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的秘密
搭乘巴士从厄瓜多尔南下进入秘鲁。在秘鲁的时间不长,重中之重自然是马丘比丘——建于海拔2430米高的天空之城,俯瞰乌鲁班巴河谷,依傍着高耸入云的瓦伊那比丘。可以搭乘登山巴士前往,但我还是跟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徒步。这座沉睡了四百年的天空之城,有许多神秘的故事。
来到墨西哥学西班牙语之前,我对拉美这片热土知道的少之又少。因为一座遥远的瀑布以及留在那里永恒的春光,我想“世界尽头”其实不过是一辆开往寒带的小巴,可是关于阿根廷的梦一做就是十年。终于从中美洲南下,越来越靠近它了。
朋友推荐我读了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片富饶的土地,从被西班牙殖民开始,到法西战争西班牙失败以致拉美国家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从此起矿产资源一直受到英美的剥削,随着古巴的革命成功,智利也成为第一个民主选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拉美国家的左倾引起了美国的忧心,导致许多的拉美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走上了独裁,并直到现在,依然处在美国的政治操弄之中,比如说委内瑞拉现在的动乱。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后来读了他《霍乱时期的爱情》。但这也是我来拉美前所知道的唯一的拉美文学。在墨西哥的时候,我西语水平还太有限,但我还是买了一本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书,《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而来到秘鲁,书摊上最显眼的位置都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书,我已经读完了《城市与狗》,今年他出了一本新书《五角地(Cinco esquinas)》我还没能够找到中文译本,现在仍在非常艰难地啃着。待我到了阿根廷,要再去读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这四部是拉美文学爆炸时期里程碑式的书。
和许多作家的成名作一样,《城市与狗》也布满了略萨个人经历的痕迹,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到的一样。读这本书,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日本青春电影中的残酷物语,只不过换到了更高压的军校环境下,孩子们个性中的残暴、疯狂和邪恶爆发出来的“青春期综合征”。这个小说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所有扑溯迷离之处都在叙事方式之内。“相信过法国大作家萨特关于承诺文学的主张,狼吞虎咽了法国大作家马尔罗的长篇小说,无限钦佩过美国‘迷惘的一代’小说家的作品,钦佩他们每一位,尤其钦佩福克纳。我用所有这些东西揉成了《城市与狗》需要的泥巴,再加上青年时期的想象力、种种幻想以及福楼拜的教导。”相信在叙事技巧上,略萨从福克纳那里学到了很多,以及福楼拜,这使得谎言看起来更真实,而真实也更加的变化多端。
略萨出生于Arequipa,是秘鲁的第二大城市,从这里有到玻利维亚首都的车。在秘鲁的时间虽然不长,大部分都宅在这里了。相比起首都,我更喜欢这里。我从没有去过西班牙,但从拉美的殖民建筑看来,想必那里也是满眼跳耀的色彩。而这座映衬着雪山、青草地的城市,用明艳的橙与蓝渲染出的每一处的窗、门廊、石阶都是景,正是要入夏了,花草也开得正好。我一直喜欢市井的地方,集市便是最好的了,在San Camilo集市,颜色与声嚣就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我在一饭一蔬的淡香、一草一木的枯荣间浮浮沉沉,不愿告别。
略萨的故事都发生在利马。我正试图翻译他的《五角地》,尽管进程缓慢。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宵禁、绑架、爆炸等一些恐怖政治下的字眼,接着便出现了那场最著名的人质与革命——图帕克·阿马鲁运动。同样和美国的政治经济操弄有关,秘鲁成立了一支最有名的左派游击队,承切格瓦拉之风,又可称作“毛派”,据说他们的纪念方式很奇特,向中国驻秘鲁大使馆投掷汽油弹来纪念毛泽东。光明之路成立4年后,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建立,主要针对美国大使馆、美联社驻利马的办事机构都发生过人质事件及恐怖袭击。
书里面一再地提到“el toque de queda”,让人不禁置身于那种紧张气氛当中。但是现在的利马,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呢!在厄瓜多尔两个月,来到利马最开心的事就是街上的小吃了,不像厄瓜多尔看来看去都是炸鸡。说起利马的路边摊,当地人都忍不住夸赞,Bueno, Bonito y Barato。最常见的有煮玉米和鹌鹑蛋还有各种糕点。跟大家推荐几样小吃:
Papa rellena油炸土豆泥,里面包的洋葱炒牛肉
油炸甜甜圈,应该是用红薯做的甜甜圈,经油炸然后浸入秘鲁蜂蜜。推荐两家,位于Mercado Palermo(集市)的叫yuquitas,而在Parque Kennedy(公园)的叫picarones。
Arroz con leche,在Real Plaza(on Av Wilson)。
