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在谈论120帧新技术时,我看到的还是那个擅长拍人心的李安
看完李安4K/3D/120帧的新电影,首先肯定要不可避免地说下视觉上的体验。不然对不起我200块的票价。
首先K啊D啊帧什么的,我们普通人不懂。但它厉害在哪儿呢?全球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五个城市可以看到顶配版。其他城市只能看60帧和24帧的低配版。
顶配版的放映厅屏幕巨大,场景逼真,皮肤毛发、烟花尘土、石头树叶等,纹理脉络纤毫毕现,真的像自己眼睛看到的一样。有网友这样评价视觉效果:
“字符子弹烟花全都飞出屏幕。”
“亮度,清晰度,立体感都是前所未有的,感觉之前看的3D大多是垃圾。”
不可否认,120帧确实把之前所有的3D电影都秒成了渣画质。
但是刚开始密集的台词和陌生的角色,以及吸引我大部分注意力3D效果,让我根本看不懂谁是谁,他们要干嘛,我花200块你就给我看几个大兵吵吵嚷嚷?坚持了20几分钟后,我才慢慢开始进入剧情。
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在伊拉克驻守的19岁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因为一段偶然拍摄到的视频而成为美国英雄。视频中,他和队友遭遇了一次激烈的枪战,比利所在的B班班长中枪受伤,比利不顾危险冲锋陷阵去营救。
虽然班长最终没能救活,但比利和B班却因为视频的公布和安葬班长得到了短暂的休假,并被邀请在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进行走秀、接受表彰。但周围的球迷、经纪人、普通民众却并不能理解战争和B班真实的生活,比利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后决定回到战场。
记者发布会、看橄榄球赛、走秀排练,所有的事情全都发生在一天之内,电影通过闪回镜头把比利脑海中对战事的回忆和现场串联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是一部比利的个人内心戏。李安想表现的就是在这一天之内,比利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误解之后,对自己命运的选择。
电影里最能体现视觉冲击的两个场景是烟花音浪充斥的中场走秀和比利·林恩与敌人肉搏。
这两个场景,我看得汗毛竖起。盛大的开幕式,明晃晃的烟花急速上升、炸裂,碧昂斯等一众身材火辣的美女明星又唱又跳,比利不知所措地在T台上走着,无比地僵硬、迷茫。巨大的屏幕上出现比利的脸,但他此刻一脸懵逼。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尴尬,心疼!
烟花爆炸的声音特别响,我在电影院差点没跳起来!比利想起了他去救班长时候的枪声,他和恐怖分子正面交锋,在水泥管里扭打厮杀,刀尖飘来飘去,我的心也忽上忽下。看的人毛孔全张,快要窒息。
但其实这两个场景比利·林恩没有一句台词,全程只能靠主演的眼神和动作。男主虽然是个新人,但是演技还是不错的,李安会挑人。
在120帧的镜头下,演员的皮肤毛孔、雀斑痘印都暴露无遗(心疼女主角一秒),所以李安干脆要求所有的演员都素颜出镜,演员的表情和情绪被无限地聚焦和放大,如果你在演,观众一秒就能看破。这对演员来说是种考验,但对观众来说,却能更有代入感。
李安太狠了,如果这技术成为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素颜和高清,中国有几个演员能禁得住外貌和演技的考验?
