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相爱吧》的社会问题讨论
标题是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估摸着这个周末的时候应该就会剧终,但我已经猜到了故事的结尾,谁与谁最后走到一起,关键是看编剧想反映一种什么主导思想,或者说是想给当今社会传达一种什么意识思维。 假如完全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林笑笑与简放应该复婚,假如为了自己的才华不被埋没,同时在奋斗的路上遇到新的知己,那么林笑笑应该和时光结合,这说明有些事情过去之后也就回不来了。还有蔡春妮的经历给我们的启发,谁还没点过去啊,假如你知道我的过去,请不要揭穿我,站在黄绍谷的角度感受,他就是那位不该揭穿蔡春妮的人,看到今日的蔡春妮生活美满,黄绍谷应该感到欣慰,这至少证明他的放手是对蔡春妮的一种爱,等等。 除了剧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关系外,本剧还反映了一些当今的社会现象,比如孩子的监护权,男权主义,利益交换,友谊与情感,第三者插足等等。我发现近几年凡是引起热议的电视剧,都是选择多条线索交叉发展,人物设计兼顾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再可恶的人也会有让人同情的一面,所以,说这是一篇剧评有些恰强,我更多的是想讨论一些剧中反应的现实问题,导演所表达的结论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发生冲突,引起我们的反思,我觉得这是值得鼓励的,就像前几年观看的一部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时的感受,剧情的主导思想是当年国民党也抗战,而且激战得很惨烈,这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次把这段历史通过电视剧的形式从正面呈现给大家,这些思想是对过去我们脑子里的惯性思维的一种否定,可能在这之前,好多人还以为那时的国民党是一群只会偷鸡摸狗,腐败怕死的散沙。我们需要事实,而且需要要面对现实来解决问题。 回到主题,这部剧也是在传达一种新的时代思想,反映了一些当今主流社会上不被认可的观念,比如婚姻完全是为了孩子,婚后自己的感受就不值一提吗?剧中林笑笑的老公简放出轨在先,多年后为了孩子有意与林笑笑复婚,双方的父母都在撮合此事,笑笑妈说,为了孩子,赶紧复婚吧,总之复婚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孩子,这种思想就是中国的主流思想,别人看到你的家庭没有残缺就是一种好。中国人爱面子,习惯把别人的议论放在第一位,把个人感受放在第二位,从西方社会的观念上看,这种行为是在用别人的道德意识捆绑自己的自由,林笑笑也是人,不到三十岁的年纪,还是清华建筑系的高材生,她的孩子有先天缺陷,自己选择照顾家庭,也就意味着从此平庸一辈子,在这个过程中,她遇到了同样才华横溢的时光,两人共患难见真情,却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剧情发展到此时,呈现出一个讨论话题,自己的爱情重要还是为了孩子而复婚更重要,或者说这是一个为自己而活还是活在别人意识里的问题。 林笑笑的前任丈夫简放本是大学教授,在教学过程中与自己的学生兰兰产生婚外情,单独把两个人物拿出来讲,简放与兰兰都是有学识的高素质人才,人品学识没有任何问题,但很明显的一点,如果扯上感情,兰兰就是个小三儿,通过剧情的不断发展,简放终于向林家坦白,他爱上了兰兰,自己出轨在先,愿意净身出户,孩子归林笑笑抚养,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能随时见到自己的儿子。简放之前已经有家事,而后又与兰兰真心相爱,注意,我用了“真心”这个词,兰兰肯定不是狠心后妈的角色,即便这样,简放与兰兰的感情能被周围的人认可吗?中国人的观念,破坏了别人的家庭就是小三儿,小三儿永远是小三儿,从不问过程中出了什么事情。 