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一路玩到底
《大快人心》是麦克-哈内克在完成《冰川三部曲》后的作品。这部1997年的电影为奥地利版本,导演在2007年又重新翻拍,新版为美国版本。是一部经典的惊悚片。
熟悉美国惊悚片的观众,应该都能发现几个定式:
节奏比较快
场面比较血腥
凶手一般在中、后段才明确
凶手面目狰狞
如果有小孩,一定不会死
片子到中间或最后会发生逆转,主角将能挣脱凶手的钳制,双方展开追逐和搏斗
主角虽受尽折磨,但终会活下来
片子以凶手失败、被主角消灭告终;如果有拍续集的计划,则凶手会生死不明
《大快人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惊悚片,是因为麦克-哈内克完全颠覆这几条定式。首先,《大快人心》的节奏很慢,场面并不血腥,观众基本上看不到任何虐杀的镜头。其次,是凶手在一开始就显现真面目,明白表示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受害人全都杀害,而且凶手是两个长相非常斯文、面目清秀、文质彬彬的大学生。两人都顶着爽朗的金发、用词斯文有礼,并穿着一身洁净整齐的白色衣裤。最后,就是受害一家人最早被杀害的是孩子,而且正义最终没能获得伸张,受害一家人都死了,而两个凶手则是一边探讨哲学问题,一边前进下一个受害家庭。片中也曾出现转折,受害人一度挣脱和反击,但这却只是导演讽刺戏弄观众所耍的把戏。
在《大快人心》的开头,一反麦克-哈内克电影的常态,以灿烂阳光下的欢乐笑语展开整部电影。一家人驾着车,兴致高昂地前往度假别墅。在经过隔壁邻居家的球场时,一家人看到一个全身白净的年轻人和邻居男主人站在一起。因此之后见这年轻人来借鸡蛋,也不疑有他地张开手欢迎。结果却因为年轻人一再“不小心”把鸡蛋打破、并坚持要再拿些完好的鸡蛋,双方开始有些不愉快的气氛,最终“擦枪走火”,演变为两个年轻人挟持了受害人一家3口,并见到这两个年轻人始终以客气有礼的态度对待3个受害人,但3个受害人却回报以敌对的眼神和愤怒的口吻。
之后的情况就像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Funny Games所说的,2个年轻人以轻松的态度,试图和受害人玩些小游戏,只是受害人完全看不出乐趣何在。受害人第一次反击、撞倒两个年轻人时,孩子逃出去了。在黑暗中,孩子逃到隔壁邻居家中,相互对比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只是从容淡定地在后头慢步跟随。毕竟这是个度假别墅区,绝大部分的房子都空置着,不需要担心其他人出现,这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果然,孩子在邻居家里给逮到了,而且是在看到邻居的尸体后。“善良”的年轻人放了美好的音乐给孩子听才将他带回,同时带回了一把猎枪。
年轻人回到受害人的别墅后,他下楼到厨房给自己弄吃的。这时响起了片中的第一声枪响。在楼上,除了母亲蹲跪着外,父亲和孩子都倒在地上,而电视所在的那面墙上,溅满了血迹。当观众们满以为是父亲被杀了,却惊觉竟然是孩子遇害了。两个年轻人为了错误地杀了孩子起了争执,并在争执当中一同离开了别墅,他俩临走前不断地向受害人道歉。父亲和母亲发现凶手离开后,强忍着悲伤,试图让自己脱困。可是仅有的手机被凶手泡了水,父亲的腿还骨折了。母亲只好鼓起勇气独自到外面求救。由于两侧相邻的别墅都空无一人,母亲只好奔跑在黢黑沉静的街道上,但仍不见任何人影。母亲知道这两个凶手很可能还在附近,随时都会返回。因此当她看见远处的车灯时,她立刻躲进路边的树后。直到车子开过去,她觉得那应该不是凶手,这才跳出来呼救,可惜车子已经开远了。
