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禁欲
从这些提炼过的智慧中,我们能吸取些什么呢?也许,和中世纪哲学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培根坦率地接受了伊壁鸠鲁的伦理观,“不用则无求,不求则无畏。”这看上去是一种怯懦、自卑的心理。的确,哲学家们的大部分学说都显得太没有自信,他们对人类的关注超出了自然的限度。这样一来,他们用以对抗死神的方法反而增加了死亡的恐怖,因为他们将人生说成是为抵御死亡而做的准备。“一味地防御敌人,敌人就会显得更可怕。”禁欲主义压制欲望的主张最有害健康,如果淡泊使人没有享受到自然的欢乐就死去,那么再延年益寿又有什么用处呢?冉说,这种哲学本来就行不通,因为本能总是要冒头的。“本性往往被掩盖了,但很少能灭绝。压制得越凶,它反抗得越凶猛。教条可以驯服本性,习俗可以压制本性……但是,不要以为人类彻底征服了本性,因为它可以长期潜伏,一旦有合适的机会或诱惑,必然会重新暴发出来。就像《伊索寓言》中的那只猫,端坐在桌旁,像一位文静的淑女,但是,当一只老鼠从她面前跑过时,她就会原形毕露。所以,一个人既没有必要绝对禁欲,也没有必要放纵欲望。这样他就不会为欲望所困。”
的确如此,培根认为人的身体应该既能适应节制,又能适应放纵,否则稍有放纵就会受到损伤。(吃惯了洁净食物的人,一旦吃了较脏的食物,就容易生病。)获得健康的一条捷径就是收拾花园。培根赞同《创世纪》里所说的:“万能的上帝首先开辟了一个花园。”他也赞同伏尔泰的观点,即我们必须使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花园。
的确如此,培根认为人的身体应该既能适应节制,又能适应放纵,否则稍有放纵就会受到损伤。(吃惯了洁净食物的人,一旦吃了较脏的食物,就容易生病。)获得健康的一条捷径就是收拾花园。培根赞同《创世纪》里所说的:“万能的上帝首先开辟了一个花园。”他也赞同伏尔泰的观点,即我们必须使我们生活的地方变成花园。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