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性侵并不遥远
查看话题 >由爸爸去哪儿引出的媒体的责任问题
看了之后觉得特别震惊,我才意识到原来性侵是一件真实存在,就发生在身边的伤害。儿童性侵频发,与家长对儿女的性教育和安全意识缺乏有关,与儿童处于弱势的客观情况有关,也说明身边总是有不轨的人存在的事实。孩子在受到危害,尤其是熟人的威胁中该怎么应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讨论在掺杂了粉丝的互骂后显得很撕裂和极端。想要认真关注该话题的根本不是针对董力阿拉蕾本身,而两人的粉丝纷纷指责淫者见淫,为把董力定义为恋童癖而愤怒。我认为,那些引发争议的点主要是性侵的触角和身为媒体的责任而已。
每个人的立场无疑是不同的,对同一个节目,更多年轻女生把这种模式幻想为大叔与少女的有爱模式,而担心现实问题的更多的是妈妈和对性侵有认知的人。
董力和阿拉蕾无疑是有爱和安全的,这季的爸爸确实又吸了不少粉。不去讨论现役运动员为了体育状态应不应该参加综艺节目的问题,和阿拉蕾这样1个4岁小女孩和董力这样的成年男子同吃同睡合不合适的问题。毕竟董力参加肯定获得了体育局的许可,客观来说综艺节目能增长名气和赚钱是事实,但影响训练时间就肯定会比赛成绩下降,网友最终还是会以运动员的标准去要求你,所以这都是董力自己衡量的事情。现役运动员参加综艺节目的也不是他一人,国家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也不是没有问题,这种尝试没什么好喷的。阿拉蕾参加都获得了人家爸妈的许可,全程有摄影师跟拍,不存在两人真单独相处,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所要质疑的只是湖南卫视作为一个如此影响力广泛的媒体,博取眼球是本能,但是自己的任何倾向确实是要考虑足够的社会效应和后果,23岁和4岁的cp模式,和网友的意淫,跟官方的尤其是在爸爸带娃记里的宣传设定是分不开的。我之前也觉得特别有爱,可是到后面好像觉得哪里不对[捂脸][捂脸]。。身为舆论浪尖的记者总是想诱导董力评价阿拉蕾,认可阿拉蕾是自己的理想型,说自己的女朋友就是这样,等阿拉蕾长大。再到社会上蔓延的“自己的媳妇自己养”,我突然好像有点明白什么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甚至在潜藏的如此多恋童癖的情况下,被加以利用,我不知道会不会酿成什么后果。
当然会有很多人也反驳说,官方的设定不过是迎合粉丝的需求,这种采访中的发糖戏份只是温馨有爱的父女互动啊。这点不可否认,媒体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合理剪辑发糖有什么不好呢。但我在想,媒体和公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吗?媒体的舆论绝对是可以掩盖真相、揭露真相、翻云覆雨,所以媒体对真相的态度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很多人的三观啊。既然在媒体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吃瓜群众时,媒体是不是要永远保持良知、自省、严谨,要更多的考虑一个事情永远的两面性后果?实习爸爸作为创新模式有没有避讳,相处模式会不会让小孩和恋童癖误会,实习父女的亲近亲近对教育小孩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不会有误解。毕竟这个节目是全民都可以看,有爸爸妈妈,和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各位想想自己看电视的年龄[捂脸]应该不会否认爸爸去哪儿在5岁儿童中肯定也有影响力的吧。这些问题是要考虑的,因为节目的生命力和传播度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广泛,说不定你的下一辈也能看到,比你龌龊和高尚的的人也能看到,不是粉丝追捧多就说明节目受欢迎是成功的。对当代所有媒体而言,既然这样,是不是就要以最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做好每一期节目,而不是以收视率为唯一指标?这当然是很难的,一切都是在尝试和摸索的阶段。
看到播出中期引发的热议,我有一点理解,当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媒体,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公信度时,那么你的一切都将被无限地放大,你说的话,哪怕一定会赢得理解你的人的认可,也要考虑减少自己被曲解的可能性。你应该接受关注你的人对你一切揣测,因为这是出名的客观后果。一句玩笑会因为别人的截图并在吃瓜群众的浏览下变成你的真心,并附上“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玩笑”这样的字眼,即使你的无心之失,还是可以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掀起狂澜,何况带着最坏恶意揣测的人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所以董力笑说等阿拉蕾长大,我就当是个玩笑,这更多是当他对阿拉蕾出于女儿的喜爱和逃避大家对他私生活追问的托辞。可是不能忽视这件事对广泛的别人产生影响,虽然那些恶意的想法与你的初衷不同,但是作为最初的传播者,我觉得这个责任是不可以逃脱的。在记者有意无意想要通过你的认可来组cp时,究竟这是发糖有爱还是恶意的本意已经不重要了,为了社会影响,是不是严肃地说一下,觉得这是个小孩子,不适合这些,表明自己的立场,敢于拒绝是不是更好??以前一直觉得霍建华很高冷,现在觉得人家不乱组cp不随便说话怕引起网友误解也是有道理的。人家知道剧就是剧,所以从不做出暧昧的上升电视剧收视的举动,也不在宣传就让工作室爆料自己平常和女艺人多么亲密,造成粉丝美好的想象虽然没有愉悦粉丝一时,但是他没有欺骗粉丝。他想的更加长远,所以敢于拒绝媒体的娱乐导向。因此就算是媒体在舆论上倾注你承认或八卦,作为公众人物是不是也要有拒绝的勇气呢。
