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牍识小及其他
尺牍识小及其他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年少时读李之仪这首颇具民歌风味的《卜算子》,一直以为李之仪(端叔)是一江南秀士,白衫翩翩、深情款款,而不愿与他籍贯实为山东无棣、实与一条啖牛肉饮烧酒啃烙饼满口大蒜味的山东大汉款合。文人作此民歌风格的佳作甚少,李白《长干行》刘禹锡《竹枝词》算个中翘楚;而以《黄鹤楼》知名的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王船山激赏这几句短诗有“咫尺万里之妙”,且“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国人以含蓄为美,此为一例,啧啧!————后来听到邓丽君温婉甜美地吟唱这首《卜算子》,更觉得李端叔此词不俗、别具韵味。
再见到李端叔,是坡公的一封尺牍:“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知堂《亦报》小品文“东坡的坦白”一文抄录甚详) 才从“乌台诗案”脱身、贬谪黄州的坡公,向知交自剖心迹、直抒胸臆,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无怪乎知堂极服膺苏文忠公的这些题跋、尺牍文字,他的小品文写作,可窥到大苏的影响,虽则他与林语堂,鼓吹晚明诸子,实与坡老脱不了干系。
世人是否多有“暴露癖”“影恋”与“偷窥欲”呢?否则自古至今,在上的“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下的“下半身写作”甚嚣尘上,今天许多搔首弄姿的自拍狂,摆出各种pose留下青春玉照倩影,再上传网络成网红;至于收集下载日本AV影集的宅男熟女,又是否皆为peeping Tom的哲嗣?这些都是社会学家、性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因此感叹世人“粗俗”的李银河博士,可研究的样本永远都不会匮乏,虽则她与王小波讨论过的这类话题,英国的霭理士博士都深入研究思考过,可惜霭博士的其他著作,譬如说《生命的舞蹈》《新精神》《随感录》,未有中译行世。
较之假模假式虚构幻化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创作,日记与书信因为真实可信,向为人们爱读,这多少也有窥看他人生活/隐私的冲动所驱。《雷锋日记》展现助人为乐的一代英模无私风采,《夏济安日记》且详述他的单恋细节,皆令人唏嘘不已。《蒋介石日记》是研究近代史的契入点之一。当然某些日记,纪录者书写时就有异日发表印行的潜意识,动机不纯,那些日记不免扬善隐恶、巧言令色、装腔作势,不看也罢!近几十年来,家喻户晓的出名尺牍出版物,近代以念楼钟老爷子校点的《曾国藩家书》,当代以三联版的《傅雷家书》为“双峰”,前者以耕读传家、忧勤惕励的儒家思想化育昆仲儿女,为历代家训文化集大成者;后者在尺素中纵论音乐美术文化诸方面话题,要言不烦、卓见层出,充分显示出学贯中西、持论公允平和的现代学者之识见。
余于耽读《历代文话》《史记集说》《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之余,翻阅《中国尺牍文学史》,赵树功著,倒是见识到千载以来各种尺牍文章佳品,且向来为他书所不录。之前读明清小品文,公安竟陵张岱傳山,《尺牍新钞》《晚明二十家小品》《历代小品大观》《明清娱情小品撷珍》《闲雅小品集观》等等,局限在明清范围之内,眼界不大;专意尺牍角度检视中国古典文艺,才知晓曾为坡公幕僚的李端叔,一生坎坷,晚景凄凉。(高俅也曾是苏学士幕僚,苏公将他引荐到附马王晋卿处,之后因缘际会平步青云,高某善待苏学士后人是后话。)真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东坡居士此生也在党争夹缝中讨生活,想当年仁宗殿试苏轼苏辙兄弟后,得意地向太后夸言“为子孙得两宰相才”之语,真是莫大的讽刺!人生如梦,世事如棋!
