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春天
读着那些短小温柔的句子,我仿佛感受到了拥有着几百朵几千朵火红玫瑰的春天的问候。
“我想起了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了。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当我成为一个成年人,再来看那些诗集,忽然感觉到了那股时间的流水从文字间溢了出来,它化作了大潮,我的心共振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童。哗啦一声,我被淹没了。
一个好作家的定义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如果我小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然后,等到我读了大学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不会质疑它的内容浅薄涵养稀缺,依然觉得它简约通透至纯至美,那么这一定是本好书了,当然也有着一个伟大的作者。
《泰戈尔诗集》在我的定义里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兼有一个伟大的作者。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天天穿着红白相间的校服,没电视看的时候就靠在爷爷的书架上找我能读得懂的书。目光在一部一部厚得像砖头一般的《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康熙字典》上掠过,最终停留在几本很薄的书上——泰戈尔的《飞鸟集》、《游思集》、《园丁集》、《流萤集》。其实作为一个11岁的小女孩,我还不知道外部媒体对泰戈尔的各种赞扬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等等光环已经罩在我手中的几本书上。我只知道温暖的橘黄色夕阳照着我的额头,我拿着那几本薄薄的书籍在窗台下阅读,读得太过认真以至于错过了我最喜欢的《大力水手》。
那些诗集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内容,因为我选择书籍时总是带着对颜色以及封面插画的偏好。但那些诗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印刷品,灰白或者灰绿色的大幅底面,上面简单的写着实际名称以及译者,封底还很清楚的写着0.80元每本。唯一的装饰是几行简单的如同符号一样的流萤以及一小片暗色草丛,可是它们确实吸引了我,或许是由于书页坚硬脆薄的质地,或许是那短短的几行字让我觉得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也或许是译者郑振铎对我来说是课本上一位写燕子的著名作家。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在书房清理从小到大积累的各科花花绿绿的课本,自己的剪纸贴画,连环画报,杂志,漫画,小说,无意中看到那几本诗集。我又像很多年前一样,靠着红木的书架开始翻那几本书。过了这么多年,它们已经开始发黄,留着岁月淡淡的痕迹,细微的折痕还可以看出来,我无意中洒下的蓝色墨水也依然很鲜明。
内心突然就涌起了很温柔很清晰的感动,满满的好像快要溢出来一样。每个人应该都会在某些小事上得到自己的小体会,小心得。我们的内心总是会有这样一个小空间来记忆自己内心的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怀念。很多很多年以后,突然回想起这一段时光,拨开时间的灰尘,发现内心居然有这样如同蜿蜒清流般的记忆存在。
对着那些简简单单的句子,仿佛是诗人在一次午睡的小憩后写在纸上的涂鸦,又仿佛是激情中的诗人被巨大的创作能量推动着的肆意挥洒。所有的言辞都好像是春天信手摘下的桃枝,生机饱满;或者是灵感喷薄与火焰飞翔中被熔化铸造的瓷盘,如此润泽清脆。
泰戈尔本生优越富足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的自由宽松让他的精神可以四处行走。他应该属于那一类天才的诗人和作家,他可以从所有的语言、生灵和空气中嗅出美与天真,听见心脏的怦怦跳动和血液的汩汩流淌,与生俱来的直觉和敏锐,罕见而天生的文字才能,是洞穿了语言的旁骛繁杂后直抵人心的质朴、简约与通透。
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是这样的感觉——所有生活中的细微脉络都被他找寻出来,他在笔端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缓缓流动到书页上。三色堇,金香木树,峭壁,舞动的流水,孤独的黄昏,风中的小鹿,一切都是如同春天的美好。那种干净深厚得不动声色的能量,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击中你心灵的穿透力,使得他的文字获得了犹如子弹般金属的质地:“心是尖锐的,不是宽博的,它执着在每一点上,却并不活动。”
也许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迷恋美好纯粹的。那些诗集中有着拜伦和雪莱的华美与浪漫,也有着安徒生似的忧郁与羞怯。淡定从容与温情脉脉的写作,那些被锻造的词句,即使沉默着也不能掩盖那灼灼的光华。
