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流浪人想到的
有人说,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更容易剑走偏锋。
他们有梦想,有未来,努力的想要在这个世界打拼点什么。然而,当她们的未来之门关闭的时候,也是她们最脆弱的时候,那种身处黑暗的感觉,能让人喘不过气来。
而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他们信奉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他们的生命力往往更强些。然而,季小节并没有看透这些。
——<影星>
今天我回家的时候,路过立交桥下。秋日已至,苍苍的树木几乎落光了叶子。这时,我偶然注意到绿色的铁护网前面的地上有一床床破破烂烂的、与这繁华世界的光鲜亮丽格格不入的棉被,棉被上还放着一个脏兮兮的,已经看不出来原本颜色的枕头。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流浪人的栖身之地,没有家的温暖,仅仅是简单御寒而已。
莫名其妙的,那一瞬间,我看着这被子想起许多。
我艺考时有小伙伴为了给家里省钱,考试期间就住在北京的天桥下,可那时他们不曾让我升起可怜的心思。大抵是因为他们有着为梦想的目标,这样的人我觉得不需要接受怜悯,值得敬佩。我又联想起奇葩说里曾经探讨究竟应不应该鼓励绝症病人继续支撑下去,里面提到了生命的质量问题。那时的我是坚持生命必须有质量的,没有质量的生命我认为其无任何意义,或者说存在的价值。我也曾想,如果我是绝症病人,我一定会选择体面的离开而非苟活。天桥下的流浪人,每天翻遍路边的垃圾箱也只为了维持基本温饱,没有美食可以享受,也不可能得到心里的满足。这样的生命历程,我自认为没有存在的价值。但作为一个外人来看,我无权去评价他人的生命。上大一时,由于许多原因我纠结了一整年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走进了死胡同否定了所有的答案,除了老爸告诉我的:『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而作为一位流浪人,其目的仅仅为了维持生存,没有生活的目的,何谈经历呢。日复一日的重复,除了更加认清这世界的善意与恶意,似乎也没有别的可以经历。那这样的生命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为何? 直到我看到这样一段话。 苟活或许也是一种生命的意义。即使生命毫无意义,但也许生活就是生命的意义。
然而,我尽管承认这是对的,但自己还是做不到。我想起人类的需求金字塔,最底层的是生存,越往上越接近精神层面。也许金字塔是一种不可逆的行为,唯有从下至上的路,一旦上去,就是再也下不来。所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更无法接受未来的毁灭。 两种生存的方式,究竟孰是孰非?
2016年11月18日
2020年2月5日封
我可能从没想过五年后我仍在思考生命价值几何的议题,也许这是我一生都将思考的问题。
但我的的确确不会再轻易抹杀一个人生命的价值,活着比死亡艰难太多,凡是坚持必有意义。年轻的确气盛,经过磋磨后才能知道哪些年轻的想法会在时间长河里闪闪发光。希望九十岁的我依然少年气依然理想主义,希望我能亲手刻下的墓志铭是:我曾见烈焰起于孤山。
2021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