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一个大写的耿直Girl
《红楼梦》里的人物,一直都很喜欢林黛玉,对薛宝钗的感情倒是时好时坏。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彻彻底底完美的,一个人物有明显的优点,也同时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甚至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变成缺点,缺点使人物看着可爱又变成了优点。
比如林黛玉的情商,到底高不高,她肯定没有薛宝钗高,宝钗素以情商高著称。你说她不高吧,初入贾府时,又那么会察言观色,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对待长辈又礼数周全,多么复杂的情况都应付过来了,小小年纪孤身一人,情商真高,令人慨叹!
可是,要真说她情商高,有些时候的做法也真是让人汗颜!
她对待贾母等贾府长辈、同辈人时,是会有礼有节,和睦相处,有时也会委屈自己,迁就对方的。可是对待贾府下人时,态度可就完全不同了。
书中第七回,薛姨妈派周瑞家的送宫花。周瑞家的虽然身为贾府下人,身份却不一般。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是王夫人从娘家带来的仆人。这次给府里小姐送宫花的是周瑞的娘子,也算府里的老人了,身份不比一般下人。
一路送过去,收到花的姑娘们对她都是态度尊敬,有说有笑,人人唤她一声“周姐姐”。可是最后送到了林黛玉这里,黛玉是什么反应呢?当时黛玉不在自己房里,在宝玉房中,俩人正解九连环玩。那时候,他们还小,一起住在贾母处。周瑞家的进来送花,是宝玉先问了一句“‘什么花?拿来我瞧瞧’。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接着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她一说完这句话,当时场面就很尴尬了。“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敢言语”。这是直接当着人家的面骂人了呀!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你不说先谢谢别人大老远跑来给你送花,一开口就是冷嘲热讽,要不是宝玉及时把话题岔开,给了周瑞家的一个台阶下,场面可就难堪了。其实书里写明了,周瑞家的并没有厚此薄彼,谁离得近,她就先送了谁的,实在是林黛玉自己多心。也不知道她是真不知道对方身份(打狗还要看主人,那毕竟是王夫人的人),还是心里根本没有这根弦,不把周瑞家的当回事儿。她对周瑞家的尚且如此,对其他仆人就更不必说了。这是实力拉仇恨啊!
书中第五回早有总结,把薛宝钗和林黛玉在待人接物和受下人喜爱程度上作了对比:“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你说她自视身份高贵,傲慢,对下人仆从毫不关心,可是对待身份明显比她低微的香菱,教诗的时候又是那么用心。究竟为什么呢?其实黛玉跟宝玉一样,打从心眼里不喜欢精明世故的人,尤其黛玉对此毫不掩饰,经常冷嘲热讽,甩脸子给人看。
“我只道她心里藏奸”,是黛玉最初不喜欢宝钗的原因,本来她以为宝钗是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狡诈小人,后来因为“西厢记”的事儿,宝钗对其好言相劝,黛玉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多心了,从此相认姐妹,和睦相处。由此可知林黛玉喜欢真诚爽直的人。她自己是真诚的人,宝玉也是真诚的人,正因性情相似,两人才能成为对方心中的知己。
只是有时环境所迫,人想做真实的自己终究要承受事后的代价。
可是贾府的这些下人,尤其是“周瑞家的”这样等级身份稍高的下人,是可以直接影响贾府各位主子衣食住行质量的人。也许一开始人家没想故意给你送“挑剩”的宫花,经你这样一说,下次可能真就开始故意克扣东西。即使身为小姐你又能怎样呢?以林黛玉的性格,即使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也不至于哭哭啼啼去找贾母说理。
据此,也无怪乎她要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彻彻底底完美的,一个人物有明显的优点,也同时具有显而易见的缺点,甚至优点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变成缺点,缺点使人物看着可爱又变成了优点。
比如林黛玉的情商,到底高不高,她肯定没有薛宝钗高,宝钗素以情商高著称。你说她不高吧,初入贾府时,又那么会察言观色,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对待长辈又礼数周全,多么复杂的情况都应付过来了,小小年纪孤身一人,情商真高,令人慨叹!
可是,要真说她情商高,有些时候的做法也真是让人汗颜!
她对待贾母等贾府长辈、同辈人时,是会有礼有节,和睦相处,有时也会委屈自己,迁就对方的。可是对待贾府下人时,态度可就完全不同了。
书中第七回,薛姨妈派周瑞家的送宫花。周瑞家的虽然身为贾府下人,身份却不一般。周瑞是王夫人的陪房,是王夫人从娘家带来的仆人。这次给府里小姐送宫花的是周瑞的娘子,也算府里的老人了,身份不比一般下人。
一路送过去,收到花的姑娘们对她都是态度尊敬,有说有笑,人人唤她一声“周姐姐”。可是最后送到了林黛玉这里,黛玉是什么反应呢?当时黛玉不在自己房里,在宝玉房中,俩人正解九连环玩。那时候,他们还小,一起住在贾母处。周瑞家的进来送花,是宝玉先问了一句“‘什么花?拿来我瞧瞧’。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这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接着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她一说完这句话,当时场面就很尴尬了。“周瑞家的听了一声也不敢言语”。这是直接当着人家的面骂人了呀!一点儿面子都不给,你不说先谢谢别人大老远跑来给你送花,一开口就是冷嘲热讽,要不是宝玉及时把话题岔开,给了周瑞家的一个台阶下,场面可就难堪了。其实书里写明了,周瑞家的并没有厚此薄彼,谁离得近,她就先送了谁的,实在是林黛玉自己多心。也不知道她是真不知道对方身份(打狗还要看主人,那毕竟是王夫人的人),还是心里根本没有这根弦,不把周瑞家的当回事儿。她对周瑞家的尚且如此,对其他仆人就更不必说了。这是实力拉仇恨啊!
书中第五回早有总结,把薛宝钗和林黛玉在待人接物和受下人喜爱程度上作了对比:“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就是小丫头们亦多和宝钗亲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不忿,宝钗却是浑然不觉。”
你说她自视身份高贵,傲慢,对下人仆从毫不关心,可是对待身份明显比她低微的香菱,教诗的时候又是那么用心。究竟为什么呢?其实黛玉跟宝玉一样,打从心眼里不喜欢精明世故的人,尤其黛玉对此毫不掩饰,经常冷嘲热讽,甩脸子给人看。
“我只道她心里藏奸”,是黛玉最初不喜欢宝钗的原因,本来她以为宝钗是个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狡诈小人,后来因为“西厢记”的事儿,宝钗对其好言相劝,黛玉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多心了,从此相认姐妹,和睦相处。由此可知林黛玉喜欢真诚爽直的人。她自己是真诚的人,宝玉也是真诚的人,正因性情相似,两人才能成为对方心中的知己。
只是有时环境所迫,人想做真实的自己终究要承受事后的代价。
可是贾府的这些下人,尤其是“周瑞家的”这样等级身份稍高的下人,是可以直接影响贾府各位主子衣食住行质量的人。也许一开始人家没想故意给你送“挑剩”的宫花,经你这样一说,下次可能真就开始故意克扣东西。即使身为小姐你又能怎样呢?以林黛玉的性格,即使遭受了不公平待遇,也不至于哭哭啼啼去找贾母说理。
据此,也无怪乎她要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