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的设计——产品的可修复和再利用
人们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忘记了东西坏了是可以修的。旧物改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成了拙劣的手工品的代名词。
随着对材质的忽视和产品价格的降低,坏了换新的似乎是最方便的选择。
可是一个可循环的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法则,绿色设计不代表我们真的要住在树林里,那就成了返祖(退化)设计了,而是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我们的工业水平越强大,对我们来说,自然也就越脆弱。
既然选择了设计师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认可,不要一味的满足用户,要知道整天在研究如何设计,如何去生活的人是你!设计师。用户很多看似无理的需求在于他不知道,因为设计始终是依附于商业行为上的,用户的职业是他的所在领域,设计对他来说只是整个商业行为的一个环节,他能告诉设计师的只有他需要你的设计达到什么目的,而要做什么设计那是设计师的职责。只要设计师秉持着对自己职业的原则,没有用户会不理解你的。
尊重自己的职业,那么,则要对自己职业内的所做所为,所产生的影响负责。而作为产品设计师的作为便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而产生的影响,则不仅包括了使用它的客户,和销售部门,还有生产工厂,接下来的修理部门,垃圾处理部门,资源回收部门,甚至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部门,和中间的运输环节。你的产品只是整个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一个职业的设计师所得到的工作结果里所应该当的要对关联的部门负责,这是你设计产品的责任。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负责有效期甚至可能持续到设计师本人已经去世。这就是职业精神,设计师不是随便画画就可以的工作。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产品的原材料的选购和产品的维修和报废后的垃圾处理,这也是提倡生态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涉及到对自然,人们生活环境的尊重与爱护,另一方面又是设计师的职业精神。
在产能日益过剩,产品日益泛滥的今天,产品设计应该对用户具有约束性。它应该属于人类自律系统的一部分,规范人们的行为,剪除人们溢出的欲望,给人们提供自修的启迪和机会。应该作为一个标尺,警醒使用者自律和慎独。中国所谓的哲学便是教你如何自修的方法,中国不存在黑格尔那样对人性对社会的解构和剖析,中国的哲学都是在告诉你如何做人,如何保持自身不被乱世所影响。我认为这应该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悲的内核和对人类能力局限性的清醒的认识。古人意识到凭借大多数人类的智商,历史的错误只能是不可避免的无数次轮回,而作为清醒的人也是无能为力。这种思想带有着深深地宿命论的色彩。所以与其去试图改变那些必然发生的事情,不如直接放弃改变而去提高自身的修养,超越了自己,也就超越了这个时代。这是看遍世间百态的结果,也可能是中国人对历史的重视所总结出的规律,因为历史便是一个不断轮回的圆圈。
一昧的去满足人类增长的无尽的欲望。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自古以来,从未间断,单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助长人类的欲望,与谋杀无异。
同时,在现代这个自由意志无限发展的国家,价格与销量已经不是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了。人们更希望去买一些符合自己价值观,能得到自己认同感的品牌和产品。品牌塑造,与概念营销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只要你所宣扬的概念能得到你的用户的认可,那么,你就可以产生足够的利润,但是相反,如果你公司所做的事情,与你所营销的概念相悖,那么你将会迅速失去大量用户,并被其他抓住时机的公司所取代。
所以,这是一个对于设计师来说最好的时代,它给了设计师通过自己的理念创造市场价值的机会,而只要你的设计符合你目标人群的观念,那么你的产品就会得到很好的利益。即使没有吸引足够多的资金,在这个热度及是黄金的年代,能抓住人的眼球,便是把钞票放进了口袋。所以,在之前很难行得通,没有市场潜力的实验性,概念性设计大量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品牌也将这些明星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看作一个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用来吸引与这些标签相符的客户。这些标签本身不产生利益,他们大胆、创意、先锋、概念,并不一定实用,甚至不能投入生产,但是他们却成为了使用户消费的导线。而能成功吸引到用户的目光,那么企业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设计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全球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下,是否支持可循环可再生的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道唯一解的选择题。设计师便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实现生态设计的理念。