今人有言欲穿越到宋朝为民,以为仁宗神宗约百年的和平安定日子风光无限,东京那些杂耍杂剧说烟粉唱堂会,生张熟魏迎来送往;数不清品种的果食点心,简直是吃货的天堂!还有各家大腕填词唱曲吟诗作画,人文气息扑鼻而来;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吴侬软语醉饫伴花,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然而正是这种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加上王荆公的识人不明奸佞接踵而至,有宋一代状元郎为奸臣者出了好几个,外忧内患,最根本的还是朝廷对民众的盘剥与老百姓的逆来顺受安于为奴的运命,注定了宋朝的覆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放翁绝笔之叮嘱,仅六十多年后,蒙古铁骑胡尘遮住了大宋天空,“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钱锺书《宋诗选注》)
被马背种族胡人铁骑两次征服的汉人疆土,垂至近世,汉人血性几无。甲午之战前数年,日人侦谍即四出深入刺探,据说有个家伙混在江南某游冶场所,听了一出吚吚吖吖缓慢悠长的二胡伴奏,观察着周围陶醉而麻木的脸,他感慨“这大清国肯定完了”。加上李中堂大人大笔一挥,三千石大米三万吨煤炭按战前合同诚实守信地如数出口输往日本,且李中堂公子在日本有几家跨国银行,所以大清国海军是连锅端,而李少爷的银行生意、还有李家参股的煤矿、银号(盛宣怀唐廷枢坐镇)、当铺却生意兴隆得很!幸好国运若凤凰涅槃,浴血重生。平心而论,即察诸“蓝衣社”肇始之黄埔系少壮军官,皆为欲以只手补天裂的有为青年,只因信仰的迥异,日后兵戎相见兄弟阋墙,也是睡狮复兴之途不得不付出的血的代价。
《美的历程》,李泽厚此名著于1981年初版,甫面世即引起轰动,风靡全国,尤以青年学子为甚。三十多年后,某方读到该书,与《管锥编》《谈艺录》相较,该著以文字简洁明白晓畅更易接受。李先生积几十年的读书思考成此书,提出诸多新颖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有他独到之处。只是某些观点有商榷处,持论太苛,如“苏轼的意义”一节,“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不算多。” 初读此几句高论,不免吃惊,回顾所读坡公诗词文章,许是各花入各眼吗?林语堂为坡公立传,视若不世出的神人完人;即如知堂,也感叹“东坡的本色还是在他的诗词书画、题跋尺牍上显得出来。”
概此,某个人以为,坡老诗文,以《东坡志林》《仇池笔记》《艾子杂说》以及大量的题跋尺牍为著,制策献表一类应用文不足论,坡公小品文情致,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诸子,流觞至民国,知堂语堂自是推崇备至;坡公小品文的雅人深致、缱绻自然、不事雕琢、淡雅质朴、蕴藉诙诡等特色,好读者往往人到中年方可品味出一二,为素心人二三子所叹服,谓其上承庄骚、兼采史汉、旁及释道,后启晚明公安竟陵,乃至于震川亦效其作风,毋论知堂等人。然坡公小品文耽读讽诵再三,其味自出。而志气豪迈锐意进取的弱冠壮岁,自不会意坡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之灰涩喟叹。“烈士暮年宜学道,才人老去例逃禅”,年岁既长、马齿徒增、髀肉复生之余,思想成熟,“不再为某种革命目标慷慨激昂”,则多归宿于释老二氏之境。诸如青年时不大知味的陶诗杜诗苏文,乃至于金瓶梅红楼梦,咀嚼再三、味中之味,方击节称叹,当浮一大白。