烧烤,天黑以后一般才有,在Av Angamos(Surquillo区)或者Av La Mar(Miraflores区)有。
&
Ceviche海鲜大杂烩
香草饮料,有很多地方都有,我喜欢在Avenida Emancipación(centro histórico de Lima)的一家。
![]() |
![]() |
![]() |
来到墨西哥学西班牙语之前,我对拉美这片热土知道的少之又少。因为一座遥远的瀑布以及留在那里永恒的春光,我想“世界尽头”其实不过是一辆开往寒带的小巴,可是关于阿根廷的梦一做就是十年。终于从中美洲南下,越来越靠近它了。
朋友推荐我读了一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这片富饶的土地,从被西班牙殖民开始,到法西战争西班牙失败以致拉美国家纷纷走上独立的道路,从此起矿产资源一直受到英美的剥削,随着古巴的革命成功,智利也成为第一个民主选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拉美国家的左倾引起了美国的忧心,导致许多的拉美国家几乎在同一时间段里走上了独裁,并直到现在,依然处在美国的政治操弄之中,比如说委内瑞拉现在的动乱。
我最喜欢的一部文学作品就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再后来读了他《霍乱时期的爱情》。但这也是我来拉美前所知道的唯一的拉美文学。在墨西哥的时候,我西语水平还太有限,但我还是买了一本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的书,《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而来到秘鲁,书摊上最显眼的位置都是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书,我已经读完了《城市与狗》,今年他出了一本新书《五角地(Cinco esquinas)》我还没能够找到中文译本,现在仍在非常艰难地啃着。待我到了阿根廷,要再去读胡利奥·科塔萨尔的《跳房子》。这四部是拉美文学爆炸时期里程碑式的书。
和许多作家的成名作一样,《城市与狗》也布满了略萨个人经历的痕迹,正如他在前言中所说到的一样。读这本书,脑海中不禁回想起日本青春电影中的残酷物语,只不过换到了更高压的军校环境下,孩子们个性中的残暴、疯狂和邪恶爆发出来的“青春期综合征”。这个小说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所有扑溯迷离之处都在叙事方式之内。“相信过法国大作家萨特关于承诺文学的主张,狼吞虎咽了法国大作家马尔罗的长篇小说,无限钦佩过美国‘迷惘的一代’小说家的作品,钦佩他们每一位,尤其钦佩福克纳。我用所有这些东西揉成了《城市与狗》需要的泥巴,再加上青年时期的想象力、种种幻想以及福楼拜的教导。”相信在叙事技巧上,略萨从福克纳那里学到了很多,以及福楼拜,这使得谎言看起来更真实,而真实也更加的变化多端。
略萨出生于Arequipa,是秘鲁的第二大城市,从这里有到玻利维亚首都的车。在秘鲁的时间虽然不长,大部分都宅在这里了。相比起首都,我更喜欢这里。我从没有去过西班牙,但从拉美的殖民建筑看来,想必那里也是满眼跳耀的色彩。而这座映衬着雪山、青草地的城市,用明艳的橙与蓝渲染出的每一处的窗、门廊、石阶都是景,正是要入夏了,花草也开得正好。我一直喜欢市井的地方,集市便是最好的了,在San Camilo集市,颜色与声嚣就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我在一饭一蔬的淡香、一草一木的枯荣间浮浮沉沉,不愿告别。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略萨的故事都发生在利马。我正试图翻译他的《五角地》,尽管进程缓慢。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到了宵禁、绑架、爆炸等一些恐怖政治下的字眼,接着便出现了那场最著名的人质与革命——图帕克·阿马鲁运动。同样和美国的政治经济操弄有关,秘鲁成立了一支最有名的左派游击队,承切格瓦拉之风,又可称作“毛派”,据说他们的纪念方式很奇特,向中国驻秘鲁大使馆投掷汽油弹来纪念毛泽东。光明之路成立4年后,图帕克·阿马鲁革命运动建立,主要针对美国大使馆、美联社驻利马的办事机构都发生过人质事件及恐怖袭击。
书里面一再地提到“el toque de queda”,让人不禁置身于那种紧张气氛当中。但是现在的利马,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呢!在厄瓜多尔两个月,来到利马最开心的事就是街上的小吃了,不像厄瓜多尔看来看去都是炸鸡。说起利马的路边摊,当地人都忍不住夸赞,Bueno, Bonito y Barato。最常见的有煮玉米和鹌鹑蛋还有各种糕点。跟大家推荐几样小吃:
Papa rellena油炸土豆泥,里面包的洋葱炒牛肉
![]() |
油炸甜甜圈,应该是用红薯做的甜甜圈,经油炸然后浸入秘鲁蜂蜜。推荐两家,位于Mercado Palermo(集市)的叫yuquitas,而在Parque Kennedy(公园)的叫picarones。
![]() |
Arroz con leche,在Real Plaza(on Av Wilson)。
![]() |
烧烤,天黑以后一般才有,在Av Angamos(Surquillo区)或者Av La Mar(Miraflores区)有。
&
Ceviche海鲜大杂烩
![]() |
香草饮料,有很多地方都有,我喜欢在Avenida Emancipación(centro histórico de Lima)的一家。
![]() |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