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
![]() |
经济学范畴里有一个假说——理性人,它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真得都是在以绝对理性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吗?那可真是痴人说梦,因为人除了有理性以外,还有一种本能的东西,那就是潜意识。
这里心理学家有个很形象的比喻——叫大象和它的骑象人。理性或者说意识就是一个骑大象的人,潜意识是底下的那头大象,你这个骑象人对这个大象走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本质上大象怎么走,你是受它控制的,也就是说其实是潜意识在控制人表面上的行为。
![]() |
前一段时间关于一位名叫丹丹的女子坠楼事件被闹得沸沸扬扬。她在北京,男友在合肥工作。变的最快是情感,所以人们喜欢海誓山盟——此前国庆节双方父母已经见面,但这也没挡住男友移情别恋。丹丹从出差地苏州赶往合肥。她来到新房门外,可是没有钥匙,她进不去。而她的男友已经两天不接她的电话。那一瞬间的绝望啊!想一想,她在这场感情中付出了多少?无论多么强大、强悍、强硬的人,都会在这日常点点滴滴的回忆中乱了方寸,变得脆弱。以前单身的你之所以强大强悍强硬,那只是你有意识的、降低每件事在你心中的权重,让每件事都显得无足轻重,纵然失败遭遇悲情,心理创痛也能承受。但如果有那么一个人走进了你心里,他在你心里的权重会随着日常的点点滴滴越来越大,伴随着人都有对自己“物品”的控制倾向,他越是和你亲近,你就越想要去掌控他。但当背弃盟誓突如其来,让你心里连个转寰的时间都没有。只有在这个时候,在你毫无保留的信任下的背叛,才能刺穿你的心脏——因为信任,所以软弱。
偏偏事发异地,时在深夜。当北京的好友,在网上看到丹丹发出的绝望信息,跑遍北京城寻找她时,却不知她人在合肥。假如她当天在北京,哪怕是两个小时的朋友相处,一起吃大餐,抱头痛哭一场,亦或是披散头发摔碎杯子,或许她会说:“尘缘如梦,随它去吧。”但她最终没能走出来。27日凌晨,29岁的女记者丹丹,从安徽合肥一处住宅楼11层坠楼身亡。我相信在她跳下之后她应该是无比的后悔。因为在跳下去之前,由于潜意识的作用,那“世界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感觉是那样的真实,乃至于决绝地迈出那一步跳下去显得那么“义无反顾”。可自由落体在着地之前是有一定时间的,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大脑会进入一种高度兴奋的状态。很多跳楼生还者都描述过他们的经历:那并不是“瞬间”,那是“很长一段时间”,在那过程中,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都会被唤起,看到的就像是一个清晰缓慢播放的幻灯片一样……这时候得出的结论是,这世界一直跟自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并且还是相当重要清楚的联系——刚刚的“这世界跟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幻觉最终被证明为子虚乌有……可是,来不及了!已经掉了下去,马上就要着地了!这就是临死前的理性。
潜意识——当初人类面对蛮荒时代,帮助人类挺过灭种危机的最趁手工具,如今却变成了一些人放弃生命最直接的“凶手”。
理性——随着人类文明社会不断地进步,社会成份越来越复杂,人类分工协作越来越精密,成为了如今这个商业文明社会最趁手的工具。
真正面对如上所述人生之巨变所应该采取的行动就是理性,有个女孩,她受到了比之于丹丹更残酷的伤害,她以她自己的人生诠释了一个理性的人是如何熬过所谓的情感纠葛的。
张幼仪,生于民国时代的世家。少女时,被许配给诗人徐志摩。徐志摩的诗极美,但这不妨碍他的人品极渣,跟乔布斯有得一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少乔布斯没和不爱的人结婚)。看张幼仪照片时,他嘴角向下一撇,蔑视道:乡下土包子。土包子你别娶呀,你不爱人家,干吗要伤害人家?徐志摩完美践行着如今年轻人“活在裆下”的人生格言,先娶回家来,之后再看着办吧。张幼仪跟丈夫去了海外,并怀了身孕。然后徐志摩对她说:“离婚吧,你懂得,我爱上了才女林薇茵。”张幼仪吓尿了,说:“你不爱我,为什么还要让我怀上身孕?”“怀孕有什么大不了的?”徐志摩开心道,“怀孕可以打胎嘛!”可那年月,医疗技术落后,打胎非常危险。张幼仪害怕地说:“你难道不知道吗?打胎会死人的。”徐志摩微笑道:“坐火车还会死人呢,你这辈子难道就不坐火车了?”他的诗那么美,可他说出的这些话,没有丝毫人性。只因为他已经不爱你了,连表面的伪装也是多余——太多伤害,只因不爱。
我们的大诗人一走了之,逼迫张幼仪离婚。张幼仪在孩子生下来后,叫来徐志摩,签署离婚协议。离婚时看到孩子,徐志摩诗性大发,欢天喜地——后来张幼仪回忆到:“当时他就没问过一句,我和孩子,该怎么才能活下去……”
从心里的阴影走出,张幼仪带着孩子,开始为生存打拼——她的经营才干,让她自己也始料未及。她成为中国第一家女子银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后来她成为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再后来云裳服装公司开会,进来个灰头塌脸的员工,张幼仪仔细瞧瞧:“咦,这斯有点面熟,咱们是不是在哪儿见过……哈哈,你不就是那个逼我打胎的大诗人徐志摩吗?果然是成就非凡,终于有资格给我打工了,去,出门左拐,把这杯茶水给我倒掉。”人生快意之事,莫过于此。不久,大诗人死于飞机失事(题外话,一个人嘴还是干净点为好——因为诅咒别人,应验自身)。而张幼仪,仍在经商,大发横财。她就这样,独自走过了54年。老太太了——可就在这一年,她遇到个男人,原本想要孤独一生的心,值此之时如春花盛开。爱情在门外,老头挡不住。于是她征求儿子的态度,儿子回信——“母如得人,儿请父事”。真幸运,张佑仪养了个好儿子……
