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下过一场最美的雪
上阵儿看了大冰的系列书,印象最深的同时也是最能打动我的是写在《乖,摸摸头》中的一段话:
“时间无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是一个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它立马帮你决定故事的结局。
它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
它又会把很多对不起,变成来不及。“
一
就像她,和她。
那年,一场叫做“高考”的考试,将她们带到了这个叫哈尔滨的地方。
她们在哈尔滨的某大学就读,是一个寝室的上下铺同学。
一个来自云南,叫晴旻。
一个来自辽宁,叫明然。
在某些方面,她们俩很像,一如军训时一个寝室八个人,每天都是她们俩个睡得最早、起得最早,时间观念很强,就是那类认真还有着小原则的人吧。
所以她们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军训,一起参加学校的大小活动。
军训结束的那天,晴旻一边拉着明然的胳膊往校外拖一边笑着说:“就是请你吃个饭,没什么的。”
明然一直向后拖:“叔叔就要走了,你们父女好好团聚下吧,我今天就不去了,咱俩改天再吃。”
最终,明然还是没能拗得过晴旻,和晴旻父女吃了那顿饭。明然还清楚地记得,那顿饭吃了好几个菜,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一盆汤,晴旻说饭前喝汤好,暖胃,那是明然第一次知道喝汤的好处。晴旻的爸爸一直说得是云南方言,明然听不懂,晴旻就在一边笑一边翻译,那顿饭他们吃得很快乐。
晴旻和爸爸分离时好像并没有很伤心,不知道当时是故作镇定还是因为什么,反倒是明然感觉很难过,看得出来晴旻爸爸对晴旻放心不下,明然诚恳地对晴旻爸爸说:
“叔叔,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晴旻在这您放心,有我呢,我会照顾好她的!”
“晴旻在这您放心,有我呢,我会照顾好她的!”
也许,如果没有这句话,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你叨我扰。
二
大学,明媚地一如和暖的光轻拂赫本的裙摆,我们一直站在舞台中央舞动华丽的身姿,没人会相信这是一场限时演出。有人信了,可是四年那么长,谁又在乎呢?
明然对哈尔滨还算熟悉,带着来自千万里之外的晴旻熟悉环境,逛街,尝遍各种晴旻在云南没有吃过的东西,体验着各种好玩的事儿。她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那天,天空中飘着小雪,风不大,地上也积了薄薄的一层。
明然和晴旻刚走出寝室楼,晴旻就像个孩子一样在欢乐地在雪中打转儿,一边跑一边喊:
“明然,雪!”
“明然,雪!”
明然看着她不禁笑了,宠溺地小声嘀咕:“来自南方的傻孩子。”
晴旻用手攒起地上的雪,捧在手中,大笑地跑到明然的面前:
“明然,你看!雪!”
大学四年,于明然而言,晴旻之于她,那一天,那场雪,应该是最美的吧。如果可以,明然不要闪光灯,不要鲜花和掌声,只要那一场扬起漫天花瓣的雪,就好。
三
也是那年冬天,明然谈恋爱了,男朋友是吉林某大学的一个学生。他们感情很好,开始了传说中的异地恋。
明然每天早起打电话,中午下课吃饭打电话,晚上下课打电话。
晴旻一直跟在明然的身旁,抓着明然的胳膊,说:
“明然,我拉着你,雪太大,我怕滑。”
从那时起,每天穿梭在校园各个地点的声音中,只有明然清脆的讲话声,两个人脚踩雪发出的“嘎吱嘎吱”声。明然的手机,一直贴在耳旁。
明然从来没有和晴旻深谈过,她们俩每天这样的状态很好,至少明然一直这样认为。
毕竟,她答应过叔叔的话从来都没忘。
四
大二那年,明然打算调寝室,由八人寝调到四人寝,明然是个偏于安静的人。
明然问晴旻是否跟她一起走,晴旻摇了摇头。
也许,那一刹那,明然才突然意识到什么。
只是在这前一秒,明然都一直以为晴旻会和她一起走。
明然什么都没说,一个人收拾行李物品,然后,搬走了。
让明然感觉幸福的是新室友很好,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明然很自然地就融进去了。
明然和晴旻还是原来的样子,晴旻每天来寝室找明然,一起吃饭,一起上课。明然经常会和晴旻说起自己的新室友,哪个搞怪,哪个可爱,哪个正襟危坐却萌得出奇……那时,明然是真心想和晴旻分享自己的生活,快乐或悲伤,虽然彼此都知道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五
慢慢地,晴旻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明然也没说什么,就自己一个人去上课,还会坐在晴旻的座位旁,笑着说:“晴旻,早!”
