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芮白:“平白”但不"无故"
先说一句题外话,在昨天的电台直播节目中有听众朋友问:语言会不会成为出国旅游的阻碍?节目当中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浅浅的做了说明。现在去想,这世间又有多少跨越种族和地域文化的沟通源自于灵魂的交流。
东方之东有日出 西方之西有海洋
东西漫游的渴望 再也不由我彷徨
——Gerald Gould
今天我们来说说Flat White,这个在国内被翻译成“馥芮白”的咖啡。首先必须强调,星巴克给了Flat White一个太绝妙的中文名字。他们竟然如此贴切的把Flat White这个寡淡到爆的英文翻译的如此具有文艺腔调。
从Flat White到馥芮白。这款直译过来叫“平白”的咖啡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新西兰,另外一种源自于澳大利亚。在这之前我曾认为,Flat White之所以诞生在新西兰或者澳大利亚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牛奶。但是后来发现我的想法太单纯。直到我追根溯源扒到Flat White的诞生历史,才发现它的诞生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89年的冬天,新西兰,惠灵顿市,威利斯街上的一个咖啡店里。咖啡师Mclnnes在给客人做一杯卡布奇诺,但是打奶泡时操作操作失误导致了奶泡并未充分打发。他依旧把咖啡端给了客人,并且尴尬的向客人解释道:对不起,这是一杯Flat White(意指奶泡是平的、没有涨起来)。客人品尝了一下,觉得口感不错哦。于是Mclnnes多次尝试后就把这种做法保留下来,添加进餐单里。我信服于这个故事的描述,因为在具体操作中,这种状况时常出现。在回忆了自己最初用家用意式咖啡机练习卡布奇诺的过程后,更加确认这个故事的真实。的确我曾经在练习中无意中制作出了Flat White的味道。(PS.关于卡布奇诺与Flat White之间的差异,下一篇文章会详细说)
至于Flat White源自于澳洲的说法,是因为澳大利亚有间咖啡馆声称:早在80年代初,他们就把Flat White写在咖啡馆的永久餐单上了。但是他仅以一张照片举证的方式,尚且不能被说服广大的咖啡爱好者。就像欧美国家的人们困惑泡菜到底是中国发明的还是韩国发明的一样。这种各持一词的争论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源头。总之Flat White在80年代作为咖啡饮品的一种在澳大利亚的咖啡馆里也一直存在。但是近些年来Flat White在欧美国家名声大噪,则是归功于澳大利亚咖啡文化在欧美的努力推广。
首先是在英国。同为英联邦国家的成员,有很多澳洲人在英国居住生活。星巴克认为这是个商机,所以在2010年英国的星巴克开始售卖Flat White。然而在英国的澳洲人并没有理会星巴克的这个马屁举动。反而是英国的文艺青年们开始呼喊,“大家快来呀,星巴巴出了个新口味啦~”(全世界的文艺青年都是这个调调)。但在这阶段Flat White仅仅是在欧美的文艺小圈子里流行。
事情的爆发出现在2013年。澳洲的独立咖啡品牌Toby's Eastate,在纽约第五大道开了一家旗舰店,以宣扬“潮青文化”(Hipster)的姿态登陆纽约。定义Flat White为区别于卡布奇诺和拿铁等老派咖啡的新咖啡形象。于此同时,澳洲人民的骄傲,金刚狼的扮演者——休·杰克曼在纽约曼哈顿开了一家咖啡馆。并且力推家乡口味Flat White。在狼叔的影响下,潮人明星们人手一杯Flat White,一时间在曼哈顿不喝Flat White,正如去巴黎不吃法餐、去米兰不刷爆信用卡一样,你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总之Flat White在欧美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潮!在纽约布鲁克林,或者西海岸的波特兰、旧金山,Flat White的流行,都与“潮青文化”(Hipster)如影随形。而潮男们的出街标配是:油头,花臂、大胡子、宽边眼镜、花衬衫、紧身裤、布洛克鞋,然后拎着一杯Flat White。
于是,年轻、潮流、口味不落俗套,这杯来自南太平洋的咖啡,打上了潮流标签,成为咖啡饮品界的Superstar。
故事讲到这里,关于Flat White究竟是出自哪里的并不那么重要了。不管是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同样的广袤和同样的纯洁之地造就了这杯“平白”的馥芮白。这世间又有多少美好事物都是因为不经意之间的机缘巧合而诞生。就像是ROCKY'S COFFEE一样,在清迈通往清莱的高速路边偶遇的咖啡馆里。我寻找到了梦想的咖啡味道,从而诞生了今天备受欢迎的ROCKY'S COFFEE。而当这杯咖啡来到你手边的时候,你们也正悄然成为新的咖啡潮人。
那问题来了,Flat White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所在,能让它成为欧美潮文化的宠儿?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过誉之作?