父亲独自坐在一楼的厨房中,拿着吹风筒烘着手机。这只手机虽然能够顺利开机,但是却始终没有拨号音。终于有了拨号音后,却又没电了。父亲子在沮丧中等了一段时间后,听见房门口传出些动静。这可能是凶手返回了,也可能是妻子带着救兵来了。当一颗白色高尔夫球滚过了厨房门口时,父亲明白知道这是凶手回来了,只是没想到凶手把妻子也给抓回来了。看来这次的逃跑行动是这两个年轻人安排的一个小游戏。于是所有人又跟之前一样,面对面地坐在二楼客厅的沙发上。不过因为母亲这次的英勇行动,凶手决定给她一个选择机会:先杀她还是先杀丈夫,用小而慢的小刀杀还是用快狠准的猎枪杀。妻子当然是不吭气。最后凶手先杀了丈夫,用猎枪。不过这中间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当其中一个年轻人宣布要给那个妻子选择的机会时,那个妻子用被绑缚住的双手抓起摆在眼前的猎枪,毅然地扣动扳机射杀了另一个年轻人。不过更出乎意料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剩下的那个年轻人一边咒骂,一边翻找着遥控器。在找到遥控器后,他按了倒退键,于是镜头快速的倒转,回到了他要妻子做选择的时候。这次,当妻子弯腰抓起猎枪时,年轻人一把将她按住了。
两个年轻人带着被五花大绑的妻子上到游艇,朝着湖的另一头航去。早先时候,几个朋友乘着游艇来到受害人别墅的码头,当时妻子和其中一个年轻人在一起。妻子由于顾忌丈夫和孩子的安全,因此在这几个朋友面前装得若无其事,身边的年轻人适时地和他们聊了几句,得知这几个朋友就住在湖的另一头。被架上游艇后,妻子发现了一把小刀,那是昨天丈夫落在船上的。她偷偷地拿到这把小刀,奋力地划着绑住双手的绳子。此时,那两个年轻人一边专注地控制游艇的航向,一边聊着不相关的话题,还一边斜着眼、以逗趣的口吻,嘲弄地说这女士丝毫不放弃逃生的机会。他们把小刀夺走并扔进湖中。其中一个年轻人确认了离约定要杀死全家的时间还剩一个小时后,转头一把将那个妻子推进湖里。原来这个年轻人饿了,决定提前结束游戏。停好游艇后,这个年轻人走上码头,来到那几个朋友的家门口敲门。当女主人穿着睡袍来到门口时,年轻人说他想借几个鸡蛋,并提醒对方两人昨天就见过面了。于是女主人释然地将门打开。<全剧终>
这部电影的名称其实是“趣味游戏”,表面上这是指凶手和受害人之间的游戏,但实际上更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游戏。在影片中,两个年轻人故意安排几个看似逃生机会的机会,但暗地里却将一切掌控在手中,默默享受着猫儿在捉到老鼠后,那种捉弄的乐趣。而导演正是通过同样的方式,一面让观众以为受害人将能在正义的冥冥作用下,获得逃生的机会,一面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扑灭这种希望,并以嘲弄的态度,讽刺观众因为受到定式影片的影响,因而对人生有不切实际的乐观和期待。
当丈夫在片子前面部分,无意间将小刀落在游艇上时,经验丰富的观众必然很肯定这是导演的伏笔,这把小刀将在后面起到关键作用。当妻子被押到游艇上,看见并拿到这把小刀时,经验丰富的观众必然大声的说出:果然,我就知道!结果是观众被搞得很狼狈。当片中的妻子拿到枪并射杀了其中一个凶手时,观众感受到的是欢欣鼓舞、是大快人心。然而这次导演却用最恶毒的方式来打击观众,让另一个凶手用遥控器倒转画面,改写局势。此刻导演显然正躲在影片后面窃笑地说:你们以为这是电影啊,天底下的事情都这么美好啊,既然你们认为这是电影,那我就用电影的手法来敲醒你们,这是人生,你们想得美!
