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大选后的第五天,世界末日暂时还没到来
美国大选过去的第五天,许多人口中的世界末日暂时还没到来。特朗普上台不是民主制度的问题,美国现状如此,人民诉求如此,你得认。
自海至光辉之海,特朗普改写的政治版图
在美国,政治版图沿着其地理轮廓划分。传统上东西海岸的城市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而剩下广阔而人口稀疏的的地区往往是共和党的票仓。大选的变数往往在于在两者交界处的城郊地区。2012年奥巴马赢得大选时是如此,今年特朗普也是如此。在你即将看到的这些地图中,你会看到全国的选票是如何将胜利的指针指向川普并将他送上第45任美国总统之位的。
纵向比较:自2012年来,在摇摆中逐渐右倾的选票
与2012年相比,共和党又额外收获了大面积选票,特朗普“策反”的大量中小城镇为他带去了获选的关键。
看图指南:每一个城镇由短线表示。颜色代表获得选举人票的候选人,蓝色为希拉里·克林顿,红色为唐纳德·特朗普;方向代表自2012年来各城镇的倾向变化,左倾短线代表较2012年更加倾向民主党的城镇;而右倾短线则代表较2012年更加倾向共和党的城镇。加粗的短线表示自2012年来被“策反”的城镇。
东北部:选举人票结果一如往常的平静下,内陆城镇正在右倾
(乡镇地区右倾支持共和党)
上图中加粗的红色箭头由缅因州的内陆地区,跨越新罕布什尔州,直至延伸到纽约州的北部地区,这意味着这一片曾在2012年把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送入白宫的地区在今年“反水”转投共和党怀抱。尽管这些小城镇所处地的选举人票最终由希拉里收入囊中,但这些远离海岸大城市的“反水”城镇的投票情况基本遵循“城市选票微微左倾,而城郊及乡镇极度右倾”的基本原则。
宾州此番意外翻红,北卡略在意料之中
作为一个连续在过去六个选举周期中将票投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深蓝州”(选票上而非城市个数上),在这一大选周期中成为了关键摇摆州。而宾州今年大部分县镇都有更多的选民将票投给共和党。如果觉得读来拗口,下面这幅对比图应该能更加直观地帮助你理解宾州“反”在哪里: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左图为2012年宾州选情,右图为2016年宾州选情)
一眼望去,你立马能感受到的一点是——两张图没有对齐!我没有开玩笑,它们无法对齐是因为在地图下方图注的个数不一样——宾州今年出现了80%以上选民将票投给共和党的超级深红州。2012年时,奥巴马在宾州以5个百分点的优势拿走了20张选举人票,而今年特朗普以1.2%的优势险胜。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费城、匹兹堡等几个雷打不动的民主党铁仓,其他的绝大部分城市要么从浅红的摇摆状态变成深红,要么干脆直接从浅蓝甚至深蓝变红(西北角的伊利县和东边的路泽恩县和北安普敦县),实现了宾州的“叛变”。
与宾州不同的是,北卡罗莱纳州,是一个曾在2008年被翻蓝的传统红州。此后奥巴马本想尝试在2012年连任竞选中借势再次拿下北卡,可是红州传统回归,使得选举人票落入罗姆尼囊总。重归共和党怀抱的北卡州,今年也帮助特朗普以4%的优势拿下该州。
五大湖地区:中西部吹响的“反水”号角
特朗普改写选举版图,是从中西部开始的。在正式开始投票前,普遍认为密歇根州与威斯康辛州会是民主党的地盘。但是在正式选举中,这一地区的包围着大城市的那些中型县镇普遍倒戈特朗普。最令人震惊的变化发生在伊利诺伊州、威斯康辛州与爱荷华州的交界处(如图圆圈内地区红色加粗短线),在这个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特朗普承诺的愿景使他获得了生活在这一落后地区的人们的信任,从而抓住了关键的选票。
(从左到右:伊利诺伊州西北部、威斯康辛州南部及爱荷华州东部选民票数翻红)
一路向南:城市化带来的小面积迅速翻蓝
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佐治亚州的选民在预料之内将票投给了共和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地区,围绕在亚特兰大周围的几个快速城市化的城镇(如图圆圈内蓝色加粗短线)很快便左倾。在这一地区,希拉里在今年的选举中一举拿下了在2012年奥巴马失手的三个城镇。