《揭开馥芮白制作的秘密》 明天见
东方之东有日出 西方之西有海洋
东西漫游的渴望 再也不由我彷徨
——Gerald Gould
今天我们来说说Flat White,这个在国内被翻译成“馥芮白”的咖啡。首先必须强调,星巴克给了Flat White一个太绝妙的中文名字。他们竟然如此贴切的把Flat White这个寡淡到爆的英文翻译的如此具有文艺腔调。
从Flat White到馥芮白。这款直译过来叫“平白”的咖啡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源自新西兰,另外一种源自于澳大利亚。在这之前我曾认为,Flat White之所以诞生在新西兰或者澳大利亚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牛奶。但是后来发现我的想法太单纯。直到我追根溯源扒到Flat White的诞生历史,才发现它的诞生是一个略显尴尬的故事。
![]() |
故事发生在1989年的冬天,新西兰,惠灵顿市,威利斯街上的一个咖啡店里。咖啡师Mclnnes在给客人做一杯卡布奇诺,但是打奶泡时操作操作失误导致了奶泡并未充分打发。他依旧把咖啡端给了客人,并且尴尬的向客人解释道:对不起,这是一杯Flat White(意指奶泡是平的、没有涨起来)。客人品尝了一下,觉得口感不错哦。于是Mclnnes多次尝试后就把这种做法保留下来,添加进餐单里。我信服于这个故事的描述,因为在具体操作中,这种状况时常出现。在回忆了自己最初用家用意式咖啡机练习卡布奇诺的过程后,更加确认这个故事的真实。的确我曾经在练习中无意中制作出了Flat White的味道。(PS.关于卡布奇诺与Flat White之间的差异,下一篇文章会详细说)
![]() |
这个哥们儿就是Mclnnes |
至于Flat White源自于澳洲的说法,是因为澳大利亚有间咖啡馆声称:早在80年代初,他们就把Flat White写在咖啡馆的永久餐单上了。但是他仅以一张照片举证的方式,尚且不能被说服广大的咖啡爱好者。就像欧美国家的人们困惑泡菜到底是中国发明的还是韩国发明的一样。这种各持一词的争论永远有着千丝万缕理不清的源头。总之Flat White在80年代作为咖啡饮品的一种在澳大利亚的咖啡馆里也一直存在。但是近些年来Flat White在欧美国家名声大噪,则是归功于澳大利亚咖啡文化在欧美的努力推广。
首先是在英国。同为英联邦国家的成员,有很多澳洲人在英国居住生活。星巴克认为这是个商机,所以在2010年英国的星巴克开始售卖Flat White。然而在英国的澳洲人并没有理会星巴克的这个马屁举动。反而是英国的文艺青年们开始呼喊,“大家快来呀,星巴巴出了个新口味啦~”(全世界的文艺青年都是这个调调)。但在这阶段Flat White仅仅是在欧美的文艺小圈子里流行。
![]() |
颜值甚高的Toby's Estate纽约店和Flat Whi |
事情的爆发出现在2013年。澳洲的独立咖啡品牌Toby's Eastate,在纽约第五大道开了一家旗舰店,以宣扬“潮青文化”(Hipster)的姿态登陆纽约。定义Flat White为区别于卡布奇诺和拿铁等老派咖啡的新咖啡形象。于此同时,澳洲人民的骄傲,金刚狼的扮演者——休·杰克曼在纽约曼哈顿开了一家咖啡馆。并且力推家乡口味Flat White。在狼叔的影响下,潮人明星们人手一杯Flat White,一时间在曼哈顿不喝Flat White,正如去巴黎不吃法餐、去米兰不刷爆信用卡一样,你会觉得对不起自己。
![]() |
狼叔在自己的咖啡店里喝Flat White |
总之Flat White在欧美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非!常!潮!在纽约布鲁克林,或者西海岸的波特兰、旧金山,Flat White的流行,都与“潮青文化”(Hipster)如影随形。而潮男们的出街标配是:油头,花臂、大胡子、宽边眼镜、花衬衫、紧身裤、布洛克鞋,然后拎着一杯Flat White。
于是,年轻、潮流、口味不落俗套,这杯来自南太平洋的咖啡,打上了潮流标签,成为咖啡饮品界的Superstar。
故事讲到这里,关于Flat White究竟是出自哪里的并不那么重要了。不管是新西兰还是澳大利亚,同样的广袤和同样的纯洁之地造就了这杯“平白”的馥芮白。这世间又有多少美好事物都是因为不经意之间的机缘巧合而诞生。就像是ROCKY'S COFFEE一样,在清迈通往清莱的高速路边偶遇的咖啡馆里。我寻找到了梦想的咖啡味道,从而诞生了今天备受欢迎的ROCKY'S COFFEE。而当这杯咖啡来到你手边的时候,你们也正悄然成为新的咖啡潮人。
那问题来了,Flat White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所在,能让它成为欧美潮文化的宠儿?究竟是实至名归还是过誉之作?
《揭开馥芮白制作的秘密》 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