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
前言
从埃及回来快一个月了,一直说要给这趟行程做一个游后感,想来想去,总觉得这趟行程于我而言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很好的总结。恰好最近在看苗炜的游记集《让我去那花花世界》,来了一点灵感。看过写过太多流水账般的游记,这次希望能有点不一样的视角。
一
想象一下这样的一天,一个和往常并没有太多两样的一天,an ordinary day。你依然像平时一样跟着手机闹钟爬起来,带着朦胧的睡意,咬了两口干瘪充满香精气的面包,坐上了同样一条线路的地铁,到达精致的写字楼里那一天三分之一以上时间都在那里活动的狭小空间。你像往日一样,开会、做总结、写报告,思考着这一季度业绩,下一季度的挑战和展望。闲暇之余,你手捧一杯星巴克,坐在落地窗前,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那些密不透风的高楼大厦,思索着怎样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才能在这个人才济济的大楼里爬上去,这个月的房贷又要到期了最近要少消费一些其他的东西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你多希望能有点什么不一样的生活、一扇看不见的窗,让你日复一日的平淡而世俗的生活里有点期望。
于是我就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穿越到了埃及。走过了金字塔、埃及博物馆,看过了卢克索神庙、游过了红海边的赫尔嘎达、踏过了地中海旁的亚历山大。在这个讲求现代化、工业化、世俗化的年代,我们的目光更多的聚焦在了如精英主义的美国,泱泱大国无限潜能的中国,现代化便捷的日本这样的地方。但是,当我午后骑着骆驼在千年前的吉萨金字塔前徜徉时,突然整个开罗城上空飘荡着古兰经的诵经声,那一刻,有一种恍如隔世的复杂心情。说不好那是感动、疑惑、还是震撼了。

关于金字塔,已经有太多的传说和赞叹,而当我第一次见到它的那一刻,只觉得,啊!原来这就是那么多人心心念念的塔,这就是教科书上被反复载入的那个塔啊!埃及就是这样一个仿佛被割裂了的国度。在世界其他地方依然是蛮荒、了无人烟的时候,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建造国家、开始思考人生乃至宇宙,从而创建了古埃及文明。而他们的国王,也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像我们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思考死亡、思索是否能有永生。而现代的埃及人,贫困、落后,像很多中国的旅游区一样坑蒙拐骗,很多妇女终其一生也不能在外流露出自己的美。在这个国家行走,并没有太多的安全感和秩序感,不禁让人怀疑那个人类先驱般的国家和人民都到哪儿去了。



在埃及的那一周,特别是在埃及博物馆参观的时候,脑海里响起了周杰伦的那首《爱在西元前》。虽然那是唱古波斯帝国的,但是在埃及一样的听出了更深刻的感悟。那几天几乎都是天天听一遍那首歌。有时候觉得人类真是伟大,能留下几千年后仍被瞻仰膜拜的东西,同时也感慨,人类真是渺小又愚蠢,动用那么多财力人力建立各种神庙祭坛,也只为能延长自己短暂的一生,或者期望流芳百世以另一种方式刷永恒的存在感,逃不出这样的局限性,想想这一点,觉得我们都还挺可怜的呢。


埃及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们被安排坐了尼罗河上的游船,欣赏了非常棒的中东神苏菲秘主义舞蹈旋转舞。传说中舞者通过不停地旋转以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游船在几乎没有什么绚丽灯光的尼罗河上游走时,我坐在船舷边,看着并没有什么景致暗淡的开罗夜景,感慨着这世界真大,大到在其中生活的人竟然会有如此多不一样的生活。当你在办公室写着ppt的那一刻,有人正在向上帝祈祷,有人却在战火中逃跑…而我们又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无论在哪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都依然要关心收入高不高,你爱的人是否也爱着你。


二
假期结束,你终于苦于没有更长的假期,而不得不意犹未尽地回到了那栋楼里那个逼仄狭小的空间里面,开没有太多意义的会,写没有更多营养的总结。而这一次,你又一脸疲倦地坐在了那个窗前,耳机里传来了Carla Bruni啥样慵懒的歌声。你感受着那句“see the pyramids along the Nile”,回想着自己在尼罗河的那个晚上,内心充满了一种莫名的感触和对下一个行程的期待。你放下耳机和手中的咖啡,转身回到了那个狭小的格子间,嘴角/上扬:
这个世界,如果可以,让我多看一些。
后记
一直惊叹于如苗炜先生一样的文笔,能如数家珍般的把历史文化知识揉于游记。而自己的游记往往都是如此的干瘪或者空抒情。行万里路靠的更是得读万卷书,希望n年后的自己也会有如此丰富的文史知识,更希望自己在平淡的生活中永葆一颗探求世界的好奇心,热爱生活而没有随年龄而增的鈍感。
借用希腊诗人卡瓦菲斯的《伊萨卡岛》里的一句—
但愿你的道路漫长,
充满奇迹,
充满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