得克萨斯州与新墨西哥州:可预见的极与极
美国南部的这两个州,投票结果根本都不用猜。如果说得州是共和党的死党,那新墨西哥州便是共和党的死对头,尤其是面对这个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在与墨西哥接壤的这里,没有人会愿意在边境建一座墙。
希拉里在本次大选中并没有“讨好”到拉丁裔选民。尽管特朗普关于非法移民的论调遭致很多拉丁裔选民不满,但是面临更加年轻的拉丁裔选民,希拉里也没能及时抓住机会。当初奥巴马在竞选时全方位多平台投放西班牙语竞选广告是为了抓住年轻选民的心,而希拉里今年动作慢了一步,怕是消耗了一部分拉丁裔选民对民主党的好感。早前的报道指出,今年内华达州拉丁裔的投票率将创历史新高,尽管在拉丁裔选民这里并不讨喜,但特朗普的非法移民言论太伤拉丁裔选民的心,希拉里还是以较奥巴马更优秀的表现为民主党赢下了内华达州最大的两个城镇(瓦肖县和克拉克县),从而将该州选举人票括入囊中。
加利福尼亚州这片蓝海在今年变得更蓝,希拉里甚至赢下了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以来便没再倾向于民主党的橙县(Orange County)。但在加州的西北一角,一些处于西雅图与波特兰之间的乡村地区也有翻红,转而支持特朗普。
横向比较:峰与谷,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都在哪里
希拉里的赢下了大城市,而特朗普赢下了剩下的所有。
看图指南:每一个城镇由三角表示。颜色代表获得选票的候选人,蓝色为希拉里·克林顿,红色为唐纳德·特朗普;纵向高度代表选区选票总量,横向宽度代表净选票优势;加粗三角代表超过50%百分点的压倒性优势。
东北部:深蓝聚集地
希拉里果断拿下了东北大走廊。这些城市从波士顿一路南下到华盛顿,为希拉里赢下了巨大的优势。在特朗普赢下的大城市中,萨福克郡算是较为出名的一个。但特朗普在大城市的选民手里拿选票根本无从下手,他的福地主要在城郊地区。
五大湖地区:随着大城市密度降低,希拉里的优势逐渐消失
继续拿下克里夫兰和底特律的希拉里,没有能够延续横扫选举人票的气势,这两个大城市为希拉里奠定的优势无法抵消特朗普在五大湖地区小城镇中取得的优势。在俄亥俄州的88个城镇中,希拉里只拿下了7个,甚至丢掉了奥巴马在2012年拿下的代顿(中型城市)地区选票。
佛罗里达:一些丢掉的大城市
在佛罗里达的关键一役中,希拉里保住了南佛罗里达和奥兰多,但特朗普却以微弱优势窃得圣彼得斯堡(佛罗里达州人口第四城市)。另外,特朗普还拿走了东西海岸那些本该属于民主党地盘的城市中,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的城市的选票。
得克萨斯与平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特朗普在大平原的乡村郡县中获得的优势,比他在南部窃得的优势还要明显。在这些乡镇中,他持续性地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这些乡镇规模虽小,但在选票上异常一致,帮助特朗普轻松拿下了整个片区。(图中矮矮的小三角代表着这些小乡镇)
割裂的城乡选票:城市流向民主党,其余的都给了共和党
全国范围内来说,希拉里压倒性地赢得了几乎所有大城市,而特朗普却赢下了余下从城郊到乡镇至少75%的选票。
地理因素显然是人们选票去向的决定性因素。城镇的划分揭露了两大政党极与极的对立事实。
希拉里赢下了几乎90%的大城市,然而特朗普则毫不客气的将剩下城郊的75%到90%以及几乎所有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收入囊中。尽管特朗普赢得的地区人口稀疏,但他们的确占这次竞选选民的大多数,这也是特朗普能够获得足够选举人票从而获胜的一个基础。
“反水”意味着什么
“反水”这个词,一直存在于引号当中,是因为这里的“反水”不是真正的“倒戈”或者“背叛”,是竞选游戏当中合理的变数。我们之所以会用这样一个词来称呼这次大选中令人惊奇的诸多“不合理”之处,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希拉里在这次竞选中丢掉了上面这些摇摆州甚至原有的民主党票仓?