剧情除了交错复杂的男女关系外,三位女主角的友谊,是本剧的另一条主线,好多时候出现关系危机时,都是靠着这份友谊来化解的,潘芝芝把自己的旧相好老康介绍给蔡春妮,后来蔡春妮成了老康的妻子,开始老康并不知道蔡春妮婚前有一个小女儿寄养在她的哥哥家,蔡春妮也不知道潘芝芝与老康之前有过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如果是在现实中,故事就此打住,这样的安排会比较圆满,像我开头提到的,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非要抱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态,不但挽回不了,还会破坏彼此现有的生活。 剧中的老康是二婚,前妻已经去世,蔡春妮嫁到老康家后,受尽了其母亲的刁难,老康的母亲总觉得蔡春妮嫁到老康家只是看中了老康的钱,蔡春妮一忍再忍,处处为婆婆着想,硬是把婆媳关系慢慢改良了,这么好的媳妇实在难找,但是,与老康结婚之前,毕竟蔡春妮隐瞒了自己曾经生过一个没有名分的女儿,她是犯过错的女人,我在想,这种人在现实中肯定存在,那我们到底该怎样评价蔡春妮这样一个人物呢,这样的事情放你头上,你能接受吗? 还有潘芝芝的角色设计,绝对的北京优质大龄女青年的代表,三十多岁还没结婚,女版的钻石王老五,剧中的潘芝芝敢作敢为,渴望得到一份真正的爱情,却总是把握不住时机和分寸,她先是插足老康的第一段婚姻,后又单相思恋上时光,看似条件优越的她,却一直生活在自责和绝望之中,其实这是一个有点悲剧色彩的爱笑女孩,为了与主题保持相同的轻喜剧风格,导演在她身边设计了一个毛大毛的角色,也好让他的情感得到圆满,毛大毛乐观执着,穿着有点娘,可谓是潘芝芝身边的暖男,潘芝芝始终看不上毛大毛,一直拿他当姐们儿,每次潘芝芝受到挫折之时,身边总会出现毛大毛的身影,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是在为大家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一路走来,或许身边的才是最好的。 与现实不同的是,这样的设计只是出于戏剧化的考虑,现实中的潘芝芝可能存在,而毛大毛却很少见到,潘芝芝比较了一圈,不是发现毛大毛有多好,而是觉得其他的男人都不靠谱的情况下,才应托出毛大毛的好,这对毛大毛是不公平的,试想自己就是这样一个男人,被潘芝芝打击了无数次,眼睁睁地看着她与别的男人拍拖,屡战屡败之后,回过头来她再找你示好,你会愿意吗?这种处境连第一备胎都算不上,还是那句话,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时间是不会等人的。 以上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存在了好久,我举了例子,不作结论,众说纷纭,人们谈起这些事时,还是应该连起来看待问题,少一点不加思考的惯性思维,少一点断章取义,如果只是一棒子打死,必定会成为道德观念的死结,多元化的社会需要接受不同的观点,在此我又想起了之前旅行路上听到的一个小故事,都知道北欧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在当今世界是最高的,有一次,一个亚洲游客在丹麦的一家诊所检查身体,在性别那一栏里,看到有三个选项,男,女,其他。开始听了觉得好笑,后来细想,这个“其他”里面又涵盖了几个意思?这就是一种包容的体现,既然现象已经存在,就没必要回避,更不提倡一棒子打死,对亦错,错亦对,关键是你考虑问题的角度。 同比之前各大卫视热播的《欢乐颂》,本剧的逼格更高,完全站在富人或者高学历者的角度去讲故事,这样以来,在反映现实问题的同时又脱离现实,故事过于理想化,谁不想成为剧中的那些富人呢?所以大家爱看这部剧,有着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寄托,所以我还觉的,剧中反应的社会现象会出现,但剧情一定不会出现在现实里。

半老厨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偶遇黄鹤楼
- 满脸的憨厚,却说自己是江南 (3人喜欢)
- 创意与科技进步的结合,常常诱导人们变着法儿的去消费
- 梅州人的无奈
- 晋城杂谈录,不止黑悟空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