不过褪去120帧的卖点和噱头,我看到的还是那个擅长拍人心的李安。
男主脸上始终若有所思,敏感疑惑。对于那个国家式的荣誉表彰,他手足无措;对于他喜欢的拉拉队女孩,他不想失去可又无力得到;对于姐姐的挽留,他纠结挣扎;对于班长和战场,他逐渐生出一种宿命感……
在中场表演的这短暂时间里,比利·林恩想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讽刺的事实。虽然戴着国家英雄的光环,但是观众戏谑他们在战壕里搞基,伴舞的小哥对他说“傻大兵”,搭台人员无情地赶他们走甚至事后蓄意殴打,没人理解他们的战争,也没人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就连最爱的姑娘听到比利·林恩有留下的意思时,也感到不可思议:“你怎么可以说这种话?怎么可以不回伊拉克,你是英雄啊!”即使是真心为他着想的姐姐,帮他找心理医生努力让他有机会留下来,也不是真的理解弟弟的真实想法。
寂寞,纠结,“你们都不懂我,唯一懂我的班长死了。”我想比利的内心肯定这样呐喊着,无比地蓝瘦,香菇。
没办法,比利和他的兄弟们在战场呆了太久,已经无法习惯外面的世界了。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漂亮姑娘、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人们只关心自己和钱,没人在乎你是不是英雄,没人在乎你是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而战,也没人在乎你在战场上经历的一切。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荒谬的中场表演、班长的牺牲、心爱姑娘和队友的“期待”,比利•林恩选择回到伊拉克。
他的姐姐问他:“你宁愿选择践踏别人的国家,也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形象?”,比利的回答是这是他的宿命。但这并没有说服我,我倒觉得是对外界不理解的环境的一种排斥和逃避,回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肖生克的救赎》里被关久的犯人,离开监狱后会无法融入社会,而选择再次犯罪回到监狱。虽然比喻有点不恰当,但在我看来,比利•林恩的选择竟然和它有些相似。
其实我们一开始就能猜到比利会选择回到伊拉克,电影不是在讲选择,而是在讲选择的过程,结局是注定好了的,就像你知道王佳芝肯定会放了易先生,少年派一定能够和孟加拉虎生存下去,关键是结局是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典型的李安的电影,对人心极其细腻的描述和对命运强烈的追问。如果你对漫长细致的心理活动不感兴趣,而只是渴望从120帧里获得《阿凡达》那样的震撼的感官体验,那就别破费200块了。
首先K啊D啊帧什么的,我们普通人不懂。但它厉害在哪儿呢?全球只有纽约、洛杉矶、北京、上海、台北五个城市可以看到顶配版。其他城市只能看60帧和24帧的低配版。
顶配版的放映厅屏幕巨大,场景逼真,皮肤毛发、烟花尘土、石头树叶等,纹理脉络纤毫毕现,真的像自己眼睛看到的一样。有网友这样评价视觉效果:
“字符子弹烟花全都飞出屏幕。”
“亮度,清晰度,立体感都是前所未有的,感觉之前看的3D大多是垃圾。”
不可否认,120帧确实把之前所有的3D电影都秒成了渣画质。
但是刚开始密集的台词和陌生的角色,以及吸引我大部分注意力3D效果,让我根本看不懂谁是谁,他们要干嘛,我花200块你就给我看几个大兵吵吵嚷嚷?坚持了20几分钟后,我才慢慢开始进入剧情。
电影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在伊拉克驻守的19岁美国大兵比利·林恩,因为一段偶然拍摄到的视频而成为美国英雄。视频中,他和队友遭遇了一次激烈的枪战,比利所在的B班班长中枪受伤,比利不顾危险冲锋陷阵去营救。
虽然班长最终没能救活,但比利和B班却因为视频的公布和安葬班长得到了短暂的休假,并被邀请在一场橄榄球赛的中场休息进行走秀、接受表彰。但周围的球迷、经纪人、普通民众却并不能理解战争和B班真实的生活,比利经过一番内心挣扎,最后决定回到战场。
记者发布会、看橄榄球赛、走秀排练,所有的事情全都发生在一天之内,电影通过闪回镜头把比利脑海中对战事的回忆和现场串联在了一起。可以说,这是一部比利的个人内心戏。李安想表现的就是在这一天之内,比利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和误解之后,对自己命运的选择。
电影里最能体现视觉冲击的两个场景是烟花音浪充斥的中场走秀和比利·林恩与敌人肉搏。
这两个场景,我看得汗毛竖起。盛大的开幕式,明晃晃的烟花急速上升、炸裂,碧昂斯等一众身材火辣的美女明星又唱又跳,比利不知所措地在T台上走着,无比地僵硬、迷茫。巨大的屏幕上出现比利的脸,但他此刻一脸懵逼。我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尴尬,心疼!