这就是张佑仪的一生,她诠释了一个女性是如何挺过男人带给他的伤害,并在男权社会通过自身努力成功涅槃,跻身精英之列的。其实,没有人能够伤害我们,所谓无欲则刚就是这个道理,但只要我们心里还有渴望,就难免受到伤害。这时候,理性就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 |
的确,当社会中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被人类特有的潜意识所控制的时候,真正的理性人才会显得那么的独特与卓越。但想做到绝对的理性,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也就没有了人性……
有部美剧叫《权利的游戏》,已经更新到第6季了,非常火爆。此剧主线说的是七大王国世界中,一场阴谋国王突然暴毙,因而陷入到无尽猜忌与政乱的风云之中,战争如火,犁经大地,无数生命灰飞烟灭,整个世界面临着灭绝的危机——究竟是谁,操纵着这场阴谋并引爆连她也控制不了的战争,导致世界面临灭亡的呢?——揭开谜底,你会大大的吃一惊。因为爱,因为一个长期被国王忽视,一生都活在国王初恋阴影里的王后。尼玛!你不爱我,那咱们就把这个烂世界,彻底毁灭吧。
这就是这部美剧注定会成为经典的原因——我们生于情感,行走于情感之中,情感如狂风,我们则不过是狂风中的草芥。浮生如梦,破执如莲,子曰:规律之德风,人性之德草,草随风必偃——我们就是这样子的脆弱,就是这样的不堪一击。所谓理性,就是要认识到这样的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脆弱。
我们是人,是有感情的、是受感性所主宰的。承认人是感性的、承认我们的脆弱、无力,承认我们对爱的承诺,抱有无限的期许并会在承诺面前,放弃戒备解除武装,让我们变得极易受到伤害与攻击……只有这样的坦然才是理性人生的开端。
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其不朽名著《浮士德》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只有生活之树常青。我们所有理论、知识、体系与道理,其实是为了解释或推演外部世界而建立起来的数理模型。这些模型虽然都是理性且无对错之分,但适用程度与领域有大小区别。所以,无惧生活的浅滩,不断地拥抱生活,于生活的大洋中不断历练,才是生活之树常青之本。但如果一旦失去生活中事业承载的坚守,那不过是书呆子的执拗与愚腐。
同样人类的理性之路也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试错,只有这样才能锻炼骑象人的技术,提高驾驭水平,这样当你更加了解你的大象,更能预测它的行为,并懂得巧妙地避开各种陷阱,你的行为也更将趋于理性。
![]() |
当我们任由自己的潜意识控制自己,人不自觉得就会陷入短视、暴躁、易怒的处境,偏偏在工业文明的社会,人却需要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但再怎么压制也抗拒不了人的本性呀!如今社会中整个群体越来越浮躁,就越容易被那些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目的、邪恶的人所蛊惑和控制。整个群体被亢奋和激动的精神所控制后,甚至丧失理智的分析判断力。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就提出,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再承担责任,这时候每个人都会暴露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尤其是牵涉到自身利益时,人们更容易“关心则乱”,只要对自己有利或构成威胁,智力、阅历、专业、信念都能一股脑抛开,同样自我保护意识还会自动屏蔽掉别人发出的不同声音。一旦观点被强化,就会出现“非好即坏”的极端想法,争个你死我活,哪怕是为别人做嫁衣,也要证明自己是对的。到头来可能还得感谢那些邪恶的人,而自己成了炮灰却不自知。
当我们用理性武装自己的头脑后,我们就会更加明晰的辨认社会的躁动之气,会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以一个超然的态度面对社会的形形色色,于其中攫取成就自我的养料,在时间的作用下,不断试错,慢慢长大,慢慢内化,最终成就我们的不是我们经历了多少故事,而是我们从中攫取了多少“营养”。人生的道路不就是不断强化骑象人的驾驭水平,并于生活大大小小的实践中,不断熟悉大象的秉性,不断调整骑象人的坐姿,以开放而明晰的态度与大象展开毕生斗智斗勇的“游戏”,于坦然而乐观中发现生活之美,体味生活之本,领悟生活之义吗?
![]() |
Keep growing, fuck everything else…….
亮 成于丙申年大雪前夜
醉辞:骑象人的驾驭技术参差不齐,但都声称自己能驾驭身下的大象……人,莫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