其一,是对奥巴马政府的失望。要知道,这次大选民主党把总统丢了,把两院也丢了——这不会是希拉里一个人的锅。
图中深橙色地区是连续两届支持奥巴马政府却在这次选举中将大部分选票贡献给特朗普的城镇,占700个奥巴马铁粉城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207个曾支持过奥巴马一次的城镇中,特朗普更是获得了194个——奥巴马失掉的民心直接换算成了希拉里失去的83张选举人票(其中包括尚未官方确认但实质上已经落定的共和党在密西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获得的选举人票)。
上届政府遗留的问题就是这届候选人面前的考题。奥巴马在任期内始终没有为医疗改革、就业问题找到良药,于是民众期待得到新一届政府的解决。如果身处同党的希拉里不能提出一个爽快的解决办法,民众在焦虑间便容易将错误归结于政党,同一政党在政策上必然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民众认为政党属性如此,便不可能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同一政党的候选人会有新的突破。这种超越候选人本身品质能力的“一丘之貉”评价,也自然会给对面政党的候选人带来机会。
其二,对现状的焦虑变成了对特朗普的期待。民众的焦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借着换届爆发,对民主党的失望会变成对共和党的期望。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是个接地气的人,精英痛恨他,中下层民众爱他。在这届选举中,最有诉求的正是这些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生活每况愈下的中下层民众,他们容易相信一个善于给承诺的候选人。迫切想要得到改变的民众会偏好强硬的解决方式。说中下层民众短视,但他们的利益就在此时此刻,他们想不了那么多,此时此刻就要争取。他们的脑回路很简单:有问题,先解决问题。什么国家大事?不知道,不过还是先解决我的问题吧。这可以解释一个提出“造墙理论”的候选人也能够上台,这句话的语境,存在于美墨边境长久以来的混乱状况。偷渡、毒品、贩卖人口,没有一件事情不是要命的。之所以有人支持,是的确有人需要这方面十分强硬的政策。还有一个例子,是上面图表中宾州“反水”的北安普敦。当地原有钢铁厂的被迫关门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失业问题,而且劳动关系中压榨问题严重,民众苦不堪言——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措施,他们哪里看得到头?他们需要特朗普,更期待特朗普上台后的动作,既然需要他上台,那,投票吧。
其三,希拉里团队竞选策略的失误。花大钱,请大牌,说大话——用套路没错,但碰见特朗普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还不改改就说不过去了。总统候选人要在民众面前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希拉里是典型的政客风格,深谙选举的规则。选举就是钱、造势、形象打造、空口承诺,所以希拉里的社交网站上是与底层人民的合照,这是所谓亲民;会请明星来站台,这是所谓造势。但是今年对手太奇葩,这些正常的竞选手段在民众眼里变得“假”。特朗普天天在发推特,转自个儿推特,“骂人”,“挑事儿”——论谁看都有一种“很好,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的感觉,这是所谓增加曝光率,好不好的,先在你眼前晃够了再说。撇开网上这些“虚的”,特朗普还做了一些希拉里没做到的事情。选举的确是一场衡量利弊的游戏,抓大放小地拉选票也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同时也别忘了,在摇摆州定乾坤的环境下,每一个城镇都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摇摆州下面是摇摆县,特朗普做到的是去每个小城镇演讲,像村头放映队一天搞四场,不管你说会不会是空头支票,至少能够了解些民情民意,也至少展现了诚意。希拉里的传统竞选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星光闪耀到民众觉得厌烦了,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了,民众抵触心理上来,讨厌了就是讨厌了,选票自然也就飞了。
