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目标是为何
周末在家,想想我自己,父母妻儿都有,工作一般也算是有,虽是房奴也算有房,朋友不多也算是有,虽然没啥精神也身无大病,正在一生中最壮年的时候,虽然没有富有但也不算太穷,为何总是有些郁郁不乐呢?
想我在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想想当农民似乎也不太行,除了体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现在倒是想回去农村去弄地了,当然最好还是机械化,那个时候想的就是读个高中,最多去广东或城里打个工什么的,这就是当时对于人生的想法了。
然后转学去换了地方,毕业后也没有读成大学,只好去在矿上当了工人,然而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这种生活,却只能苦苦挣扎,想了想,还是再读书吧,然后又出来读了书,和家里吵闹出来打工,想着有一份能天天在电脑边的工作就能满足,现在的生活就是天天对着一台电脑,上班对着一台电脑,下班到家再打开一台电脑。
在这十年里,谈了恋爱,结了婚,也有了儿子,基本上达到了社会的中级水平,但依然还是很多时候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这又是为何呢,没有什么理由啊,这个问题也让我很疑惑,不得不思考思考,可能有这些原因。
从精神层面上说,业力之风把我的生活吹的支离破碎的,有太多的事情想不明白,困扰着我,这个世界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庞大的问题,我被这些问题困住了,也许别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但我一直是自己生活,所以也有时间去想,最终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写了一本常识哲学,基本上把这事情算是想了一个基本的答案。
从身体层面上说,从小也没有锻炼的习惯,只是喜欢宅着,在创业时期,把身体给烧毁了,头脑也昏沉,现在也不怎么爱锻炼身体,但知道了身体的重要性,上班路上时间也太长,一到公司就坐着,到家时间太晚也不睡,结果就是身体层面不好,自然快乐不起来。
从社会层面上说,虽然自己也算是跨越了很多个阶层,可是起点太低,一加四等于五,还是处在社会上较低的层面,再向上走就遇到了天花板,而自己所交往的人,基本上都比自己高一两个层级,能够和他们打交道会产生一种和他们一样的幻觉,其实真实还是差有等级,对方就比较占据优势。
贫穷给我打上了很深的印记,从小家里倒不是特别穷,可是穷这种东西,不止影响人的物质生活,也影响人的精神生活,让人小心甚微,让人觉得什么都没有,让人没有勇气,什么都不敢尝试,什么也不敢做,让人失去创造力,让人失去探索的能力。
我小时候生活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主要是因为在农村也没有什么可以对比见到的,另外就是小孩子对于东西也比较不出来什么好坏,有东西玩就好,甚至小时候感觉还不错,因为农村有大自然,大自然里面的东西无穷无尽,什么东西都有。
主要是长大了,读初中开始的,就感受到贫穷的情绪,我之所以对生活有愤怒,就是对于这种贫穷情绪的愤怒,感觉总是没钱,什么都没有钱,可偏偏自己也不会挣钱,也不会生活,总是感觉很压抑,每天都在忍耐这种贫乏而又无聊的生活。
为什么刚毕业没有多久就要去创业,就是期望用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由于种种不成熟的原因,自然而然是失败了,结果还把自己的身体烧毁了,只好沉寂了到了现在,也没有去创业成功,也没有去做成什么事情。
仔细想来,其实我也没有想好去创什么业,做什么事情,只是想使用创业来解决掉自己的愤怒和失望,改变掉自己家庭里的生活和观念,这一点没有做成功,自然也就开心不起来,用心理学的说法,就是没有和原生家庭里和解,心理学书上几行字,放到谁身上,都是难办,想改变一个东西,太难了。
平时到家,呆几天还可以,呆上一周,就开始难免吵架,生活观念和理解都相差太多了,说不到一起去,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就像生活在不同的星球,虽然说着同一种语言,却像是完全不同的频道,都在自说自话,但却又是一家人,又是最亲的人,这样只有无奈和哀伤,期望得到爱与理解,却只能得到争执和固执。
也不用怀疑是不爱的,父母的一代人,活的都没有自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子女,宁可自己饿着也不会让儿女没一点吃的,宁可自己忍受一切,也不愿意子女受一点苦,这种情况下甚至有不少溺爱的行为,小时候在家里相对别家的小孩,也没有受过什么伤害,也没有做过什么多少农活,可是父母也受限于他们那个时代,也没有多少条件去受教育,而这个时代又变化的那么快,而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命运,只有默默忍受。
