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一老,如有一小
老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我从2009年怀孕起公婆就来北京了,住在一起3年半,一碗汤距离也是3年半,现在也住在一起。
期间也吵过也闹过,经历过痛苦的磨合期,渐渐摸清了彼此的脾气,如今已是较为融洽、相安无事的状态居多了。
我爸妈在老家照顾我哥哥的闺女,这一年多以来因为婆媳关系加之孩子渐渐大了,也分开住了。
于是写几件关于公他们两对老两口的趣事:
一、双重标准
我大姑姐不会做饭。起因是我婆婆太能干了,农村家的女孩还是家中老大,恐怕不会做饭的并不多,但我大姑姐就是一个。婆婆说我大姑姐命好,当英语老师赚钱挺多的,姐夫家几代单传她生的也是儿子,家里有两套房子,而且姐夫做饭很好吃。
我家,虽然我和老公一样上班,我比他工作还劳累,但在家做家务,婆婆从来都是叫我不叫他,连我使唤他一下她都会不乐意。有一次我让我老公抬一下桌子(因为上面有菜,我一个人抬不动),结果我老公说我一个人就行,动作不小心猛了点,菜掉下来一盘,我婆婆就在厨房里骂了半天,大意是“我让你抬个桌子,就能累着你了,你非得让他干,他又不会干……”。真恐怖,从此使唤老公都是关上房门悄悄说话。
对自己的闺女,希望她做别人家儿媳能享福,做甩手掌柜。但对自己的儿媳,就希望她能多干点,让自己的儿子闲着别累着。其实,做父母的好像都这样呢。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我觉得我妈脾气为人挺好的,但同时我觉得我嫂子长得又漂亮待我也很不错,但她们之间的关系很一般。我挺喜欢宠物,但我妈很看不惯我嫂子养狗。我觉得我哥哥一身毛病,但我妈说他们不是总是习惯性先说我嫂子的后说我哥的。
哈哈,父母啊,都是护犊子,这是人类的天性吧。
因为我妈对我嫂子的那些埋怨,让我能够更明白我婆婆一些,让我提醒自己最好不要囿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发生了也不要生气。大面上,我婆婆人不错,很能干,细节上偏向一点谁,生活习惯上不如你的意,有什么所谓呢。类似的事情,今后也是一直会发生的,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一笑了之,或者是动动脑子为自己巧妙抗争一下,然后不为之影响心情和今后一起的生活。
二、美式父母,中式父母
我爸妈具有超前的教育理念,这么说好像有点说大话,其实就是有一天我爸跟我说,你们以后叫我的名字吧,你看《成长的烦恼》里面,他们都互相称呼名字。
Jason、Maggie、Mike、Carol、Ben,这些名字听起来好亲切呀。
我爸爱看书,我爱看书就是随我爸,他们有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书,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名字了。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就花钱给我俩订阅《幽默大师》,后来是《辽宁青年》。我们也经常去逛书店。所以小学四五年级我在班里办了一个图书角,集合了班里同学的书,制定了登记、出借和归还的规则,其他班的同学都羡慕坏了。
上初中时我爸还在我家试行了考试分数可以得到相应现金奖励的制度(比如70-80、80-90、90-100 每多一分多少元),所以那段时间我和我哥对上学和零花钱两件事情都很感兴趣,考完试我俩都开始算自己能得多少钱,最多一次我好像得了40多元,90年代,感觉特别开心。
上了高中因为每周都有零花钱了,这制度就取消掉了,不过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很有趣。