在片子的最后,当那两个年轻人坐在游艇上,向目的地驶去时,他们闲聊着一个故事,关于真实和虚构世界并存的状况。其中一个人说,当虚构世界的人像电影那样,看得到也听得到,那它就是真实世界。这句话总结了麦克-哈内克对电影的理解和信念。电影中的世界,无异于真实的人生,因此应该说出真实世界的事情,而不是以美好、虚幻的情节来麻痹观众、愚弄观众。这是麦克-哈内克的作品的伟大之处,它让你思考人生,却又在看过后,深深地感觉到:靠,又被麦克-哈内克愚弄了一把。很讽刺吧,最不愿意愚弄观众的人,却回回都让观众觉得被愚弄了。
熟悉美国惊悚片的观众,应该都能发现几个定式:
节奏比较快
场面比较血腥
凶手一般在中、后段才明确
凶手面目狰狞
如果有小孩,一定不会死
片子到中间或最后会发生逆转,主角将能挣脱凶手的钳制,双方展开追逐和搏斗
主角虽受尽折磨,但终会活下来
片子以凶手失败、被主角消灭告终;如果有拍续集的计划,则凶手会生死不明
《大快人心》之所以成为经典的惊悚片,是因为麦克-哈内克完全颠覆这几条定式。首先,《大快人心》的节奏很慢,场面并不血腥,观众基本上看不到任何虐杀的镜头。其次,是凶手在一开始就显现真面目,明白表示要在一定时间内将受害人全都杀害,而且凶手是两个长相非常斯文、面目清秀、文质彬彬的大学生。两人都顶着爽朗的金发、用词斯文有礼,并穿着一身洁净整齐的白色衣裤。最后,就是受害一家人最早被杀害的是孩子,而且正义最终没能获得伸张,受害一家人都死了,而两个凶手则是一边探讨哲学问题,一边前进下一个受害家庭。片中也曾出现转折,受害人一度挣脱和反击,但这却只是导演讽刺戏弄观众所耍的把戏。
在《大快人心》的开头,一反麦克-哈内克电影的常态,以灿烂阳光下的欢乐笑语展开整部电影。一家人驾着车,兴致高昂地前往度假别墅。在经过隔壁邻居家的球场时,一家人看到一个全身白净的年轻人和邻居男主人站在一起。因此之后见这年轻人来借鸡蛋,也不疑有他地张开手欢迎。结果却因为年轻人一再“不小心”把鸡蛋打破、并坚持要再拿些完好的鸡蛋,双方开始有些不愉快的气氛,最终“擦枪走火”,演变为两个年轻人挟持了受害人一家3口,并见到这两个年轻人始终以客气有礼的态度对待3个受害人,但3个受害人却回报以敌对的眼神和愤怒的口吻。
之后的情况就像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Funny Games所说的,2个年轻人以轻松的态度,试图和受害人玩些小游戏,只是受害人完全看不出乐趣何在。受害人第一次反击、撞倒两个年轻人时,孩子逃出去了。在黑暗中,孩子逃到隔壁邻居家中,相互对比的是,其中一个年轻人只是从容淡定地在后头慢步跟随。毕竟这是个度假别墅区,绝大部分的房子都空置着,不需要担心其他人出现,这孩子根本没有任何机会。果然,孩子在邻居家里给逮到了,而且是在看到邻居的尸体后。“善良”的年轻人放了美好的音乐给孩子听才将他带回,同时带回了一把猎枪。
年轻人回到受害人的别墅后,他下楼到厨房给自己弄吃的。这时响起了片中的第一声枪响。在楼上,除了母亲蹲跪着外,父亲和孩子都倒在地上,而电视所在的那面墙上,溅满了血迹。当观众们满以为是父亲被杀了,却惊觉竟然是孩子遇害了。两个年轻人为了错误地杀了孩子起了争执,并在争执当中一同离开了别墅,他俩临走前不断地向受害人道歉。父亲和母亲发现凶手离开后,强忍着悲伤,试图让自己脱困。可是仅有的手机被凶手泡了水,父亲的腿还骨折了。母亲只好鼓起勇气独自到外面求救。由于两侧相邻的别墅都空无一人,母亲只好奔跑在黢黑沉静的街道上,但仍不见任何人影。母亲知道这两个凶手很可能还在附近,随时都会返回。因此当她看见远处的车灯时,她立刻躲进路边的树后。直到车子开过去,她觉得那应该不是凶手,这才跳出来呼救,可惜车子已经开远了。