后来,晴旻身边多了一个“新朋友”,她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来上课,“新朋友”坐在晴旻的那边,这边坐的是明然。
其实,所谓的“新朋友”,也不是新朋友,明然她们都很熟。只是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有个独一无二。至少,明然一直这样认为。
明然什么都没说,依旧对晴旻好,甚至更好。那段失眠的夜里,明然也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得不到结论,就那样一直践行着那个对长辈的承诺。
毕业那天,送给晴旻的明信片上是明然亲手用钢笔写的郑愁予的小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足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晴旻接过明信片,说:
“明然,你不是我的过客。”
明然哭了。
六
那些嚷着四年漫长的孩子,踏上了新的四年,一个又一个四年。离校的那一天,他们才知道四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曾经轻狂不羁的孩子们,迈出学校大门后摆摆手:
再见,我的母校。
再见,我的青春。
七
工作大半年后,明然偶然一次翻阅自己的QQ留言板,发现两个多月前晴旻在明然的留言板上写了好多字,说了大学四年都没有对她说过的那么多真心话。
明然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次又一次。
可是,这一次,明然没有再回复。
明然,放下了。
就像那个有期限的承诺一样。
万事都有一个期限,不是谁去设定期限,而是心等久了。
一如晴旻只给明然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的期限。
一如明然只给晴旻一个四年的期限。
那是属于她们的青春,没有对错。
八
只是,明然永远记得:
那天,天空中飘着小雪,风不大,地上也积了薄薄的一层。
明然和晴旻刚走出寝室楼,晴旻就像个孩子一样在欢乐地在雪中打转儿,一边跑一边喊:
“明然,雪!”
“明然,雪!”
明然看着她不禁笑了,宠溺地小声嘀咕:“来自南方的傻孩子。”
晴旻用手攒起地上的雪,捧在手中,大笑地跑到明然的面前:
“明然,你看!雪!”
“时间无情第一,它才不在乎你是否是一个孩子,你只要稍一耽搁,稍一犹豫,它立马帮你决定故事的结局。
它会把你欠下的对不起,变成还不起。
它又会把很多对不起,变成来不及。“
一
就像她,和她。
那年,一场叫做“高考”的考试,将她们带到了这个叫哈尔滨的地方。
她们在哈尔滨的某大学就读,是一个寝室的上下铺同学。
一个来自云南,叫晴旻。
一个来自辽宁,叫明然。
在某些方面,她们俩很像,一如军训时一个寝室八个人,每天都是她们俩个睡得最早、起得最早,时间观念很强,就是那类认真还有着小原则的人吧。
所以她们很自然地走在了一起,一起吃饭,一起军训,一起参加学校的大小活动。
军训结束的那天,晴旻一边拉着明然的胳膊往校外拖一边笑着说:“就是请你吃个饭,没什么的。”
明然一直向后拖:“叔叔就要走了,你们父女好好团聚下吧,我今天就不去了,咱俩改天再吃。”
最终,明然还是没能拗得过晴旻,和晴旻父女吃了那顿饭。明然还清楚地记得,那顿饭吃了好几个菜,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一盆汤,晴旻说饭前喝汤好,暖胃,那是明然第一次知道喝汤的好处。晴旻的爸爸一直说得是云南方言,明然听不懂,晴旻就在一边笑一边翻译,那顿饭他们吃得很快乐。
晴旻和爸爸分离时好像并没有很伤心,不知道当时是故作镇定还是因为什么,反倒是明然感觉很难过,看得出来晴旻爸爸对晴旻放心不下,明然诚恳地对晴旻爸爸说:
“叔叔,回去的路上注意安全。晴旻在这您放心,有我呢,我会照顾好她的!”
“晴旻在这您放心,有我呢,我会照顾好她的!”
也许,如果没有这句话,就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你叨我扰。
二
大学,明媚地一如和暖的光轻拂赫本的裙摆,我们一直站在舞台中央舞动华丽的身姿,没人会相信这是一场限时演出。有人信了,可是四年那么长,谁又在乎呢?