我长大后学业、谈恋爱、婚姻、工作等各方面事情,我父母也很少横加干涉,给我很多的自由空间。
我公婆是很传统的中式父母,男的负责在外打拼,女的负责在家照顾孩子、洗衣做饭。
我婆婆属于对子女从头管到脚的那种母亲,比如我闺女吃一顿饭,我婆婆在旁边就会:“你先吃口饭再吃鱼,要不咸……往前探着点身子,要不掉地上了……你一口饭一口菜,吃点茄子,茄子有营养……哎!这口大,这口吃得好!……喝口汤,汤不热了,一会儿该凉了……要不奶奶喂你吧?”我要是被她这么盯着吃饭,会浑身不自在。
所以平日里,我婆婆会对子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去哪、跟谁、做什么,等等,参与很多的意见建议。更不用说婚姻、工作、买房、教育等大的方面,她管得很多,其实在我看来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我自诩有一对开明的父母。直到有一天,我妈跟我抱怨说,你哥嫂子跟我们分开住了,他们真是放着清福不享,我们给他们接送孩子、辅导功课、做饭,他们到家吃饭,多好呀。(我哥嫂今年36了,孩子12岁了)
我想了想我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大了,能自己上学放学了,我也很希望能不跟公婆住在一起。
并不是公婆在一起不好,而是,各有各的好。
自己带孩子断然辛苦,但是有自由的空间和乐趣。
我劝我妈说,您也该放手了,让他们更多独立承担生活的责任吧,要不他们永远觉得有依靠,永远长不大。另外,您也该收回对子女的牵挂,儿孙自有儿孙福,更多把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开心,舒服,愉悦。
三、干农活
我们家在郊区是有一片地的,嘿嘿,这就是曾经住在郊区的好处。所以地里种了玉米、南瓜、地瓜、花生、葱等,还养过蚂蚱、养过鸡和鹅。采摘下来做饭做菜对我来说不啻为一种野味。农忙时候看公婆侍弄这些,带孩子去玩玩泥巴浇浇水也觉得很有趣。
这当然不是什么高收益的事情,公公要花很多时间早出晚归,在我看来快70岁的人做这些是费力不讨好,也因此周末有时候孩子无人管,家里冷锅冷灶,公共区域东西乱放狼藉一片。明明有个十平米的景观阳台,放的不是下午茶桌椅而满满的都是酸菜缸、地瓜箱子、成捆的葱、一堆工具。
也曾劝过说收手吧,别干了。结果老人不鸟我们。
后来某天打电话给我妈,我爸接的,我说你们干啥呢?我爸兴冲冲地说,我刚把你妈送到收花生的地里(附近农村已经收完的田地,土里剩下的都是不要的),你妈妈捡了一塑料袋的花生呢。
从此就收声了。我还问我妈,你们要不要我公婆自己种的,别去捡了,我给你寄点,我妈说我这是锻炼身体,感觉自己收获的格外好吃。
四、吃水果
我爸妈家有吃水果的习惯,洗干净了放在桌上,不吃看着也高兴。
我老公家不爱吃水果,所以基本上我婆婆买水果,就是给我闺女一个人买,买两根香蕉,或者三个苹果,这样。
上周末听说夜里要下雪,我跟老公说出去买点水果干果,囤在家里,晚饭吃火锅,然后吃着水果看着电视,不要太爽。我老公说不爱去,我就拉着我闺女去了。买了好多种,柿饼、桔子、金桔、火龙果、香蕉、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开心果,加上我家本来就有的坚果,我洗好就摆在客厅里了,有一种小松鼠过冬前满满的喜悦感。
然后我就在房间里跟我闺女玩,就听着客厅里面我公婆我老公在看电视玩手机,嘁哩喀喳,此起彼伏的拨开心果的声音,出来一看壳呀皮呀就一桌子了。乐得我。
这一刻我忽然间发觉,其实对于我,我公婆现在已经不是大人,而是孩子了,我现在是成年人,他们是孩子。
是应该我照顾他们,哄着他们,带他们玩的时候了。
曾经对他们的那些厌烦、依赖感,就少了很多。
如果他们是孩子,你还会苛求他们事事都按照你说的来做吗?还会苛求他们不要给你添任何麻烦,只给你帮助和温暖支持吗?