烟花爆炸的声音特别响,我在电影院差点没跳起来!比利想起了他去救班长时候的枪声,他和恐怖分子正面交锋,在水泥管里扭打厮杀,刀尖飘来飘去,我的心也忽上忽下。看的人毛孔全张,快要窒息。
但其实这两个场景比利·林恩没有一句台词,全程只能靠主演的眼神和动作。男主虽然是个新人,但是演技还是不错的,李安会挑人。
在120帧的镜头下,演员的皮肤毛孔、雀斑痘印都暴露无遗(心疼女主角一秒),所以李安干脆要求所有的演员都素颜出镜,演员的表情和情绪被无限地聚焦和放大,如果你在演,观众一秒就能看破。这对演员来说是种考验,但对观众来说,却能更有代入感。
李安太狠了,如果这技术成为未来电影的发展趋势——素颜和高清,中国有几个演员能禁得住外貌和演技的考验?
不过褪去120帧的卖点和噱头,我看到的还是那个擅长拍人心的李安。
男主脸上始终若有所思,敏感疑惑。对于那个国家式的荣誉表彰,他手足无措;对于他喜欢的拉拉队女孩,他不想失去可又无力得到;对于姐姐的挽留,他纠结挣扎;对于班长和战场,他逐渐生出一种宿命感……
在中场表演的这短暂时间里,比利·林恩想了很多,也遇到了很多讽刺的事实。虽然戴着国家英雄的光环,但是观众戏谑他们在战壕里搞基,伴舞的小哥对他说“傻大兵”,搭台人员无情地赶他们走甚至事后蓄意殴打,没人理解他们的战争,也没人理解他们真实的生活,就连最爱的姑娘听到比利·林恩有留下的意思时,也感到不可思议:“你怎么可以说这种话?怎么可以不回伊拉克,你是英雄啊!”即使是真心为他着想的姐姐,帮他找心理医生努力让他有机会留下来,也不是真的理解弟弟的真实想法。
寂寞,纠结,“你们都不懂我,唯一懂我的班长死了。”我想比利的内心肯定这样呐喊着,无比地蓝瘦,香菇。
没办法,比利和他的兄弟们在战场呆了太久,已经无法习惯外面的世界了。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漂亮姑娘、可以赚很多钱,但是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人们只关心自己和钱,没人在乎你是不是英雄,没人在乎你是不是为了这个国家而战,也没人在乎你在战场上经历的一切。
面对外界的不理解、荒谬的中场表演、班长的牺牲、心爱姑娘和队友的“期待”,比利•林恩选择回到伊拉克。
他的姐姐问他:“你宁愿选择践踏别人的国家,也不愿意损害自己的形象?”,比利的回答是这是他的宿命。但这并没有说服我,我倒觉得是对外界不理解的环境的一种排斥和逃避,回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肖生克的救赎》里被关久的犯人,离开监狱后会无法融入社会,而选择再次犯罪回到监狱。虽然比喻有点不恰当,但在我看来,比利•林恩的选择竟然和它有些相似。
其实我们一开始就能猜到比利会选择回到伊拉克,电影不是在讲选择,而是在讲选择的过程,结局是注定好了的,就像你知道王佳芝肯定会放了易先生,少年派一定能够和孟加拉虎生存下去,关键是结局是怎么形成的。
这就是典型的李安的电影,对人心极其细腻的描述和对命运强烈的追问。如果你对漫长细致的心理活动不感兴趣,而只是渴望从120帧里获得《阿凡达》那样的震撼的感官体验,那就别破费200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