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艳: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你看到孩子的未来了吗?
今日学习:读《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5遍;看书半小时。
今日养生:艾灸1小时;甩手功500下。
今儿早课(YY频道50574137,早五点半至六点半)枫枫妈分享,有讲到偶尔会对孩子不好的表现有焦虑的情绪,对孩子的态度就不会很好。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现在还会有,但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对孩子有情绪,有意见,虽然有时候知道是大人自己的原因,但在生活中要做到时刻反省检视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坚持去做,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会进步。
为什么很多的父母,只要一说起孩子的学习就会有一种焦虑,这都是有原因的。回想一下当年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我们都会宽容理解的会心一笑,我们何时责怪埋怨过他们?为什么当孩子一走进学校,父母的面目在孩子那里就显得特别“狰狞”了呢?
不是孩子变了,是我们变了。
学龄前,大多数父母的目标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够了,这个目标还是容易达到的。
上了小学,我们的目标就变了。有了竞争、有了评比、有了排名,就有了压力。大人有压力,孩子有压力,老师有压力,家长有压力。大人的压力能自己调节,实在调节不了也有地方去,往哪儿去?就往孩子身上去。于是,孩子成了压力和负能量的接收桶。想想孩子是不是挺可怜?
家长,之所以会焦虑,会感受到压力。无非就是以下这些问题:我的孩子学习不够好,成绩不够拔尖,再要么就是上课不专注,做题不认真......
前段时间,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只要孩子智商没问题,急个啥?》,就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教育的本质和真相,分数并不是很重要,高考并不是很重要,30年的高考状元都全军覆没,你要孩子成绩那么好干嘛?有什么用?
可能很多家长会说:当然有用啦!考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好工作,最好是公务员,不当公务员最好也是可以进企业当高管,没有高学历行吗?
这话要放在二十年前还真没说错,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是真的。但放在今天就不见得很合时宜了。君不见,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被企业或单位辞退,这样的新闻网上随便搜一下会非常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并不会做事,有的甚至还不会做人。这些高材生,充其量只是知识学习上的成功者而已,而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
知识性的学习,在今后会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当然不是说不学,而是适可而止,我们的大脑要留出来装更多有用的东西。今天的我们对知识的学习达到了一个过度的追求,除了不停的往我们的大脑装死知识,再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了。我们的大脑容量再大,也比不上图书馆;我们的计算能力再强,也比不过计算器。何苦为难自己?何苦为难孩子?
未来的就业形势,大家只要稍微深入去思考和分析一下就能明白是一个什么格局,将来只要是机器人可以替代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人去干;只要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一定会失业。比如:公务员、银行职员、交警,哈,这些都是多体面的工作,也难免会在未来遭遇下岗,对不起,机器人不需要发工资,不管你什么专业,在现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相信将来富士康也不会再传出跳楼事件了。
我们现在牺牲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及对人文、兴趣爱好这方面的培养,让孩子拼命的去学一堆将来还不一定能用得上的知识,当孩子将来面对这样的社会格局的时候,你让他情何以堪?
知识,本来只是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学校里学学就够了。回到家里,父母有自己的任务,比如:
1、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勉强称之为“保护”吧,若要用词准确一点,就是不增加孩子厌学的程度。怎么保护呢?不要因学校和成绩的事跟孩子发脾气,不要把学习上的压力再次强化一遍,学校的学习交给学校。在家里,完成家庭作业,父母只需要帮孩子检查一下字迹、态度、坐姿,对错不要管。
2、培养孩子的人文及修养。这个是机器人做不到的,也只有你拥有机器人做不到的特质时,你才有价值。所以,从小学国学的孩子,在这一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人文素养,在培训班里根本训练不出来,只有家庭的环境和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熏陶,加上长期坚持,才会在将来略显成效。
3、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整理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做家务的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好习惯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了吧?
4、锻炼身体,让孩子多运动。学校的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间为什么不让孩子多运动,而去练那些无聊的作业?一副好身体永远是将来做事业的基础和本钱。
5、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个更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一个人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是真正的金饭碗。很多人把金饭碗定义为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真正的金饭碗就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就不愁没饭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区别,关键在于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的源头。抓住了这个根本,你就等于捧着金饭碗了。可是现在有多少家长能够看清这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你还在逼着孩子做黄冈练习卷吗?有那点时间,还不如对孩子进行一次思维训练。如何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首先我们大人要学会这套方法。我们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去训练孩子,其实非常简单,想学习的家长,可以到我们YY频道来听早课,我们会推出专门针对家长的《思维提升训练营》的栏目。让家长的思维先提升,只有家长成长了,孩子才能水涨船高。
提升了思维,你能清楚的看到任何一件事物的本质,不再会被表面现象所诱惑和牵制。比如说,你知道了体制教育的这个本质和目标,你就可以很好的去弥补这个不足,而不是跟学校一唱一和去给孩子施压。学校和老师的目标,与我们家长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大树以下的根系部份,而不是树干树枝,更不是花果。
今日养生:艾灸1小时;甩手功500下。
今儿早课(YY频道50574137,早五点半至六点半)枫枫妈分享,有讲到偶尔会对孩子不好的表现有焦虑的情绪,对孩子的态度就不会很好。是的,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现在还会有,但已经越来越少了。我们对孩子有情绪,有意见,虽然有时候知道是大人自己的原因,但在生活中要做到时刻反省检视自己,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坚持去做,也只有如此,我们才会进步。
为什么很多的父母,只要一说起孩子的学习就会有一种焦虑,这都是有原因的。回想一下当年孩子呀呀学语,蹒跚学步,不管他们犯多少错误,我们都会宽容理解的会心一笑,我们何时责怪埋怨过他们?为什么当孩子一走进学校,父母的面目在孩子那里就显得特别“狰狞”了呢?