说在最后,每届大选戏够多料够足,真真假假我一介屁民判断不出来是带不了节奏的。能做的就是不给胜者造帝王神话般的励志故事,也尽量不拿败者的失败去熬一碗烫嘴的鸡汤。翻译了一下选举后的统计数据,它不会骗人(?),还望大家接受事实,理性看待。
文章来自看荐;:http://tinyurl.com/zpcwl5a
![]() |
自海至光辉之海,特朗普改写的政治版图
在美国,政治版图沿着其地理轮廓划分。传统上东西海岸的城市是民主党的大本营,而剩下广阔而人口稀疏的的地区往往是共和党的票仓。大选的变数往往在于在两者交界处的城郊地区。2012年奥巴马赢得大选时是如此,今年特朗普也是如此。在你即将看到的这些地图中,你会看到全国的选票是如何将胜利的指针指向川普并将他送上第45任美国总统之位的。
纵向比较:自2012年来,在摇摆中逐渐右倾的选票
与2012年相比,共和党又额外收获了大面积选票,特朗普“策反”的大量中小城镇为他带去了获选的关键。
![]() |
看图指南:每一个城镇由短线表示。颜色代表获得选举人票的候选人,蓝色为希拉里·克林顿,红色为唐纳德·特朗普;方向代表自2012年来各城镇的倾向变化,左倾短线代表较2012年更加倾向民主党的城镇;而右倾短线则代表较2012年更加倾向共和党的城镇。加粗的短线表示自2012年来被“策反”的城镇。
东北部:选举人票结果一如往常的平静下,内陆城镇正在右倾
![]() |
(乡镇地区右倾支持共和党)
上图中加粗的红色箭头由缅因州的内陆地区,跨越新罕布什尔州,直至延伸到纽约州的北部地区,这意味着这一片曾在2012年把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送入白宫的地区在今年“反水”转投共和党怀抱。尽管这些小城镇所处地的选举人票最终由希拉里收入囊中,但这些远离海岸大城市的“反水”城镇的投票情况基本遵循“城市选票微微左倾,而城郊及乡镇极度右倾”的基本原则。
宾州此番意外翻红,北卡略在意料之中
![]() |
作为一个连续在过去六个选举周期中将票投给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深蓝州”(选票上而非城市个数上),在这一大选周期中成为了关键摇摆州。而宾州今年大部分县镇都有更多的选民将票投给共和党。如果觉得读来拗口,下面这幅对比图应该能更加直观地帮助你理解宾州“反”在哪里:
![]() |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左图为2012年宾州选情,右图为2016年宾州选情)
一眼望去,你立马能感受到的一点是——两张图没有对齐!我没有开玩笑,它们无法对齐是因为在地图下方图注的个数不一样——宾州今年出现了80%以上选民将票投给共和党的超级深红州。2012年时,奥巴马在宾州以5个百分点的优势拿走了20张选举人票,而今年特朗普以1.2%的优势险胜。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费城、匹兹堡等几个雷打不动的民主党铁仓,其他的绝大部分城市要么从浅红的摇摆状态变成深红,要么干脆直接从浅蓝甚至深蓝变红(西北角的伊利县和东边的路泽恩县和北安普敦县),实现了宾州的“叛变”。
与宾州不同的是,北卡罗莱纳州,是一个曾在2008年被翻蓝的传统红州。此后奥巴马本想尝试在2012年连任竞选中借势再次拿下北卡,可是红州传统回归,使得选举人票落入罗姆尼囊总。重归共和党怀抱的北卡州,今年也帮助特朗普以4%的优势拿下该州。
五大湖地区:中西部吹响的“反水”号角
![]() |
特朗普改写选举版图,是从中西部开始的。在正式开始投票前,普遍认为密歇根州与威斯康辛州会是民主党的地盘。但是在正式选举中,这一地区的包围着大城市的那些中型县镇普遍倒戈特朗普。最令人震惊的变化发生在伊利诺伊州、威斯康辛州与爱荷华州的交界处(如图圆圈内地区红色加粗短线),在这个主要以农业为主的地区,特朗普承诺的愿景使他获得了生活在这一落后地区的人们的信任,从而抓住了关键的选票。
![]() |
(从左到右:伊利诺伊州西北部、威斯康辛州南部及爱荷华州东部选民票数翻红)
