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你的名字。》
昏暗的灯光熄灭了,荧幕亮了起来,看到了很写实的东京的街道,和记忆里的画面刚刚好契合。我和杜丽娘不一样,我不伤春,我感伤的往往是夏天。两次人生中最长的暑假,初三和高三,最如梦似幻的两个夏天,都在日本。
梦境、遗忘、绳结、名字。光是把这四个词语放在一起,基本就是一首诗了。如果把这四个意象放在一起,有一根故事丝线串起来,就难免让我起比无边丝雨还细的愁了。多少恍惚的时候,记得有些人有些事,经历的时候是那么快乐,却担心别人是不是记得,或者是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千万别是我一个人虚妄的梦境啊。我也记得有一年,姐姐把一个简单的绳结系在我的书包上,告诉我说等它自然磨断了就会有好事发生。我曾经疑惑,为什么断了会更好呢。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发现,断了,对于脆弱的我们,真的是一件好事。
最后说名字,名字是我们日常里,最普通却又最有奇妙含义的东西了。在一些故事里,名字是施术者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东西。牡丹亭里,柳梦梅的名字似乎也是整个故事里不曾断过的线索。我们一生中会看到多少个名字呢,名字又代表了多大成分的自我呢?我收到远方的书信,每次看到落款处对方手写的名字,多少感动就从此升起。蒸出我一个又一个梦境,惹得我一个人魇在里面。
其实《你的名字》里透露出来的爱情观,不说是不正确的,但一定一种不可寻求的。这世上哪有全然由命运感驱使的爱情呢,多少人绷紧了弦,到处去找一个适合的靶子,一个又一个,都不对。手劲小的人,难耐寂寞,胡乱射出了爱情的箭,而后在误射的地方,用心血生命去画上一个靶子,一样美满一生。手劲大的人,成为了爱无能的人,只能一个人去看这样一部电影,找自己肤浅的泪水,去找自己曾经的样子,不愿再做一个严丝合缝的笨蛋。
主题曲里有一首叫做《前前前世》,真的很吓人。“三生石上旧精魂”,三世的缘分,夭折的婴儿,到最后和那个吹笛子的牧童的短暂相遇,已经令人足够唏嘘。四世的因缘,真的只能说命运感太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爱这种爱情的美好。我爱看《牡丹亭》,但没有一个人会去幻想自己是杜丽娘抑或柳梦梅的吧。谁人能在游园之后惊起一梦,半年后病逝呢。怎么就会一段梦里促成的姻缘,让我们连那个他姓梅还是姓柳都不知道,就如此坚定地厮守呢。
我读日本的文学,看到熊熊燃烧的金阁寺,看到一同饮下毒酒的男女,看到叶子坠楼丧生。这些都是什么呢,都是生命的美和虚无啊。日本美学里人人皆知的意象,大概就是樱花了吧。樱花什么样,开得那么绚烂,花期却那么的短。粉色的樱花迎着风,和初春的纤薄雪花一起,我们说的樱吹雪啊。绚烂短暂而永远年轻的生命,让我们如此惊叹她的美,似乎也是日本文学里从来也绕不开的哀伤。某种意义上,不够细腻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没有这种对于细小的哀伤的体察,看着林黛玉们葬着花,一边发着笑,笨笨地过真实的一天。
我们的固有文化里,不爱说死。孔老爷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谈死,就没有办法去更好的活着。我多想,能在我活的时候,教会我的后人们坦然面对必然的离去。诚然,我无法想象带我长大的他们离去的样子;但是我真的想在我离去的时候,小辈们笑着,说:“你这个老家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会一直记得你的,但是现在你该走了。”
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越来越知道生命的渺小脆弱。明明知道心跳的次数有限,但为什么还是在浪费时间呢。明明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细小的忧伤,明明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来来往往,我们都无能为力,却还是麻木不仁地活着,放弃对美的体察,忽略对小确幸的感恩。是因为遗忘吧,像我现在一样,怕自己行文到一半断了情绪的线索,耳边一直放着那首《火花》。因为快遗忘那莫须有的哀愁,所以钻到电影院里去寻找虚幻的感动。
比什么都可怕的事,是遗忘。忘记等待对方的答复时的紧张,忘记庆幸自己的幸运时,或说出口或没有说出口的承诺。直到有一天,忘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体察。如果说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那便是什么都不遗忘。忘不了梦境,不是每个人都有她的柳梦梅的,也不是每个柳梦梅都敢开棺的。
这部电影,有人说,是要我们不要遗忘。但不遗忘,又有多少多少执念折磨着我们,到最后只有业随身。又有一些书叫我们要“断舍离”。然而真正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找不到遗忘和不遗忘的平衡。我们永远不知道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或许我们最大的执念就是不知道哪些执念该留,哪些不该留。留了之后的我会不会异化,不留的我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我。往往忘了,我们永远不是过去的那个自我,我们每个人都不纯粹,我们应该去悦纳自己的复杂纠结矛盾。这部电影,本应该告诉我们,所谓缘分一场,相识一场,不过是梦境一场,错过和抓住都是偶然。命运感使然的爱情,之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是怎样呢。