等我长大了,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历史后,理解了父母的历史和生活,但在生活中却是没有能力改变,我想创业来解决问题,做了不少事情,也并没有成功,我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的改变,却依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来解决掉家庭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却仍未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读过心理学,我知道人会有多重人格,对于经历过生活重大打击和改变的人,会切换不同的人格,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比较能感知到而已,我有时候想做个学者,读书学习做学问,有时候想做个隐士,山中弄个房子在那里修行,有时候又想做个企业家,在世间做出一番事业,有时候想做个小说家,写写小说写写故事过日子,有时候又什么也不想做,只是闲呆着或玩玩游戏。
现实世界却是个物质的世界,拉着人向前走,世事总是烦扰多变,麻烦本身也是事情的一部分,心灵总是空虚烦扰,又拿更空虚的东西来填补他,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这也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最起码也是需要中产的。
中产的定义,其实也就是一张彩票的定义,以前彩票头奖是500万,现在是1000万,这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需要的钱吧,包括房子,教育,基本生活费等等,假定一个人平均年薪是20万,这已经不低了,那么从20岁工作到50岁,工作30年,也就总收入在600万,这还是税前收入,扣完税还要再低好多,一张彩票头奖扣完税还比这个多一点点。
然而我离这个目标还是很有距离,手上经常没有钱,经常月光,出于对精神世界的爱好,对于物质世界的忽视,这并没有带来多少压力,到月底了或者想花钱买东西了,或者需要用钱了,或者看看账户的时候,却有些焦虑,当然更深层次的是,还是没有改变命运,或者是我不知道如何改变他。
人生眨眼也就走到了三十多岁,接下来还要怎么走,被业力之风吹动,我后来只是想了解这个世界,做个探索者,世界无穷大无限大,这一辈子只要去学习就好了,就这样过一生就好了,这个世界分为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心理世界和科技世界,这样也不需要目标和计划了,过一种没有目标的人生,只要向前了解就足够了。
想我在小时候在农村的时候,想想当农民似乎也不太行,除了体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现在倒是想回去农村去弄地了,当然最好还是机械化,那个时候想的就是读个高中,最多去广东或城里打个工什么的,这就是当时对于人生的想法了。
然后转学去换了地方,毕业后也没有读成大学,只好去在矿上当了工人,然而我已经意识到自己不喜欢这种生活,却只能苦苦挣扎,想了想,还是再读书吧,然后又出来读了书,和家里吵闹出来打工,想着有一份能天天在电脑边的工作就能满足,现在的生活就是天天对着一台电脑,上班对着一台电脑,下班到家再打开一台电脑。
在这十年里,谈了恋爱,结了婚,也有了儿子,基本上达到了社会的中级水平,但依然还是很多时候感觉不到幸福和快乐,这又是为何呢,没有什么理由啊,这个问题也让我很疑惑,不得不思考思考,可能有这些原因。
从精神层面上说,业力之风把我的生活吹的支离破碎的,有太多的事情想不明白,困扰着我,这个世界和社会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个是庞大的问题,我被这些问题困住了,也许别人想不明白就不想了,但我一直是自己生活,所以也有时间去想,最终在这上面花了很多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写了一本常识哲学,基本上把这事情算是想了一个基本的答案。
从身体层面上说,从小也没有锻炼的习惯,只是喜欢宅着,在创业时期,把身体给烧毁了,头脑也昏沉,现在也不怎么爱锻炼身体,但知道了身体的重要性,上班路上时间也太长,一到公司就坐着,到家时间太晚也不睡,结果就是身体层面不好,自然快乐不起来。
从社会层面上说,虽然自己也算是跨越了很多个阶层,可是起点太低,一加四等于五,还是处在社会上较低的层面,再向上走就遇到了天花板,而自己所交往的人,基本上都比自己高一两个层级,能够和他们打交道会产生一种和他们一样的幻觉,其实真实还是差有等级,对方就比较占据优势。
