椒或者自家制作的豆瓣酱来炒,只不过略微辣一些,但是很下饭,做法也是拿油爆香了酸辣椒和豆瓣酱,再下茭头翻炒。对于庄稼人来说,就着简简单单的茭头菜也能吃好几大碗饭。
毕业出来在城市里上班,渐渐失去了去田间地头挖茭头的机会,也有好几年没有吃到茭头这道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