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此句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卷十一《善说》第十三则“襄成君始封之日”篇里的《越人歌》一诗,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诗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心悦君兮君不知”,描写爱情的吧: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暗恋相思之苦?爱却不知表达的痛苦?好像摩羯的爱情之路。但从这一句看,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我们还是溯源一下,看看完整的《越人歌》:
越人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就简单给大家翻译下吧:
今晚是怎样的夜晚啊,我们在河中漫游。
今天是怎样的日子,能与王子同舟。
深蒙错爱,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绪纷乱不止,因为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木,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你却不知此事。
先秦时期文学里面描写爱情的很多,有相思的、有怨妇的、有郁郁不得欢的,这篇从字面上看,也是这样。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余韵袅袅。《楚辞》《诗经》里面很多都采用比兴的手法,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比兴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好吧,写到这里是时候揭开真相了。赏析文学作品,我们得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来谈,这样才能读其文晓其意。这篇《越人歌》是记载的楚国时期的一件史事:
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庄辛进而问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贵仍可以与越人船夫交欢尽意,我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当真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手递给了他。
没错,《越人歌》是一个男子对另一个男子倾诉爱慕之情的。一个是越人船夫,一个是楚王的弟弟。所以,《越人歌》是一首对同性恋的赞歌。
在先秦时期,社会是很开明的,男女可以互诉衷肠,没有太多社会条件、繁文缛节所束缚,那时候的爱情,是自由的。就算是同性之间,也不足为奇,士大夫的“龙阳之好”在那时候还是蛮普遍的现象。
“感情细腻了到了极致,性别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宽容。宽容别人的过去,宽容别人的现在。
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以他人之心度他人之意。就如同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当问蔡康永:你幸福吗?快乐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种幸福和快乐,外人不能体会,或者无心体会。但,真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此句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卷十一《善说》第十三则“襄成君始封之日”篇里的《越人歌》一诗,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句诗第一感觉是怎样的?“心悦君兮君不知”,描写爱情的吧:我喜欢你,你却不知道,暗恋相思之苦?爱却不知表达的痛苦?好像摩羯的爱情之路。但从这一句看,就是这么个意思。
那我们还是溯源一下,看看完整的《越人歌》:
越人歌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我就简单给大家翻译下吧:
今晚是怎样的夜晚啊,我们在河中漫游。
今天是怎样的日子,能与王子同舟。
深蒙错爱,不以我鄙陋为耻。
心绪纷乱不止,因为能结识王子。
山上有木,木有丫枝,心中喜欢你,你却不知此事。
先秦时期文学里面描写爱情的很多,有相思的、有怨妇的、有郁郁不得欢的,这篇从字面上看,也是这样。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余韵袅袅。《楚辞》《诗经》里面很多都采用比兴的手法,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比兴句,“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个比兴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说君”、“君不知”,又以“枝”谐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树树上有枝,顺理成章;但在人间社会,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深浅归根到底却只有自己知道,许多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对别人的感情难以完全表达,因此越人唱出了这样的歌词。
好吧,写到这里是时候揭开真相了。赏析文学作品,我们得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来谈,这样才能读其文晓其意。这篇《越人歌》是记载的楚国时期的一件史事:
故事讲的是楚国襄成君册封受爵那天,身着华服伫立河边。楚大夫庄辛经过,见了他心中欢喜,于是上前行礼,想要握他的手。襄成君忿其越礼之举,不予理睬。于是庄辛洗了手,给襄成君讲述了楚国鄂君的故事:
鄂君子皙是楚王的弟弟,坐船出游,有爱慕他的越人船夫抱着船桨对他唱歌。歌声悠扬缠绵,委婉动听,打动了鄂君,当即让人翻译成楚语,这便有了《越人歌》之词。鄂君明白歌意后,非但没有生气,还走过去拥抱船夫,给他盖上绣花被,愿与之同床共寝。“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
庄辛进而问襄成君:鄂君身份高贵仍可以与越人船夫交欢尽意,我为何不可以握你的手呢?襄成君当真答应了他的请求,将手递给了他。
没错,《越人歌》是一个男子对另一个男子倾诉爱慕之情的。一个是越人船夫,一个是楚王的弟弟。所以,《越人歌》是一首对同性恋的赞歌。
在先秦时期,社会是很开明的,男女可以互诉衷肠,没有太多社会条件、繁文缛节所束缚,那时候的爱情,是自由的。就算是同性之间,也不足为奇,士大夫的“龙阳之好”在那时候还是蛮普遍的现象。
“感情细腻了到了极致,性别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有时候,我们需要宽容。宽容别人的过去,宽容别人的现在。
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以他人之心度他人之意。就如同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当问蔡康永:你幸福吗?快乐吗?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这种幸福和快乐,外人不能体会,或者无心体会。但,真诚的感情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