他们也是自私自利的人,因为孩子是很自私的,很自我的。
其实我也是很自私的人,口口声声说孝敬父母,其实对他们的关注并没有很多,不太关心他们是否有朋友,是否每天有开心的事情做,更多是看他们有没有帮你好好带孩子,不让他们给孩子看太多电视,做饭不要太咸,家里勤打扫不要太乱……
做了别人家媳妇,对照自己的妈,才知道婆婆不易当。
有了孩子,成为父母,才懂得父母的不易,不再抱怨他们不曾给你更多更好。
人总是慢慢长大,体验一些,经历一些,才顿悟一些。
道理都有,但不容易过好这一生。
家里有老也有小,对我来说,都是宝。
我从2009年怀孕起公婆就来北京了,住在一起3年半,一碗汤距离也是3年半,现在也住在一起。
期间也吵过也闹过,经历过痛苦的磨合期,渐渐摸清了彼此的脾气,如今已是较为融洽、相安无事的状态居多了。
我爸妈在老家照顾我哥哥的闺女,这一年多以来因为婆媳关系加之孩子渐渐大了,也分开住了。
于是写几件关于公他们两对老两口的趣事:
一、双重标准
我大姑姐不会做饭。起因是我婆婆太能干了,农村家的女孩还是家中老大,恐怕不会做饭的并不多,但我大姑姐就是一个。婆婆说我大姑姐命好,当英语老师赚钱挺多的,姐夫家几代单传她生的也是儿子,家里有两套房子,而且姐夫做饭很好吃。
我家,虽然我和老公一样上班,我比他工作还劳累,但在家做家务,婆婆从来都是叫我不叫他,连我使唤他一下她都会不乐意。有一次我让我老公抬一下桌子(因为上面有菜,我一个人抬不动),结果我老公说我一个人就行,动作不小心猛了点,菜掉下来一盘,我婆婆就在厨房里骂了半天,大意是“我让你抬个桌子,就能累着你了,你非得让他干,他又不会干……”。真恐怖,从此使唤老公都是关上房门悄悄说话。
对自己的闺女,希望她做别人家儿媳能享福,做甩手掌柜。但对自己的儿媳,就希望她能多干点,让自己的儿子闲着别累着。其实,做父母的好像都这样呢。我自己的父母也是如此。
我觉得我妈脾气为人挺好的,但同时我觉得我嫂子长得又漂亮待我也很不错,但她们之间的关系很一般。我挺喜欢宠物,但我妈很看不惯我嫂子养狗。我觉得我哥哥一身毛病,但我妈说他们不是总是习惯性先说我嫂子的后说我哥的。
哈哈,父母啊,都是护犊子,这是人类的天性吧。
因为我妈对我嫂子的那些埋怨,让我能够更明白我婆婆一些,让我提醒自己最好不要囿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发生了也不要生气。大面上,我婆婆人不错,很能干,细节上偏向一点谁,生活习惯上不如你的意,有什么所谓呢。类似的事情,今后也是一直会发生的,无法避免。能做的就是一笑了之,或者是动动脑子为自己巧妙抗争一下,然后不为之影响心情和今后一起的生活。
二、美式父母,中式父母
我爸妈具有超前的教育理念,这么说好像有点说大话,其实就是有一天我爸跟我说,你们以后叫我的名字吧,你看《成长的烦恼》里面,他们都互相称呼名字。
Jason、Maggie、Mike、Carol、Ben,这些名字听起来好亲切呀。
我爸爱看书,我爱看书就是随我爸,他们有一本关于子女教育的书,我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名字了。从我很小的时候我爸就花钱给我俩订阅《幽默大师》,后来是《辽宁青年》。我们也经常去逛书店。所以小学四五年级我在班里办了一个图书角,集合了班里同学的书,制定了登记、出借和归还的规则,其他班的同学都羡慕坏了。
上初中时我爸还在我家试行了考试分数可以得到相应现金奖励的制度(比如70-80、80-90、90-100 每多一分多少元),所以那段时间我和我哥对上学和零花钱两件事情都很感兴趣,考完试我俩都开始算自己能得多少钱,最多一次我好像得了40多元,90年代,感觉特别开心。
上了高中因为每周都有零花钱了,这制度就取消掉了,不过现在想来还是觉得很有趣。
我长大后学业、谈恋爱、婚姻、工作等各方面事情,我父母也很少横加干涉,给我很多的自由空间。
我公婆是很传统的中式父母,男的负责在外打拼,女的负责在家照顾孩子、洗衣做饭。