一路向南:城市化带来的小面积迅速翻蓝
![]() |
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和佐治亚州的选民在预料之内将票投给了共和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地区,围绕在亚特兰大周围的几个快速城市化的城镇(如图圆圈内蓝色加粗短线)很快便左倾。在这一地区,希拉里在今年的选举中一举拿下了在2012年奥巴马失手的三个城镇。
得克萨斯州与新墨西哥州:可预见的极与极
![]() |
美国南部的这两个州,投票结果根本都不用猜。如果说得州是共和党的死党,那新墨西哥州便是共和党的死对头,尤其是面对这个以特朗普为首的共和党,在与墨西哥接壤的这里,没有人会愿意在边境建一座墙。
![]() |
希拉里在本次大选中并没有“讨好”到拉丁裔选民。尽管特朗普关于非法移民的论调遭致很多拉丁裔选民不满,但是面临更加年轻的拉丁裔选民,希拉里也没能及时抓住机会。当初奥巴马在竞选时全方位多平台投放西班牙语竞选广告是为了抓住年轻选民的心,而希拉里今年动作慢了一步,怕是消耗了一部分拉丁裔选民对民主党的好感。早前的报道指出,今年内华达州拉丁裔的投票率将创历史新高,尽管在拉丁裔选民这里并不讨喜,但特朗普的非法移民言论太伤拉丁裔选民的心,希拉里还是以较奥巴马更优秀的表现为民主党赢下了内华达州最大的两个城镇(瓦肖县和克拉克县),从而将该州选举人票括入囊中。
加利福尼亚州这片蓝海在今年变得更蓝,希拉里甚至赢下了自富兰克林·罗斯福时期以来便没再倾向于民主党的橙县(Orange County)。但在加州的西北一角,一些处于西雅图与波特兰之间的乡村地区也有翻红,转而支持特朗普。
横向比较:峰与谷,特朗普和希拉里的支持者都在哪里
希拉里的赢下了大城市,而特朗普赢下了剩下的所有。
![]() |
看图指南:每一个城镇由三角表示。颜色代表获得选票的候选人,蓝色为希拉里·克林顿,红色为唐纳德·特朗普;纵向高度代表选区选票总量,横向宽度代表净选票优势;加粗三角代表超过50%百分点的压倒性优势。
东北部:深蓝聚集地
希拉里果断拿下了东北大走廊。这些城市从波士顿一路南下到华盛顿,为希拉里赢下了巨大的优势。在特朗普赢下的大城市中,萨福克郡算是较为出名的一个。但特朗普在大城市的选民手里拿选票根本无从下手,他的福地主要在城郊地区。
![]() |
五大湖地区:随着大城市密度降低,希拉里的优势逐渐消失
![]() |
继续拿下克里夫兰和底特律的希拉里,没有能够延续横扫选举人票的气势,这两个大城市为希拉里奠定的优势无法抵消特朗普在五大湖地区小城镇中取得的优势。在俄亥俄州的88个城镇中,希拉里只拿下了7个,甚至丢掉了奥巴马在2012年拿下的代顿(中型城市)地区选票。
佛罗里达:一些丢掉的大城市
![]() |
在佛罗里达的关键一役中,希拉里保住了南佛罗里达和奥兰多,但特朗普却以微弱优势窃得圣彼得斯堡(佛罗里达州人口第四城市)。另外,特朗普还拿走了东西海岸那些本该属于民主党地盘的城市中,退休人员不断增加的城市的选票。
得克萨斯与平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
特朗普在大平原的乡村郡县中获得的优势,比他在南部窃得的优势还要明显。在这些乡镇中,他持续性地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这些乡镇规模虽小,但在选票上异常一致,帮助特朗普轻松拿下了整个片区。(图中矮矮的小三角代表着这些小乡镇)
割裂的城乡选票:城市流向民主党,其余的都给了共和党
全国范围内来说,希拉里压倒性地赢得了几乎所有大城市,而特朗普却赢下了余下从城郊到乡镇至少75%的选票。
地理因素显然是人们选票去向的决定性因素。城镇的划分揭露了两大政党极与极的对立事实。
![]() |
希拉里赢下了几乎90%的大城市,然而特朗普则毫不客气的将剩下城郊的75%到90%以及几乎所有小城市和乡村地区收入囊中。尽管特朗普赢得的地区人口稀疏,但他们的确占这次竞选选民的大多数,这也是特朗普能够获得足够选举人票从而获胜的一个基础。
“反水”意味着什么
“反水”这个词,一直存在于引号当中,是因为这里的“反水”不是真正的“倒戈”或者“背叛”,是竞选游戏当中合理的变数。我们之所以会用这样一个词来称呼这次大选中令人惊奇的诸多“不合理”之处,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导致了希拉里在这次竞选中丢掉了上面这些摇摆州甚至原有的民主党票仓?
