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婚后与父母分开住
![]() |
关于中国式婚姻最恼人的一项便是与父母一起住了,夫妻之间哪怕没有人也会出现矛盾,更何况那些和父母一起住的夫妻了,更是麻烦连连,因为和父母一起住,父母自然就会插手你们的婚姻,导致婚姻的不和谐。
传统的父母一手包办了子女的婚姻大事,决定他们的配偶是谁。当公婆不满意媳妇时,这个女子便注定要有悲惨的命运。如果家底厚,而父亲早逝,一些个性强的母亲甚至会操纵儿子的一生。很多老电影、电视剧里都有这样的故事,我也无需举例了。
中国传统思想崇尚大家庭模式,一家数代几十口人聚居一起,以家中辈份最高的人为一家之主,家庭中其他人有很大的操纵权力。这种模式,其实并不符合人类,以至生物的进化程序。在21世纪的今大,现实中的很多条件也无法支持这种模式。家庭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认为,更正确、给家庭系统中的人更人机会愉快生活的模式是:当时间到了,父母让孩子离开家庭去建立自己的家庭系统。如果老人家选择与孩子同住,老人家需接受由孩子担任一家之主。这样,孩子可以继续在很多事情上表示对老人家的尊重,但是在家庭成员如何相处及互动的行为模式上,做决定的人是孩子。
每一代人在自己最强壮的一段时间里建立家庭,生孩子,抚养孩子。当孩子踏入自己人生最强壮的阶段,便应离开父母亲的家庭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孩子也应该优先地照顾自己的家庭系统,因为在旧的系统里,父亲在照顾系统里的人;而在新的系统里,是做丈夫的照顾其他人。所有的生物都是以这个模式把生命流传下去,而且只有这样,一个生物种族才可以进化得更成功。如果让种族中不是最强壮的一个成员负责维持整个系统,这个种族就会有毁灭的危险。
封建社会及家庭模式,重视男性而轻视女性,女性在家庭中通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千百年来,当婚姻不愉快时,做妻子的只能把希望和感情寄托在孩子身上。没有机会做“贤妻”便只好做“良母”了。在这个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子,得不到父亲足够的影响,而过分地沉浸在母亲的影响之下,成年后对女性不能培养出一份尊重态度,他的妻子便有很大可能重复婆婆的命运。而男孩子对母亲也通常会保持一个迁就听从的态度,这当然会为他的婚姻埋下隐患。这个母亲,已经把儿子当做生命里最重要的男人。虽然意识上知道儿子要成家立室,但是内心深处不愿放弃儿子给另一个女人。
如果与儿子、儿媳同住一起,那位媳妇不会有好日子过。父亲亦一样制造压力给儿子的家庭。父亲习惯了在自己的环境中做中心人物,不会甘愿把领导的权力下放。做媳妇的会感到不知该听谁的话:丈夫、公公或婆婆,就像同时要服侍三个主人的仆人一样辛苦,尤其是三个主人的意见还不一致。试想想,这样环境下,一段婚姻关系如何能滋润发展?对妻子来说,婚姻生活只会是不断地忍受委屈;而对丈夫来说,婚姻关系也只不过是不断的无奈及无力感。
妻子那边的父母也是一样。如果男的结婚后与妻子的父母同住,类似上述的问题也会产生,做丈夫的不能充分地发挥一家之主的力量,除非老人家懂得让年轻一代掌权。有些妻子,虽然结婚后与丈夫居住,但是经常返回娘家,积极地参与娘家的生活。这是还没有充分成长,还没有脱离父母的表现。她的婚姻关系,很快便会出现问题。如果还没有充分成长,没有准备好离开父母的系统去建立自己的系统,请不要做结婚的决定,待自己内心把这件事搞清楚之后再结婚。不然的话,只会扼杀了一份珍贵的感情关系和一个可能是很好的婚姻对象。