即以《金瓶梅》论,张竹坡之外,现当代孙述宇、候文咏、秋水堂(田晓菲)、浦安迪、格非诸家长篇议论皆有得。然《在园杂志》刘廷玑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短论,早已定下评点基调。(鲁迅如烈酒,知堂若酽茶。)《鲁迅日记》记载他花重金购买以山西发现“词话”本为底本而限量印刷毛边本事,“金”以秽笔故不得广布坊间,然文士赞其为云霞满纸的一代奇书,且文词活泼、人情世故刻画入微,明清长篇小说中的佼佼者一出世即以成熟的多声部大合唱雄居世界文学之林。即以万余字秽笔,从研究道家房中术与现代性心理学的角度,也是好材料:sadism,施虐与被虐、助淫器具、男女性心理异同,都有文章可做。所以潘光旦先生从先秦著作到明清笔记乃至坊间俗语谐闻中梳爬勾理出那么多的佐证资料,民国学者的治学深度广度,可现一斑。
在戴老爷家消夏的封大姑,今番又回来了,所过处翠叶转黄芦苇萧瑟;若非看到《乞米贴》,就不知道颜真卿竟然穷成那样!也是啊!唐朝虽开科取士,但门阀世家占据上游,官二代富二代成群结队,即便才如郑虔,也挣钱无多,与贫为邻!李杜更不用说,诗仙借酒消愁沦为弄臣一流,诗圣流离川湘等地,拾橡子、卖药草度日,煮字疗饥卖文为生也没个市场。因此功成名就、稿费收入丰厚的袁枚平生不喜杜诗,更无心忆苦思甜,估摸着酸苦的少陵野老诗句能噎着他,而女弟子能消导疏通下面却弄不了Heimilich急救更毋论心肺复苏,这令随园老人与他众多女弟子不悦。念楼钟公也怀疑白乐天的真诚,因为偎红倚翠的乐天公如此幸福,用不着回答那著名提问“你幸福吗”(史上最蠢问题!可以“何不食肉糜”对之),他那些描摹辛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动人民劳苦大众)的动容诗句,是过腻了好日子后的逆向调节吗?穷人笑着的时候也象是在哭,反之不然。某倒以为人类的同情心相似,只要不过于麻木不仁,这“民胞物与行己有耻”精神古今趋同。倒是私底下喜爱娈童的郑板桥郑二爷,他那十几封家书中透着点儿不真诚与作秀。————也只有不事生产衣食无忧安富尊荣的右军爷,挥毫回贴,一不小心就成了书界珍品。
一直对司马光《训俭示康》里那句“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存疑:1、 若士服丝履是常态服饰,说明劳动人民填饱肚皮后有余钱购置华服,显示藏富于民、神宗盛世、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小康社会,这算啥“侈靡”,温公应当极其高兴才是,还得归功于荆公的变法,温公也得改变立场,投诚反水到改革派阵线才是。没读过《宋史》,卷帙浩繁文采也干枯,哪天找本古代经济史的著作翻翻,看荆公变法几年的成效如何。只是,丝织品历来价格不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宋人诗文应不虚,每年向契丹进贡那么多银两布匹,老百姓真能奢靡吗?即便东京与杭州繁华无比,但考察宋世其他区域的经济状况,少数几个集中了统治阶级成员的大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大繁荣,恰好相反,多数人的输血,制造了少数人的享乐。今世的深圳特区,当初是内地各个省份的输血才得以建成,经济示范作用,成效如何?有目共睹。区域经济的繁荣昌盛,有赖于该区域的人力物力资源交通的先天后天配备,因地制宜相机而动才是,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大跃进”的恶果不远;即便如美国,它的两侧临海州省经济好,而中西部广大农村不咋的,薇拉·凯瑟与安妮·普鲁的小说可为佐证。2、温公在轿子上偶然瞥见了某几个暴发户或赌博赢钱后的衣冠光鲜人物,亩产过万斤,以偏概全,以为市面上一片繁华;或者是下基层巡视,顺便整点材料参劾,没想到下边官吏组织士民盛服夹道欢迎,那光彩亮瞎了温公的老眼,不得不发出“全国山河一片红,形势一片大好”的结论。3、那是温公的变形、夸张、故意的,让儿子认识艰苦朴素才是传家宝,外面世界的繁华是一假象。