话说这么多,就是觉得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是需要被保护的,性侵这种事情值得所有人注意。而媒体和公众人物每个行为都应该为自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千千万万的吃瓜群众负责,从经济学上说,顾客是上帝啊,总有不喜欢你的顾客也会为你买单,你会跟他们传递同样力度的影响,所以责任是一样的。
每个人的立场无疑是不同的,对同一个节目,更多年轻女生把这种模式幻想为大叔与少女的有爱模式,而担心现实问题的更多的是妈妈和对性侵有认知的人。
董力和阿拉蕾无疑是有爱和安全的,这季的爸爸确实又吸了不少粉。不去讨论现役运动员为了体育状态应不应该参加综艺节目的问题,和阿拉蕾这样1个4岁小女孩和董力这样的成年男子同吃同睡合不合适的问题。毕竟董力参加肯定获得了体育局的许可,客观来说综艺节目能增长名气和赚钱是事实,但影响训练时间就肯定会比赛成绩下降,网友最终还是会以运动员的标准去要求你,所以这都是董力自己衡量的事情。现役运动员参加综艺节目的也不是他一人,国家运动员的培养体制也不是没有问题,这种尝试没什么好喷的。阿拉蕾参加都获得了人家爸妈的许可,全程有摄影师跟拍,不存在两人真单独相处,我们有什么好担心的。
我所要质疑的只是湖南卫视作为一个如此影响力广泛的媒体,博取眼球是本能,但是自己的任何倾向确实是要考虑足够的社会效应和后果,23岁和4岁的cp模式,和网友的意淫,跟官方的尤其是在爸爸带娃记里的宣传设定是分不开的。我之前也觉得特别有爱,可是到后面好像觉得哪里不对[捂脸][捂脸]。。身为舆论浪尖的记者总是想诱导董力评价阿拉蕾,认可阿拉蕾是自己的理想型,说自己的女朋友就是这样,等阿拉蕾长大。再到社会上蔓延的“自己的媳妇自己养”,我突然好像有点明白什么叫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甚至在潜藏的如此多恋童癖的情况下,被加以利用,我不知道会不会酿成什么后果。
当然会有很多人也反驳说,官方的设定不过是迎合粉丝的需求,这种采访中的发糖戏份只是温馨有爱的父女互动啊。这点不可否认,媒体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合理剪辑发糖有什么不好呢。但我在想,媒体和公众的地位是平等的吗?媒体的舆论绝对是可以掩盖真相、揭露真相、翻云覆雨,所以媒体对真相的态度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很多人的三观啊。既然在媒体的影响力远远大于吃瓜群众时,媒体是不是要永远保持良知、自省、严谨,要更多的考虑一个事情永远的两面性后果?实习爸爸作为创新模式有没有避讳,相处模式会不会让小孩和恋童癖误会,实习父女的亲近亲近对教育小孩与陌生人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不会有误解。毕竟这个节目是全民都可以看,有爸爸妈妈,和各个年龄层的学生。各位想想自己看电视的年龄[捂脸]应该不会否认爸爸去哪儿在5岁儿童中肯定也有影响力的吧。这些问题是要考虑的,因为节目的生命力和传播度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还广泛,说不定你的下一辈也能看到,比你龌龊和高尚的的人也能看到,不是粉丝追捧多就说明节目受欢迎是成功的。对当代所有媒体而言,既然这样,是不是就要以最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做好每一期节目,而不是以收视率为唯一指标?这当然是很难的,一切都是在尝试和摸索的阶段。
看到播出中期引发的热议,我有一点理解,当一个个体或者一个媒体,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公信度时,那么你的一切都将被无限地放大,你说的话,哪怕一定会赢得理解你的人的认可,也要考虑减少自己被曲解的可能性。你应该接受关注你的人对你一切揣测,因为这是出名的客观后果。一句玩笑会因为别人的截图并在吃瓜群众的浏览下变成你的真心,并附上“世界上没有真正的玩笑”这样的字眼,即使你的无心之失,还是可以在社交媒体如此发达的时代掀起狂澜,何况带着最坏恶意揣测的人从来都没有消失过。所以董力笑说等阿拉蕾长大,我就当是个玩笑,这更多是当他对阿拉蕾出于女儿的喜爱和逃避大家对他私生活追问的托辞。可是不能忽视这件事对广泛的别人产生影响,虽然那些恶意的想法与你的初衷不同,但是作为最初的传播者,我觉得这个责任是不可以逃脱的。在记者有意无意想要通过你的认可来组cp时,究竟这是发糖有爱还是恶意的本意已经不重要了,为了社会影响,是不是严肃地说一下,觉得这是个小孩子,不适合这些,表明自己的立场,敢于拒绝是不是更好??以前一直觉得霍建华很高冷,现在觉得人家不乱组cp不随便说话怕引起网友误解也是有道理的。人家知道剧就是剧,所以从不做出暧昧的上升电视剧收视的举动,也不在宣传就让工作室爆料自己平常和女艺人多么亲密,造成粉丝美好的想象虽然没有愉悦粉丝一时,但是他没有欺骗粉丝。他想的更加长远,所以敢于拒绝媒体的娱乐导向。因此就算是媒体在舆论上倾注你承认或八卦,作为公众人物是不是也要有拒绝的勇气呢。
话说这么多,就是觉得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是需要被保护的,性侵这种事情值得所有人注意。而媒体和公众人物每个行为都应该为自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千千万万的吃瓜群众负责,从经济学上说,顾客是上帝啊,总有不喜欢你的顾客也会为你买单,你会跟他们传递同样力度的影响,所以责任是一样的。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