明然对哈尔滨还算熟悉,带着来自千万里之外的晴旻熟悉环境,逛街,尝遍各种晴旻在云南没有吃过的东西,体验着各种好玩的事儿。她们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形影不离。
那天,天空中飘着小雪,风不大,地上也积了薄薄的一层。
明然和晴旻刚走出寝室楼,晴旻就像个孩子一样在欢乐地在雪中打转儿,一边跑一边喊:
“明然,雪!”
“明然,雪!”
明然看着她不禁笑了,宠溺地小声嘀咕:“来自南方的傻孩子。”
晴旻用手攒起地上的雪,捧在手中,大笑地跑到明然的面前:
“明然,你看!雪!”
大学四年,于明然而言,晴旻之于她,那一天,那场雪,应该是最美的吧。如果可以,明然不要闪光灯,不要鲜花和掌声,只要那一场扬起漫天花瓣的雪,就好。
三
也是那年冬天,明然谈恋爱了,男朋友是吉林某大学的一个学生。他们感情很好,开始了传说中的异地恋。
明然每天早起打电话,中午下课吃饭打电话,晚上下课打电话。
晴旻一直跟在明然的身旁,抓着明然的胳膊,说:
“明然,我拉着你,雪太大,我怕滑。”
从那时起,每天穿梭在校园各个地点的声音中,只有明然清脆的讲话声,两个人脚踩雪发出的“嘎吱嘎吱”声。明然的手机,一直贴在耳旁。
明然从来没有和晴旻深谈过,她们俩每天这样的状态很好,至少明然一直这样认为。
毕竟,她答应过叔叔的话从来都没忘。
四
大二那年,明然打算调寝室,由八人寝调到四人寝,明然是个偏于安静的人。
明然问晴旻是否跟她一起走,晴旻摇了摇头。
也许,那一刹那,明然才突然意识到什么。
只是在这前一秒,明然都一直以为晴旻会和她一起走。
明然什么都没说,一个人收拾行李物品,然后,搬走了。
让明然感觉幸福的是新室友很好,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但都是善良的人,所以明然很自然地就融进去了。
明然和晴旻还是原来的样子,晴旻每天来寝室找明然,一起吃饭,一起上课。明然经常会和晴旻说起自己的新室友,哪个搞怪,哪个可爱,哪个正襟危坐却萌得出奇……那时,明然是真心想和晴旻分享自己的生活,快乐或悲伤,虽然彼此都知道多了些什么,又少了些什么。
五
慢慢地,晴旻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明然也没说什么,就自己一个人去上课,还会坐在晴旻的座位旁,笑着说:“晴旻,早!”
后来,晴旻身边多了一个“新朋友”,她们每天一起吃饭,一起来上课,“新朋友”坐在晴旻的那边,这边坐的是明然。
其实,所谓的“新朋友”,也不是新朋友,明然她们都很熟。只是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都有个独一无二。至少,明然一直这样认为。
明然什么都没说,依旧对晴旻好,甚至更好。那段失眠的夜里,明然也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得不到结论,就那样一直践行着那个对长辈的承诺。
毕业那天,送给晴旻的明信片上是明然亲手用钢笔写的郑愁予的小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足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晴旻接过明信片,说:
“明然,你不是我的过客。”
明然哭了。
六
那些嚷着四年漫长的孩子,踏上了新的四年,一个又一个四年。离校的那一天,他们才知道四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曾经轻狂不羁的孩子们,迈出学校大门后摆摆手:
再见,我的母校。
再见,我的青春。
七
工作大半年后,明然偶然一次翻阅自己的QQ留言板,发现两个多月前晴旻在明然的留言板上写了好多字,说了大学四年都没有对她说过的那么多真心话。
明然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次又一次。
可是,这一次,明然没有再回复。
明然,放下了。
就像那个有期限的承诺一样。
万事都有一个期限,不是谁去设定期限,而是心等久了。
一如晴旻只给明然一个下着大雪的冬天的期限。
一如明然只给晴旻一个四年的期限。
那是属于她们的青春,没有对错。
八
只是,明然永远记得:
那天,天空中飘着小雪,风不大,地上也积了薄薄的一层。
明然和晴旻刚走出寝室楼,晴旻就像个孩子一样在欢乐地在雪中打转儿,一边跑一边喊:
“明然,雪!”
“明然,雪!”
明然看着她不禁笑了,宠溺地小声嘀咕:“来自南方的傻孩子。”
晴旻用手攒起地上的雪,捧在手中,大笑地跑到明然的面前:
“明然,你看!雪!”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