叶芝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的一切痛苦。
对我来说,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他的诗总是让我相信有玫瑰的春天就在前方,我还可以相信美好,毕竟春天是个没什么不可能的季节。
“我想起了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上的许多别的时代,以及这些时代之被遗忘,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了。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当我成为一个成年人,再来看那些诗集,忽然感觉到了那股时间的流水从文字间溢了出来,它化作了大潮,我的心共振为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童。哗啦一声,我被淹没了。
一个好作家的定义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如果我小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然后,等到我读了大学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时候,不会质疑它的内容浅薄涵养稀缺,依然觉得它简约通透至纯至美,那么这一定是本好书了,当然也有着一个伟大的作者。
《泰戈尔诗集》在我的定义里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兼有一个伟大的作者。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天天穿着红白相间的校服,没电视看的时候就靠在爷爷的书架上找我能读得懂的书。目光在一部一部厚得像砖头一般的《古文观止》、《四书五经》、《康熙字典》上掠过,最终停留在几本很薄的书上——泰戈尔的《飞鸟集》、《游思集》、《园丁集》、《流萤集》。其实作为一个11岁的小女孩,我还不知道外部媒体对泰戈尔的各种赞扬以及诺贝尔文学奖等等光环已经罩在我手中的几本书上。我只知道温暖的橘黄色夕阳照着我的额头,我拿着那几本薄薄的书籍在窗台下阅读,读得太过认真以至于错过了我最喜欢的《大力水手》。
那些诗集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内容,因为我选择书籍时总是带着对颜色以及封面插画的偏好。但那些诗集都是七八十年代的印刷品,灰白或者灰绿色的大幅底面,上面简单的写着实际名称以及译者,封底还很清楚的写着0.80元每本。唯一的装饰是几行简单的如同符号一样的流萤以及一小片暗色草丛,可是它们确实吸引了我,或许是由于书页坚硬脆薄的质地,或许是那短短的几行字让我觉得看起来一点都不费劲,也或许是译者郑振铎对我来说是课本上一位写燕子的著名作家。
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在书房清理从小到大积累的各科花花绿绿的课本,自己的剪纸贴画,连环画报,杂志,漫画,小说,无意中看到那几本诗集。我又像很多年前一样,靠着红木的书架开始翻那几本书。过了这么多年,它们已经开始发黄,留着岁月淡淡的痕迹,细微的折痕还可以看出来,我无意中洒下的蓝色墨水也依然很鲜明。
内心突然就涌起了很温柔很清晰的感动,满满的好像快要溢出来一样。每个人应该都会在某些小事上得到自己的小体会,小心得。我们的内心总是会有这样一个小空间来记忆自己内心的对某些人某些事的怀念。很多很多年以后,突然回想起这一段时光,拨开时间的灰尘,发现内心居然有这样如同蜿蜒清流般的记忆存在。
对着那些简简单单的句子,仿佛是诗人在一次午睡的小憩后写在纸上的涂鸦,又仿佛是激情中的诗人被巨大的创作能量推动着的肆意挥洒。所有的言辞都好像是春天信手摘下的桃枝,生机饱满;或者是灵感喷薄与火焰飞翔中被熔化铸造的瓷盘,如此润泽清脆。
泰戈尔本生优越富足的家庭背景和学习环境的自由宽松让他的精神可以四处行走。他应该属于那一类天才的诗人和作家,他可以从所有的语言、生灵和空气中嗅出美与天真,听见心脏的怦怦跳动和血液的汩汩流淌,与生俱来的直觉和敏锐,罕见而天生的文字才能,是洞穿了语言的旁骛繁杂后直抵人心的质朴、简约与通透。
阅读泰戈尔的诗集是这样的感觉——所有生活中的细微脉络都被他找寻出来,他在笔端赋予他们生命,让他们缓缓流动到书页上。三色堇,金香木树,峭壁,舞动的流水,孤独的黄昏,风中的小鹿,一切都是如同春天的美好。那种干净深厚得不动声色的能量,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能击中你心灵的穿透力,使得他的文字获得了犹如子弹般金属的质地:“心是尖锐的,不是宽博的,它执着在每一点上,却并不活动。”
也许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是迷恋美好纯粹的。那些诗集中有着拜伦和雪莱的华美与浪漫,也有着安徒生似的忧郁与羞怯。淡定从容与温情脉脉的写作,那些被锻造的词句,即使沉默着也不能掩盖那灼灼的光华。
叶芝说,每天读一句泰戈尔的诗,可以让我忘却世上的一切痛苦。
对我来说,不管到了什么年纪,他的诗总是让我相信有玫瑰的春天就在前方,我还可以相信美好,毕竟春天是个没什么不可能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