贫穷给我打上了很深的印记,从小家里倒不是特别穷,可是穷这种东西,不止影响人的物质生活,也影响人的精神生活,让人小心甚微,让人觉得什么都没有,让人没有勇气,什么都不敢尝试,什么也不敢做,让人失去创造力,让人失去探索的能力。
我小时候生活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主要是因为在农村也没有什么可以对比见到的,另外就是小孩子对于东西也比较不出来什么好坏,有东西玩就好,甚至小时候感觉还不错,因为农村有大自然,大自然里面的东西无穷无尽,什么东西都有。
主要是长大了,读初中开始的,就感受到贫穷的情绪,我之所以对生活有愤怒,就是对于这种贫穷情绪的愤怒,感觉总是没钱,什么都没有钱,可偏偏自己也不会挣钱,也不会生活,总是感觉很压抑,每天都在忍耐这种贫乏而又无聊的生活。
为什么刚毕业没有多久就要去创业,就是期望用创业来改变自己的生活,由于种种不成熟的原因,自然而然是失败了,结果还把自己的身体烧毁了,只好沉寂了到了现在,也没有去创业成功,也没有去做成什么事情。
仔细想来,其实我也没有想好去创什么业,做什么事情,只是想使用创业来解决掉自己的愤怒和失望,改变掉自己家庭里的生活和观念,这一点没有做成功,自然也就开心不起来,用心理学的说法,就是没有和原生家庭里和解,心理学书上几行字,放到谁身上,都是难办,想改变一个东西,太难了。
平时到家,呆几天还可以,呆上一周,就开始难免吵架,生活观念和理解都相差太多了,说不到一起去,虽然生活在同一个家庭,就像生活在不同的星球,虽然说着同一种语言,却像是完全不同的频道,都在自说自话,但却又是一家人,又是最亲的人,这样只有无奈和哀伤,期望得到爱与理解,却只能得到争执和固执。
也不用怀疑是不爱的,父母的一代人,活的都没有自己,把所有的东西都给了子女,宁可自己饿着也不会让儿女没一点吃的,宁可自己忍受一切,也不愿意子女受一点苦,这种情况下甚至有不少溺爱的行为,小时候在家里相对别家的小孩,也没有受过什么伤害,也没有做过什么多少农活,可是父母也受限于他们那个时代,也没有多少条件去受教育,而这个时代又变化的那么快,而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命运,只有默默忍受。
等我长大了,读了不少书,学了不少历史后,理解了父母的历史和生活,但在生活中却是没有能力改变,我想创业来解决问题,做了不少事情,也并没有成功,我实现了自己的生活的改变,却依然没有能力和实力来解决掉家庭的问题,我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却仍未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读过心理学,我知道人会有多重人格,对于经历过生活重大打击和改变的人,会切换不同的人格,普通人并不容易做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比较能感知到而已,我有时候想做个学者,读书学习做学问,有时候想做个隐士,山中弄个房子在那里修行,有时候又想做个企业家,在世间做出一番事业,有时候想做个小说家,写写小说写写故事过日子,有时候又什么也不想做,只是闲呆着或玩玩游戏。
现实世界却是个物质的世界,拉着人向前走,世事总是烦扰多变,麻烦本身也是事情的一部分,心灵总是空虚烦扰,又拿更空虚的东西来填补他,一个人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这也是需要有物质基础的,最起码也是需要中产的。
中产的定义,其实也就是一张彩票的定义,以前彩票头奖是500万,现在是1000万,这基本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生活在这个世界的需要的钱吧,包括房子,教育,基本生活费等等,假定一个人平均年薪是20万,这已经不低了,那么从20岁工作到50岁,工作30年,也就总收入在600万,这还是税前收入,扣完税还要再低好多,一张彩票头奖扣完税还比这个多一点点。
然而我离这个目标还是很有距离,手上经常没有钱,经常月光,出于对精神世界的爱好,对于物质世界的忽视,这并没有带来多少压力,到月底了或者想花钱买东西了,或者需要用钱了,或者看看账户的时候,却有些焦虑,当然更深层次的是,还是没有改变命运,或者是我不知道如何改变他。
人生眨眼也就走到了三十多岁,接下来还要怎么走,被业力之风吹动,我后来只是想了解这个世界,做个探索者,世界无穷大无限大,这一辈子只要去学习就好了,就这样过一生就好了,这个世界分为自己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心理世界和科技世界,这样也不需要目标和计划了,过一种没有目标的人生,只要向前了解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