父亲独自坐在一楼的厨房中,拿着吹风筒烘着手机。这只手机虽然能够顺利开机,但是却始终没有拨号音。终于有了拨号音后,却又没电了。父亲子在沮丧中等了一段时间后,听见房门口传出些动静。这可能是凶手返回了,也可能是妻子带着救兵来了。当一颗白色高尔夫球滚过了厨房门口时,父亲明白知道这是凶手回来了,只是没想到凶手把妻子也给抓回来了。看来这次的逃跑行动是这两个年轻人安排的一个小游戏。于是所有人又跟之前一样,面对面地坐在二楼客厅的沙发上。不过因为母亲这次的英勇行动,凶手决定给她一个选择机会:先杀她还是先杀丈夫,用小而慢的小刀杀还是用快狠准的猎枪杀。妻子当然是不吭气。最后凶手先杀了丈夫,用猎枪。不过这中间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当其中一个年轻人宣布要给那个妻子选择的机会时,那个妻子用被绑缚住的双手抓起摆在眼前的猎枪,毅然地扣动扳机射杀了另一个年轻人。不过更出乎意料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剩下的那个年轻人一边咒骂,一边翻找着遥控器。在找到遥控器后,他按了倒退键,于是镜头快速的倒转,回到了他要妻子做选择的时候。这次,当妻子弯腰抓起猎枪时,年轻人一把将她按住了。
两个年轻人带着被五花大绑的妻子上到游艇,朝着湖的另一头航去。早先时候,几个朋友乘着游艇来到受害人别墅的码头,当时妻子和其中一个年轻人在一起。妻子由于顾忌丈夫和孩子的安全,因此在这几个朋友面前装得若无其事,身边的年轻人适时地和他们聊了几句,得知这几个朋友就住在湖的另一头。被架上游艇后,妻子发现了一把小刀,那是昨天丈夫落在船上的。她偷偷地拿到这把小刀,奋力地划着绑住双手的绳子。此时,那两个年轻人一边专注地控制游艇的航向,一边聊着不相关的话题,还一边斜着眼、以逗趣的口吻,嘲弄地说这女士丝毫不放弃逃生的机会。他们把小刀夺走并扔进湖中。其中一个年轻人确认了离约定要杀死全家的时间还剩一个小时后,转头一把将那个妻子推进湖里。原来这个年轻人饿了,决定提前结束游戏。停好游艇后,这个年轻人走上码头,来到那几个朋友的家门口敲门。当女主人穿着睡袍来到门口时,年轻人说他想借几个鸡蛋,并提醒对方两人昨天就见过面了。于是女主人释然地将门打开。<全剧终>
这部电影的名称其实是“趣味游戏”,表面上这是指凶手和受害人之间的游戏,但实际上更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游戏。在影片中,两个年轻人故意安排几个看似逃生机会的机会,但暗地里却将一切掌控在手中,默默享受着猫儿在捉到老鼠后,那种捉弄的乐趣。而导演正是通过同样的方式,一面让观众以为受害人将能在正义的冥冥作用下,获得逃生的机会,一面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扑灭这种希望,并以嘲弄的态度,讽刺观众因为受到定式影片的影响,因而对人生有不切实际的乐观和期待。
当丈夫在片子前面部分,无意间将小刀落在游艇上时,经验丰富的观众必然很肯定这是导演的伏笔,这把小刀将在后面起到关键作用。当妻子被押到游艇上,看见并拿到这把小刀时,经验丰富的观众必然大声的说出:果然,我就知道!结果是观众被搞得很狼狈。当片中的妻子拿到枪并射杀了其中一个凶手时,观众感受到的是欢欣鼓舞、是大快人心。然而这次导演却用最恶毒的方式来打击观众,让另一个凶手用遥控器倒转画面,改写局势。此刻导演显然正躲在影片后面窃笑地说:你们以为这是电影啊,天底下的事情都这么美好啊,既然你们认为这是电影,那我就用电影的手法来敲醒你们,这是人生,你们想得美!
在片子的最后,当那两个年轻人坐在游艇上,向目的地驶去时,他们闲聊着一个故事,关于真实和虚构世界并存的状况。其中一个人说,当虚构世界的人像电影那样,看得到也听得到,那它就是真实世界。这句话总结了麦克-哈内克对电影的理解和信念。电影中的世界,无异于真实的人生,因此应该说出真实世界的事情,而不是以美好、虚幻的情节来麻痹观众、愚弄观众。这是麦克-哈内克的作品的伟大之处,它让你思考人生,却又在看过后,深深地感觉到:靠,又被麦克-哈内克愚弄了一把。很讽刺吧,最不愿意愚弄观众的人,却回回都让观众觉得被愚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