历代尺牍,尤其是短简中的佳作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些百字以内拜贴回贴,随便拟就,如电光石火,让如今有互联网、e-mail、微博体、论坛等等即时通讯工具却只产生段子手的吾辈汗颜。云中谁寄锦书来,今天要真能收到几封手写书信,倒真是一奇迹。
最后,还是八卦个材料,谁叫现代人都不爱读长篇大论高头讲章呢。(知堂有言:“法布耳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这话某举双手赞同。)因为欣赏认同傳雷的识见,便淘了本不著名的《傳雷书简》,翻阅之下,傳怒庵(1908——1966)真是一谦谦君子,1943年他同当时已78岁黄宾虹大师鸿雁来往上百通,交流艺文观点,皆以文言笔调拜肃,恐怕白话文句子“恶”了黄老的眼睛。就在与“香港的俞平伯”林以亮(真名:宋淇)的通信中,出现了他俩共同的知交熟人钱默存夫妇,“悌芬:…………叶君健译《嘉尔曼》,据锺书来信说:“叶译句法必须生铁打成之肺将打气筒灌满臭气,或可一口气念一句耳。”…………安叩 ”————这,这也是钱公的风格吗?时为1953年。某读《安徒生童话》怎么没这感觉呢?————所以尺牍最能显示出名人的多种面目,信笺中亦有些上不得台面的真知灼见真实想法,只是见了面不免敷衍几句今天天气很好哈哈哈。
很想效古人尺牍学其短,写贴子控制在百字以内、至多千字以内,现代生活节奏快、时间宝贵,没耐心读啰嗦文字,又没有漂亮女主播助阵,某才力有限,言简意赅、咳金唾玉的文章是某努力效仿的方向。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年少时读李之仪这首颇具民歌风味的《卜算子》,一直以为李之仪(端叔)是一江南秀士,白衫翩翩、深情款款,而不愿与他籍贯实为山东无棣、实与一条啖牛肉饮烧酒啃烙饼满口大蒜味的山东大汉款合。文人作此民歌风格的佳作甚少,李白《长干行》刘禹锡《竹枝词》算个中翘楚;而以《黄鹤楼》知名的崔颢,“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王船山激赏这几句短诗有“咫尺万里之妙”,且“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国人以含蓄为美,此为一例,啧啧!————后来听到邓丽君温婉甜美地吟唱这首《卜算子》,更觉得李端叔此词不俗、别具韵味。
再见到李端叔,是坡公的一封尺牍:“轼少年时,读书作文,专为应举而已。……”(知堂《亦报》小品文“东坡的坦白”一文抄录甚详) 才从“乌台诗案”脱身、贬谪黄州的坡公,向知交自剖心迹、直抒胸臆,字字句句皆发自肺腑,无怪乎知堂极服膺苏文忠公的这些题跋、尺牍文字,他的小品文写作,可窥到大苏的影响,虽则他与林语堂,鼓吹晚明诸子,实与坡老脱不了干系。
世人是否多有“暴露癖”“影恋”与“偷窥欲”呢?否则自古至今,在上的“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在下的“下半身写作”甚嚣尘上,今天许多搔首弄姿的自拍狂,摆出各种pose留下青春玉照倩影,再上传网络成网红;至于收集下载日本AV影集的宅男熟女,又是否皆为peeping Tom的哲嗣?这些都是社会学家、性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因此感叹世人“粗俗”的李银河博士,可研究的样本永远都不会匮乏,虽则她与王小波讨论过的这类话题,英国的霭理士博士都深入研究思考过,可惜霭博士的其他著作,譬如说《生命的舞蹈》《新精神》《随感录》,未有中译行世。