如果你现在已经结了婚,亦正在与老人家同住,你的婚姻关系已经因此而处于紧张状态,你会怎样去解决?针对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即食面”式的解决方案(即一次便解决问题)。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你:老人家的性格和沟通能力、你与配偶的关系状况、沟通方式、对事情的看法、经济状况、生活环境等。以下是一些建议。如果老人家健康状况良好、性格开朗,能够好好地与子女进行沟通,而你的经济状况允许,最好是和老人家分开居住。如果两个老人家都健在,这个方法便是最好的解决。他们可以就住在隔壁或者楼上,每周里你们都过去吃两三顿饭,他们也过来吃一两顿饭。一个住所,便是一个系统,每个系统都需要一个领袖、户主。每个系统都有一些与别的系统不同的事情和规则,系统内的人需要遵守,系统外的人需要尊重。
如果老人家只有一位,怕孤独,或者年龄大了,健康欠佳,也许养老院是一个对大家都好的安排。特别是在养老院,老人家有很多容易沟通的人作伴,反而在家里没有人有时间与他聊天。在一些还是十分保守的家庭里,认为这个安排是不要老人了。但在西方国家,把老人家送去养老院已经是很普通及平常的事,而且被看做是照顾老人家的最好的安排,因为在西方国家,请佣人的高额费用是很难负担的。
随着时间的发展,养老院在中国会慢慢被接受和普及开来。如果你不能接受老人家搬出家的方案,你可以考虑采用以下的方法改善与老人的关系:
1.寻找与老人家相同的信念、规则,并在谈话中给予充分地认同。
2.对于一些你不能接受的,尤其是涉及个人事情的一些规则,你轻描淡写地维持你的做法,即是低调地做,决不否认隐瞒,但不要在谈话中提起。被问到时,只是自然、轻松地承认,决不说谎去掩饰。
3.若你实在不能接受老人家的某些做法,可以先想出两三个替代方案,再找一个老人家心情愉快的时候与他谈谈,让他选择一个其他做法。
4.如果是老人家的一些态度使你感到难以接受,就在老人家态度产生时尽量躲开。不可避免要面临时可以运用一些NLP技巧去减低或消除不快的感觉,例如“抽离法”、“避弹衣法”、“换框法”等。(请看我的书《情绪舒导学》,内地版《NLP简快心理疗法》)
5.保持一定的单独与配偶在一起的时间,若家中无此可能,可以制造机会在外面独处,例如周末看电影、两人去外地旅行等,以维持两人的感情关系。
6.不要把配偶的父母给你的不快发泄在你的配偶身上,这样只会使他感到无力与无奈,如果不断发生这样的事情,他终于会感到烦躁而在心里开小差。说到底,两个人都不能放弃父母,千百年的传统使我们受不了这样的一份罪恶感.事情不是他的错,问题来自另外一个人或一些人。
7.建立个人的空间,让自己有逃避和透气的机会。最好是培养一些对身体健康有帮助的爱好活动,例如,瑜伽、冥想、参加心灵提升、心理辅导技巧课程等;或是做运动、欣赏音乐、歌唱和玩乐器、粘土制作、绘画、诗词欣赏等。
8.在减少与老人家发生冲突的机会的同时,你必须增加一些能与配偶和老人家一起从事的活动,这样能发出明确讯息表明你不是逃跑离去,而只是改变方式而已。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对所有不能接受的话或身体语言,表现出似乎是“看不见、听不到”的反应。只要有你能接受的反应出现,便积极地做出回应。
9.如果可能,隔出属于老人家自己的天地,彼此拥有更独立的空间。
10.决不说投诉抱怨的话。上述所有的方法,在实施之前,要清楚和坦白地告诉你的配偶。问问他/她有没有更好的建议,若有,而且是你可以接受的,先按配偶的建议去做。如果有效果便继续下去,并且扩展;如没有效果,或者配偶没有更好的建议,你便实施上述的方法。若改善后的情况你仍然不能接受,你应该认真、坦诚地与配偶谈一次。否则沉默的结局最终便是走上离婚的道路,这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幸福,这还牵扯着孩子。
转自:当家中的老人让夫妻关系紧张时,应该怎么办?(摘自李中莹老师《爱上双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