然而我们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多少决定根本来不及去考量打算,到最后也不需要怎么考量打算。
梦境、遗忘、绳结、名字。光是把这四个词语放在一起,基本就是一首诗了。如果把这四个意象放在一起,有一根故事丝线串起来,就难免让我起比无边丝雨还细的愁了。多少恍惚的时候,记得有些人有些事,经历的时候是那么快乐,却担心别人是不是记得,或者是有没有同样的感受,千万别是我一个人虚妄的梦境啊。我也记得有一年,姐姐把一个简单的绳结系在我的书包上,告诉我说等它自然磨断了就会有好事发生。我曾经疑惑,为什么断了会更好呢。一点点长大,一点点发现,断了,对于脆弱的我们,真的是一件好事。
最后说名字,名字是我们日常里,最普通却又最有奇妙含义的东西了。在一些故事里,名字是施术者绝对不能让别人知道的东西。牡丹亭里,柳梦梅的名字似乎也是整个故事里不曾断过的线索。我们一生中会看到多少个名字呢,名字又代表了多大成分的自我呢?我收到远方的书信,每次看到落款处对方手写的名字,多少感动就从此升起。蒸出我一个又一个梦境,惹得我一个人魇在里面。
其实《你的名字》里透露出来的爱情观,不说是不正确的,但一定一种不可寻求的。这世上哪有全然由命运感驱使的爱情呢,多少人绷紧了弦,到处去找一个适合的靶子,一个又一个,都不对。手劲小的人,难耐寂寞,胡乱射出了爱情的箭,而后在误射的地方,用心血生命去画上一个靶子,一样美满一生。手劲大的人,成为了爱无能的人,只能一个人去看这样一部电影,找自己肤浅的泪水,去找自己曾经的样子,不愿再做一个严丝合缝的笨蛋。
主题曲里有一首叫做《前前前世》,真的很吓人。“三生石上旧精魂”,三世的缘分,夭折的婴儿,到最后和那个吹笛子的牧童的短暂相遇,已经令人足够唏嘘。四世的因缘,真的只能说命运感太重。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爱这种爱情的美好。我爱看《牡丹亭》,但没有一个人会去幻想自己是杜丽娘抑或柳梦梅的吧。谁人能在游园之后惊起一梦,半年后病逝呢。怎么就会一段梦里促成的姻缘,让我们连那个他姓梅还是姓柳都不知道,就如此坚定地厮守呢。
我读日本的文学,看到熊熊燃烧的金阁寺,看到一同饮下毒酒的男女,看到叶子坠楼丧生。这些都是什么呢,都是生命的美和虚无啊。日本美学里人人皆知的意象,大概就是樱花了吧。樱花什么样,开得那么绚烂,花期却那么的短。粉色的樱花迎着风,和初春的纤薄雪花一起,我们说的樱吹雪啊。绚烂短暂而永远年轻的生命,让我们如此惊叹她的美,似乎也是日本文学里从来也绕不开的哀伤。某种意义上,不够细腻的人是幸运的,他们没有这种对于细小的哀伤的体察,看着林黛玉们葬着花,一边发着笑,笨笨地过真实的一天。
我们的固有文化里,不爱说死。孔老爷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然而不谈死,就没有办法去更好的活着。我多想,能在我活的时候,教会我的后人们坦然面对必然的离去。诚然,我无法想象带我长大的他们离去的样子;但是我真的想在我离去的时候,小辈们笑着,说:“你这个老家伙真的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我们会一直记得你的,但是现在你该走了。”
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越来越知道生命的渺小脆弱。明明知道心跳的次数有限,但为什么还是在浪费时间呢。明明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细小的忧伤,明明知道这世上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来来往往,我们都无能为力,却还是麻木不仁地活着,放弃对美的体察,忽略对小确幸的感恩。是因为遗忘吧,像我现在一样,怕自己行文到一半断了情绪的线索,耳边一直放着那首《火花》。因为快遗忘那莫须有的哀愁,所以钻到电影院里去寻找虚幻的感动。
比什么都可怕的事,是遗忘。忘记等待对方的答复时的紧张,忘记庆幸自己的幸运时,或说出口或没有说出口的承诺。直到有一天,忘记自己对美好事物的体察。如果说还有什么更可怕的事,那便是什么都不遗忘。忘不了梦境,不是每个人都有她的柳梦梅的,也不是每个柳梦梅都敢开棺的。
这部电影,有人说,是要我们不要遗忘。但不遗忘,又有多少多少执念折磨着我们,到最后只有业随身。又有一些书叫我们要“断舍离”。然而真正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找不到遗忘和不遗忘的平衡。我们永远不知道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或许我们最大的执念就是不知道哪些执念该留,哪些不该留。留了之后的我会不会异化,不留的我还是不是原来的那个我。往往忘了,我们永远不是过去的那个自我,我们每个人都不纯粹,我们应该去悦纳自己的复杂纠结矛盾。这部电影,本应该告诉我们,所谓缘分一场,相识一场,不过是梦境一场,错过和抓住都是偶然。命运感使然的爱情,之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是怎样呢。
然而我们的一生是那么短暂,多少决定根本来不及去考量打算,到最后也不需要怎么考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