较之假模假式虚构幻化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创作,日记与书信因为真实可信,向为人们爱读,这多少也有窥看他人生活/隐私的冲动所驱。《雷锋日记》展现助人为乐的一代英模无私风采,《夏济安日记》且详述他的单恋细节,皆令人唏嘘不已。《蒋介石日记》是研究近代史的契入点之一。当然某些日记,纪录者书写时就有异日发表印行的潜意识,动机不纯,那些日记不免扬善隐恶、巧言令色、装腔作势,不看也罢!近几十年来,家喻户晓的出名尺牍出版物,近代以念楼钟老爷子校点的《曾国藩家书》,当代以三联版的《傅雷家书》为“双峰”,前者以耕读传家、忧勤惕励的儒家思想化育昆仲儿女,为历代家训文化集大成者;后者在尺素中纵论音乐美术文化诸方面话题,要言不烦、卓见层出,充分显示出学贯中西、持论公允平和的现代学者之识见。
余于耽读《历代文话》《史记集说》《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之余,翻阅《中国尺牍文学史》,赵树功著,倒是见识到千载以来各种尺牍文章佳品,且向来为他书所不录。之前读明清小品文,公安竟陵张岱傳山,《尺牍新钞》《晚明二十家小品》《历代小品大观》《明清娱情小品撷珍》《闲雅小品集观》等等,局限在明清范围之内,眼界不大;专意尺牍角度检视中国古典文艺,才知晓曾为坡公幕僚的李端叔,一生坎坷,晚景凄凉。(高俅也曾是苏学士幕僚,苏公将他引荐到附马王晋卿处,之后因缘际会平步青云,高某善待苏学士后人是后话。)真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而东坡居士此生也在党争夹缝中讨生活,想当年仁宗殿试苏轼苏辙兄弟后,得意地向太后夸言“为子孙得两宰相才”之语,真是莫大的讽刺!人生如梦,世事如棋!
今人有言欲穿越到宋朝为民,以为仁宗神宗约百年的和平安定日子风光无限,东京那些杂耍杂剧说烟粉唱堂会,生张熟魏迎来送往;数不清品种的果食点心,简直是吃货的天堂!还有各家大腕填词唱曲吟诗作画,人文气息扑鼻而来;而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吴侬软语醉饫伴花,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然而正是这种承平日久文恬武嬉,加上王荆公的识人不明奸佞接踵而至,有宋一代状元郎为奸臣者出了好几个,外忧内患,最根本的还是朝廷对民众的盘剥与老百姓的逆来顺受安于为奴的运命,注定了宋朝的覆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放翁绝笔之叮嘱,仅六十多年后,蒙古铁骑胡尘遮住了大宋天空,“青山一发愁濛濛,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钱锺书《宋诗选注》)
被马背种族胡人铁骑两次征服的汉人疆土,垂至近世,汉人血性几无。甲午之战前数年,日人侦谍即四出深入刺探,据说有个家伙混在江南某游冶场所,听了一出吚吚吖吖缓慢悠长的二胡伴奏,观察着周围陶醉而麻木的脸,他感慨“这大清国肯定完了”。加上李中堂大人大笔一挥,三千石大米三万吨煤炭按战前合同诚实守信地如数出口输往日本,且李中堂公子在日本有几家跨国银行,所以大清国海军是连锅端,而李少爷的银行生意、还有李家参股的煤矿、银号(盛宣怀唐廷枢坐镇)、当铺却生意兴隆得很!幸好国运若凤凰涅槃,浴血重生。平心而论,即察诸“蓝衣社”肇始之黄埔系少壮军官,皆为欲以只手补天裂的有为青年,只因信仰的迥异,日后兵戎相见兄弟阋墙,也是睡狮复兴之途不得不付出的血的代价。