我婆婆属于对子女从头管到脚的那种母亲,比如我闺女吃一顿饭,我婆婆在旁边就会:“你先吃口饭再吃鱼,要不咸……往前探着点身子,要不掉地上了……你一口饭一口菜,吃点茄子,茄子有营养……哎!这口大,这口吃得好!……喝口汤,汤不热了,一会儿该凉了……要不奶奶喂你吧?”我要是被她这么盯着吃饭,会浑身不自在。
所以平日里,我婆婆会对子女穿什么衣服、吃什么、去哪、跟谁、做什么,等等,参与很多的意见建议。更不用说婚姻、工作、买房、教育等大的方面,她管得很多,其实在我看来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我自诩有一对开明的父母。直到有一天,我妈跟我抱怨说,你哥嫂子跟我们分开住了,他们真是放着清福不享,我们给他们接送孩子、辅导功课、做饭,他们到家吃饭,多好呀。(我哥嫂今年36了,孩子12岁了)
我想了想我自己,如果我的孩子大了,能自己上学放学了,我也很希望能不跟公婆住在一起。
并不是公婆在一起不好,而是,各有各的好。
自己带孩子断然辛苦,但是有自由的空间和乐趣。
我劝我妈说,您也该放手了,让他们更多独立承担生活的责任吧,要不他们永远觉得有依靠,永远长不大。另外,您也该收回对子女的牵挂,儿孙自有儿孙福,更多把时间精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开心,舒服,愉悦。
三、干农活
我们家在郊区是有一片地的,嘿嘿,这就是曾经住在郊区的好处。所以地里种了玉米、南瓜、地瓜、花生、葱等,还养过蚂蚱、养过鸡和鹅。采摘下来做饭做菜对我来说不啻为一种野味。农忙时候看公婆侍弄这些,带孩子去玩玩泥巴浇浇水也觉得很有趣。
这当然不是什么高收益的事情,公公要花很多时间早出晚归,在我看来快70岁的人做这些是费力不讨好,也因此周末有时候孩子无人管,家里冷锅冷灶,公共区域东西乱放狼藉一片。明明有个十平米的景观阳台,放的不是下午茶桌椅而满满的都是酸菜缸、地瓜箱子、成捆的葱、一堆工具。
也曾劝过说收手吧,别干了。结果老人不鸟我们。
后来某天打电话给我妈,我爸接的,我说你们干啥呢?我爸兴冲冲地说,我刚把你妈送到收花生的地里(附近农村已经收完的田地,土里剩下的都是不要的),你妈妈捡了一塑料袋的花生呢。
从此就收声了。我还问我妈,你们要不要我公婆自己种的,别去捡了,我给你寄点,我妈说我这是锻炼身体,感觉自己收获的格外好吃。
四、吃水果
我爸妈家有吃水果的习惯,洗干净了放在桌上,不吃看着也高兴。
我老公家不爱吃水果,所以基本上我婆婆买水果,就是给我闺女一个人买,买两根香蕉,或者三个苹果,这样。
上周末听说夜里要下雪,我跟老公说出去买点水果干果,囤在家里,晚饭吃火锅,然后吃着水果看着电视,不要太爽。我老公说不爱去,我就拉着我闺女去了。买了好多种,柿饼、桔子、金桔、火龙果、香蕉、刚出锅的糖炒栗子、开心果,加上我家本来就有的坚果,我洗好就摆在客厅里了,有一种小松鼠过冬前满满的喜悦感。
然后我就在房间里跟我闺女玩,就听着客厅里面我公婆我老公在看电视玩手机,嘁哩喀喳,此起彼伏的拨开心果的声音,出来一看壳呀皮呀就一桌子了。乐得我。
这一刻我忽然间发觉,其实对于我,我公婆现在已经不是大人,而是孩子了,我现在是成年人,他们是孩子。
是应该我照顾他们,哄着他们,带他们玩的时候了。
曾经对他们的那些厌烦、依赖感,就少了很多。
如果他们是孩子,你还会苛求他们事事都按照你说的来做吗?还会苛求他们不要给你添任何麻烦,只给你帮助和温暖支持吗?
他们也是自私自利的人,因为孩子是很自私的,很自我的。
其实我也是很自私的人,口口声声说孝敬父母,其实对他们的关注并没有很多,不太关心他们是否有朋友,是否每天有开心的事情做,更多是看他们有没有帮你好好带孩子,不让他们给孩子看太多电视,做饭不要太咸,家里勤打扫不要太乱……
做了别人家媳妇,对照自己的妈,才知道婆婆不易当。
有了孩子,成为父母,才懂得父母的不易,不再抱怨他们不曾给你更多更好。
人总是慢慢长大,体验一些,经历一些,才顿悟一些。
道理都有,但不容易过好这一生。
家里有老也有小,对我来说,都是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