随着对材质的忽视和产品价格的降低,坏了换新的似乎是最方便的选择。
可是一个可循环的系统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法则,绿色设计不代表我们真的要住在树林里,那就成了返祖(退化)设计了,而是意味着我们要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我们的工业水平越强大,对我们来说,自然也就越脆弱。
既然选择了设计师就要尊重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认可,不要一味的满足用户,要知道整天在研究如何设计,如何去生活的人是你!设计师。用户很多看似无理的需求在于他不知道,因为设计始终是依附于商业行为上的,用户的职业是他的所在领域,设计对他来说只是整个商业行为的一个环节,他能告诉设计师的只有他需要你的设计达到什么目的,而要做什么设计那是设计师的职责。只要设计师秉持着对自己职业的原则,没有用户会不理解你的。
尊重自己的职业,那么,则要对自己职业内的所做所为,所产生的影响负责。而作为产品设计师的作为便是设计出来的产品,而产生的影响,则不仅包括了使用它的客户,和销售部门,还有生产工厂,接下来的修理部门,垃圾处理部门,资源回收部门,甚至包括上游的原材料部门,和中间的运输环节。你的产品只是整个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一个职业的设计师所得到的工作结果里所应该当的要对关联的部门负责,这是你设计产品的责任。一个建筑设计师的负责有效期甚至可能持续到设计师本人已经去世。这就是职业精神,设计师不是随便画画就可以的工作。
那么这就涉及到了产品的原材料的选购和产品的维修和报废后的垃圾处理,这也是提倡生态设计的原因。一方面涉及到对自然,人们生活环境的尊重与爱护,另一方面又是设计师的职业精神。
在产能日益过剩,产品日益泛滥的今天,产品设计应该对用户具有约束性。它应该属于人类自律系统的一部分,规范人们的行为,剪除人们溢出的欲望,给人们提供自修的启迪和机会。应该作为一个标尺,警醒使用者自律和慎独。中国所谓的哲学便是教你如何自修的方法,中国不存在黑格尔那样对人性对社会的解构和剖析,中国的哲学都是在告诉你如何做人,如何保持自身不被乱世所影响。我认为这应该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悲的内核和对人类能力局限性的清醒的认识。古人意识到凭借大多数人类的智商,历史的错误只能是不可避免的无数次轮回,而作为清醒的人也是无能为力。这种思想带有着深深地宿命论的色彩。所以与其去试图改变那些必然发生的事情,不如直接放弃改变而去提高自身的修养,超越了自己,也就超越了这个时代。这是看遍世间百态的结果,也可能是中国人对历史的重视所总结出的规律,因为历史便是一个不断轮回的圆圈。
一昧的去满足人类增长的无尽的欲望。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自古以来,从未间断,单纯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去助长人类的欲望,与谋杀无异。
同时,在现代这个自由意志无限发展的国家,价格与销量已经不是利润的决定性因素了。人们更希望去买一些符合自己价值观,能得到自己认同感的品牌和产品。品牌塑造,与概念营销已经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只要你所宣扬的概念能得到你的用户的认可,那么,你就可以产生足够的利润,但是相反,如果你公司所做的事情,与你所营销的概念相悖,那么你将会迅速失去大量用户,并被其他抓住时机的公司所取代。
所以,这是一个对于设计师来说最好的时代,它给了设计师通过自己的理念创造市场价值的机会,而只要你的设计符合你目标人群的观念,那么你的产品就会得到很好的利益。即使没有吸引足够多的资金,在这个热度及是黄金的年代,能抓住人的眼球,便是把钞票放进了口袋。所以,在之前很难行得通,没有市场潜力的实验性,概念性设计大量出现在了人们的眼前,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目光,而品牌也将这些明星设计师艺术家的作品看作一个个标签,贴在自己身上,用来吸引与这些标签相符的客户。这些标签本身不产生利益,他们大胆、创意、先锋、概念,并不一定实用,甚至不能投入生产,但是他们却成为了使用户消费的导线。而能成功吸引到用户的目光,那么企业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设计师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全球环境恶劣的大环境下,是否支持可循环可再生的产品似乎已经成为了一道唯一解的选择题。设计师便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来实现生态设计的理念。