不是孩子变了,是我们变了。
学龄前,大多数父母的目标是只要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够了,这个目标还是容易达到的。
上了小学,我们的目标就变了。有了竞争、有了评比、有了排名,就有了压力。大人有压力,孩子有压力,老师有压力,家长有压力。大人的压力能自己调节,实在调节不了也有地方去,往哪儿去?就往孩子身上去。于是,孩子成了压力和负能量的接收桶。想想孩子是不是挺可怜?
家长,之所以会焦虑,会感受到压力。无非就是以下这些问题:我的孩子学习不够好,成绩不够拔尖,再要么就是上课不专注,做题不认真......
前段时间,我也写过一篇文章《只要孩子智商没问题,急个啥?》,就是希望大家能看到教育的本质和真相,分数并不是很重要,高考并不是很重要,30年的高考状元都全军覆没,你要孩子成绩那么好干嘛?有什么用?
可能很多家长会说:当然有用啦!考个好大学,找份稳定的好工作,最好是公务员,不当公务员最好也是可以进企业当高管,没有高学历行吗?
这话要放在二十年前还真没说错,努力学习,改变命运,是真的。但放在今天就不见得很合时宜了。君不见,我们经常会看到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被企业或单位辞退,这样的新闻网上随便搜一下会非常多。为什么?原因很简单,他们并不会做事,有的甚至还不会做人。这些高材生,充其量只是知识学习上的成功者而已,而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
知识性的学习,在今后会显得越来越不重要,当然不是说不学,而是适可而止,我们的大脑要留出来装更多有用的东西。今天的我们对知识的学习达到了一个过度的追求,除了不停的往我们的大脑装死知识,再也没有其它事情可做了。我们的大脑容量再大,也比不上图书馆;我们的计算能力再强,也比不过计算器。何苦为难自己?何苦为难孩子?
未来的就业形势,大家只要稍微深入去思考和分析一下就能明白是一个什么格局,将来只要是机器人可以替代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人去干;只要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一定会失业。比如:公务员、银行职员、交警,哈,这些都是多体面的工作,也难免会在未来遭遇下岗,对不起,机器人不需要发工资,不管你什么专业,在现实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相信将来富士康也不会再传出跳楼事件了。
我们现在牺牲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及对人文、兴趣爱好这方面的培养,让孩子拼命的去学一堆将来还不一定能用得上的知识,当孩子将来面对这样的社会格局的时候,你让他情何以堪?
知识,本来只是孩子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学校里学学就够了。回到家里,父母有自己的任务,比如:
1、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勉强称之为“保护”吧,若要用词准确一点,就是不增加孩子厌学的程度。怎么保护呢?不要因学校和成绩的事跟孩子发脾气,不要把学习上的压力再次强化一遍,学校的学习交给学校。在家里,完成家庭作业,父母只需要帮孩子检查一下字迹、态度、坐姿,对错不要管。
2、培养孩子的人文及修养。这个是机器人做不到的,也只有你拥有机器人做不到的特质时,你才有价值。所以,从小学国学的孩子,在这一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人文素养,在培训班里根本训练不出来,只有家庭的环境和从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熏陶,加上长期坚持,才会在将来略显成效。
3、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整理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做家务的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阅读的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好习惯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说了吧?
4、锻炼身体,让孩子多运动。学校的运动量是远远不够的,有时间为什么不让孩子多运动,而去练那些无聊的作业?一副好身体永远是将来做事业的基础和本钱。
5、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这个更是机器人无法做到的。一个人若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是真正的金饭碗。很多人把金饭碗定义为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真正的金饭碗就是走到哪里都有饭吃,这是能力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拥有别人没有的能力,就不愁没饭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和区别,关键在于思维,思维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所有能力的源头。抓住了这个根本,你就等于捧着金饭碗了。可是现在有多少家长能够看清这最最最重要的一点?你还在逼着孩子做黄冈练习卷吗?有那点时间,还不如对孩子进行一次思维训练。如何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首先我们大人要学会这套方法。我们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去训练孩子,其实非常简单,想学习的家长,可以到我们YY频道来听早课,我们会推出专门针对家长的《思维提升训练营》的栏目。让家长的思维先提升,只有家长成长了,孩子才能水涨船高。
提升了思维,你能清楚的看到任何一件事物的本质,不再会被表面现象所诱惑和牵制。比如说,你知道了体制教育的这个本质和目标,你就可以很好的去弥补这个不足,而不是跟学校一唱一和去给孩子施压。学校和老师的目标,与我们家长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我们有我们父母要做的事,我们的关注点要放在大树以下的根系部份,而不是树干树枝,更不是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