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草堂怀春
蜀郡西郊,浣花溪北,阳盛之处,有一建于南北朝的古刹,唤作草堂寺。寺内黄瓦朱甍、碑碣林立、桢楠参天。其后唐代诗人杜甫,也曾结庐索居寺侧,此地便又得了少陵草堂一名!
及至今日,寺庐业已融而为一,就连草堂二字,究竟是寺院先起,还是少陵先用,怎么个先来后到,已然辩不清楚了。只道诗人的盛名依旧,草堂寺却近乎湮没矣。
细想起来,草堂寺的衰败,似也并非只在近日。犹记儿时,亦曾携伙引伴的常去游玩。彼时草堂,固然院深树茂,内里却无甚高宅,只得见门庭冷落,香客寥寥。门外一座大大的影壁,戚戚然矗立,将园内的凄寂与市井的喧嚣阻隔开来。
本来寺庙的山门多是内影壁,这草堂寺却独运了匠心,建得个外影壁,莫不是有心想要距人以千里?想来,这座影壁定不会为寺庙所建。
杜工部当年索居此隅,草庐上铺三重茅已属奢华,何苦再建这么浮夸的一座影壁!由是可知,这影壁定是后人附会的了!
闲话休提,且说这日入园,实在也是机缘,抛却影壁的突兀,园子任别致如前。更幸有一佳人,红粉青衣,素影浅笑,迎出门来,携了我们入那园去。正是恍惚间,陡转一念,如此趣处,迎出来的若换作虬髯的张飞、李逵,便是仙山琼楼,也实难挪进去的了!即便立着尉迟、秦琼,同样也是大煞风景。还就需得一美人,倚窗观云,凭栏聆风,才够配得起这般雅致! 入得门去,走马观花,穿厅过廊,忽见一花坞,虽已初冬,似已蕴着春色,出工部祠,只见檐下挂了潘天寿拟的一方匾,只二字“柴门”。潘教授将大大的“柴”字斜拉一笔,恍如“裁”字,便记起贺知章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朱门太俗,柴门太贱,倒是一个“裁”字,似乎能附一丝风雅。试想金莲嫂嫂半倚支摘窗,候着那公子轻扣格扇门,这风月真也是无边了。若是换做柴门,内有一村妇,怕是西门的大小官人都难有雅兴去扣门了吧!潘教授写的柴字,到底有这层意思没? 回头再一望这怀春的花坞,高墙也是关她不住,只好建个影壁遮一遮吧!
及至今日,寺庐业已融而为一,就连草堂二字,究竟是寺院先起,还是少陵先用,怎么个先来后到,已然辩不清楚了。只道诗人的盛名依旧,草堂寺却近乎湮没矣。
细想起来,草堂寺的衰败,似也并非只在近日。犹记儿时,亦曾携伙引伴的常去游玩。彼时草堂,固然院深树茂,内里却无甚高宅,只得见门庭冷落,香客寥寥。门外一座大大的影壁,戚戚然矗立,将园内的凄寂与市井的喧嚣阻隔开来。
本来寺庙的山门多是内影壁,这草堂寺却独运了匠心,建得个外影壁,莫不是有心想要距人以千里?想来,这座影壁定不会为寺庙所建。
杜工部当年索居此隅,草庐上铺三重茅已属奢华,何苦再建这么浮夸的一座影壁!由是可知,这影壁定是后人附会的了!
闲话休提,且说这日入园,实在也是机缘,抛却影壁的突兀,园子任别致如前。更幸有一佳人,红粉青衣,素影浅笑,迎出门来,携了我们入那园去。正是恍惚间,陡转一念,如此趣处,迎出来的若换作虬髯的张飞、李逵,便是仙山琼楼,也实难挪进去的了!即便立着尉迟、秦琼,同样也是大煞风景。还就需得一美人,倚窗观云,凭栏聆风,才够配得起这般雅致! 入得门去,走马观花,穿厅过廊,忽见一花坞,虽已初冬,似已蕴着春色,出工部祠,只见檐下挂了潘天寿拟的一方匾,只二字“柴门”。潘教授将大大的“柴”字斜拉一笔,恍如“裁”字,便记起贺知章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来,朱门太俗,柴门太贱,倒是一个“裁”字,似乎能附一丝风雅。试想金莲嫂嫂半倚支摘窗,候着那公子轻扣格扇门,这风月真也是无边了。若是换做柴门,内有一村妇,怕是西门的大小官人都难有雅兴去扣门了吧!潘教授写的柴字,到底有这层意思没? 回头再一望这怀春的花坞,高墙也是关她不住,只好建个影壁遮一遮吧!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