其一,是对奥巴马政府的失望。要知道,这次大选民主党把总统丢了,把两院也丢了——这不会是希拉里一个人的锅。
![]() |
图中深橙色地区是连续两届支持奥巴马政府却在这次选举中将大部分选票贡献给特朗普的城镇,占700个奥巴马铁粉城镇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在207个曾支持过奥巴马一次的城镇中,特朗普更是获得了194个——奥巴马失掉的民心直接换算成了希拉里失去的83张选举人票(其中包括尚未官方确认但实质上已经落定的共和党在密西根州和新罕布什尔州获得的选举人票)。
上届政府遗留的问题就是这届候选人面前的考题。奥巴马在任期内始终没有为医疗改革、就业问题找到良药,于是民众期待得到新一届政府的解决。如果身处同党的希拉里不能提出一个爽快的解决办法,民众在焦虑间便容易将错误归结于政党,同一政党在政策上必然有一定的连贯性,如果民众认为政党属性如此,便不可能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同一政党的候选人会有新的突破。这种超越候选人本身品质能力的“一丘之貉”评价,也自然会给对面政党的候选人带来机会。
其二,对现状的焦虑变成了对特朗普的期待。民众的焦虑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借着换届爆发,对民主党的失望会变成对共和党的期望。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特朗普是个接地气的人,精英痛恨他,中下层民众爱他。在这届选举中,最有诉求的正是这些在奥巴马执政期间生活每况愈下的中下层民众,他们容易相信一个善于给承诺的候选人。迫切想要得到改变的民众会偏好强硬的解决方式。说中下层民众短视,但他们的利益就在此时此刻,他们想不了那么多,此时此刻就要争取。他们的脑回路很简单:有问题,先解决问题。什么国家大事?不知道,不过还是先解决我的问题吧。这可以解释一个提出“造墙理论”的候选人也能够上台,这句话的语境,存在于美墨边境长久以来的混乱状况。偷渡、毒品、贩卖人口,没有一件事情不是要命的。之所以有人支持,是的确有人需要这方面十分强硬的政策。还有一个例子,是上面图表中宾州“反水”的北安普敦。当地原有钢铁厂的被迫关门直接导致了大面积的失业问题,而且劳动关系中压榨问题严重,民众苦不堪言——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措施,他们哪里看得到头?他们需要特朗普,更期待特朗普上台后的动作,既然需要他上台,那,投票吧。
其三,希拉里团队竞选策略的失误。花大钱,请大牌,说大话——用套路没错,但碰见特朗普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还不改改就说不过去了。总统候选人要在民众面前塑造什么样的形象?希拉里是典型的政客风格,深谙选举的规则。选举就是钱、造势、形象打造、空口承诺,所以希拉里的社交网站上是与底层人民的合照,这是所谓亲民;会请明星来站台,这是所谓造势。但是今年对手太奇葩,这些正常的竞选手段在民众眼里变得“假”。特朗普天天在发推特,转自个儿推特,“骂人”,“挑事儿”——论谁看都有一种“很好,你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的感觉,这是所谓增加曝光率,好不好的,先在你眼前晃够了再说。撇开网上这些“虚的”,特朗普还做了一些希拉里没做到的事情。选举的确是一场衡量利弊的游戏,抓大放小地拉选票也是很常见的做法。但同时也别忘了,在摇摆州定乾坤的环境下,每一个城镇都可能改变比赛的结果。摇摆州下面是摇摆县,特朗普做到的是去每个小城镇演讲,像村头放映队一天搞四场,不管你说会不会是空头支票,至少能够了解些民情民意,也至少展现了诚意。希拉里的传统竞选方法已经行不通了,星光闪耀到民众觉得厌烦了,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了,民众抵触心理上来,讨厌了就是讨厌了,选票自然也就飞了。
说在最后,每届大选戏够多料够足,真真假假我一介屁民判断不出来是带不了节奏的。能做的就是不给胜者造帝王神话般的励志故事,也尽量不拿败者的失败去熬一碗烫嘴的鸡汤。翻译了一下选举后的统计数据,它不会骗人(?),还望大家接受事实,理性看待。
文章来自看荐;:http://tinyurl.com/zpcwl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