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第一次去鼓楼西剧场,隐秘于北京城的胡同里。很纯粹的胡同: 深冬,零度,浓霾,黑乎乎的,没有一盏路灯,没有一点声响。 话剧本身,我觉得一般,有点太平铺直叙了,到结束了我还以为未到高潮。进步的点有两个。一是对于童年这个一般是快乐的话题,本剧说的却是沉重的童年记忆。第二是对于老师,这个一直被歌颂的职业,本剧带来的却是老师犯下的错误这个主题,以及什么是正确地教育方式这一拷问。 四位同学各自被童年的阴影影响了一辈子。一是家境贫苦被误以为偷了班费,一是因为肥胖被褫夺了梦寐的主持人位置,一是因为"性别认同障碍"而被野蛮地"纠正"(我不认为那是"障碍"),而小时候成绩最好的乖乖学霸在读到博士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童年的确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极大的时段。有个什么样的老师,或者老师某个ta认为无关痛痒的举动极有可能对人造成毕生难忘的疤痕。 此剧带出的深层问题值得深思。 吐槽的是销售渠道非常混乱。去到竟然找不到我的票,他们自己都乱七八糟,竟然说没听过我买票的网站! 另外,观众的质素。不知道要按位置坐的,买平票等开场换位置的,手机响的,玩手机的。我左右两年轻人在多次玩手机,我被被暗中的强光搞到睁不开眼。跟他小声说了一句,被顶回来了"我有急事,我又没有发声音"。 好吧,您没听见广播说关机吗?您不知道舞台灯光效果给你一个亮屏全破坏了吗?

图片来自豆瓣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