《美的历程》,李泽厚此名著于1981年初版,甫面世即引起轰动,风靡全国,尤以青年学子为甚。三十多年后,某方读到该书,与《管锥编》《谈艺录》相较,该著以文字简洁明白晓畅更易接受。李先生积几十年的读书思考成此书,提出诸多新颖见解,发前人之所未发,有他独到之处。只是某些观点有商榷处,持论太苛,如“苏轼的意义”一节,“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字不如诗文,诗文不如词,词的数量也不算多。” 初读此几句高论,不免吃惊,回顾所读坡公诗词文章,许是各花入各眼吗?林语堂为坡公立传,视若不世出的神人完人;即如知堂,也感叹“东坡的本色还是在他的诗词书画、题跋尺牍上显得出来。”
概此,某个人以为,坡老诗文,以《东坡志林》《仇池笔记》《艾子杂说》以及大量的题跋尺牍为著,制策献表一类应用文不足论,坡公小品文情致,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诸子,流觞至民国,知堂语堂自是推崇备至;坡公小品文的雅人深致、缱绻自然、不事雕琢、淡雅质朴、蕴藉诙诡等特色,好读者往往人到中年方可品味出一二,为素心人二三子所叹服,谓其上承庄骚、兼采史汉、旁及释道,后启晚明公安竟陵,乃至于震川亦效其作风,毋论知堂等人。然坡公小品文耽读讽诵再三,其味自出。而志气豪迈锐意进取的弱冠壮岁,自不会意坡老“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之灰涩喟叹。“烈士暮年宜学道,才人老去例逃禅”,年岁既长、马齿徒增、髀肉复生之余,思想成熟,“不再为某种革命目标慷慨激昂”,则多归宿于释老二氏之境。诸如青年时不大知味的陶诗杜诗苏文,乃至于金瓶梅红楼梦,咀嚼再三、味中之味,方击节称叹,当浮一大白。
即以《金瓶梅》论,张竹坡之外,现当代孙述宇、候文咏、秋水堂(田晓菲)、浦安迪、格非诸家长篇议论皆有得。然《在园杂志》刘廷玑与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的短论,早已定下评点基调。(鲁迅如烈酒,知堂若酽茶。)《鲁迅日记》记载他花重金购买以山西发现“词话”本为底本而限量印刷毛边本事,“金”以秽笔故不得广布坊间,然文士赞其为云霞满纸的一代奇书,且文词活泼、人情世故刻画入微,明清长篇小说中的佼佼者一出世即以成熟的多声部大合唱雄居世界文学之林。即以万余字秽笔,从研究道家房中术与现代性心理学的角度,也是好材料:sadism,施虐与被虐、助淫器具、男女性心理异同,都有文章可做。所以潘光旦先生从先秦著作到明清笔记乃至坊间俗语谐闻中梳爬勾理出那么多的佐证资料,民国学者的治学深度广度,可现一斑。
在戴老爷家消夏的封大姑,今番又回来了,所过处翠叶转黄芦苇萧瑟;若非看到《乞米贴》,就不知道颜真卿竟然穷成那样!也是啊!唐朝虽开科取士,但门阀世家占据上游,官二代富二代成群结队,即便才如郑虔,也挣钱无多,与贫为邻!李杜更不用说,诗仙借酒消愁沦为弄臣一流,诗圣流离川湘等地,拾橡子、卖药草度日,煮字疗饥卖文为生也没个市场。因此功成名就、稿费收入丰厚的袁枚平生不喜杜诗,更无心忆苦思甜,估摸着酸苦的少陵野老诗句能噎着他,而女弟子能消导疏通下面却弄不了Heimilich急救更毋论心肺复苏,这令随园老人与他众多女弟子不悦。念楼钟公也怀疑白乐天的真诚,因为偎红倚翠的乐天公如此幸福,用不着回答那著名提问“你幸福吗”(史上最蠢问题!可以“何不食肉糜”对之),他那些描摹辛苦(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劳动人民劳苦大众)的动容诗句,是过腻了好日子后的逆向调节吗?穷人笑着的时候也象是在哭,反之不然。某倒以为人类的同情心相似,只要不过于麻木不仁,这“民胞物与行己有耻”精神古今趋同。倒是私底下喜爱娈童的郑板桥郑二爷,他那十几封家书中透着点儿不真诚与作秀。————也只有不事生产衣食无忧安富尊荣的右军爷,挥毫回贴,一不小心就成了书界珍品。
一直对司马光《训俭示康》里那句“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存疑:1、 若士服丝履是常态服饰,说明劳动人民填饱肚皮后有余钱购置华服,显示藏富于民、神宗盛世、物质生产极大丰富、小康社会,这算啥“侈靡”,温公应当极其高兴才是,还得归功于荆公的变法,温公也得改变立场,投诚反水到改革派阵线才是。没读过《宋史》,卷帙浩繁文采也干枯,哪天找本古代经济史的著作翻翻,看荆公变法几年的成效如何。只是,丝织品历来价格不菲,“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宋人诗文应不虚,每年向契丹进贡那么多银两布匹,老百姓真能奢靡吗?即便东京与杭州繁华无比,但考察宋世其他区域的经济状况,少数几个集中了统治阶级成员的大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大繁荣,恰好相反,多数人的输血,制造了少数人的享乐。今世的深圳特区,当初是内地各个省份的输血才得以建成,经济示范作用,成效如何?有目共睹。区域经济的繁荣昌盛,有赖于该区域的人力物力资源交通的先天后天配备,因地制宜相机而动才是,一窝蜂地大干快上,“大跃进”的恶果不远;即便如美国,它的两侧临海州省经济好,而中西部广大农村不咋的,薇拉·凯瑟与安妮·普鲁的小说可为佐证。2、温公在轿子上偶然瞥见了某几个暴发户或赌博赢钱后的衣冠光鲜人物,亩产过万斤,以偏概全,以为市面上一片繁华;或者是下基层巡视,顺便整点材料参劾,没想到下边官吏组织士民盛服夹道欢迎,那光彩亮瞎了温公的老眼,不得不发出“全国山河一片红,形势一片大好”的结论。3、那是温公的变形、夸张、故意的,让儿子认识艰苦朴素才是传家宝,外面世界的繁华是一假象。
历代尺牍,尤其是短简中的佳作俯拾皆是不胜枚举。这些百字以内拜贴回贴,随便拟就,如电光石火,让如今有互联网、e-mail、微博体、论坛等等即时通讯工具却只产生段子手的吾辈汗颜。云中谁寄锦书来,今天要真能收到几封手写书信,倒真是一奇迹。
最后,还是八卦个材料,谁叫现代人都不爱读长篇大论高头讲章呢。(知堂有言:“法布耳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这话某举双手赞同。)因为欣赏认同傳雷的识见,便淘了本不著名的《傳雷书简》,翻阅之下,傳怒庵(1908——1966)真是一谦谦君子,1943年他同当时已78岁黄宾虹大师鸿雁来往上百通,交流艺文观点,皆以文言笔调拜肃,恐怕白话文句子“恶”了黄老的眼睛。就在与“香港的俞平伯”林以亮(真名:宋淇)的通信中,出现了他俩共同的知交熟人钱默存夫妇,“悌芬:…………叶君健译《嘉尔曼》,据锺书来信说:“叶译句法必须生铁打成之肺将打气筒灌满臭气,或可一口气念一句耳。”…………安叩 ”————这,这也是钱公的风格吗?时为1953年。某读《安徒生童话》怎么没这感觉呢?————所以尺牍最能显示出名人的多种面目,信笺中亦有些上不得台面的真知灼见真实想法,只是见了面不免敷衍几句今天天气很好哈哈哈。
很想效古人尺牍学其短,写贴子控制在百字以内、至多千字以内,现代生活节奏快、时间宝贵,没耐心读啰嗦文字,又没有漂亮女主播助阵,某才力有限,言简意赅、咳金唾玉的文章是某努力效仿的方向。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